- 年份
- 2024(6474)
- 2023(9381)
- 2022(7976)
- 2021(7324)
- 2020(5786)
- 2019(13450)
- 2018(13375)
- 2017(25285)
- 2016(13936)
- 2015(15697)
- 2014(15746)
- 2013(15807)
- 2012(15443)
- 2011(14023)
- 2010(14373)
- 2009(12972)
- 2008(12751)
- 2007(11429)
- 2006(10686)
- 2005(10035)
- 学科
- 济(63503)
- 经济(63430)
- 管理(33980)
- 业(32010)
- 地方(26859)
- 中国(24141)
- 农(22119)
- 企(21111)
- 企业(21111)
- 农业(15465)
- 业经(15130)
- 方法(15033)
- 地方经济(13378)
- 学(12774)
- 环境(12701)
- 数学(12634)
- 数学方法(12447)
- 发(12207)
- 制(11991)
- 财(11835)
- 银(10917)
- 银行(10905)
- 融(10856)
- 金融(10854)
- 行(10576)
- 贸(9874)
- 贸易(9860)
- 易(9347)
- 和(9215)
- 资源(8975)
- 机构
- 学院(194767)
- 大学(190713)
- 济(77855)
- 研究(77501)
- 经济(75691)
- 管理(68072)
- 中国(59999)
- 理学(55712)
- 理学院(54810)
- 管理学(53833)
- 管理学院(53448)
- 科学(48642)
- 京(44352)
- 所(40720)
- 农(37852)
- 江(36940)
- 财(36321)
- 研究所(36265)
- 中心(35691)
- 范(31250)
- 师范(30968)
- 省(29321)
- 业大(29306)
- 农业(28972)
- 北京(28611)
- 院(28433)
- 州(28136)
- 财经(26466)
- 师范大学(24868)
- 科学院(24163)
- 基金
- 项目(123102)
- 科学(95826)
- 研究(92862)
- 基金(84266)
- 家(73376)
- 国家(72640)
- 科学基金(61103)
- 社会(56982)
- 社会科(53692)
- 社会科学(53675)
- 省(52731)
- 基金项目(45373)
- 划(42741)
- 教育(40503)
- 编号(39089)
- 自然(38243)
- 自然科(37184)
- 自然科学(37177)
- 自然科学基金(36397)
- 发(33947)
- 资助(33036)
- 成果(32103)
- 课题(29190)
- 重点(28431)
- 发展(27411)
- 展(26947)
- 部(25334)
- 创(24878)
- 年(23504)
- 创新(23355)
共检索到331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楚亮
近年来,地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江西省共青城市建设用地日趋紧张,保护耕地和生态资源的压力日渐增大,如何破解这个难题?出路在于科学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总体思路是,依据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结合实地测绘,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的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玉香
近年来,浙江省为缓解工业用地瓶颈,选择了"人往高处走,工业梯田上山坡"的方式,向低丘缓坡要地,拓展山坡工业空间。这既有效保护了耕地,又保障了工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实现了双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磊 张洪 包广静 张静
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的划分,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厘清各地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城市经济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城镇经济带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社会经济限制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生态经济制约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4个一级和九个二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并根据不同类型区低丘缓坡土地禀赋与社会经济情况,具体阐述了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策略。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超 曹磊
利用文献资料法和定性分析方法科学分析了中部低山丘陵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情况。结果表明中部低丘缓坡区存在着开发利用方式简单、开发目标单一、生态环境保护力度不够、交通条件差、工程性缺水普遍、工程后期管护乏力的问题。因此,中部低丘缓坡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应统筹规划、合理选择开发利用模式,在开发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加强蓄引水设施和对外通道建设,发展节水型农业,改良土壤,强化工程管护工作。
关键词:
中部 缓坡 耕地 后备资源 开发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山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开发和保护问题已成为浙江省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丽水市,地处浙江省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黄杉 陈前虎 梁影君 姚宏平
研究目的:探索浙江省开化县城关工业区低丘缓坡转化为城镇建设用地的思路与方法体系。研究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选用综合指数评价法、GIS和土地整理工程计算法则进行测度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提出低丘缓坡开发与土地利用规划的方法体系,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的策略。宏观层面建立用地选择评价基准模型和用地可建评价修正模型,确定低丘缓坡开发的用地评价分区;微观层面采用工程精算的方法,精确修正边界,控制时序容量,把握建设细节。研究结论:必须将用地选择评价和用地可建评价相结合,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才能实现基于生态安全、工程经济与社会和谐价值目标的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和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低丘缓坡 土地评价 开化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张雅杰 刘小芳 崔晶
低丘缓坡土地合理开发利用能有效保护优质耕地、缓解用地矛盾,但作为开发项目,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故研究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具有重大现实意义。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松滋市2012年度低丘缓坡开发项目的生态足迹进行核算,定量反映开发过程各个方面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材料的生态足迹为97 962.63hm2,占总生态足迹的98.12%,是影响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消耗的关键因素;机械、占地、废弃物的生态足迹分别为1 082.7hm2、790.11hm2、3.00hm2。据此提出减少材料消耗、降低能耗等减少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的合理对策和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董祚继
浙江是全国首批开展低丘缓坡荒滩等未利用土地开发利用的试点省份之一,作为耕地后备资源匮乏的省份,落实占优补优、占水补水的政策,必须搞好"补改结合"试点,重点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城乡建设则要充分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尽量不占或少占耕地。事实上,即使在近期整体经济下行的形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德胜
江西省地处严重缺能的华东地区,能源紧缺、电力不足是制约本省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能源不足,目前全省约有20%的生产能力不能得到发挥,年损失约20余亿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是全省人民所共同关心的大事。作者认为,本省在继续抓好煤炭工业和火电工业的同时,必须大力开发水能资源,提高水电在能源构成中的比重,是解决本省能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一、江西省水能资源概况江西省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南岭山脉北侧,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水系发育,河川纵横,蕴藏着相当丰富的水资源和水能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秦之浩 张春花 安济文
当前,高新园区作为大连市中心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借其地理区位及政策、产业优势,发展迅速在IDC公司(国际数据公司)最新公布的全球离岸交付指数城市排名中,大连位居中国第一位,全球第五位,其软件及服务外包业在全球产业分工链条中占据重要位置。高新园区已成为大连市对外开放先导区、科技兴市示范区,正朝着国际一流创新型特色科技新城区的目标发展。随着发展建设步伐加快,高新园区土地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尖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家志
建设用地需求是中国城镇化中的重大问题,在严控耕地红线的背景下,利用低丘缓坡未利用地建设山地城镇是一条可探索的途径。低丘缓坡的利用并非简单的规划问题,受到国土、林业、环保等多个部门的政策与规划制约。要保证规划方案的可实施性,规划师必须在把握合理需求的条件下,熟悉相关法规的政策边界,统筹各项规划、制定规划方案的同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徐萍 卫新 王美青 孙永朋
低丘缓坡处于平原向山地的过渡地带,是一个重要的生态区域,也是农业发展重要的后备土地资源宝库。该文评价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开发利用的现状,提出了"贯穿一条主线、把握四个突出、构建三大体系"的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基本思路。根据浙江省低丘缓坡资源分布和农业发展特定的格局,提出了全省4个基本低丘缓坡区域类型的集约利用路径,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浙江省低丘缓坡农业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浙江省 低丘缓坡 农业资源 集约利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黄小平 肖鸿晶
全球变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面对的危机和挑战,发展低碳城市成为应对这场危机和挑战的重大举措。本文以共青城建设低碳城市为研究对象,利用SWOT分析模型,对共青城建设低碳型城市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从加强政府领导、提高低碳技术研发及应用能力、增强低碳产业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以及鼓励与推广低碳消费模式四个方面提出共青城建设低碳型城市的对策与措施。
关键词:
低碳城市 SWOT模型 共青城 发展策略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新安 楼兴甫
本文给出了“农业开发模式”的定义。把农业开发模式作为一个农业经济系统,其中各个开发项目(或部门)作为该系统的内部因素,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揭示出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整或完善泰和县丘陵山区所选具体模式的建议。
关键词:
南方丘陵山区 开发模式 因素分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期勇 黄南婷 杨云仙 廖庆文 陶春元 王应想
生态城市正逐渐成为应对城市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性解决方案,人们在生态城市规划中引入生态环境容量概念来合理规划城市人口容量。生态环境容量分析方法作为一种新的确定城市人口容量的思路,主要从生态环境容量角度考虑城市人口规模,探索资源与生态环境对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承载能力。本文以共青数字生态城为例,对生态用地、水资源量、大气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四个指标进行分析,并根据最小阈值法,得到基于生态环境容量的共青数字生态城人口容量为5.4万。综合考虑水资源合理利用、土地节约利用及人口流动的不确定性,共青数字生态城人口容量可控制在4.5万~5.5万。随着生态环境容量分析方法的不断完善,该方法在城市规划研究中将得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