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022)
- 2023(11762)
- 2022(10423)
- 2021(9812)
- 2020(8247)
- 2019(19112)
- 2018(19166)
- 2017(37268)
- 2016(20480)
- 2015(22779)
- 2014(23034)
- 2013(22875)
- 2012(20962)
- 2011(18964)
- 2010(18715)
- 2009(16830)
- 2008(16328)
- 2007(13983)
- 2006(12086)
- 2005(10469)
- 学科
- 济(80227)
- 经济(80139)
- 管理(59743)
- 业(54555)
- 企(45930)
- 企业(45930)
- 方法(38284)
- 数学(33177)
- 数学方法(32752)
- 学(21181)
- 农(20351)
- 中国(19590)
- 财(19460)
- 业经(16990)
- 地方(16196)
- 和(14849)
- 环境(14483)
- 理论(13914)
- 农业(13785)
- 制(13295)
- 务(12864)
- 财务(12797)
- 财务管理(12774)
- 技术(12679)
- 贸(12232)
- 贸易(12227)
- 企业财务(12164)
- 易(11857)
- 划(11620)
- 资源(11076)
- 机构
- 大学(288649)
- 学院(285602)
- 管理(116564)
- 济(107676)
- 经济(105179)
- 理学(101655)
- 理学院(100493)
- 管理学(98682)
- 管理学院(98172)
- 研究(96105)
- 中国(69606)
- 科学(63524)
- 京(62350)
- 所(48840)
- 农(48824)
- 财(48157)
- 业大(46138)
- 研究所(45114)
- 中心(43487)
- 江(40397)
- 财经(39507)
- 北京(39160)
- 农业(38471)
- 范(38441)
- 师范(38061)
- 经(36024)
- 院(35422)
- 州(33171)
- 经济学(31148)
- 师范大学(30920)
- 基金
- 项目(204314)
- 科学(159601)
- 基金(147551)
- 研究(145872)
- 家(129815)
- 国家(128768)
- 科学基金(110079)
- 社会(89997)
- 社会科(85229)
- 社会科学(85203)
- 省(80132)
- 基金项目(79286)
- 自然(74072)
- 自然科(72209)
- 自然科学(72189)
- 自然科学基金(70851)
- 划(67921)
- 教育(66342)
- 资助(60992)
- 编号(59275)
- 成果(47097)
- 重点(45565)
- 部(44596)
- 发(42898)
- 创(41869)
- 课题(40435)
- 科研(39442)
- 创新(39048)
- 计划(38056)
- 教育部(37500)
- 期刊
- 济(113456)
- 经济(113456)
- 研究(79551)
- 中国(54358)
- 学报(49254)
- 科学(45207)
- 农(42959)
- 管理(40351)
- 大学(35982)
- 财(35097)
- 学学(33671)
- 教育(31147)
- 农业(30355)
- 技术(24160)
- 融(19920)
- 金融(19920)
- 业经(18819)
- 财经(18060)
- 经济研究(17386)
- 图书(17251)
- 资源(16089)
- 业(15641)
- 经(15287)
- 科技(14969)
- 问题(14586)
- 理论(14049)
- 技术经济(13732)
- 版(13313)
- 实践(12996)
- 践(12996)
共检索到403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晓平 何昌明 胡紫红 聂佳
摸清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多宜性是科学合理开发利用该资源的基础。以抚州市临川区为研究区,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和矩阵匹配方法,评价了研究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单目标适宜性及综合适宜性。从单目标适宜性来看,临川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耕地适宜性及建设用地适宜性程度不高,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显著差异;从综合适宜性来看,多宜性占比高,开发利用时应依据其适宜程度选择开发方向,并考虑其空间聚集情况,从区域尺度统筹规划利用。
关键词:
低丘缓坡土地资源 综合适宜性 临川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红波 张慧 赵俊三 袁磊
研究目的:评价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研究方法:以GIS为系统环境,通过元胞自动机模拟地理空间过程,"生态位"确定元胞邻域之间的转换规则,构建元胞自动机生态位适宜度模型。研究结果:模型运行得出了安宁市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的等级图谱,适宜建设区域主要分布在低丘缓坡区域的东北部,模型运行有效。研究结论:元胞生态位适宜度模型运行结果生态意义明确,适用于生态保护为目的的同质性区域建设用地适宜性评价,为评价、优化和编制低丘缓坡专项规划方案奠定了很好基础,也为类似的山地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提供了方法借鉴。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李伟松 李江风 钟紫玲
为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资源,在生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通过构建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对研究区进行生态适宜性等级评价。结果表明:生态适宜性为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基本适宜、较不适宜及不适宜5种类型,其面积分别为65.92km2、127.72km2、119.60km2、54.87km2和9.21km2;同时位于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和基本适宜的低丘缓坡资源占研究区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新增建设用地范围内的低丘缓坡资源总面积的86.88%。从生态学角度构建的低丘缓坡建设用地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合理,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具...
关键词:
GIS 低丘缓坡 生态适宜性评价 湖北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靖 廖和平 蔡进
低丘缓坡土地开发是缓解用地压力、优化配置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须在适宜性前提下进行以规避潜在风险。将有序加权平均方法(OWA)和GIS平台相结合,以重庆市巴南区为研究实例,从景观风险、社会风险和生态风险3个方面选取了11个指标构建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模拟出5种政策情景下的开发建设适宜性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决策风险系数α增大,全区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适宜性等级总体更高;不同政策情景下,研究区西部片区的适宜性情况总体优于东部片区,建成区周边区域的适宜性高于偏远区域,在非极端政策情景下,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分区相对破碎;在本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期内,巴南区新增城镇用地布局主要分布在非低丘缓坡区域,对低丘缓坡土地开发建设布局的规划决策总体表现出较为谨慎和保守的态度。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可为类似区域低丘缓坡土地资源利用与管理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袁磊 张洪 包广静 张静
立足于云南省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的划分,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在厘清各地区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情况的基础上,通过聚类分析方法,结合云南省主体功能区与生态功能区规划,将全省划分为城市经济圈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城镇经济带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社会经济限制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生态经济制约型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综合开发区4个一级和九个二级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开发利用类型区,并根据不同类型区低丘缓坡土地禀赋与社会经济情况,具体阐述了其低丘缓坡土地综合利用策略。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诚
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是协调岸线功能布局、提高岸线资源综合利用效益的重要基础,也是引导沿海地区海陆统筹发展的重要纽带。研究基于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开发活动空间均衡的视角,考虑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等多方面的功能要求,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以空间分析和三维匹配分析为支撑,探索沿海岸线资源综合适宜性评价的方法。实证分析表明:北仑、大榭岛、梅山岛、象山湾口门段和石浦港地区岸线建港条件优越、生态环境约束较小,适宜港口和工业开发;象山湾内部和象山县东南地区岸线景观资源丰富、环境优美,适宜旅游开发;象山湾底部、西沪湾西部及杭州湾大桥西部地区生态服务功能重要、环境容量较小,应当严格保护。通过引导岸线的功能分工与布...
关键词:
海岸线 岸线功能 综合适宜性评价 宁波市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朱山华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建设用地日益紧张,发展空间逐步缩小,土地开发和保护问题已成为浙江省丽水市经济社会发展中事关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问题。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的丽水市,地处浙江省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华
泸西县隶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距昆明市200公里左右,是省会的东大门。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6.44万公顷,其中耕地6.1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7.57%,山地和丘陵13.48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1.97%,平坝仅占18.03%。全县可利用的平地资源相当有限,因此,城镇向山坡发展成为必然选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胤汉 刘彦随
在对陕西省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的基础上,对农业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拓宽和深化了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与方法,提高了土地资源适宜性的精度和效率。
关键词:
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国瑞
俗话说,无粮不稳,无工不富。可惜土地就这么多,工农业都要用地,二者有时就是一对矛盾。工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工业要发展,地从哪里来?这是国家严管土地大背景下,地方经济发展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走既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施益军 翟国方 周姝天 鲁钰雯 刘宏波
综合考虑土地的经济属性和自然属性,提出由土地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敏感性构成的土地综合适宜性评估模型。通过将土地经济发展潜力和土地生态适宜性评价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实现不同等级评估结果的叠加分析。根据判断矩阵的评判结果,构建不同的土地生态安全格局,得到不同条件限制下的土地综合适宜性评价结果。在此基础上,以淮北市为例,分析了低生态安全格局、高生态安全格局和中生态安全格局3种生态安全格局下的土地综合适宜性。通过对比分析发现,中生态安全格局的评估结果能有效平衡城市开发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最后基于评价结果划分淮北市城市用地的"四区",并针对不同用地类型提出相应的管控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鸿
[目的]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及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等自然资源空间结构正在大规模转换。科学规划土地空间结构,在土地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合理分配土地资源,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必须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方法]采用GIS多因素叠加分析技术和土地利用适宜性评价模型,以土地利用类型、覆被动态变化为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对河南省的土地资源空间进行适宜性评价。[结果]河南省漯河市、焦作市及洛阳市等地区的农业土地资源空间使用功能效率和农业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土地适应性评价标准能够得到I等(S1)。河南省其他各市中的土地资源空间区划方面的优化空间较高,提高河南东部及北部的土地资源空间农业优化,能够提高河南省资源的使用效率。[结论]适宜性评价结果准确反映了河南省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在制定河南省土地资源空间区划决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对区域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研究及提高土地资源空间区划的质量和效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魏宁宁 林奕冉
在城镇用地适宜性与城镇用地承载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从自然环境因素和经济区位因素两方面选取九个指标构建城镇用地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和综合评价法,对城镇用地适宜性进行评价,制作城镇用地适宜性空间分布格局,进而评估出城镇用地承载能力。研究结果显示:不适宜区、较不适宜区、临界适宜区、较适宜区和极适宜区面积分别为594.84 km~2、518.23 km~2、726.06 km~2、407.91 km~2、1 062.79 km~2,优质承载区(极适宜区和较适宜区)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22.33%,可承载区(极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临界适宜区)占比为33.35%,2015年南京市现状城镇用地离优质承载区尚有712.34 km~2的潜力空间,离可承载区尚有1 368.60 km~2的潜力空间;在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式下,南京市城镇用地承载能力在1 050.50万人~2 196.76万人之间。研究结果可为南京市城镇用地空间优化配置和划定城镇开发边界以及国土空间规划等提供支持。
关键词:
土地资源 适宜性 承载力 城镇用地 南京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苏光全,何书金,郭焕成
随着采矿业的发展,我国矿区土地资源破坏相当严重,同时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利用率又非常低(约10%),矿区废弃土地复垦研究工作非常迫切。开展全国矿区废弃土地的适宜性评价研究是其复垦研究的基础,可为其它相关研究提供实时指导。本文正是根据这种需要,通过实地调查研究,运用一定的原则与依据,将矿区废弃土地资源划分为5类25个亚类,均对每一亚类,作出了相应的适宜性评价,同时还提出了具体的开发利用途径。为矿区废弃土地复垦在技术上的可行性作出了科学的评价,为废弃土地资源的复垦提出有效的开发利用途径,从而为提高土地生产力,缓解土地资源紧缺的矛盾,改善矿区生态环境质量提供有效的政策与技术参考。
关键词:
废弃土地,类型划分,适宜性,开发利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