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2)
2023(9670)
2022(7683)
2021(6918)
2020(5681)
2019(12981)
2018(12532)
2017(24138)
2016(12464)
2015(14227)
2014(13849)
2013(14168)
2012(13678)
2011(12662)
2010(12534)
2009(11851)
2008(11546)
2007(10139)
2006(9485)
2005(9028)
作者
(38179)
(31843)
(31817)
(30501)
(20556)
(15275)
(14260)
(12409)
(12379)
(11538)
(11315)
(10591)
(10573)
(10464)
(10441)
(9989)
(9606)
(9273)
(9232)
(8623)
(8102)
(7856)
(7784)
(7510)
(7380)
(7275)
(6974)
(6620)
(6499)
(6305)
学科
(79739)
经济(79677)
管理(33527)
(29731)
方法(27290)
数学(24903)
数学方法(24781)
(22586)
企业(22586)
中国(20821)
地方(17680)
(15140)
(14712)
(14186)
业经(13744)
(13530)
贸易(13521)
(13178)
地方经济(12884)
(11938)
(11047)
金融(11047)
(10872)
银行(10846)
环境(10550)
(10427)
农业(10263)
(9254)
(9198)
产业(8903)
机构
大学(194240)
学院(190625)
(100653)
经济(99227)
研究(79575)
管理(66693)
中国(62980)
理学(56044)
理学院(55356)
管理学(54648)
管理学院(54292)
(44693)
科学(44242)
(42331)
(41123)
研究所(37119)
财经(34990)
经济学(34640)
中心(33474)
(32087)
(31860)
经济学院(30988)
(28401)
北京(27849)
(27594)
财经大学(26121)
农业(25014)
科学院(24880)
业大(24753)
(22958)
基金
项目(120726)
科学(95888)
基金(91992)
研究(85698)
(82126)
国家(81551)
科学基金(68341)
社会(59688)
社会科(56859)
社会科学(56843)
基金项目(46426)
(42066)
自然(42035)
自然科(40996)
自然科学(40980)
自然科学基金(40328)
资助(39085)
教育(37258)
(37000)
编号(30021)
(28717)
重点(28111)
(28100)
国家社会(27304)
中国(26639)
成果(25119)
教育部(24737)
(24144)
发展(23182)
人文(23046)
期刊
(115470)
经济(115470)
研究(67595)
中国(39987)
(34336)
学报(30680)
科学(29155)
(28603)
管理(27638)
大学(23380)
(22654)
金融(22654)
学学(22289)
经济研究(21519)
财经(19512)
农业(19433)
(17078)
问题(15187)
(14860)
技术(14597)
世界(14106)
国际(13827)
业经(13558)
教育(12715)
技术经济(11459)
(11383)
统计(10390)
经济问题(9257)
经济管理(8648)
(8464)
共检索到3092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袁志刚  
2018年6月22日,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与哈佛大学劳动力中心联合举办的"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支持路径———中国探索与国际经验"国际研讨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来自哈佛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孟加拉达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财经大学,浙江省委党校,安徽工业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上海海关学院,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等部门的学者共聚一堂,围绕主题展开热烈讨论。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杨瑞龙教授,复旦大学长江学者袁志刚教授,上海经济学会会长周振华教授,复旦大学公共政策中心主任石磊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Freeman教授等国内外著名经济学家做了主旨演讲。为了进一步传播这些国内外顶级经济学者的智慧,本刊在此次国际会议志愿者的协助下,把这些专家的演讲整理成文字并且经过演讲人审阅后,陆续在本刊发表,以飨读者。———本刊编辑部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夏晖  
中国经济在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高失业的反常现象,有学者提出资本过度深化是经济增长就业弹性低的主要原因。但中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而资本比较稀缺的国家,不可能在所有的领域都出现资本过度深化。本文认为,城镇国有企业出现的资本深化和中小民营企业出现的劳动深化都会抑制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从而加剧失业。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治国  张晓蓉  徐剑刚  
在经济分割环境下,中国转型时期的经济增长是通过两个渠道实现的,资本形成受到信贷扩张和新增货币供给的重要影响,即信贷扩张→资本形成→经济增长的资本形成渠道;货币扩张受到过度投资和资本加速形成的重要影响,即过度投资→货币扩张→经济增长的货币扩张渠道。理论分析与实证结果表明,资本形成与货币扩张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互动关系和正循环过程,持续推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而进一步的经验证据显示,随着经济结构和市场环境的变化,经济运行的潜在不稳定性持续增加,资本积累与货币需求的决定机制逐渐趋于相对不稳定,资本形成与货币扩张的互动关系正在发生变化。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海英  张纯洪  
经济增长不仅表现为经济规模的数量扩张,还表现为增长质量的提高,是数量扩张与质量提高的统一。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因子分析的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转轨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改善。然而,中国经济在规模总量扩张的同时,并没有带来经济增长质量的同比提高,而且近年来这种差距有明显增大的趋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韩召颖  孙志强  
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不断累积,对外资产负债规模急剧扩大,逐渐形成金融市场导向的债务依赖型经济体。在美国资产负债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国际借贷格局逐渐呈现出三个非对称相互依赖的特点:美国的举债与新兴市场国家的借贷;美国经常账户逆差与新兴市场国家经常账户顺差;美国是全球储蓄压倒性吸收者,中国、日本、石油出口国及东亚其他新兴市场国家是全球储蓄的主要提供者。在此情况下,中国应采取调整对外资产负债结构、促进经常账户均衡发展以及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等策略来积极应对。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国强  冯涛  
在经济学家对政府、市场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持久努力探索的基础上,可以构建一个有关政府、市场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来分析中国经济的增长。分权改革导致的政府间竞争以及市场功能扩张性政策既是中国改革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也是后改革时期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条件。由此进一步加深了对政府、市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认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陆江源   曾兆祥  
后工业化阶段,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出现了明显的增长分化现象。从需求端对各国经济增长进行研究发现,内需扩张动力的不同是导致各国增长分化的主要原因。进一步研究发现,居民资产升值的财富效应与内需扩张有较强联系,美国居民收入占比低、贫富差距大、居民加杠杆少,但居民消费增长最为强劲,主要是由于居民资产增长的财富效应。美国居民在获得可支配收入以后消费支出的倾向很高,这是因为美国居民可以从资产升值中获得财富效应。美国内需扩张对资产升值的依赖性不断增强,而日本居民资产出现了长期持续的贬值,这使得居民的消费意愿很低。为此,我国应通过稳定房地产市场、提升股市作用、发展新型要素资产等,加快推动居民资产回到稳定增长的通道,改善居民消费预期,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陆磊  
虽然难以称为滞胀,但当前的经济金融局势体现为不伴随增长的通货膨胀。一方面,通货膨胀在5月再创新高,似乎仍存过热迹象;另一方面,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和消费增长率持续偏低。特别是5月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仅为16.9%,扣除5.5%的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薛白  
本文将信贷因素引入戴蒙德经济的内生增长模型,构建了资产泡沫与经济增长的一般性分析框架。信用经济的存在使基于AK模型的内生增长分析框架的结论不再适用,泡沫对实体经济部门投资存在挤出效应,但信贷约束放松弥补了实体经济投资规模的下降,从而使技术进步的作用出现不确定性。资产泡沫与经济增长的共容需满足以下条件:经济增长率高于资产价格上涨速度;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对经济增长主导性作用的持续存在;信贷资金分配使泡沫的投资挤出效应小于信贷约束放松产生的积极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艳  徐丽君  
分析了我国中央银行庞大的资产负债规模及过度扩张的隐患,从被动冲销外汇占款、逆经济风向宏观调控、经济发展等方面挖掘资产负债规模扩张的深层原因,以及其对货币政策有效性、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调控成本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缓解中央银行外汇资产持续过快增长、合理配置金融资源、加强中央银行资产负债风险监控等优化我国中央银行资产负债总量与结构的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王博  刘澜飚  
本文在定量考察外需对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的基础上,利用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性检验等计量检验方法,对我国1978~2004年的贸易扩张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以验证"出口引导经济增长"假说在中国的适用性。结果发现中国的出口、进口和以出口调整的GDP三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但无法发现出口和GDP增长二者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格兰杰因果性检验表明出口引导假说成立,但仅仅是对经出口调整的实际GDP而言,这一结论与大多数已有研究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李鑫  马晓冬  
运用面板计量模型、索罗增长模型分析了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用地扩张带来了建安资本的相应增加,由此显著地拉动了经济增长。在中国目前的区域竞争环境与财税体制安排下,以及金融信贷的支持下,容易产生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及建安资本过度投资问题;建设用地过度扩张引起资本产出比增加,令经济增长因缺乏技术进步与效率改善而不具有可持续性。因此,为摆脱资源消耗型经济增长方式,加快进入索罗增长模式的进程,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提高经济增长的技术水平,倒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鑫  欧名豪  
首先从索罗增长模型出发分析表示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关键指标,其次通过1998—200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回归分析建设用地规模对相关关键指标影响,以推出建设用地扩张对经济持续增长能力影响。结果表明:①索罗增长模型中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是考量经济持续增长能力的重要指标,其决定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②面板计量结果中1998—2008年间中国建设用地数量对单位资本产出水平有显著负影响,说明期间建设用地扩张减小经济增长率与增长空间。研究认为,在经济转型期中国应严控建设用地扩张,以减小经济增长对土地资源依赖程度,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倒逼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黄明辉  
一国的城市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反映出该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财政扩张也可以通过各方面来影响一国的经济增长。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城市化、财政扩张的相关理论及这两者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机制,提出当前土地财政中暴露出的问题,最后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长兴  
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一般都以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作为货币政策目标,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相机决择”.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呈无限供给状态,国际收支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小的国家,因此,货币政策的目标必然是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一、货币波动与经济波动货币制度发展到信用货币制度,货币政策的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即货币波动必然导致经济的波动.货币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息息相关的因素,必须置于具体的经济运行条件和环境中.因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