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41)
2023(1792)
2022(1512)
2021(1404)
2020(1167)
2019(2602)
2018(2359)
2017(3910)
2016(2380)
2015(2576)
2014(2416)
2013(2428)
2012(2316)
2011(2053)
2010(2092)
2009(1943)
2008(1926)
2007(1658)
2006(1524)
2005(1410)
作者
(9068)
(7729)
(7567)
(7218)
(4796)
(3851)
(3399)
(3296)
(2941)
(2848)
(2623)
(2613)
(2599)
(2544)
(2517)
(2455)
(2387)
(2263)
(2184)
(2139)
(2132)
(1876)
(1845)
(1723)
(1716)
(1665)
(1657)
(1640)
(1626)
(1618)
学科
(7916)
经济(7914)
教育(4144)
管理(4022)
(3920)
(3906)
方法(3846)
研究(3809)
数学(3567)
数学方法(3494)
研究生(3481)
(3245)
企业(3245)
(3057)
(3042)
(2229)
制度(2222)
服务(2166)
地方(2136)
医疗(2130)
(2130)
(1912)
中国(1831)
业经(1565)
环境(1476)
理论(1361)
(1329)
(1243)
金融(1242)
地方经济(1203)
机构
大学(36857)
学院(33986)
研究(17121)
科学(11896)
(11320)
经济(10854)
管理(10532)
(10270)
中国(9567)
(9250)
理学(9146)
理学院(8950)
研究所(8637)
管理学(8599)
(8555)
管理学院(8547)
业大(8509)
农业(8250)
(6838)
中心(6715)
(6593)
(6099)
(5792)
农业大学(5557)
北京(5477)
(5466)
师范(5374)
实验(5332)
实验室(5115)
重点(4889)
基金
项目(27145)
科学(20647)
基金(19554)
(19165)
国家(19052)
研究(16295)
科学基金(15243)
自然(11668)
(11421)
自然科(11413)
自然科学(11406)
自然科学基金(11191)
基金项目(10435)
(9914)
社会(9254)
社会科(8830)
社会科学(8828)
教育(8421)
资助(8061)
重点(6888)
计划(6751)
科技(6375)
(5683)
(5644)
(5635)
科研(5628)
编号(5607)
创新(5362)
专项(5149)
课题(5100)
期刊
(12166)
经济(12166)
研究(11023)
学报(10113)
中国(9503)
(8555)
科学(8445)
大学(7061)
教育(6940)
学学(6759)
(6290)
农业(6088)
(3876)
林业(3840)
管理(3363)
业大(3353)
(3187)
卫生(3187)
研究生(3103)
学位(3094)
(2714)
农业大学(2555)
资源(2464)
技术(2277)
(2240)
科技(2229)
自然(2161)
中国农业(1949)
统计(1711)
(1616)
共检索到510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红   田松岩   沃晓棠   邵英男   刘延坤   韩丽冬   陈瑶   刁云飞   刘玉龙   
【目的】种子雨是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森林更新有重要作用。分析穆棱伴生东北红豆杉的针阔混交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调查监测穆棱东北红豆杉林25 hm2样地内161个面积为0.5 m2的种子收集器内的物种并计数。【结果】群落5年间共收集到种子604 250粒,种子雨密度为1 501.2粒·m-2·a-1,种子隶属于9科11属16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28.07%;5年间收集到种子总数≥200粒的有10个树种,种子最多的2个树种依次为枫桦、紫椴;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种子产量占全年的65.20%,群落年际间种子雨产量2014年和2018年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P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云红  田松岩  沃晓棠  邵英男  刘延坤  韩丽冬  陈瑶  刁云飞  刘玉龙  
【目的】种子雨是种群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森林更新有重要作用。分析穆棱伴生东北红豆杉的针阔混交林种子雨的组成及其时空动态,为温带针阔混交林种子生态学大尺度和长时序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调查监测穆棱东北红豆杉林25 hm2样地内161个面积为0.5 m2的种子收集器内的物种并计数。【结果】群落5年间共收集到种子604 250粒,种子雨密度为1 501.2粒·m-2·a-1,种子隶属于9科11属16种,占群落木本植物物种总数的28.07%;5年间收集到种子总数≥200粒的有10个树种,种子最多的2个树种依次为枫桦、紫椴;种子雨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在秋季出现高峰,种子产量占全年的65.20%,群落年际间种子雨产量2014年和2018年显著高于其他3个年份(P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曹光球  林思祖  曹子林  丁咇  
采用聚集强度各指标对福建省虎头山半天然杉阔混交林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综合聚集强度各指标的结果表明 :不同立木级杉木及其伴生树种的种群空间分布基本呈聚集分布 ,随着立木级的增大 ,各种群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其中杉木、米槠和少叶黄杞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的趋势 ,拟赤杨和木荷聚集强度表现为大→小→大→小的趋势 ,虎皮楠和丝栗栲聚集强度表现为小→大→小的趋势。低立木级阶段引起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 ,高立木级阶段引起的树种聚集分布的原因主要是环境作用或自身聚集性。表 2参 1 3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贾勃   王新杰  
[目的 ]探讨东北地区混交林地上生物量动态过程驱动因子,以准确理解森林服务和功能。[方法 ]基于东北金沟岭林场的110块固定样地,描述了1987—2017年的森林动态变化过程。利用分段结构方程模型来评估森林结构、气候、地形和多样性对地上生物量的森林动态过程(生长、进界和死亡)的影响,并进一步探究生物量动态过程对稳定性的作用。[结果 ]表明,生物量生长量受到林分断面积(β=0.562)、海拔(β=0.853)和年均温(β=0.820)的正向影响,与胸径基尼系数呈负相关(β=-0.274)。生物量进界增长量随海拔(β=0.913)、年均温(β=0.944)的增加而增加,与胸径变异系数呈显著负相关(β=-0.233)。生物量死亡损失量只与林分断面积(β=0.467)呈显著正相关。另外,本研究还发现,死亡是影响森林生物量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结论 ]总体来看,海拔和年均温是林分生物量变化的重要驱动因素,以后要更加关注死亡树木的情况,从而更好地进行森林经营。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罗  亢新刚  郭韦韦  张嘉伟  陈日东  廖庆文  孔雷  
为建立科学、适用、准确的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体系,采用123株冷杉解析木对6个竞争指标进行检验,筛选出其中最适合于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冷杉的竞争指标;选用26块皆伐样地及所有解析木中符合条件的冷杉模拟优势木高生长曲线和劣势木高生长曲线,并以此为导向曲线构建适合于天然林立地质量评价的竞争地位指数表。从3个树高生长多元回归预测模型中选择最优模型分析由竞争引起的树高差值,利用竞争地位指数对2个立地类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6个竞争指标中,天然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最适竞争指标为CI1,统计CI1值发现冷杉各龄阶竞争差异大,随着年龄增大,竞争压力减小;2)构建级距为2 m,基准年龄为60年,竞争地位指数分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亚琦  官凤英  范少辉  刘广路  夏明鹏  涂年旺  
研究竹阔混交林中毛竹与伴生树种间生态关系,寻找适宜混交比例,从生态位角度为竹阔混交林优化经营提供依据。采用样方法对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进行群落调查,以不同混交比的竹阔混交林作为不同资源位,运用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生态位重叠指数、生态位相似性比例指数,分别测定并分析竹阔混交林乔木层与更新层各树种间的生态位特征。结果表明:1)Levins和Shannon生态位宽度指数反映情况一致;栲树、米锥、拟赤杨作为毛竹优势伴生树种,其重要值和生态位宽度都很大,生态适应能力强,对群落结构的变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周亚琦  
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是一种用途广泛,经济价值高的竹种,竹阔混交林是一种优良的竹木混交经营模式。本研究以福建省永安市天宝岩自然保护区的竹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阔叶树冠幅垂直投影面积占样方面积的百分比作为混交比例,设置10种不同混交比:5%10%、10%15%、15%20%、20%25%、25%30%、30%35%、35%40%、40%45%、45%50%和50%以上,以物种竞争理论为基础,结合毛竹地上生物量指标,从树种间的生态关系,林分生物多样性与稳定性,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陈存及  陈新芳  刘金福  董建文  陈世品  
对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中 4个主要种群进行生态位研究 ,定量测定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生态位宽度、生态位相似比例、生态位重叠 ,并分析了各种群生态位的生态学意义 ;同时采用Lotka_Volterra竞争方程研究混交林中主要种群。结果表明 :通过定量的生态位分析 ,结果与自然规律相符合。平衡时 ,杉木和米槠相对优势度分别为87 4 5 %和 12 5 5 % ,即人工 -天然杉阔混交林仍将由杉木、米槠两种种群共优组成 ,杉木种群支配整个群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韩金  王新杰  段皓赟  
以吉林汪清金沟岭林场1 hm2云冷杉针阔混交林数据为研究基础,对样地内树种组成、直径结构以及树种的空间分布结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优势物种云杉Abies nephrole-pis、冷杉Picea koraiensis、枫桦Betula costata大径阶的单木占多数,云冷杉的峰度值小于0,直径分布较为分散,枫桦峰度值大于0,直径分布比较集中。在物种的胸径分布格局解释上,负指数模型的解释程度要优于Weibull模型。2)该群落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545,空间分布格局呈聚集分布,3种优势树种的平均角尺度为0.475~0.517,呈现随机分布特征。3)云杉、枫桦的平均混交度较高,而冷杉的平均混交度相对较低。4)样地所有物种的平均大小比数为0.496,3种主要树种的平均大小比数排序为云杉<冷杉<枫桦,表明云杉竞争力最大,冷杉次之,而枫桦的竞争力最小。该林分结构较为复杂,群落内树种以聚集分布为主,所以应调整林分林木分布格局,促进林木向随机分布格局发展,同时伐除上层的"霸王树"以及病腐木、弯曲树等处于竞争劣势的林木,将混交度维持在中度混交,从而尽可能保留维持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超凡  冯林艳  何潇  张会儒  雷相东  卢军  张晓红  王卓晖  
[目的]探讨目标树经营对针阔混交林单木生长的影响,为针阔混交林群落生态恢复演替和森林质量精准提升提供技术支撑。[方法]以吉林省汪清林业局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区分不同径级和不同树种,使用方差分析判断目标树经营与对照间、不同自由生长空间(FTG)之间目标树的胸径、材积生长量差异。[结果]1)与对照相比,除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不显著外,目标树经营下的各径级目标树的胸径和材积生长量均差异显著,随着径级的增大,目标树的生长提升效果下降明显;2)目标树经营对先锋树种目标树生长的提升或抑制作用不显著,但能显著促进顶级树种和伴生树种目标树生长,且顶级树种更优;3)随着自由生长空间的增加,不同径级目标树的生长量均增大,但径级Ⅲ的材积生长量差异同样不显著;各径级胸径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4时(FTG4)最大,材积生长量在自由生长空间为3时(FTG3)最大;与经营前相比,最少需要多释放出2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才会显著促进目标树生长;4)紫椴适合疏开2~3个生长方向,臭冷杉适合疏开2~4个生长方向,红松和鱼鳞云杉适合疏开3~4个生长方向。[结论]目标树经营可以显著促进目标树的生长,且有利于群落的恢复演替;云冷杉针阔混交林的目标树经营应重点关注中小径级,其次是大径级;目标树应按照不同树种的适宜性,释放2~4个方向的自由生长空间。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余云钦   林文俊   陈世品   范敦锦   傅榕榕   游巍斌  
选择武夷山国家公园内海拔1 300~1 600 m且处于同一坡面上的4个固定样地(40 m×50 m),采用点格局方法比较分析了各海拔梯度下不同林层(受光层和非受光层)优势种群的空间点格局。(1)武夷山典型针阔混交林4个样地全林树木的胸径分布、树高分布均呈倒“L”型,幼龄树木占比大,种群垂直连续性好,径级结构和群落更新良好;黄山松、格药柃和马银花是4个针阔混交林样地均存在的优势树种。(2)随着海拔的升高,上述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在30~50 m尺度上均匀分布增加。(3)在受光层中,这3种优势树种在0~30 m尺度上呈现集群分布增加的趋势,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而在非受光层中,马银花在0~30 m尺度上的集群分布增加,随机分布减少,30~50 m尺度上呈现均匀分布;格药柃在0~30 m尺度上既有集群分布也有随机分布,30~50 m尺度上的均匀分布减少,随机分布增加。因此,随海拔升高,优势种群在0~30 m小尺度上的集群分布程度增加;非受光层的种群空间格局受海拔变化的影响较受光层更为显著。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林思祖  黄宝龙  洪伟  俞新妥  
根据Lotka Volterra种间竞争的原理确定混交比例。结果表明 :目的树种 (杉木 )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依混交树种不同而异 ,目的树种与同一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亦因立地条件而变化 ,它们的混交比例的变动系数依混交树种而异。采用这种方法得出目的树种与混交树种的混交比例 ,具有一定的科学性。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冠男  张春雨  赵秀海  
【目的】本文以吉林蛟河不同发育阶段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幼苗密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年际变化规律,探讨土壤因子的边际变化和土壤因子的分布变化对幼苗密度分布动态的相对影响。【方法】在420 m×520 m的中龄林样地和500 m×840 m的成熟林样地中系统布设幼苗调查样方。利用分位数回归和反事实分解法检验环境因子在不同分位数水平上对幼苗密度的边际影响,进而明确幼苗密度在不同分位点上呈现不均衡变化的主导因素。【结果】幼苗密度的核密度估计曲线呈峰值向左偏移、长尾向右侧延伸的正偏态分布。在θ=0.90的高分位点,中龄林样地中幼苗密度变化值为-5.9,成熟林样地幼苗密度变化值为-2.6。中龄林样地在θ=0.75时幼苗密度变化值为5.8,成熟林样地在θ=0.50和θ=0.75时幼苗密度变化值均为2。在高分位点上幼苗密度的更大变化反映了右单尾概率分布的不均衡性。在不同估计分位点上系数效应和协变量效应对幼苗密度分布变化的相对作用大小不同。中龄林样地中系数效应在全部估计分位点上都具有很高的解释量;成熟林样地中在θ=0.50分位点上,协变量效应对幼苗密度变化具有89%的解释量,在其他的估计分位点上系数效应的解释量更高。因此,土壤因子分布变化对幼苗密度分布变化影响的相对作用更大,而土壤因子边际变化则是导致幼苗密度不均衡变化的主要因素。土壤中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分布变化对每个估计分位点上幼苗密度变化的解释量大多不足30%,而土壤含水量和土壤pH值对幼苗密度变化具有相对更大的影响。【结论】幼苗密度的年际变化在不同分位点上是不均衡的,在高分位点上的变化尤为明显。土壤因子的边际变化和土壤因子的分布变化共同决定了幼苗的存活动态。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亢新刚  胡文力  董景林  王德胜  李冬兰  
为使过伐林保持好的林分结构 ,并使森林生态系统在经营情况下正向演替 ,从而产生较高的效益 ,该文作者以金沟岭林场的云冷杉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 ,分析了该林场始于 1 987年的检查法经营下连续 1 4年的森林资源调查数据 .利用Weibull分布和负指数分布拟合该类型林分的直径结构 ,并计算了该森林类型的q值 ,分析了连续1 4年来检查法经营针阔混交林林分的蓄积结构 .研究结果表明 :①Weibull分布与负指数分布均能较好描述过伐林区针阔混交林的直径结构 ;②该森林类型直径的q值 ,分布范围在 1 2 0~ 1 5 0之间 ,平均值为 1 30 ;③经过 1 4年的检查法经营 ,小径级...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彤   宋鑫彧   任允泽   毛亮亮   高然   董希斌  
【目的】为探讨抚育间伐对枯落物分解过程的影响,研究枯落物与土壤碳动态变化过程,深入解析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枯落物分解对温度循环次数的响应,探究抚育间伐强度对针阔混交林碳动态变化的影响。【方法】以小兴安岭地区天然针阔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1块未抚育间伐对照样地和6块抚育间伐强度分别为10%、15%、20%、25%、30%、35%样地,采用外业与内业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控制温度循环次数,分别选取夏季3个月的平均气温作为代表温度进行试验,2个温度交替培养12 h为1个循环,共循环90次,分别在温度循环的第0、3、7、15、30、60、90次取出培养盒。研究夏季不同抚育间伐强度下,2种分解程度包括未分解层和半分解层枯落物的质量残留率、质量损失速率和枯落物与土壤有机碳对温度的响应过程,研究不同间伐强度林地中的枯落物在温度循环中的分解程度及有机碳释放动态。【结果】半分解枯落物比未分解枯落物更易分解。夏季末期半分解枯落物质量损失显著,35%间伐强度时,未分解枯落物质量残留率最低;半分解枯落物分解程度随间伐强度增大先上升再下降,20%间伐强度时,枯落物质量残留率最低。0%~15%和35%间伐强度下,夏季结束后枯落物有机碳上升;25%、30%间伐强度时,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均下降;间伐强度为20%时,未分解枯落物有机碳下降,半分解上升。15%间伐强度下,未分解枯落物土壤有机碳下降,半分解上升,其他间伐强度下土壤有机碳上升。20%间伐强度时,枯落物分解程度最高,未分解枯落物中有机碳释放到半分解枯落物和土壤中。25%、30%间伐强度下,枯落物分解使其中的碳元素释放到周边环境中,枯落物和土壤有机碳均下降。【结论】夏季结束后半分解枯落物比未分解枯落物分解程度更高。凋落物一般在分解初期分解较快(易分解物质较多)而在后期分解较慢(易分解物质的消耗和难分解物质的积累)。抚育间伐不仅有利于枯落物分解,也有助于枯落物和土壤固碳。研究表明,在夏季,35%间伐强度林地枯落物分解程度高,枯落物和土壤固碳能力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