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968)
- 2023(5932)
- 2022(5117)
- 2021(5024)
- 2020(4097)
- 2019(9648)
- 2018(9973)
- 2017(18636)
- 2016(10581)
- 2015(11574)
- 2014(11736)
- 2013(11375)
- 2012(10742)
- 2011(10045)
- 2010(10455)
- 2009(10250)
- 2008(10209)
- 2007(8960)
- 2006(8481)
- 2005(7960)
- 学科
- 济(38218)
- 经济(38167)
- 管理(27433)
- 业(24742)
- 企(20863)
- 企业(20863)
- 制(12748)
- 农(12435)
- 方法(12412)
- 中国(11751)
- 财(11641)
- 数学(10184)
- 数学方法(9993)
- 业经(9418)
- 策(9170)
- 贸(8907)
- 贸易(8903)
- 易(8708)
- 学(8675)
- 体(8648)
- 银(8352)
- 银行(8344)
- 地方(8330)
- 理论(8179)
- 行(8096)
- 融(8090)
- 金融(8085)
- 税(7675)
- 农业(7408)
- 税收(7359)
- 机构
- 大学(149411)
- 学院(147720)
- 济(62740)
- 经济(61281)
- 研究(56567)
- 管理(51088)
- 中国(44184)
- 理学(41411)
- 理学院(40888)
- 管理学(40284)
- 管理学院(39973)
- 财(35202)
- 京(31633)
- 科学(31513)
- 所(29442)
- 研究所(25921)
- 财经(25320)
- 中心(24775)
- 江(24689)
- 范(23794)
- 师范(23652)
- 经(22806)
- 农(21879)
- 北京(21027)
- 州(19917)
- 经济学(19547)
- 院(19528)
- 师范大学(18931)
- 财经大学(18330)
- 省(17905)
- 基金
- 项目(83290)
- 研究(66522)
- 科学(65490)
- 基金(58953)
- 家(49941)
- 国家(49451)
- 科学基金(41543)
- 社会(41024)
- 社会科(38729)
- 社会科学(38717)
- 省(32472)
- 教育(31992)
- 基金项目(29323)
- 编号(28105)
- 划(27514)
- 成果(26875)
- 资助(24716)
- 自然(24649)
- 自然科(24012)
- 自然科学(24005)
- 自然科学基金(23580)
- 课题(21273)
- 部(19223)
- 重点(19167)
- 性(18553)
- 发(18108)
- 年(17507)
- 项目编号(16995)
- 创(16909)
- 教育部(16887)
共检索到2551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彭兴韵 施华强
格林斯潘建立的以泰勒规则(Taylor Rule)为基础的美国货币政策操作体系似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5年10月24日布什总统提名伯南克接替格林斯潘,成为新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在被提名后,对格林斯潘的货币政策框架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说,我们所了解的最佳货币政策是在格林斯潘任内演化出来的,他将维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碧云 易行健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联储新任主席本.伯南克教授的货币政策思想--最优的货币政策框架进行系统的总结。一是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二是资产价格与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三是美国的最优货币政策框架选择。最后本文对伯南克的货币政策思想进行简要的总结并从中引申出对我国货币政策框架选择的启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制 本.伯南克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晓明
伯南克已于2006年2月1日接替格林斯潘担任了美国联邦储备理事会主席。本文分析伯南克的货币政策主张特征,比较这些主张与格林斯潘和其任内联储货币政策主张、决策风格的异同,并据此预期伯南克货币政策主张及其对联储货币政策的影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通货膨胀目标 通货膨胀预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婧
次贷危机使人们认识到,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失误难辞其咎。在全球化日益加深和美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下,美国不断下调利率的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没有像过去那样迅速反映在商品价格上,而是主要表现为资产价格的攀升。由于美联储货币政策操作遵循了"泰勒规则"——把CPI当作最主要的监控对象,致使美联储错过了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最佳的时机,导致美国信用扩张过度、资产泡沫,特别是房产泡沫不断升级。资产价格的上升最终会通过"财富效应"、"托宾q效应"、"金融加速器效应"等逐渐传导到商品价格上,随着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的持续攀升,美联储开始急速提高利率,最终引发了次贷危机的爆发。后危机时代,美国的资产价格开始了迅速的回升,...
关键词:
次贷危机 货币政策 刺激政策退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朝晖
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组成细分了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从分析公开市场操作目标的"宣布效应"、资产证券化、居民融资渠道的变化、金融合并等因素,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讨论美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变化,希望能给我国金融阶层以启迪。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谭小劲
选择什么样的货币政策工具组合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与一国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相适应。本文通过回顾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进过程,对比分析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异和不足,进而提出下一步货币政策工具的改革思路。
关键词:
中央银行 货币政策 货币政策工具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战明华 李帅 刘恩慧 许月丽
"伯南克之谜"描述的是现实货币政策传导同利率传导渠道理论预期相悖离的三大特征,这些特征来自发达经济体,而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环境有自己的鲜明特色,利率市场化推进会弱化伯南克之谜的理论预期未必符合中国的经济事实。本文研究发现,利率市场化对伯南克之谜的弱化作用小于预期,机制是预期通货膨胀效应和利率期限结构效应改变了货币政策的传导效果。本研究的政策含义是,数量型和价格型工具对货币政策的实施同样重要;构建完善的货币政策利率调控体系不能仅依赖利率市场化本身,经济市场化体系的完善更为重要。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胡立法
货币政策是一国宏观调控的重要政策。在我国,当前由于经济运行状态和机制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使得人民银行低利率的货币政策效果不显著。应积极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调节收入分配、发展资本和货币市场,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提供条件。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 质疑 储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叶振勇
美国经济在整个 90年代乃至进入 2 0 0 0年后步入低通胀率、低失业率和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存的良性发展轨道。特别是在 1999年 ,GDP增长高达 4% ,通胀率 2 2 % ,失业率降到 30年来的最低点4 1%。美国经济的持续扩张 ,除得益于其联邦预算平衡、高科技信息产业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外 ,主要归功于美联储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因此 ,剖析美国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无疑将对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中央银行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毕玉江
笔者通过对世界33个主要经济体建立全球向量自回归模型(GVAR,GlobAl VectoR AutoReGRessiVe),模拟分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作用,探讨了美国实行Qe与退出Qe可能产生的经济效应。与其他同类研究方法相比,GVAR使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将各国之间的经济波动相互联结,可以同时考虑多种经济冲击的跨国传导渠道及其冲击效应,能够尽最大可能挖掘现实数据隐含的经济关系。研究发现,当美国货币供给增速提升时,中国通货膨胀短期上升之后回复最初的状态。为应对可能的输入型通货膨胀风险,中国降低货币供给增速,促使短期利率提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出现升值。美国在宽松货币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2007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2008年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本文分析此次货币政策"转向"的宏观经济背景,指出货币当局在实施从紧货币政策过程中面临的两难处境,并从近期和中长期两个角度给出化解困境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宏观调控 货币政策 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茜 张永刚
自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被指定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央行在不同的时点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它的多重政策目标,所以没有单个政策工具能持续地暗示央行的政策态度。考虑到此特点,本文运用伯南克-米霍夫半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构表明: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明确的影响;流动性效应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冲击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茜 张永刚
自1983年9月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央行)被指定为中国的中央银行以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一直是经济学界关注的焦点。中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央行在不同的时点运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它的多重政策目标,所以没有单个政策工具能持续地暗示央行的政策态度。考虑到此特点,本文运用伯南克-米霍夫半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考查中国货币政策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构表明:货币政策对于产出和通货膨胀有明确的影响;流动性效应存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冲击 向量自回归模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汤小青
就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实现不同经济目标的政策自然有不同的属性.货币政策调控是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宏观调控的核心问题是角翠决总量平衡问题,即社会的总供给和有效需求之间的平衡。由于总供给的变化主要因素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所以作用于总供给的政策是以长期宏观经济政策为轴心运转。旨在实现短期经济目标的宏观经济政策为短期控制政策,在短期内经济波动最大的是总需求。货币政策是实现短期经济稳定、调控有效需求、对经济波动实现反向调节最根本的调控政策。从货币政策的终极目标来看。它的作用在于实现稳定通货、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国际收支平衡和充分就业,而这些也是长期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如经济增长、资源分配和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