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
- 2023(30)
- 2022(25)
- 2021(20)
- 2020(32)
- 2019(52)
- 2018(40)
- 2017(52)
- 2016(63)
- 2015(70)
- 2014(65)
- 2013(73)
- 2012(72)
- 2011(66)
- 2010(65)
- 2009(74)
- 2008(65)
- 2007(60)
- 2006(33)
- 2005(42)
- 学科
- 学(306)
- 害(222)
- 毒(212)
- 病毒(198)
- 家(187)
- 家畜(187)
- 畜(187)
- 虫(184)
- 病毒学(176)
- 防(176)
- 治(174)
- 防治(174)
- 及其(165)
- 虫害(158)
- 病虫(141)
- 病虫害(141)
- 各种(108)
- 鱼(108)
- 病害(88)
- 敌(64)
- 敌害(64)
- 病(60)
- 猪(58)
- 类(57)
- 虾(57)
- 动物(38)
- 水产(34)
- 动物学(32)
- 物(29)
- 染(27)
- 机构
- 学院(976)
- 大学(970)
- 农(907)
- 农业(789)
- 科学(649)
- 研究(628)
- 业大(534)
- 所(524)
- 研究所(504)
- 室(500)
- 农业大学(498)
- 实验(482)
- 实验室(472)
- 业(461)
- 重点(442)
- 动物(423)
- 中国(386)
- 省(319)
- 科学院(306)
- 生物(297)
- 技术(296)
- 部(279)
- 医学(254)
- 京(250)
- 水产(241)
- 兽(230)
- 中心(223)
- 兽医(221)
- 江(221)
- 农业科学(216)
共检索到12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彭瑶顺 李方瑾 徐佳汇 戰婷 王全溪 周伦江
采用Illumina第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感染伪狂犬病毒PRV FJ 2012株的湖羊肾脏组织进行转录组测序,对两组羊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筛选,差异显著性表达的基因进行GO和KEGG显著性富集分析,最后选择qPCR验证分析部分差异表达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表明,PRV FJ 2012株感染湖羊,与对照组相比肾脏中共发现2 679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有1 269个基因下调,1 410个基因上调.GO显著性富集分析结果表明,PRV FJ 2012株感染湖羊肾脏涉及生物过程的差异表达基因最显著的GO生物学功能是蛋白质折叠,涉及细胞组分最显著的生物学功能是细胞核成分,涉及分子功能最显著的生物学功能是未折叠蛋白功能.KEGG分析表明,差异表达基因参与的代谢通路有316条,其中FoxO信号通路、IL-17信号通路、TNF信号通路差异最显著.本研究重点对FoxO通路的基因网络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通路共有3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22个下调,12个上调. qPCR验证结果表明,PRV FJ 2012株感染湖羊肾脏,基因STAT3、IL-6、FOXO3、BCL6、ATG8表达上调;基因IRS、SGK2、ATROGIN、PEPCK表达下调,其结果与FoxO信号通路转录组数据结果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汪铭书 郭万柱 娄高明 费恩阁 宣华
以质粒pBR322 作载体, 用鸟枪法克隆出了PRV 闽A 株除Bam HI-1,BamHI-2外的所有酶切片段,构建了PRV闽4株基因文库,并以克隆出的Bam HⅠ片段用光生物素标记作探针, 应用分子杂交法确定PRV闽A株绝大部分限制内切酶位点的位置。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基因文库 物理图谱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伟坚 姜焱 陈德胜 芦银华 张雪莲 陈溥言
应用PCR方法从PRVSH (上海株 )病毒培养物扩增了gG基因 ,克隆入 pcDNA3质粒 ,并进行了序列测定。结果表明 ,扩增的 gG基因片段长 1719bp ,包含一个 14 91bp的开放阅读框 (ORF) ,在起始密码子上游有TATAAAA盒 ,在终止密码子下游有AATAAA的 poly (A)尾 ,编码由 4 96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与Rice株相应的gG片段相比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 97 1%。但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有 87 6 % ,主要是在编码区内插入和缺失核苷酸 ,出现了突变和移码 ,导致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降低。gG具有膜蛋白的结构特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汪招雄 何启盖 黄红亮 刘正飞 陈焕春
将伪狂犬病毒Ea株纯化后免疫雌性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O的骨髓瘤细胞融合,用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筛选,获得了2株抗PRV的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分别命名为3G7E3和4A6F5,其细胞培养上清及小鼠腹水效价(ELISA)分别为1:212、1:212及1:100×212、1:100×212。特异性试验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3G7E3和4A6F5仅与PRV反应,而与PPV、PRRSV、JEV和HCV等病毒不发生交叉反应;用单抗建立的夹心ELISA试验能检出伪狂犬病毒。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2株单抗是PRV特异性的。这2株分泌抗PRV单抗的杂交瘤细胞株的获得为进一步建立...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吕蔚 李潭清 韩新影 康亚男 杨润德
用纯化的猪伪狂犬病病毒闽A株(PRV-FA)免疫Balb/c鼠,取脾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细胞融合,经间接ELISA筛选,获得2株能稳定分泌伪狂犬病毒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4G9E9和4H9C9。这2株杂交瘤细胞株细胞培养上清和小鼠腹水效价(ELISA)分别为1∶6400、1∶12800及1∶12800、1∶25600。特异性鉴定结果表明,各株单抗均不与猪瘟病毒、乙脑病毒、猪呼吸繁殖障碍综合症病毒、猪细小病毒等发生交叉反应,这2株抗PRV杂交瘤细胞株的获得为进一步建立准确快速的抗原检测方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单克隆抗体 制备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紫薇 夏金金 刘静 曾俊杰 朱续涛 贾凡 张志建 曾燕
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 PRV)是常用于神经环路示踪研究的嗜神经病毒工具之一,然而目前缺乏PRV的保存条件对其感染滴度以及在体神经环路示踪效果影响的研究.首先,将2 h内在-80℃及室温下同一批次的PRV分别进行1~4次冻融,利用噬斑法在BHK-21细胞上检测其滴度,研究结果显示1~3次冻融对PRV的滴度改变无显著影响,而第4次冻融使PRV病毒的滴度显著下降.其次,从-80℃冰箱中取出同一批次的两份PRV,将其冻融1次,分别在-80℃和-20℃保存两周后,利用噬斑法在BHK-21细胞上检测其滴度;同时,将两份PRV利用在体立体定位分别注射于小鼠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区,取相同的感染时间点,对DG输入环路标记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不同温度下长期保存对PRV的滴度及标记效果有较大影响.该研究结果对于PRV病毒的保存及其在神经环路标记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伪狂犬病毒 病毒滴度 反复冻融 保存温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颜其贵 郭万柱 余光开 王琴 娄高明
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coI消化含有伪狂犬病病毒(PRV) Fa株Bam HI-7片段的质粒PBB7,以低融点琼脂糖回收目的片段, 经连接并转化E.coliDH5a, 获得缺失了gI和部分gp63基因的重组质粒PPB7-1。将PRVFa与PPB7-1DNA共同转染PK15单层细胞,待出现50% 以上细胞病变时收获病毒, 并以蚀斑法得到纯化重组病毒株, 命名为PFDI/D63。小鼠试验证实, 缺失株对小鼠具有一定的免疫原性。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基因缺失 重组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姜焱 张常印 黄伟坚 陈溥言
在伪狂犬病病毒 (PRV)上海株gI和gE基因克隆鉴定的基础上 ,用BamHⅠ +BstpⅠ去掉gE基因的 5′端 36 3bp ,在缺失位置插入绿色荧光蛋白 (GFP)和LacZ基因 ,构建含双报告基因的PRV SH转移载体pgEI GFPZ。将pgEI GFPZ转染PRV SH的BHK 2 1细胞 ,待出现 80 %病变后收获病毒 ,并以蚀斑法得到纯化的含LacZ和GFP两种筛选标记的缺失了gE/gI的重组病毒株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曾显成 吴异健 陈家祥 姚金水 吴宝成
采集福州郊区病仔猪的鼻腔黏液、脑、脾脏、肾脏、淋巴结等组织病料,研磨上清接种到非洲绿猴肾(Vero)细胞和狗肾(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通过对分离病毒株进行形态学、血清学、荧光抗体试验、动物接种试验、PCR试验等鉴定,确定所分离的病毒为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命名为PRV-FZ株.根据GenBank收录的PRV gD基因的序列设计一对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出约1579 bp的目的片段,并将其克隆到PCAGGS载体进行酶切鉴定、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目的片段包含一个1203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0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与GenBank中有代表性的5株参考毒株相应基因序列比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侯真真 张华伟 郝根喜 罗修鑫 宋文博 周明光 陈焕春 徐高原
为获得安全性良好、免疫原性高的变异株弱毒苗,采用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传代培养的方法对猪伪狂犬病病毒流行毒株JS18株进行传代,最终获得JS18-150株,随后通过PCR鉴定、测序、致病力试验和免疫效力试验对JS18-150株体外生长特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显示,在CEF上连续传代后,JS18株的gI、gE、US9基因缺失,获得的JS18-150株毒力已致弱,在CEF上适应性显著提高,与JS18株生长动力学相似;将JS18-150株以10~(7.0)TCID_(50)/mL接种仔猪,所有仔猪均未观察到任何临床症状,且体温均未超过40.5℃;JS18-150株以10~6TCID_(50)接种仔猪后能保护仔猪有效抵御JS18株和HBZL05株的攻击。结果表明,JS18-150株对仔猪安全性良好,可作为PRV弱毒疫苗研制的候选毒株。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高晓云 顾阳 潘鑫龙 郭小参 崔保安 陈红英
为了确定河南部分地区按照正常免疫程序接种猪伪狂犬病病毒(PRV)基因缺失苗的猪场是否发生了PRV野毒感染,了解新流行株的主要毒力基因g E是否发生变异,利用PCR方法,对南阳、周口、巩义、济源、漯河、原阳等地采集的疑似PRV感染的病料进行检测。对PCR检测为阳性的病料接种猪睾丸细胞,传至6代,分离出9株PRV,克隆其g E全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9株PRV均能扩增出1 862 bp的g E基因,且彼此之间同源性为99.9%~100%,与其他PRV毒株同源性为97.5%~99.6%。9株分离株处于一大分支上,且均含有2个氨基酸插入,在448位和510位均发生氨基酸置换。结果表明,分离株均...
关键词:
猪伪狂犬病毒 g E基因 克隆 序列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冉智光 童光志 张绍杰 王玉春 黄勇富
根据已发表的伪狂犬病毒(PrV)的基因序列,在PrVgE基因起始密码子和终止密码子的上、下游分别设计一对引物PCL1和PCL2,在PCL1和PCL2的5端分别加上KpnI和BamHI位点,以PrVMin-A株DNA为模板成功地扩增到约1.8kb的片段,经酶切鉴定为PrVgE基因。将此PCR产物以KpnI和BamHI消化,回收后与经KpnI/BamHI酶解的pUC119连接、转化,获得了明显大于载体的重组质粒,经限制性酶切和序列部分测定鉴定了阳性重组质粒pRZE。将pRZE分别经EcoRI/BamHI和EcoRI/PstI酶切,回收gE基因,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R3-Uni和杆状病毒载体...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方六荣 陈焕春 肖少波 徐引娣 何启盖
根据伪狂犬病病毒国外Ka株UL5 4基因核苷酸序列 ,设计一对包含UL5 4基因完整编码区的引物 ,以伪狂犬病病毒国内地方分离株Ea株细胞感染物为模板 ,PCR扩增出大小约 1.1kb特异性带。将纯化的扩增产物克隆到pBluescriptⅡsk +中 ,酶切分析证实后经双脱氧末端终止法进行全序列测定 ,序列分析结果表明Ea株UL5 4基因全长 10 86bp ,可编码 36 1个氨基酸。由二级结构预测数据推断C 末端具有典型的锌指结构域。运用Blast软件与Ka株UL5 4基因进行同源比较 ,发现Ea株UL5 4基因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均存在多处点突变 ,但无插入或缺失突变 ;将Ea株UL5...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姜艳芬 杨增岐 祝卫国 王旭荣 田小艳 王清爱
应用gE-EL ISA法对陕西省部分地区6个集约化猪场的187份猪血清进行了伪狂犬病毒(P seu-dorab ies v irus,PRV)野毒感染检测,并对疑似伪狂犬病发病仔猪的内脏及脑组织进行了病毒分离鉴定。结果显示,陕西省猪PRV野毒抗体平均阳性率为28.76%,最高为48.98%,最低为0;分离毒株可致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圆缩、集聚,脱落等细胞病变,连续传代后,CPE出现的时间稳定在20 h左右;细胞培养物和病料混悬液接种家兔均出现典型奇痒症状,PCR反应扩增出PRV gE基因中长度为612 bp的特异性片段。表明本试验分离的病毒为PRV,并将其命名为PRV W G株。
关键词:
伪狂犬病病毒 分离和鉴定 流行病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