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38)
- 2023(12544)
- 2022(10219)
- 2021(9663)
- 2020(7660)
- 2019(16916)
- 2018(16931)
- 2017(31174)
- 2016(17021)
- 2015(19324)
- 2014(19057)
- 2013(18112)
- 2012(16193)
- 2011(14703)
- 2010(14600)
- 2009(13554)
- 2008(13216)
- 2007(11943)
- 2006(10667)
- 2005(9742)
- 学科
- 济(66077)
- 经济(65905)
- 管理(43532)
- 业(39942)
- 企(31685)
- 企业(31685)
- 中国(25243)
- 方法(24556)
- 农(22521)
- 数学(19316)
- 数学方法(19122)
- 业经(18227)
- 财(15425)
- 贸(15236)
- 贸易(15225)
- 易(14908)
- 农业(14465)
- 制(14372)
- 理论(12906)
- 学(12366)
- 地方(12274)
- 和(11632)
- 银(11450)
- 银行(11437)
- 行(11036)
- 发(10992)
- 教育(10354)
- 环境(10219)
- 融(10157)
- 金融(10154)
- 机构
- 学院(233070)
- 大学(229439)
- 济(97274)
- 经济(95286)
- 研究(83079)
- 管理(82468)
- 理学(69898)
- 理学院(69054)
- 管理学(67815)
- 管理学院(67369)
- 中国(64448)
- 京(49332)
- 科学(48279)
- 财(44857)
- 所(41639)
- 研究所(37543)
- 中心(37471)
- 农(36470)
- 江(35529)
- 财经(35386)
- 范(33288)
- 师范(32999)
- 经(32209)
- 北京(31598)
- 经济学(30933)
- 业大(30498)
- 院(29844)
- 州(28523)
- 农业(28200)
- 经济学院(27791)
- 基金
- 项目(150308)
- 科学(118610)
- 研究(117204)
- 基金(107393)
- 家(93068)
- 国家(92220)
- 科学基金(78242)
- 社会(76324)
- 社会科(71256)
- 社会科学(71238)
- 省(58008)
- 基金项目(55345)
- 教育(54833)
- 编号(49499)
- 划(48943)
- 自然(46104)
- 自然科(45075)
- 自然科学(45066)
- 自然科学基金(44287)
- 资助(43106)
- 成果(41522)
- 课题(35274)
- 重点(34575)
- 发(34111)
- 部(33896)
- 国家社会(31827)
- 创(31531)
- 性(30584)
- 中国(29530)
- 年(29522)
共检索到362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曾春燕 刘婵娟
1986年,陕西省汉中市的中国第一例安乐死事件曾经引发国内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社会学界的深入讨论和公众、舆论的广泛关注。时隔三十余年,有关安乐死的行为仍悄悄进行,合法化及带来的伦理问题已是当今中国不得不面临的生命伦理挑战。本文基于在浙江省内针对1200余名社会公众、医务人员和重症病人三类群体的社会调查和深入访谈,分析了安乐死在中国特定文化背景下的现状,认为要在尊重本土文化的前提下构建安乐死的理论基础,并在充分保障人权的基础上分层次、分区域的推进安乐死合法化。
关键词:
伦理学 安乐死 医学伦理学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李颖 李月琳
从信息伦理与图书情报职业的关系分析入手,提出作为规范学科的信息伦理学注重特定领域中的伦理问题,图书情报职业按照伦理的方式实现其使命,而面向图书情报职业的信息伦理教育尚未纳入正轨,因此规范化、制度化信息伦理教育势在必行。在此基础上,论述面向图书情报职业的信息伦理学课程设置的意义,并就课程教学的目标、内容、实施方法、考核标准等关键问题进行讨论。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尹发跃 周均 薛娟
研究生在享受网络信息技术带来的好处时,深受网络新型伦理道德观影响,有着自己独特的网络伦理意识。在大力发展网络信息技术的同时,高等院校网络管理者应重视网络伦理道德行为的研究,加强研究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
关键词:
研究生 网络伦理 信息 虚拟社会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建华 肖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有别于中国传统伦理学、苏联模式的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适合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伦理学新形态。从发展逻辑而言,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实现的革命性变革及其中国化影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理论基点,马克思主义的"深层结构"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建设的内在逻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指导、伦理资源整合、实践"问题集"求解、"学术体系、学科体系和话语体系"共建等方面实现"立体推进"。
关键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伦理学 构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月霞
所谓临终关怀是指一种照护方案,与医生或社区中巡回医护协会互相配合,为垂死的病人及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照顾。最早的较健全的临终关怀组织是1967年英国伦敦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其创始人是桑德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永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学者开始关注农业伦理学,距今已有20余年。从研究现状来看,我国学术界在农业伦理学兴起的条件、农业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及其研究对象、方法、思想资源的挖掘和原则构建以及农业发展中若干问题的伦理关切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进行了深入而广泛的研究,业已取得许多优秀成果。下一步,需要在深掘马克思主义农业伦理思想,聚焦农业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树立农业伦理学的学科自觉意识等方面入手,深化研究。
关键词:
农业伦理学 规范伦理学 应用伦理学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慕博华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立德树人"是学校人才培养的根本任务。在高职专业技术教育中融入技术伦理价值,对高职人才的全面成长具有积极意义。高职院校通过确立技术与伦理道德的融合观念,有助于实现从"培养人的技术"向"培养掌握技术的人"转变,也为树立正确的育人理念、构建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式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技术伦理学 立德树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雨辰
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西方中心论”的价值立场不可能真正揭示当代环境问题的实质,更不可能真正找到解决的办法。中国环境伦理学研究应该转换价值立场,摆脱西方环境伦理学的话语系统和研究范式,实现环境伦理学的本土化。本文从该学科价值立场、理论根据、目的、方法上做了探讨。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长明
一、从企业文化到企业经营伦理微观经济学一直告诉我们的是,企业的目标就是利润的最大化。多年来,企业正是这样做的。现在,人们开始意识到,一个企业仅仅能赚钱是不够的。企业要长盛不衰,要取得长期的发展与成功,还需要有诚信,还需要有文化上的追求。企业文化的提出,正说明了这种客观上的需要。在欧美、日本以及韩国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鑫茹 郭辉
环境伦理学自诞生以来,一直以构建客观的自然价值和自然权利为主要任务,忽略了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人。面对这种人未到场的环境伦理学现状,学者们开始从美德视角研究环境伦理学。积极心理学是一种研究人类的积极力量和美德的心理学思潮,对伦理学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通过借鉴积极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环境美德伦理强调发挥环境保护中的积极因素,特别是积极的人格品质,从而鼓励和影响人对环境的友好行为。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 美德 环境伦理
[期刊] 求索
[作者]
肖群忠 杨建强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伦理学取得了长足性的进步。一定的伦理学形态与话语方式总是与一定的道德观相联系的,西方哲学式的反思道德观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论道德观,都是一定历史必然的产物。从中国传统注重"人伦日用"的文化角度诠释道德,关注民众的伦理生活,形成本土的诠释路径和话语方式,不仅有利于克服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困境,更是对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继承性发展,这将进一步完成伦理学的本土化和实践化,推动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伦理学的诠释路径、话语体系和理论形态的形成,增强文化自信。
关键词:
中国特色 道德观 伦理学形态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张家年 李怀龙 李晓岩
网络教育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形式之一,其先进的教育理念、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富媒体化的教学模式和多元化的评价手段等使之附有伦理愿景——"任何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内容。"然而在网络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应用领域,缺乏对网络教育中的伦理现象、行为和过程等系统化的研究和实践。本文首先提出了网络教育伦理概念并指出网络教育伦理的研究意义;然后,对网络教育伦理涉及的相关学科领域进行了论证和辨析;最后,从伦理学的视角对与网络教育伦理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划分出网络教育伦理研究的三个层次以及相应的研究内容,为进一步开展网络教育伦理研究和实践奠定了基础。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修德
信息伦理学首先是对人们在信息活动中进行善恶选择的系统性探究,它系统研究人类普遍的"善"是如何在信息活动中体现的,也就是说信息活动是否符合普遍的"善"或"应当"的要求,它研究信息活动主体在信息活动中如何认识善与恶、正当与不正当,如何做出决择等问题;其次,信息伦理学以人们普遍认同的价值体系为指向,界定或建构那些与信息活动实践相关的,为人们普遍认可的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再次,信息伦理学必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信息活动中的道德危机和伦理困境等问题及形而上因素。
关键词:
信息伦理学 界定 理论进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