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66)
2023(11886)
2022(9654)
2021(8769)
2020(6925)
2019(15715)
2018(15502)
2017(29246)
2016(15425)
2015(17431)
2014(17438)
2013(17498)
2012(16600)
2011(15445)
2010(16149)
2009(15079)
2008(14742)
2007(13253)
2006(12403)
2005(11630)
作者
(47060)
(39060)
(38833)
(37164)
(25077)
(18720)
(17610)
(15096)
(14875)
(14252)
(13673)
(13064)
(12842)
(12791)
(12326)
(11988)
(11483)
(11241)
(11185)
(11132)
(10173)
(9686)
(9506)
(8965)
(8826)
(8782)
(8643)
(8606)
(8029)
(7622)
学科
(86460)
经济(86385)
管理(43740)
(37917)
(28881)
企业(28881)
地方(27121)
中国(24810)
方法(22564)
(20765)
业经(19151)
数学(18588)
数学方法(18436)
(17549)
地方经济(16478)
环境(16082)
农业(14717)
(13973)
(13400)
(13352)
金融(13348)
(13233)
(12906)
银行(12892)
(12860)
(12584)
(12015)
理论(12012)
贸易(12001)
资源(11662)
机构
学院(233175)
大学(228964)
(102291)
经济(100089)
研究(88811)
管理(82193)
理学(68311)
中国(67855)
理学院(67379)
管理学(66344)
管理学院(65906)
科学(53014)
(50869)
(45967)
(45126)
研究所(41270)
中心(39140)
(37451)
(36382)
(34962)
师范(34668)
财经(34617)
北京(33604)
经济学(32096)
(31827)
(31062)
(30641)
业大(30310)
经济学院(28365)
师范大学(27665)
基金
项目(145308)
科学(113138)
研究(110732)
基金(101179)
(88132)
国家(87362)
科学基金(73333)
社会(70629)
社会科(66795)
社会科学(66778)
(57971)
基金项目(52795)
教育(49535)
(48172)
编号(45612)
自然(43757)
自然科(42351)
自然科学(42338)
自然科学基金(41545)
资助(40677)
(38720)
成果(37964)
重点(33734)
课题(33001)
发展(31569)
(31056)
(30931)
(29993)
国家社会(29445)
创新(28012)
期刊
(133066)
经济(133066)
研究(77520)
中国(55703)
(34539)
(33916)
学报(33602)
管理(33383)
科学(32543)
教育(31212)
大学(25264)
(24749)
金融(24749)
农业(23719)
学学(23433)
技术(21829)
业经(21639)
经济研究(21546)
财经(18055)
问题(16454)
(15789)
资源(13932)
(13236)
图书(12596)
技术经济(12463)
(12213)
世界(12020)
商业(11681)
(11019)
论坛(11019)
共检索到381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李广义  
人类社会要发展,必然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开发利用。但如果对自然资源只开发不保护,或者用一种功利主义价值观进行开发利用,将会导致一系列的生态、经济、社会问题。民族地区一般具有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特点,所以对于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更要慎重。生态伦理观强调资源的多重价值,反对把资源仅仅还原为经济学上的资源,这种价值观能够较好地指导民族地区的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可较好地解决自然资源保护与开发之间的矛盾,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和谐发展与政治稳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禹骅  赵禹鹏  
以一定劳动下的最优财富产出是纯粹劳动价值论的经济思维范式,这种范式可能是经济宏观与微观不协调的根源。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自然资本的稀缺性逐步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考虑自然资本的弱再生性、人力资本的增长性、物质资本的强再生性,将经济思维的范式从劳动价值论转向自然价值观,可能更有益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陈宇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经济学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遇到了严重的挑战。但是,当我们仔细研究这些问题和挑战时,我们会发现,其中许多实质上不是经济,而是伦理问题。经济科学作为一门为人类生产和创造物质财富的科学,必然要涉及到人的道德选择、人的伦理目标、人的价值判断。某一个活动到底是好还是坏?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崔诣晨  
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从目前生态城市的建设实践来看,更多的是采用技术手段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环境问题,侧重于强调技术层面的专业性,鲜有哲学、伦理学等相关理论与之结合的反思与引导。用生态伦理的理念和原则指导生态城市建设,将促进传统的城市建设价值观和政策目标朝着生态伦理价值取向转变,增强生态城市建设的生态道德属性,以期解决生态城市建设中的生态伦理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郝玉柱  敖华  
从国际学术理论研究来看,对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有两种主流研究范式即"荷兰病"研究范式和"资源诅咒"研究范式。从两种研究范式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研究价值取向等方面均存在着差异。从"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替代"荷兰病"研究范式的本质、研究结论和价值取向,以及从广大发展中国家发展实践和研究现状上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不会简单地被"资源诅咒"研究范式所替代,至少从发展中国家视角来看,"荷兰病"研究范式仍然还有重要的理论研究价值和经济实践意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世玉  
本文着重阐明和研究发展西部经济所采取的模式与方式 ,并充分论证实施西部开发必须加强生态保护和建设 ,树立生态伦理观的内容。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是西部开发的根本和切入点 ,西部生态环境的改善 ,国土资源的整治 ,不仅可以为西部地区的发展创造条件 ,也为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市场 ,从而保证东西部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增强  陶昆刚  秦炳慧  
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发展观的探讨研究经过了从经济、技术层面到文化、价值层面的深化,通过对以往发展观的研究和总结,人们对伦理价值观的研究从传统的伦理价值观发展到了可持续发展的伦理价值观。本文试就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环境伦理价值观,超越“西方中心主义”和“城市主义”的代内伦理价值观,超越“本代中心主义”的代际伦理价值观的观点作出综述,并在代内伦理价值观中首次提出了不同群体之间的公平问题。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昊青  李建华  
发展核电、开发利用核能充满复杂而多层次的价值矛盾,在巨大的生态与经济利益和风险之间,核电对生态环境及人类安全的威胁问题倍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并由此引发了一系列价值难题和伦理争论,成为影响核电发展的关键。核电的安全、可持续发展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还涉及一系列的伦理问题,要保证核电可持续发展并有益于生态环境保护且不损害人类利益,不能犯“技术决定论”的错误,必须辅之以伦理之轨。伦理之轨通过深入核电发展链的各个环节,对核电发展进行伦理价值观的批判和引导,参与战略选择使之得以规约,并保障核电发展有益于人类合的目的性价值得以实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颜节礼  
佛教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生态伦理思想,佛教生态伦理观的基本特征集中表现在它的整体观、无我论、生命观、净土观以及日常的生态实践方面。佛教生态文化尽管存在不少的历史局限性,但是它留下的关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丰富经验和深刻智慧,为人类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对于旅游开发来说,还是有很多值得挖掘和利用的文化资源。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钱莹  
生态文明理念的提出是科学发展观实现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的重要跨越,生态经济伦理观应运而生。生态经济伦理观内容广泛,涵盖了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方方面面。生态文明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经济伦理观是人类探索出的一种长效发展机制,生产领域具有循环可持续的发展特点而消费领域则以适度、节约、简朴作为基本原则。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敖华  
本文认为,资源产业特性对资源开发和区域发展模式具有重大影响。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资源均属于"点资源",具有一种集中化的产业特性:一是相对集中分布;二是相对集中开发模式;三是相对集中分配方式。资源相对集中分布更容易形成对资源相对集中的实际占有和控制,成为资源相对集中开发和资源收益相对集中分配的天然基础。晋陕蒙宁能矿资源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但也存在制约区域科学发展的诸多矛盾。资源开发方面主要是各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资源开发与资源浪费、资源开发与生态破坏以及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与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区域发展方面主要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地方财政潜在风险,快速工业化与缓慢城市化...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韦美日  
在语文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文化"缺位,在语文课程资源中存在"经验"失落,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理论的指导,经济文化类型理论为问题的解决提供参考的思路和方法论基础。广西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类型属于农耕经济文化类型组,在这个类型组区分的六个类型中,广西民族地区可以区分为三个类型:山林刀耕火种型、山地耕猎型、丘陵稻作型。广西民族地区分支的这三个经济文化类型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力水平不高,经济文化落后。因此,广西民族地区的语文课程开发就必须立足于本地环境资源的特点,尽量挖掘本地的经济基础能提供的物化的语文课程资源;同时发挥民族地区群体的协同作用,发挥各种潜在资源的优势,开发出有广西民族特色的、能促进民族地区经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秦行音  
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提出有着复杂的社会原因,当代社会道德滑坡和不断出现的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件是直接的原因。价值观教育是道德教育的精神内涵,底线伦理、最低限度的道德的理论向价值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提供了解决道德价值观教育缺乏实效问题的可能途径。价值观的非理性和非知识性特点使得价值观教育要远复杂于理性的知识教育。关乎个人道德成长、关乎个人与他人关系、个人与社会关系等的价值观是底线伦理和最低限度的道德所必须要求的;价值观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需要吸收现代德育研究成果,使其更为生动和易被青少年所接受;价值观教育还要求一个公正的社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志敏  
作为有着崇高精神追求的学术组织,大学确立并明确宣示符合学术伦理要求的学术价值观,对于树立自身良好的公众形象、建立清晰的学术伦理期望以及引导学校形成良好的学术文化氛围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我国大学所倡导的学术价值观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澄清和强化,往往处于一种模糊或缺失的状态。为此,建立一套以核心价值观为中心、以"底线伦理"为基础、以"上标伦理"为目标的伦理价值观体系就显得尤为必要。论文为此采用了专家咨询法,调查了国内28位专家对学术伦理价值观体系构成方面的意见,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