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26)
- 2023(13637)
- 2022(11606)
- 2021(10973)
- 2020(9170)
- 2019(21131)
- 2018(20889)
- 2017(39106)
- 2016(22168)
- 2015(25498)
- 2014(25862)
- 2013(25034)
- 2012(23604)
- 2011(21109)
- 2010(21717)
- 2009(20413)
- 2008(19618)
- 2007(18083)
- 2006(15917)
- 2005(14616)
- 学科
- 济(81162)
- 经济(81084)
- 管理(52466)
- 业(51947)
- 企(40757)
- 企业(40757)
- 方法(33733)
- 中国(33707)
- 数学(28954)
- 数学方法(28535)
- 融(27423)
- 金融(27419)
- 农(27117)
- 银(26104)
- 银行(26077)
- 行(25178)
- 地方(23800)
- 财(23100)
- 教育(22565)
- 业经(19331)
- 制(19319)
- 学(19209)
- 农业(18429)
- 理论(17368)
- 贸(15331)
- 贸易(15319)
- 易(14791)
- 务(14240)
- 财务(14201)
- 财务管理(14159)
- 机构
- 大学(304009)
- 学院(302901)
- 济(113486)
- 经济(110375)
- 研究(107902)
- 管理(105542)
- 理学(88793)
- 理学院(87573)
- 管理学(85720)
- 管理学院(85129)
- 中国(83334)
- 京(66694)
- 科学(66498)
- 所(55908)
- 财(55702)
- 农(53783)
- 江(52957)
- 中心(51712)
- 范(50667)
- 研究所(50509)
- 师范(50252)
- 业大(44406)
- 财经(42896)
- 北京(42715)
- 农业(41964)
- 州(40944)
- 师范大学(40605)
- 教育(38887)
- 经(38469)
- 院(38465)
- 基金
- 项目(192608)
- 科学(149691)
- 研究(148478)
- 基金(132110)
- 家(113755)
- 国家(112535)
- 科学基金(94315)
- 社会(88852)
- 社会科(83706)
- 社会科学(83677)
- 省(80704)
- 教育(73792)
- 基金项目(69627)
- 划(67458)
- 编号(64729)
- 自然(58589)
- 自然科(57072)
- 自然科学(57056)
- 自然科学基金(56010)
- 成果(55717)
- 资助(53970)
- 课题(48075)
- 重点(45074)
- 发(44459)
- 部(42809)
- 创(40007)
- 年(39867)
- 性(38679)
- 项目编号(38170)
- 创新(37066)
共检索到4828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来水娥
随着全球化、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传统音乐赖以生存发展的文化生态遭到破坏,许多独特的音乐类非遗正在快速消亡。本文以浙江省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阐述推动传统音乐融入国民教育的重要意义,传统音乐教育在实践中所取得的进展成效、存在问题及导致问题产生的深层原因,如个体"音乐身份"认同问题、社会音乐价值取向问题等,并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传统音乐 国民教育 文化生态 方法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秀萍
中国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环境不够良好,出现了萎缩现象,对传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已迫在眉睫。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雨蒙
在非遗信息资源揭示和使用的过程中,未形成统一的分类标准且现行分类法无法满足非遗信息资源类分需要的困境之下,探索非遗信息资源的分类组织建构,之于理论知识系统化以及非遗的管理与利用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引入领域分析法探索非遗信息资源分类组织的建构方案,并以传统美术类非遗作为案例,依据构建流程论述搭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主表、附表及标记系统的具体实施路径。研究挖掘了非遗信息资源的特殊属性,提供了一种以非遗知识为核心,对非遗领域信息资源进行集中和专深分类,以揭示非遗信息资源多重脉络的组织构建思路。所提出的构建方案、具体实施路径对相关学科建置分类组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鹏鸣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位和价值日益重视,它们作为华夏祖先留给后辈文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当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化生产力背景下,更有着诸多方面巨大和潜在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价值。历经数千年历史,大多数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处于一种现状没落,后继无人的悲凉状态,如何更好加以保护,使得它们的文化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能最大化的得到发挥,是一项全新而又严肃的课题。甘肃虽地处西北,但境内却分布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属各种门类包罗万象:酒泉夜光杯、甘肃洮砚、兰州水车、天水雕漆、太昊伏羲祭典等。本文结合它们地理位置上自西向东的分布趋势,选出一些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案例,来探讨其现状、保...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盛华
<正>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民族智慧的结晶,联结着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共同情感认同和价值,对于了解历史、延续情感、传承发展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得不引起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地域自然环境、经济、价值等诸方面的认同关系密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构建一个完整的保护生态,将文化生态意识融入其中无疑将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生态主要研究文化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文化发展的各种因素及关系。由吴楠著、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研究》一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文化生态建设相结合,旨在唤醒大众的文化生态意识,促进文化生态建设。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思锋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全面展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也逐渐凸现。基于相关立法缺失的现实情况,文章以一种独特的视角,重点立足对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地考察和研究,从知识产权角度来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问题,为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提供一种全新的模式和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知识产权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文学艺术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雨蒙
文章探究如何分类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信息资源,以达到活态利用、传承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采用文献调研法和内容分析法,以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为例,一方面借鉴学界对非遗分类的研究成果以及分类法研究中相关类目的划分思路,从学科属性划分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的二、三级类目;另一方面兼顾非遗数字采集规范,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国家级项目的信息描述进行分析与综合,构建类目复分表揭示该类非遗资源内容属性中所涉及的共性方面。从纵、横两个角度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非遗信息资源进行分类组织,以期能够为非遗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构建提供可行的研究步骤和参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许鑫 赵嘉伦
聚焦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研究与实践,首先通过文献调研对国内图书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相关研究进行回顾,然后对图书馆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进行梳理,并重点关注公共图书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资源建设情况,最后基于国外相关研究与实践以及部分综合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平台,对图书馆如何更好地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加以探讨。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资源 公共图书馆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巴桑吉巴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文化资产,又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旅游资源,对其保护问题现已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特别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不应开发、开发的程度如何等一系列问题也在不断的提出。为此,本文以西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现状为实例进行深入剖析,并分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保护对策。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藏 保护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传承 路径创新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艳平
在保护的前提下并受制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我们获得了一些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性质的概念。不仅在内容方面而且在认识路径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表现出与常规旅游资源的较大差异。对于舶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我们需要用"认识路径"这样的关键词来固化保护意识。
关键词:
认识路径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真 旅游本真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芳
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发展文化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非遗具有消费特性、体验特性和丰富业态,但在产业化传承上还面临市场化造血能力不足、产权模糊、人才匮乏等难点,必须加快融入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与旅游产业、数字产业的有机融合,培育和推广非遗产业品牌,提升非遗产业化传承公共服务水平,加强非遗产业化传承资金支持,大力培养非遗产业化传承人才,不断开创非遗产业化传承新局面。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产业化传承 路径创新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普丽春
少数民族文化的学校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和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再认知过程以及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应肩负起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社会中保存、传承和创新的历史使命。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余娥
把少数民族非遗文化中的传统美术等艺术项目融入中小学美术特色课程,形成非遗美术特色课程校本课程,既响应了国家最新提出的"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学校美育发展新局面,又丰富了校本课程资源。一方面有利于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另一方面有利于云南非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按照国家课程的编排要求,小学阶段每周上2节美术课,初中阶段每周上1节美术课,教师用单元授课法、归类授课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加入非遗美术特色课程,学校也开设兴趣小组、美术特色工作室等多个内容的特色项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关键词:
传统手工技艺 非物质文化遗产 学校传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