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06)
2023(7522)
2022(5160)
2021(4275)
2020(3147)
2019(6742)
2018(6041)
2017(11080)
2016(5319)
2015(5746)
2014(5567)
2013(5551)
2012(5052)
2011(4845)
2010(5110)
2009(5160)
2008(3877)
2007(3472)
2006(3320)
2005(3134)
作者
(15554)
(12838)
(12487)
(11918)
(7809)
(5910)
(5793)
(5007)
(4776)
(4434)
(4263)
(4259)
(4037)
(3936)
(3834)
(3733)
(3690)
(3612)
(3588)
(3426)
(3230)
(3084)
(2976)
(2894)
(2862)
(2859)
(2709)
(2693)
(2617)
(2596)
学科
(27731)
经济(27714)
(24201)
金融(24201)
(21052)
银行(21052)
(20546)
(19536)
管理(17291)
(16714)
企业(16714)
中国(15748)
业经(14361)
中国金融(10874)
(10784)
(9303)
产业(9179)
信息(8636)
地方(8387)
(8279)
总论(8272)
农业(8264)
信息产业(8246)
方法(7238)
(5949)
财务(5936)
财务管理(5931)
数学(5918)
数学方法(5877)
企业财务(5754)
机构
学院(80924)
大学(79898)
(35739)
经济(34899)
管理(31502)
中国(26757)
理学(26628)
理学院(26413)
管理学(26144)
管理学院(25997)
研究(25288)
(18111)
(15465)
(14714)
中心(14693)
银行(14256)
(14223)
财经(14210)
金融(13940)
(13380)
(12880)
科学(12656)
经济学(12557)
(11710)
人民(11662)
经济学院(11492)
(10897)
(10746)
财经大学(10696)
(10600)
基金
项目(54174)
研究(43955)
科学(43811)
基金(39911)
(33299)
国家(32962)
社会(30693)
科学基金(29417)
社会科(29383)
社会科学(29377)
(21347)
基金项目(20518)
编号(18752)
教育(17989)
(16647)
成果(15779)
自然(15159)
自然科(14868)
自然科学(14867)
自然科学基金(14603)
资助(14394)
国家社会(13928)
(12859)
(12714)
项目编号(12520)
创新(11776)
重点(11714)
(11652)
课题(11600)
(11216)
期刊
(38596)
经济(38596)
研究(25748)
(25596)
金融(25596)
中国(16535)
(13580)
(12107)
管理(10833)
学报(9693)
科学(9384)
大学(8116)
学学(7482)
农业(7384)
业经(7354)
财经(7304)
教育(7018)
图书(6874)
经济研究(6337)
(6270)
技术(5912)
理论(5611)
实践(5193)
(5193)
书馆(4790)
图书馆(4790)
中国金融(4710)
问题(4551)
情报(4249)
农村(4095)
共检索到1294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郭峰  王瑶佩  
传统金融服务存在很多空白的地区和群体,特别是在偏远的农村地区,普惠金融事业依然任重道远。因此,新兴的数字金融被寄予厚望,希望可以填补空白,服务传统金融没有服务到的地区和群体。而文章研究显示,农户是否使用数字金融依赖于其对传统金融的使用。具体而言,农户使用传统金融的频率越高,使用数字金融服务的可能性就越大;家庭成员的受教育程度越高,使用数字金融的概率也越高。传统金融基础与教育水平的交互影响以及其他分析进一步证实了上述结论。因此,在数字金融下乡中,要加大对农户金融基础知识的培训。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缓解金融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金融供给可持续性,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会产生反向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和效果,以及数字鸿沟、数字门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其发展广度、发展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收敛效果却有较大差异,并且在东、中、西部也存在不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就业和增加非农就业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是,收敛效果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跨越一级数字门槛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果减弱;当跨越二级数字门槛后,收敛效果却加强。因此,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更好的条件,既要防止数字金融类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形成过高的数字门槛,又要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侯连卿  李建波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核心作用的发挥,除了金融业自身制度建设和经营水平提升之外,更离不开与外部社会经济环境的良性互动,比如政策环境、法律环境、社会信用等等,这就形成了金融生态。由于金融业是建立在信用基础之上的特殊行业,因此,金融生态状况的改善,首要的问题就是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并形成良好的诚信机制。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金永祥  
自2007年浙江银行业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活动以来,该活动已与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共同构成了一道送下乡系列活动的亮丽风景,对于普及浙江农村金融知识,增强农民群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晓东  邓斯月  
本文基于R&D经费投入、基础研究竞争情况双视角,运用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R&D经费投入规模、占比与基础研究竞争情况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研究发现,R&D经费投入规模、强度与数字普惠金融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R&D经费投入的增加对数字普惠金融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础研究竞争指数,旨在探究地区间基础研究的竞争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基础研究竞争能力与数字普惠金融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辖区内基础研究竞争力的增加对数字普惠金融会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锋   吕京根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表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实现城乡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好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注入新动能。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入手,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提高具有较强影响;当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由弱变强,其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门槛特征,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谢翀达  
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市场稳健高效运行的基础性保障,是加快现代金融建设和强化风险防控的重要抓手。中国保险信息技术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中国保信")作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管理者,自2013年7月成立以来,迅速形成了覆盖整个保险业的信息共享格局,成为行业不可或缺的数据基地和信息枢纽。2019年9月,为顺应监管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傅巧灵  赵睿  鲍新中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社会基础网民规模扩大是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客户基础。中国网民数量在2008年6月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14年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其中手机网民达5.57亿,占全部网民的85.8%;网民又以青年人为主体,10~39岁年龄段网民占全部网民比例的78.1%。考虑到网络普及和代际更迭因素,中国互联网的群众基础将继续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邹传伟  刘海二  
互联网金融是一个谱系概念,涵盖因为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精神的影响,从传统银行、证券、保险、交易所等金融中介和市场,到瓦尔拉斯一般均衡对应的无金融中介或市场情形之间的所有金融交易和组织形式。本文讨论了互联网金融的理论支柱、核心特征和政策含义。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江春  
论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江春目前,我国研究金融市场的论著虽然并不少,但这些论著却几乎没有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进行过真正深入的探讨。这既不利于不断推进金融市场的理论研究,又不利于在实践上真正推动我国金融市场的规范化,因此,本文将集中对金融市场的微观基础进行...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汪蕾  雷晨  林志萍  
对于个体金融决策的研究,从经典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学理论,基于行为层面的建模,形成了一系列经典理论框架,但却无法解释很多金融异象。借助于先进的神经影像学工具,得以深入大脑内部,关注个体金融行为背后的神经机制,以期预测并指导特定情境下的金融决策行为。本文归纳了金融决策两个基本度量预期收益与风险对应的神经机制,分析了它们对个体金融决策的预测和指导作用,探讨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俞勇  郑鸿  
金融基础设施是我国金融开放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金融软硬基础设施在应对金融开放进程中均面临不少自身发展瓶颈和外部挑战,应通过完善法律法规、信用体系、会计标准等金融基础软设施,强化与开放水平相适应的金融基础软设施建设;以区块链技术为突破口,以数字货币发行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为契机,以人民币支付结算清算体系为核心,以资产登记托管系统、交易设施、基础征信系统等为支撑,完善金融基础硬设施建设,为我国金融开放保驾护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冯用富  
尽管迄今为止的金融学科并不完整,这种不完整不仅表现为金融学的假设前提、范畴、理论或研究的方法论均有待于完善和发展;还表现为金融学科边界界定的不完整。但无论如何,金融学属于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这个命题本身包含了两层含义:一是金融有其不同的研究中心点和方法论而区别于经济学;二是不能把金融与经济学完全分裂开来。金融理论使用了对于所有经济理论都很关键的基本假设,金融学的范畴亦是以经济学的范畴为基础,其研究的方法论依然根植于经济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之中的。经济理论及其某一分支的发展影响和拓展着金融理论;反之亦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邹传伟  
国际清算银行2019年年报提出,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服务创新,体现为新的商业模式、应用、流程和产品,并重点分析了技术对支付、货币管理、保险和借贷等的影响。本文试图回答的问题是:不考虑金融科技的具体形态,金融科技要健康发展,需要哪些基础设施?我认为金融科技需要的基础设施有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