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602)
2023(11353)
2022(9636)
2021(9468)
2020(7665)
2019(18287)
2018(18539)
2017(34660)
2016(19638)
2015(22475)
2014(22873)
2013(21772)
2012(19697)
2011(17758)
2010(17922)
2009(15740)
2008(15171)
2007(13163)
2006(11543)
2005(10036)
作者
(53408)
(43828)
(43497)
(41772)
(27932)
(20960)
(19972)
(17350)
(16861)
(15877)
(15201)
(14536)
(13847)
(13772)
(13645)
(13497)
(13270)
(13166)
(12467)
(12457)
(10956)
(10908)
(10489)
(10065)
(9978)
(9840)
(9744)
(9733)
(8761)
(8687)
学科
(65745)
经济(65668)
管理(51116)
(47460)
(40158)
企业(40158)
方法(31366)
数学(26722)
数学方法(26366)
中国(22913)
教育(22856)
(18260)
(17125)
理论(16621)
(16391)
业经(15483)
地方(13851)
技术(12606)
农业(12051)
(11853)
(11841)
贸易(11835)
(11600)
(11486)
教学(11477)
(10523)
财务(10460)
财务管理(10441)
环境(10356)
企业财务(9822)
机构
大学(267028)
学院(262983)
管理(102832)
(91481)
理学(89505)
经济(89022)
理学院(88452)
管理学(86819)
管理学院(86335)
研究(86253)
(58529)
中国(58183)
科学(54441)
(45011)
师范(44705)
(42592)
(41796)
研究所(39065)
(38643)
中心(38537)
业大(37960)
北京(37756)
教育(37423)
(37372)
师范大学(36496)
财经(33882)
技术(32567)
(31795)
(31366)
(30793)
基金
项目(181037)
科学(142639)
研究(140167)
基金(126685)
(108889)
国家(107824)
科学基金(92302)
社会(83483)
社会科(78691)
社会科学(78666)
(72456)
教育(71211)
基金项目(67646)
(62608)
编号(61032)
自然(59421)
自然科(58008)
自然科学(57997)
自然科学基金(56915)
资助(51734)
成果(51587)
课题(44083)
重点(41155)
(40820)
(39010)
(38023)
项目编号(37637)
(36235)
教育部(35614)
规划(35103)
期刊
(98515)
经济(98515)
研究(83941)
教育(62626)
中国(55930)
学报(39313)
管理(36547)
科学(36333)
(33519)
大学(30646)
(30523)
技术(27321)
学学(27105)
农业(24099)
(18276)
金融(18276)
业经(16885)
图书(16484)
职业(15733)
财经(15562)
经济研究(14897)
(13115)
理论(13045)
科技(12807)
(12393)
问题(12294)
实践(12263)
(12263)
(12171)
论坛(12171)
共检索到3823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范式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者研究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范式本身应是不定的、动态的,其自身随着新的时代变化而发展变化。但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以西方的研究范式作为方法论对东西方文化传统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其结果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否定性评价,这既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也不利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应突破单一的西方化的思维模式,彰显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独特性与研究的自主性。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薛勇  李伟明  
道德教育是社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社会系统进行着密切的互动。从生态学的视角来思考传统道德教育,正视其生态偏移的基本表现,借助道德讲堂的启示,关注底线伦理,重视行为感染,实现人本回归,建构道德教育生态理性,实现底线伦理与终极价值的共生,个体力量与整体效应的关联,系统稳定与环境交换的协同,道德需求与道德自学的统一,从而在整体上对传统道德教育实施范式转换。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程红艳  
规范本位道德深受理性主义的影响,至今仍是主导学校道德教育的主流意识形态。规范本位德育寻求道德规范的普遍性,过于倚重道德理性,易陷入知行必然合一等认知陷阱,在认识与实践中存在"见物不见人"的弊病。道德规范的普遍性、强制性与个人道德发展的特殊性、自发性之间始终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综合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等多学科视野,德育范式的重构在方法论上应以生态系统思维代替理性崇拜,在道德发展观上应以社会生态建构观代替线性发展观,在道德教育的主旨上应以育人为本位,即专注于学生发展。"育人本位"的道德教育要求建设道德学校、聚焦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拥有实践智慧。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娜  周春国  
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大学生公共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对于大学生走出学校后在社会中相互合作、和谐共处至关重要。进入21世纪以来,大学生的成长环境、思想意识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形成了价值观念、思想心态、思维方式、行为选择的特殊性。这一现实情况决定了用简单的、注入式的教育方式使学生接受思想上、意识形态上的改变与养成已经很困难,必须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审视和面对。而当代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小花  徐喜春  
参与式的职业道德教育范式注重学生主体能动性的挖掘与发挥,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介入教育体系的设计,主动参与教育活动,实现对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的内化认同与自觉践行,成为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实践向度。但当前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课程教学主体参与浅层化、校园文化活动主体参与表面化、学生积极性发挥被动化、与专业教育相脱节。对此,要重视培育学生主体精神,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度融入学生主体需要、将朋辈教育模式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将专业教育与职业道德教育有机联结起来。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么加利  
伴随西方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在教育研究领域呈现出"主义"式研究向"问题"式研究的范式转换,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主体趋向多样化、教育研究对象趋向生活化、研究地点走向教育现场。这种转换可为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 1 0 0多年的历史发展 ,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及西方教育管理范式的转换 ;其次 ,认为实证主义一直是西方教育管理的元叙述方式 ;其三 ,认为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正在改变着西方教育管理的研究范式 ;最后 ,对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性评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李辉  
本文对西方学界自1960年代以来对腐败问题研究的大体脉络做了一个提纲挈领式的回顾,试图从中寻找到对腐败研究的各种路径选择与范式转换过程的规律。研究发现,西方社会科学界对腐败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道德论学派,到结构—功能主义学派,再到后功能主义学派,最后提出嵌入性腐败概念这样一个知识积累的过程,它对认识今天中国的腐败现象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羊守森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校德育中强化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传承与学习,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塑造学生健全高尚的人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等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院  丁楠  
以研究范式转换理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依据,审视既有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认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根植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而形成;基于教育学科及高等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建立;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化水平及稳定性程度均不高。进而从"发展多维价值取向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构建独特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和"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趋向与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丽  袁雯静  李爽  
课题组通过对2005~2016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应从理念、内容、方法三方面出发,进行教育理念的革新与重塑、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以及管理流程的转变与再造,从而实现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范式转换。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总结了范式转化视角下浙江大学"一带一路"涉海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践及取得的效果。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作宇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未来是复杂的时空互渗的动力系统。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的根本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共同体。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在未来关怀的视野下推动教育范式的转变。在一般意义上,教育范式的转换包括从学校教育到泛在教育、从过去导向到时空互渗、从技术主导到意义建构、从还原主义到复杂思维、从结构决定到自主选择。未来关怀的教育不是为了自证预言的实现,而是影响未来的行动教育,提升未来素养是未来关怀教育的重要目标。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繁华  张爽  王天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范式变迁,即由"效率理性"范式转向"市场选择"范式,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公共治理"范式"。效率理性"范式强调理性主义和效率优先,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其主要目标";市场选择"范式强化效益中心,政府与市场间构成了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力量,教育活力得以激发,但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公共治理"范式追求在教育领域形成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公民社会力量相互博弈和均衡的体制,其价值逻辑是重建良好教育生态。在范式转化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动态平衡不断被打破,教育政策的公共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政策制定的开放性、多元主体的参与性、权力主体的平等性、政策过程的协商性以及政策过程的科学性日益显著,充满公正理性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我国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玉静  
高等教育管理研究在哲学思辨范式、科学实证范式、人文主义范式的转换中,经历了经验总结、学科发展、理念成熟、科学运行、人性回归等过程,但其都是在"社会—人"这个大的研究框架下展开的。以"文化—人"为架构的文化学范式赋予了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新的价值理念和研究使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文化学范式将人作为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研究的基本信念和价值观;基本前提假设是教育属于文化领域,高等教育管理是以文化为境域的管理活动;研究规范、方法和程序是确立"文化—人"的研究框架,运用文化哲学和文化学的观点与方法,将文化、教育、人联系起来,分析文化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文化与人的关系及高等教育与人的关系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