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6)
- 2023(4157)
- 2022(3703)
- 2021(3504)
- 2020(2889)
- 2019(6808)
- 2018(6726)
- 2017(13062)
- 2016(6988)
- 2015(7760)
- 2014(7304)
- 2013(6854)
- 2012(6453)
- 2011(5756)
- 2010(5557)
- 2009(4954)
- 2008(4518)
- 2007(3828)
- 2006(3342)
- 2005(2851)
- 学科
- 济(24587)
- 经济(24568)
- 管理(17653)
- 业(14094)
- 地方(10720)
- 环境(10403)
- 企(9840)
- 企业(9840)
- 农(9313)
- 方法(7865)
- 数学(6656)
- 数学方法(6569)
- 中国(6427)
- 农业(6408)
- 划(5943)
- 学(5824)
- 业经(5436)
- 地方经济(4814)
- 规划(4746)
- 资源(4643)
- 财(4642)
- 环境规划(4552)
- 和(4318)
- 发(3757)
- 生态(3606)
- 城市(3555)
- 制(3512)
- 技术(3460)
- 贸(3460)
- 贸易(3457)
- 机构
- 学院(86371)
- 大学(86141)
- 管理(32188)
- 济(31258)
- 经济(30385)
- 研究(30191)
- 理学(27754)
- 理学院(27279)
- 管理学(26782)
- 管理学院(26617)
- 中国(22701)
- 京(22223)
- 科学(20226)
- 中心(15441)
- 农(15013)
- 范(14788)
- 师范(14692)
- 所(14322)
- 北京(14230)
- 业大(14126)
- 江(13674)
- 研究所(13127)
- 财(12859)
- 师范大学(12177)
- 院(11744)
- 农业(11576)
- 州(11161)
- 财经(10368)
- 经(9289)
- 省(9132)
- 基金
- 项目(64664)
- 科学(51236)
- 研究(48316)
- 基金(46203)
- 家(40037)
- 国家(39634)
- 科学基金(34615)
- 社会(30717)
- 社会科(28931)
- 社会科学(28923)
- 基金项目(26340)
- 省(25849)
- 自然(22523)
- 划(22114)
- 自然科(21892)
- 自然科学(21887)
- 自然科学基金(21449)
- 教育(21068)
- 编号(20130)
- 资助(17149)
- 成果(15598)
- 发(14992)
- 重点(14365)
- 课题(13913)
- 创(13365)
- 部(13338)
- 创新(12486)
- 国家社会(12388)
- 科研(12387)
- 发展(12060)
共检索到1280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萌萌 刘峰 赵和生
街道承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街道的营建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本文以南京市中山路街道为例,对其关于交通通行能力、人行道环境和节点环境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人在街道中的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应变。对各项实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提升此类街道品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传统街道 空间环境 满意度评价 街道活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萌萌 刘峰 赵和生
街道承载了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意义与价值。街道的营建是城镇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提升街道环境品质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形象和人居环境品质。本文以南京市中山路街道为例,对其关于交通通行能力、人行道环境和节点环境的典型实例进行调查,分析人在街道中的行为及人对街道环境设施的应变。对各项实例的满意度进行评价,归纳典型问题并提出提升此类街道品质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传统街道 空间环境 满意度评价 街道活力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伟 孙莉
城市商业空间的人性化规划与设计应有空间的物理属性及使用人群的主观感受和行为反馈。作为拥有自我价值的环境使用者是能动而富有创造性的,有着选择、调整、改变自身周围环境的自由意志。因此建筑师应更多地考虑到人和社会对城市空间的潜在需求。着眼于商业空间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厦门中山路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及环境行为调查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具体调查方法采用典型时间观察记录等。具体分析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该研究区域所在的区位特征及总体布局设计,将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行分层研究。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中山路商业空间的环境行为特性。总结宜人的商业空间所...
关键词:
厦门市 中山路 商业空间 环境行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忠国 段义猛
在经济迅速发展和城市化加速的背景下 ,城市空间结构的重组和经济重心的转移 ,导致传统商业街区经历了由繁华到衰落的过程。纵观我国传统商业街区更新改造的经验得失 ,传统商业街更新改造导致其传统的丧失是最严峻的问题。如何恢复传统商业街的生机 ,并保护其传统特色 ,是传统商业街更新改造所面临的首要问题
关键词:
传统商业街 更新改造 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车焱森 许建康 方书婷
十九大提出了乡村建设的重要性,突出文化建设成了美丽乡村的重中之重。以南京市浦口区的永宁街道为例,从三个方面——农产品、红色文化、自然旅游资源,浅谈乡村文化建设带来的经济效益。永宁社区作为南京周边的乡镇社区之一,带头把乡村文化上升为经济产业,通过对农产品的广告宣传、设计包装、建设特色乡镇的手法来吸引游客,目前基本做到了乡村文化产业化。同时,也探讨了如何加大乡村文化宣传,提取特色乡村文化元素并把其融入乡村建设中。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敏
在能源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节能已经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课题。运用自然通风降温从而减少建筑空调系统所产生的能量这一课题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而中国传统民居建筑形式,不仅是我们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结晶,且符合绿色生态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自然通风设计上更有着自己的一套系统。以中国传统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民居自然通风的营造手段,总结出传统民居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三大系统框架,这一框架将可以作为城市设计师或建筑设计师关于环境因素中通风设计的指导,旨在创造一个更加绿色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形式与城市空间格局。
关键词:
传统民居 自然通风 设计 建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高杨昕 殷洁
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淳化街道青龙社区的实地考察,结合对居民的问卷调查和访谈,从居民的生活满意度、生产满意度以及对于农地整治的愿望三个方面详细调查了青龙社区居民对撤村并居政策实施的态度。从政府规划、社区管理等多个层面深入了解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施方案,总结青龙社区撤村并居的实际效益,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的撤村并居在实践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小风 黄贤金 王小丽 何为 孙宇杰 关传弢
通过实地调查和定性分析考察南京市靖安街道"万顷良田建设"实践,科学界定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概念,探讨如何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探索城乡统筹的新路径。研究表明,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不仅是包含田、水、路、林、村等建设工程,更重要的通过制度安排协调和处理工程建设中出现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矛盾。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个系统工程,通过万顷良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用地整理等重大工程,实施耕地资源集聚、建设用地资源集聚、劳动力资源集聚、市场需求与服务资源集聚,实现资源失配格局、传统农耕作业方式、农村固有散居模式和既往城乡发展路径的转变。实现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目标,需要...
关键词: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 万顷良田建设 城乡统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胡剑双 陈宇琼 齐立博
在新时代城乡融合发展背景下,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面临着更加多元的机遇与挑战,新经济新产业新业态在这里孕育成长,最有可能率先发展成为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的平台,成为城市人下乡和乡村就地城镇化相碰撞的地区,最终实现从目前的乡村旅游目的地转向理想田园人居地。文章以南京市高淳区东坝街道为例,分析总结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发展面临的土地、人口、产业、公共资源等方面的困境,并从全域融合、要素聚集、产业创新、生态赋值和收入均衡5个方面提出了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城乡融合发展的路径思考,认为大都市区周边小城镇要重点转向关注全域城乡国土空间、吸引人才就业定居、全域一二三产业融合、生态资源价值实现和农民各类资产增值增信等方面,以期为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等战略部署发挥小城镇应有的作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都市区 小城镇 城乡融合发展 田园城市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韩会然 焦华富 戴柳燕
居民购物满意度是居民对购物目的地的期望与到达购物地后对所花费成本、商品质量及所享受的服务等实际感知相比较后形成的愉悦或者失望的感觉状态,在购物目的地选择、认知评价中具有重要作用。文章基于结构方程模型,以旅游城市芜湖市居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居民对中山路步行街的购物满意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结果显示:居民在中山路步行街的购物满意度平均为3.46,满意程度较为一般,其中,居民购物环境感知、购物服务感知、购物质量感知是其购物目的地选择的主要影响因子,对购物满意度具有正向影响,并通过满意度影响忠诚度,但购物配套设施感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磊 万荣荣 胡海波 董雅文
研究快速城市化与工业化地区的生态用地不仅要关注环境污染与生境退化的影响,而且还应重视生态用地对区域环境质量的调节与改善效应。南京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生态用地保护对维护其"山水林城"的环境特色具有重要意义。采用TM卫星遥感影像解译与空间分析等方法,得出全市生态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5%,按功能的适宜性与相近性,归并划分出水源涵养、河湖湿地、风景名胜和地质遗迹4个类型区,且前两个类型具有较强的空间优势;选取表征环境功能重要性的12个指标,评价得到极重要区占全市生态用地19%,较重要区占56%,重要区占25%;综合考虑生态用地对城市化与工业化空间发展的环境调控作用与加强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的协...
关键词:
生态用地类型 环境功能 空间整合 南京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洪小春 季翔
近年来,我国各城镇均大力建设盲道,并将盲道建设长度作为衡量城市文明建设的标准之一。然而在实际使用中,大量的盲道建设并未对视障者群体出行产生有益的影响。以南京市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为例,构建了城市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评价体系,确定了评价指标权重,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通过视障者视角对宁海路道路步行空间盲道进行了评价。基于统计分析评价结果得出了各指标满意度现状,分析了影响指标结果的原因,揭示了盲道现存问题的逻辑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定;社区生活圈Ⅱ是在居民出行能力制约下形成的,其中的设施主要面向本社区提供服务;社区生活圈Ⅲ是共享性的圈层,是多个社区生活圈之间重叠的部分。研究以北京市清河街道18个社区为案例,采用个体居民GPS数据,界定社区生活圈的时空范围,并通过社区生活圈内的"集中度"和"共享度"的计算,对案例社区进行社区生活圈层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实际划分结果与理论假设相吻合。最后,研究提出了基于社区生活圈体系的公共服务设施空间优化策略,为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的分级落地提供了参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道胜 柴彦威
在城市社区规划中,通常将社区视作各自独立的空间单元。这一方面导致对社区的内部空间结构缺乏考虑;另一方面,因为较少考虑与其他社区之间的关联,而容易出现区域协调较差、效率低下、重复配置、过度建设等问题。社区生活圈空间体系的构建有助于从居民行为出发,重新理解社区的微观结构,有助于在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中解决空间落地问题。研究采用"提出假设—实证验证"的方法,首先基于城市社区的"自足性"、"共享性"概念以及居民出行能力制约等因素,从理论上提出社区生活圈体系的三圈层结构:社区生活圈Ⅰ是自足性的圈层,以社区物理边界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基于MCR模型的农村居民点布局适宜性分区及优化模式研究——以南京市六合区金牛湖街道为例
环境行为学导向下小城镇街道空间活力提升策略研究——以紫湖镇为例
基于街区尺度的城市健康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以南京中心城区为例
城市中心区人群空间利用的时空特征及动因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地区为例
旅游历史街区空间格局分布特征与机理研究——以南京夫子庙为例
商业中心区公共自行车慢行行为空间模式研究——以南京市新街口为例
基于街区空间的公园绿地—道路—居住用地分布关系研究——以南京为例
基于环境人口容量的历史文化街区更新研究——以南京市颐和路11-1片区为例
背街小巷活力生成的环境品质要素评析及整治策略——以南京市老城区为例
失落的城市街道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