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50)
2023(10988)
2022(9291)
2021(9105)
2020(7548)
2019(17356)
2018(17184)
2017(31431)
2016(17586)
2015(19627)
2014(19545)
2013(18049)
2012(16495)
2011(14681)
2010(14560)
2009(12690)
2008(12024)
2007(10039)
2006(8377)
2005(7084)
作者
(44482)
(37044)
(36839)
(35192)
(23603)
(17696)
(16902)
(14564)
(14448)
(12975)
(12794)
(12543)
(11561)
(11516)
(11312)
(11253)
(11239)
(11077)
(10750)
(10651)
(9259)
(8997)
(8924)
(8744)
(8291)
(8291)
(8196)
(8018)
(7475)
(7366)
学科
(58864)
经济(58793)
管理(41222)
(38273)
(31465)
企业(31465)
方法(29462)
数学(25974)
数学方法(25510)
教育(20630)
中国(20539)
(17404)
(15912)
(14967)
理论(14172)
业经(12522)
农业(10647)
(10647)
贸易(10644)
技术(10483)
(10372)
地方(9878)
(9340)
(9316)
财务(9285)
财务管理(9264)
教学(9227)
(8939)
企业财务(8787)
环境(8675)
机构
大学(233716)
学院(226963)
(84245)
管理(84029)
经济(82455)
研究(76517)
理学(74007)
理学院(73067)
管理学(71421)
管理学院(70974)
中国(50215)
(49248)
科学(46705)
(40862)
师范(40544)
(37805)
(36260)
教育(35900)
中心(35041)
研究所(33626)
师范大学(33601)
(33066)
(32926)
业大(32449)
财经(31483)
北京(30710)
(28984)
(28282)
技术(27128)
经济学(27042)
基金
项目(161447)
科学(129679)
研究(123922)
基金(116351)
(101085)
国家(100128)
科学基金(86132)
社会(77510)
社会科(73107)
社会科学(73090)
教育(65214)
(63274)
基金项目(61330)
(55786)
自然(54831)
自然科(53609)
自然科学(53592)
自然科学基金(52608)
编号(51708)
资助(46079)
成果(43711)
重点(38052)
(37923)
课题(37613)
(35378)
(34556)
教育部(33604)
创新(32034)
项目编号(31786)
大学(31613)
期刊
(82197)
经济(82197)
研究(70160)
教育(57166)
中国(46752)
学报(34544)
科学(31862)
(28811)
管理(28786)
(28601)
大学(28005)
学学(24794)
技术(23557)
农业(20287)
财经(15149)
(14487)
金融(14487)
职业(14082)
业经(13313)
(13116)
经济研究(13041)
图书(11979)
(11112)
(10811)
问题(10810)
(10388)
论坛(10388)
(10077)
科技(9776)
理论(9539)
共检索到323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音莹  
传统蒙学历史悠久,流传下来的诸多经典内容形成了自身所特有的启蒙教育特点,对当代儿童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启示作用。在教材方面,经典蒙学教材不仅注重识字常识的启蒙,而且注重伦理道德的教育和儿童心理的特征;在教法方面,吟咏背诵作为蒙学教学特色之一,为幼儿的听说读写打下了坚实基础;同时,传统蒙学还充分重视儿童兴趣志向的激发,因势利导地帮助幼儿形成知行合一的好习惯。基于传统蒙学教材、教法上的特色,传统蒙学给当代儿童教育带来了三点启示:一是重拾经典教材,利用传统文化的宝贵载体;二是重视方法迁移,传承传统蒙学的先进经验;三是回归家庭教育,坚守儿童蒙养的首要阵地。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刘星  杨挺  
超常儿童由于其本身的特殊性,在其发展过程中需要特殊的支持。美国一直以来非常重视超常儿童的教育,各级政府通过对超常儿童鉴定、超常儿童服务项目以及超常儿童教育经费等相关方面进行规范与管理,给予了超常儿童教育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以达到最大程度上发展超常儿童潜能的终极目标。由于我国超常儿童教育的起步较晚,在支持措施上不够完善,借鉴美国超常儿童教育的相关经验,对我国超常儿童教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更立  
儿童有着内在精确的成长时间表,其生命的成长过程是儿童按照自己特有的节奏和张力所展开的绵延创造过程。教育的时间只有与儿童生命成长的内在时间相一致,教育才能发挥对儿童生命成长的作用。然而,在崇尚科学与理性的现代社会,教育陷入了对"科学的时间"迷恋中,这导致了现代儿童教育因一味追求速度、效率和功利性结果最大化,而遮蔽了儿童生命的价值,阻碍了儿童生命意义的实现。为此,基于对生命"真正的时间"的理解,确立尊重儿童生命"真正的时间"的教育时间观成为了现代儿童教育的迫切需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谌小猛  钱志亮  
美国每年有大量的儿童进入寄养系统,然而这些儿童的教育问题是令人担忧的。本文就美国寄养儿童教育问题、主要原因、解决策略等几方面进行了概述,同时对我国寄养儿童的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肖建秀  石玉昌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也是一位热衷儿童教育的学者。她在《衡哲散文集》等作品中,对教育内容、教育环境、教育方法、女子教育等进行了阐释,形成了自己的儿童教育观。她的儿童教育观的形成,可以从其成长经历中找到根源。陈衡哲的儿童教育观启示我们,要注重儿童良好成长环境的营造,同时要尊重儿童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石君齐  
智能技术作为儿童教育媒介正以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备受学校、家长追捧的时代宠儿。在现象学传统中,技术是事物显现的中介,事物经由技术在儿童面前显现。智能技术作为高级信息技术,其强大的自动化特性叠加信息技术的离散化本性进一步拓展了对世界"祛魅"的范围。然而,任何先进的技术呈现都无法穷尽一个具体特殊的实在,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丰富、独特、异质性的生命体验恰恰彰显了符号的空虚与干瘪。技术为世界"祛魅"的背后渗透着单凭思想的力量就试图完全把握现实总体性的同一性哲学,暴露出新的形而上学构建企图,其后果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儿童的认识起点,造成事物虚拟显现中整体与部分的断裂、多样性与同一性的遮蔽,以及儿童交往关系层面的缺席。因此,智能技术应定位于助力事物自然显现的引带技术,从同一性的霸权转向对异质性的维护,帮助儿童深刻体验、理解意义,充分回应儿童教育对世界"返魅"的渴求。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石君齐  
智能技术作为儿童教育媒介正以多样的姿态进入大众视野,成为备受学校、家长追捧的时代宠儿。在现象学传统中,技术是事物显现的中介,事物经由技术在儿童面前显现。智能技术作为高级信息技术,其强大的自动化特性叠加信息技术的离散化本性进一步拓展了对世界"祛魅"的范围。然而,任何先进的技术呈现都无法穷尽一个具体特殊的实在,儿童在真实情境中丰富、独特、异质性的生命体验恰恰彰显了符号的空虚与干瘪。技术为世界"祛魅"的背后渗透着单凭思想的力量就试图完全把握现实总体性的同一性哲学,暴露出新的形而上学构建企图,其后果很可能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儿童的认识起点,造成事物虚拟显现中整体与部分的断裂、多样性与同一性的遮蔽,以及儿童交往关系层面的缺席。因此,智能技术应定位于助力事物自然显现的引带技术,从同一性的霸权转向对异质性的维护,帮助儿童深刻体验、理解意义,充分回应儿童教育对世界"返魅"的渴求。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胡晓毅  
自1990年孤独症被列为美国《残疾人教育法》的残疾类别之一以来,美国加大对孤独症儿童教育研究的投入力度,开发若干种教学策略与课程方案,积极推进孤独症儿童的融合教育,提升专业人员的技能素质。然而,美国孤独症儿童的教育仍在教育安置形式、专业人员建设、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的设计与实践上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清楚地认识这些挑战,有助于我国对孤独症儿童教育工作的开展,进行有针对性的规划设计和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钱雨  
儿童人类学是人类学的一个新兴分支,但人类学对儿童与童年的关注已经有相当漫长的历史。儿童人类学研究的核心是儿童与童年研究。本文梳理了儿童人类学的历史与发展现状,重点介绍了美国人类学家米德和哈德曼等人的观点。米德认为,20世纪最大的成就就是将对儿童本质的理解融入到对儿童的养护与教育中去。当代儿童人类学家承认儿童既是"脆弱的",也是"主动的行动者",并致力于在社会复杂的关系中寻找儿童的声音。如何迎接真正的"儿童的世纪",将对儿童与童年的理解融入中国的儿童教育中去,这将是一个值得我们长期探索的课题。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关美  朱永新  
自2003年来,韩国共实施了四次“英才教育振兴综合计划”,不仅为韩国的科技发展贡献了大量创新型人才,也使韩国逐步建立了相对完善的英才教育体系。该计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获得的经验对我国开展超常儿童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对韩国英才教育的内涵、历史和政策演变、发展成效及面临的挑战等方面进行了系统介绍和分析,提出了对我国开展超常儿童教育的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傅松涛  范明丽  
《国家被骗:学校如何阻碍了美国最聪明的学生》报告,系统地介绍和总结了美国针对天才儿童的“加速发展”教育模式,尖锐地提出并深入地分析了美国天才儿童的教育—学习权利社会保障所面临的问题,引起美国社会各界对天才儿童教育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本文依托该报告,对美国天才儿童教育—学习权利保障的“加速发展”教育模式的时代背景、发展轨迹和新近进展等方面进行了简明的梳理和探索,以期对完整地把握和推进我国的超常儿童的教育—学习机会平等和权利保障有所启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叶丽新  
我国教材开发层面尚有三个基本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即如何处理教材和课程标准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教材与"教和学"的关系;如何让教材编制思路、教材形态更加灵活多样。相比而言,美国母语教材在这三个方面已有十分自觉的探索,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果:教材编制思路灵活,形成了基础读本、课程模块资料包等多种形态的教材;课程标准理念落实到文本选择、活动设计和评估任务开发等细节中;教材内容安排和信息呈现均遵循"教"和"学"的规律、需要。其间诸多经验和技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孔凡哲   李潇萌   史宁中  
教材质量保障需要严谨有序的评价机制。教材评价能够对教材质量及后续发展施加监控,觉察出教材审定、选用等环节被忽视的问题和隐患,促进教材在价值统一导向前提下的多样化持续发展。美国教育报告组织的教材评价机制包括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流程、评价方式,四要素之间的协调运作保障了教材评价工作稳步进行。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理念、体系与美国存在互通之处。借鉴美国相对成熟的教材评价机制,通过建构异质化的评价主体保障公平性,利用证据式的评价方式落实客观性,遵循分级型的评价流程达成进阶性,制定可操作的评价标准提升可行性,将实现我国基础教育教材评价机制的完善和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爽  霍力岩  
国外学者近年围绕儿童学习品质的影响因素展开了不少研究,认为影响儿童学习品质的主要因素涉及活动参与、问题行为、年龄和种族等主体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家庭背景特征、学校教育方式和文化取向等环境因素。国外已有研究带给我们的有益启示至少有三个方面:一是转变培养方式,以活动参与性学习为抓手促进儿童学习品质的发展;二是调整培养结构,将学习品质纳入家庭、学校和社会教育的内容范畴;三是重视儿童主体因素与环境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有效提高儿童的学习品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谦  王正阳  
童年是一种社会现象。尽管儿童与成人的差别具有恒常性,但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之间的关联却经历了遮蔽、凸显、在趋同中显现的历史性演变。在教育人类学视野下,将儿童视为“他者”,借助田野工作方法,实现对儿童的凝视。通过观察、记录与反思,以“深描”的笔触,追求主位与客位的互动与转换,对儿童的文化意义结构和层级系统提出解读。教育人类学的田野工作方法为研究者与实践者凝视儿童真实的生活样貌并给以生动描述和抽象解读提供了认识论与方法论基础。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努力实现对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关联性的转译,搭建不同生命阶段共享的本真性,从而探究以主流价值观实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给以积极引导的可能性与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