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4)
- 2023(12545)
- 2022(11140)
- 2021(10597)
- 2020(8633)
- 2019(20060)
- 2018(20066)
- 2017(38800)
- 2016(21041)
- 2015(23355)
- 2014(23197)
- 2013(22834)
- 2012(20815)
- 2011(18612)
- 2010(18288)
- 2009(16299)
- 2008(15553)
- 2007(13264)
- 2006(11269)
- 2005(9561)
- 学科
- 济(78937)
- 经济(78854)
- 管理(56607)
- 业(53606)
- 企(44349)
- 企业(44349)
- 方法(36954)
- 数学(31973)
- 数学方法(31583)
- 农(21327)
- 中国(20057)
- 财(18995)
- 学(18936)
- 地方(18839)
- 业经(17928)
- 农业(14448)
- 贸(13922)
- 贸易(13913)
- 理论(13845)
- 易(13397)
- 制(13101)
- 和(12887)
- 技术(12806)
- 环境(12612)
- 务(12335)
- 财务(12274)
- 财务管理(12253)
- 企业财务(11572)
- 银(11056)
- 银行(11018)
- 机构
- 大学(287363)
- 学院(285207)
- 管理(113844)
- 济(106172)
- 经济(103646)
- 理学(99856)
- 理学院(98613)
- 管理学(96777)
- 管理学院(96259)
- 研究(94862)
- 中国(68148)
- 科学(62409)
- 京(61552)
- 财(47562)
- 所(47155)
- 农(46644)
- 业大(45057)
- 研究所(43563)
- 中心(43271)
- 江(40174)
- 范(39868)
- 师范(39483)
- 财经(38960)
- 北京(38309)
- 农业(36767)
- 经(35465)
- 院(35167)
- 州(33393)
- 师范大学(32247)
- 经济学(30987)
- 基金
- 项目(206477)
- 科学(162086)
- 基金(149548)
- 研究(148894)
- 家(131057)
- 国家(129978)
- 科学基金(111817)
- 社会(92209)
- 社会科(87300)
- 社会科学(87275)
- 基金项目(81328)
- 省(81103)
- 自然(74872)
- 自然科(73150)
- 自然科学(73133)
- 自然科学基金(71781)
- 划(68598)
- 教育(67914)
- 编号(60829)
- 资助(60445)
- 成果(48274)
- 重点(45850)
- 部(44580)
- 发(43522)
- 创(42766)
- 课题(41472)
- 创新(39835)
- 科研(39763)
- 大学(38257)
- 教育部(37978)
共检索到3995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畅 王思思 李俊奇 吴文洪 李海燕
先人在长期的水灾害斗争及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城乡水系统,积累了许多具有生态价值的生存经验,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基于区域与城镇尺度,从区域水文条件、防洪需求和水资源约束三个方面,以台儿庄古城为例,对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进行归纳和分析。传统聚落水适应性营建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与生存的艺术,将对当代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产生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传统聚落 空间格局 台儿庄 洪涝 水资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畅 王思思 李俊奇 吴文洪 李海燕
先人在长期的水灾害斗争及水资源管理的过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城乡水系统,积累了许多具有生态价值的生存经验,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基于区域与城镇尺度,从区域水文条件、防洪需求和水资源约束三个方面,以台儿庄古城为例,对传统聚落水适应性空间格局进行归纳和分析。传统聚落水适应性营建思想中所蕴含的生态智慧与生存的艺术,将对当代城市建设与遗产保护产生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关键词:
传统聚落 空间格局 台儿庄 洪涝 水资源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静文 王仲宇
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贵州安顺屯堡聚落是在明朝军屯制度的推动下,江淮移民基于本初的汉文化传统,融合贵州山川地貌所造就的半军事半农居的产物。本文以安顺云山屯堡为研究案例,借助空间句法与生态适应性等理论,并引入相关量化分析软件,对其聚落空间形态进行句法图解,进而系统分析与探讨其自然与人文生态适应性,尝试把握屯堡聚落空间形式之后独特的建构机制与组织逻辑,从个体屯堡聚落的探讨来完善屯堡聚落空间形态的研究,以期对屯堡聚落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有所启示和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亚琛 马冬青 张兵华
文章以鲁运河沿线七级古镇聚落为研究对象,应用空间句法、饱和度层级分析的方法解析古镇聚落空间的发展演变特征,总结了七级古镇的空间发展演变规律,揭示了鲁运河沿线七级古镇空间演变发展的直接动因、核心动因和内生动因,提出基于文化传承、产业融合、技术创新和空间传承的适应性发展策略。研究以保障鲁运河沿线古镇聚落空间适应性、可持续性的稳步发展为目标,提出发展策略,以期对鲁运河沿线古镇聚落的发展提供指导。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杜佳 华晨 余压芳
对黔中屯堡聚落传统空间特征及发展演变阶段进行总结,梳理了当代屯堡聚落空间的演化路径,包括就地城镇化,衰退型和扩张型。并借助乡村聚落空间研究理论及量化方法,对比屯堡聚落传统区域与新建区域及整体形态的变化,得出扩张型屯堡聚落空间形态近年演变的特征:屯堡聚落边界形态由团状向指状拓展为主,新建区域空间肌理与原有空间差异较大,聚落空间结构性、整体性、致密性降低,建筑地域特征弱化。认为传统屯堡聚落围绕"防御"及"明清汉族文化"的空间组织机制已瓦解,交通便利性和个体价值成为左右近年空间组织的主要因素,而文化的自我认同、村民自组织机制、复杂的宅基地产权划分以及各级保护政策从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聚落空间的衰退。最后对屯堡聚落空间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思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邢衍栋
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初期的公共产品属性,决定了政府在相应公共产品提供、协调资源配置和制定市场规则等方面比其他经济主体具有优势。山东省枣庄市台儿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实践,证明了这一观点。
关键词:
市场增进 相机性租金 政府行为边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军民 唐伊娟 郑建栋
适宜的人居环境对促进人类社会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陕西省榆林市米脂窑洞古城为例,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根据米脂窑洞古城保护规划的实践,总结提炼传统聚落人居环境保护对策,探索对传统聚落进行科学保护的方法。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人居环境 米脂窑洞古城 保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坚
滇西地区具有独特的山地城市形态结构。这种独特的结构要求在山地城市景观体系建构上,体现出整体景观、边缘景观、重点景观的优化组合。通过对滇西地区的景观环境体系、绿化网络等建设实践的分析,为该地区及相似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窦银娣 叶玮怡 李伯华 刘沛林
文章从“三生”空间视角构建了传统村落旅游适应性评价指标体系,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测算了其旅游适应性水平,为传统村落旅游适应性研究提供了一个量化视角。结果显示:(1)“三生”空间旅游适应性反映土地利用显性形态和隐性形态面对旅游开发的适应特征和适应程度,具体表现在空间功能旅游化、空间营建有序化和空间属性提质化三个方面。(2)3个子系统中,适应程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生态空间、生活空间、生产空间,除生产空间为一般适应,其余均为比较适应;子系统间得分差异较小,表明3类空间的旅游适应能力较均衡。(3)各空间类型对3类要素的适应程度上表现出内部差异,空间功能层面,生态空间景观功能发挥不足,生产空间旅游经济结构单一;在空间营建层面上,生活空间住宅建设无序、公共空间不足,生产空间耕地利用率低;空间属性层面总体适应良好,但生产空间在景点开发、环境承载方面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尹旭 王玑琨
本文以最近兴起的商业POI数据作为数据源,对石家庄主城区零售业的空间格局及集聚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石家庄主城区零售业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整体分散,局部集聚,东南发展"的态势,形成由以中心城区向外围城区扩散的多中心等级圈层体系;基于零售业热点的定量识别,石家庄可识别出新百、南三条、北国、怀特和汇通街5个商圈;不同零售业态在经营形式和选址上存在明显差异。总体来看,基于POI数据的石家庄主城区零售业分析结果能够较好地反映零售业实体在空间上的布局,并可为零售业从业者和城市管理者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胜坤 张毅 闫欣 牛利强 汪洋洋 曹娟
以2009年土地利用调查数据和DEM数据为数据源,运用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变差函数等方法,从分布、规模和形状3方面对秦巴山区的竹溪县乡村聚落空间格局展开研究,并分析不同地形梯度下的乡村聚落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竹溪县乡村聚落为集群分布,拥有多条核密度高值分布带,表现出"中东部密集、北部次密集、南部密集程度较低"的特征;2乡村聚落用地规模普遍偏小,呈现出"北部较大,中、南部偏小"的分布格局;3乡村聚落斑块形状的不规则程度较高,总体上看,中部和南部聚落斑块的不规则程度高于北部。南—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分布的均质性最佳,东—西和东南—西北方向上乡村聚落形态的差异程度相对较大;4地形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益坤 罗静 罗名海 田玲玲 蒋亮 陈四云
大都市周边乡村聚落受中心城市的辐射发生着不同程度的重构与转型,分析特殊区域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与生产生活方式,有利于引导区域内的乡村发展,并可为特殊地域乡村振兴实践提供有益启示。以武汉市新城区1868个行政村为研究区,从聚落的空间分布、规模结构及形态分异三个方面出发,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地统计分析方法,探讨大都市区乡村聚落的空间格局特征。研究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集聚特征显著,但空间分异明显,具体展现为自近郊向偏远乡村地区呈“倒U型”结构;在规模分布上,武汉市乡村聚落规模普遍偏小,表现为近郊大,外围小的连片分布态势,并在局部上与密度分布存在正相关;在形态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分异,主要为条带、团簇、散点等形态。最后,通过实地调查识别乡村聚落的生产生活方式:近郊以发展都市农业和到中心城区兼业为主,多为城乡两栖生活模式,远郊以传统农业和劳务输出为主。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黄鹄
传统聚落作为一种有形的建筑实体,是历史文化孕育和发展的见证。从文化层面上看,应当保护和尊重;从居住现状的层面上看,更需要加以更新和发展。通过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所面临的现状问题进行探讨分析,提出了对粤西北地区传统聚落的适宜性保护与更新等相关策略,旨在为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传统聚落 保护 更新 适宜性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新歌 席建超 孔钦钦
从土地利用视角关注乡村发展转型是近年来国内外乡村发展研究的重要切入点之一。论文采用参与性农村评估(PRA)、GIS空间分析和GooGle eARth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野三坡旅游区内两个临近乡村聚落为例,研究了过去30 A旅游地乡村聚落空间演化过程。研究发现:以1986年旅游业导入为分界点,两个原本发展背景相同的传统乡村聚落,呈现相背离的"极化"发展态势。苟各庄村逐步演化成为新型旅游城镇,日趋繁荣和"实心化";交界口村则相反,逐步走向衰败和"空心化"。研究认为,旅游地聚落"实心"与"空心"的"极化"过程,本质上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在旅游地乡村发展转型过程中的具象空间投射。在苟各庄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