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3)
2023(6951)
2022(5826)
2021(5154)
2020(4291)
2019(9986)
2018(10050)
2017(20337)
2016(10238)
2015(12098)
2014(12345)
2013(12485)
2012(12297)
2011(11750)
2010(12182)
2009(11915)
2008(11570)
2007(10490)
2006(10016)
2005(9491)
作者
(31164)
(26063)
(25931)
(24814)
(16657)
(12171)
(11960)
(10019)
(9710)
(9321)
(8933)
(8479)
(8431)
(8316)
(8097)
(7901)
(7587)
(7562)
(7466)
(7087)
(6879)
(6299)
(6176)
(6036)
(5946)
(5943)
(5570)
(5483)
(5280)
(4975)
学科
(73166)
经济(73107)
管理(26850)
方法(24462)
(22914)
(20861)
贸易(20850)
数学(20811)
数学方法(20719)
(20192)
中国(17942)
(17620)
企业(17620)
地方(17285)
(12628)
业经(12603)
地方经济(12226)
(11729)
金融(11729)
(11663)
(11564)
(10965)
(10911)
银行(10908)
(10656)
关系(9329)
(8816)
(8717)
环境(8624)
(8598)
机构
大学(176117)
学院(173892)
(93766)
经济(92198)
研究(63774)
管理(61631)
理学(51728)
理学院(51200)
管理学(50694)
管理学院(50375)
中国(49695)
(42700)
(36575)
财经(33686)
经济学(31944)
(31540)
科学(31088)
(30338)
经济学院(28667)
研究所(27817)
中心(26456)
(25002)
财经大学(24779)
北京(24207)
(22290)
(22029)
师范(21935)
(21341)
(20264)
(18858)
基金
项目(95429)
研究(75192)
科学(74914)
基金(69936)
(58516)
国家(58070)
社会(51315)
社会科(48858)
社会科学(48847)
科学基金(48586)
基金项目(35394)
(34123)
教育(33479)
编号(30098)
资助(29617)
(28668)
成果(26224)
自然(26032)
自然科(25340)
自然科学(25332)
自然科学基金(24864)
(22956)
(22658)
国家社会(22090)
重点(21443)
课题(21070)
教育部(20556)
(20120)
人文(20117)
社科(20062)
期刊
(113749)
经济(113749)
研究(65204)
(29566)
中国(28989)
管理(24929)
经济研究(21103)
(20925)
金融(20925)
(19275)
学报(18742)
科学(18674)
国际(18278)
财经(18130)
(17353)
问题(16660)
(15894)
业经(15539)
大学(15455)
学学(14543)
教育(14119)
技术(13995)
农业(11824)
世界(11626)
商业(10618)
技术经济(10608)
经济问题(9379)
统计(9248)
理论(9094)
(8930)
共检索到2828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丁剑平  
拥有世界20%以上人口的中国,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其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将举世注目。为此,我国有必要对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人口就业比重进行排行。可以利用马斯克兹的模式来测算中国净出口中各种劳动力的含量。根据受教育年数将我国所有职业划分为六种要素。虽然实证的结果在总体上验证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HOV理论),但是对这一理论的偏离也是很明显的。占中国总人口78.1%的农业人口不是最丰富的要素,而最丰富的要素是“制造业体力劳动者”。技术人员最短缺的是理科而不是文科技术人员。此外,土地稀缺和低收入等其它限制性因素也严重影响了测算技术含量的准确性。本文根据实证结果对我国入世后的就业、产业和教育结构的...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戚自科  
产品内贸易理论是最近10年发展起来的新国际贸易理论,其实证研究主要围绕生产转移对美国国内劳工市场的效应而展开。截至目前,这一理论已经显示出了对当今国际贸易格局、尤其是中美之间贸易格局较强的解释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曾卫锋  
本文认为,国际产品内贸易可分为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和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能解释产业间的产品内贸易,但还没有理论能解释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文章提出的国际贸易新基础,即由厂商管理约束所导致的范围不经济系数较大而最终产品内的中间产品种类数较多是国际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的基础,比较彻底地解释了产业内的产品内贸易,实现了国际贸易理论的创新。同时文章指出,厂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与实现产品内贸易的决策是被"孪生"地决定的,即理性厂商既不能为了发挥规模经济效应而不合理地减少中间产品种类数,也不能不合理地通过增加中间产品种类数来增加总利润,否则总利润就会减少;交易成本较小是国际产品内分工与贸易的必要条件而...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新明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即ICC official rules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trade terms)的宗旨是为国际贸易中最普遍使用的贸易术语提供一套解释的国际规则,以避免或降低因各国解释不同而出现的不确定性。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合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范冬云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是国际商会(ICC)创立的对各种贸易术语解释的正式规则。在销售合同中引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可以明确界定当事双方的各自义务,引导企业外贸业务活动的正常履行,合理规避潜在的风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念  
2010年9月国际商会已经完成了《2010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以下简称《2010年通则》),已于2011年1月1日发布生效。与《2000年通则》相比,《2010年通则》更准确地标明了各方承担货物运输风险和费用的责任条款。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聂开锦  周秉成  
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 2010)是国际商会对于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的又一次重要修订。但本次修订存在一些不明确之处和值得商榷的问题。本文通过对《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中部分修订内容的分析,结合我国对外贸易实践,阐述了《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修订中的一些令人质疑之处,其目的是探讨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尚存的修订空间,为外经贸教学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为我国外贸企业提示在实际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和潜在风险。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何新明  
《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Incoterms)是国际贸易实务中普遍使用的国际惯例。国际商会每10年左右都要根据国际贸易的新变化对其进行修订。于2000年1月1日生效的Incoterms 2000在Incoterms 1990的基础上做了一些变动,总体的改动并不大,但仍有几项实质性变化和其他一些可能产生贸易纠纷的变化。因此,关注Incoterms的这些新变化是十分必要的。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周厚才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伍荣  周艳  
在对INCOTERMS 2010的学习和使用的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国际贸易界产生了一些困惑,部分学者也提出了质疑。这说明INCOTERMS 2010并不是完美的,存在意识的偏差以及由此带来的有些条文不明确、不合理的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如术语变形与风险转移的关联未予明确,FOB等蓝色术语存在模糊性,EXW/FCA中"卖方所在地"的含义缺失,DDP B5"风险转移"a)款不合理等。由于INCOTERMS修订周期基本上为10年一次,在未来进一步修订之前,贸易商只有通过销售合同商订和履行等环节,来规避或消除INCOTERMS 2010中不明确、不合理条款可能导致的争议和损失。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何新明  
国际商会的INCOTERMS2000中,对以往进出口清关手续的办理方做出了原则性的改变,在其引言的第14款中,明确规定“清关手续由住所在该国的一方或其代表办理通常是可取的。因此,出口商通常应办理出口清关手续,进口商应办理进口清关手续”。这样,FAS术语下改由卖方办理出口清关手续。通过比较INCOTERMS2000下的FAS与FOB、FCA术语,我们发现FAS与后二者的区别变小了。FAS术语继续存在的意义已不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范冬云  
为帮助外贸业务人员深入理解和正确使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条款,本文旨在通过对最新发布和生效的《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修订背景、及其与《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的比较分析,探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在国际贸易今后发展中的实际意义,并结合目前外贸企业对贸易术语的应用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如何使贸易术语更好地与外贸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从而使外贸从业人员能熟练掌握、灵活运用《201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避免贸易纠纷,减少贸易风险,以防患于未然。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伟利  
本文通过国际贸易理论对企业竞争力的解释,得出发挥比较优势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基础,加快比较优势向国际竞争优势的转化是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和有效发挥政府的作用是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前提等启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梁宏  费方域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对于宏观经济的研究是建立在坚实的微观基础上的。在开放经济环境下,宏观经济的运行必然要考虑来自经常项目的冲击。文章介绍了RBC理论下关于国际贸易一系列的微观基础、理论发展演变以及最新的研究成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