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99)
2023(7497)
2022(6379)
2021(6215)
2020(5144)
2019(11305)
2018(11400)
2017(20170)
2016(11214)
2015(12887)
2014(12720)
2013(11683)
2012(11036)
2011(9608)
2010(10092)
2009(9221)
2008(9593)
2007(9266)
2006(7976)
2005(7114)
作者
(30837)
(25343)
(25274)
(23763)
(16196)
(12324)
(11631)
(9750)
(9521)
(9494)
(8667)
(8432)
(8240)
(7970)
(7810)
(7659)
(7540)
(7485)
(7405)
(7248)
(6381)
(6198)
(6100)
(6030)
(5886)
(5690)
(5635)
(5614)
(5265)
(5137)
学科
管理(37076)
(35014)
(33469)
经济(33426)
(32999)
企业(32999)
技术(15706)
理论(12945)
方法(12574)
教学(12125)
中国(12043)
技术管理(11536)
业经(10865)
(10046)
(9551)
教育(9301)
(8860)
(8537)
数学(8377)
数学方法(8020)
学法(7438)
教学法(7438)
(7405)
银行(7390)
(7267)
地方(7085)
(7001)
(6678)
财务(6657)
财务管理(6628)
机构
学院(151530)
大学(147897)
管理(54054)
(49994)
经济(48434)
研究(46035)
理学(45120)
理学院(44546)
管理学(43393)
管理学院(43085)
中国(36267)
(32293)
科学(29055)
(26672)
(26043)
(23490)
师范(23228)
(22995)
中心(22608)
(22112)
技术(21523)
北京(20672)
研究所(20177)
(20081)
财经(19505)
业大(19089)
职业(17979)
师范大学(17957)
(17358)
(16871)
基金
项目(90791)
研究(72473)
科学(70186)
基金(59703)
(50753)
国家(50159)
科学基金(43431)
社会(42043)
(39827)
社会科(39530)
社会科学(39520)
教育(36380)
编号(31931)
(31624)
基金项目(31094)
成果(27819)
自然(26721)
自然科(26178)
自然科学(26172)
自然科学基金(25709)
(25077)
课题(23907)
资助(23663)
创新(22156)
(20762)
重点(20698)
项目编号(19982)
(19277)
大学(18497)
(18398)
期刊
(65267)
经济(65267)
研究(47774)
中国(42333)
教育(36247)
管理(25757)
(23434)
学报(21740)
科学(20039)
(19193)
技术(18961)
大学(17314)
学学(15372)
(13549)
金融(13549)
农业(12805)
图书(11586)
业经(11276)
职业(10736)
科技(9834)
财经(9794)
(9517)
论坛(9517)
经济研究(9183)
书馆(8743)
图书馆(8743)
(8668)
技术经济(8434)
(8003)
(7656)
共检索到247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朱亮亮  
在素质教育不断推广的背景下,民俗文化在音乐、美术以及动画设计教学中的实践融合已经全面展开。但是在新时代文化环境中,民俗文化慢慢被"流行""潮玩"等所掩埋。文章认为,在动画教学中应寻找一条以民俗文化为核心,推动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的新路径。使学生在动画创新设计实践的过程中既能弘扬我国的民俗文化,也能为其设计的作品赋予良好的文化内涵和寓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王怀忠  
<正>建筑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可以通过形式、构造和材料等引发人们对民俗文化的学习和情感共鸣。在建筑设计中融入民俗文化可以提升建筑的文化认同和地域性,激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关注。这种设计方法不仅丰富了建筑的形式语言,还为社会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作出了积极贡献。运用中式建筑的坡屋顶作为建筑的设计元素,是在传统和现代之间建立联系的方式之一。
关键词: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旭民  
一种生活方式也就是一种独特的系统,一种具有个性的文化模式,因此,把民俗作为一种文化来看待是理所当然的,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从本质意义上进行探究,民俗就是民间的风俗习惯,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历史生活过程中形成并不断重复传承下来的生活文化,而民俗文化作为传统社会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一个国家民间生活方式中最具代表性和核心本质的内容。通过对中国民俗文化的了解,可以更深切地解读中国或特定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兰兰  
传统文化内涵丰富、特色鲜明,而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更好保护传统民俗文化,增强传统民俗文化认同感,在确保民俗文化原真性的前提下,分析其文化特点,甄选感染力强、知名度高、特征鲜明的文化元素对陈设产品进行重塑创造。根据实际情况,经过打散重构、加减形态、简化变形等设计手法作出适当调整。在城市化进程中,为传承传统民俗文化,将经典的文化元素以直接运用或提取重新诠释等形式赋予在陈设产品中,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泽华  
民俗文化蕴藏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思想价值与人文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民俗文化唯有紧跟时代潮流,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自身的现代性转型,适应时代新语境,才能更好地为社会服务。民俗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除了深入阐挖民俗文化之精粹外,还应借助创意性思维对其熔魂铸魄,通过科技赋能不断创新民俗文化在形式与内容上的新表达。同时,要推动传统民俗文化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实践应用,重视其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传播力与影响力,不断激活传统民俗文化在当今社会中的时代风尚与现实意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由玉坤  
休闲农业作为一种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适应城镇化快速发展而兴起的新型旅游方式,随着市民生活品味的提升悄然兴起。同时,乡村振兴还内涵振兴乡村文化之意,乡村作为一种有别于城市聚落形态的经济地理单元,孕育出的民俗文化更加本真,更为淳朴,更能反映区域群体的精神面貌和价值理念。在乡村振兴中,将乡村民俗的传承、保护和开发纳入休闲农业发展,既可以收旅游收入和农村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益,也有助提高农民精神品质和给予前来旅游者以别样的精神体验。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潘秋玲  李雪茹  
旅游开发对目的地传统民俗文化的影响是“旅游社会文化影响”研究的重要内容,文章以西安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旅游开发对当地饮食、节庆和娱乐民俗文化产生的影响效应。文章指出旅游目的地提供给游客的往往是当地民俗文化中易于被商品化的一类;传统的民俗文化一旦被推向旅游市场,它必然要遵循市场运作的原则,为适应旅游市场的需要而发生形式和内容上的改变;对此,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感知差异,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当地居民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余红艳  
民俗文化是民众创造的民族文化精华,是国家文化软实力与国家形象的重要载体之一。对外汉语教学属于跨文化语境下的教学活动,而民俗文化则是跨文化交际的前提,因此,对外汉语教学既需借助民俗文化以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同时,其本身也是对外传播民俗文化的重要窗口。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课堂内的民俗知识讲授与课堂外的民俗体验,深入传播中国民俗文化。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文凌云  
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绿色共享发展成为时代趋势的背景之下,促进民俗文化、乡村旅游以及生态农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群聚效应、增加农村各类产业的综合收益。因此,应当因地制宜地推动民俗文化传承、乡村旅游革新以及生态农业推广,强化多个产业之间的合作互补、协同共进,从而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驱动农村社会长效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覃雯  
本文从民俗文化资源的角度,以湘西旅游演艺市场和产品为研究对象,浅析了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旅游演艺现状,探讨了湘西地区旅游演艺的类型及特点,分析了其发展现状,并从营销组合的角度,探索了旅游目的地民俗文化营销创新的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东  
"互联网+"的出现整合了民俗文化发展的产业链,重塑了民俗文化产业的相关格局,满足了消费者的个性化、定制化的需求,还反过来对民俗文化产品的供给提出了更多的成本价值创新和效用价值创新的要求。蓝海战略以产业的价值创新为基础,借助"互联网+"为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寻找新的市场边界。文章揭示基于蓝海战略的"互联网+"民俗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机理,满足民俗文化产品更多差异化需求和解决民俗文化产品供给中的成本创新和价值创新的要求。在经济新常态下,借助蓝海战略的相关理论,利用好互"互联网+"对民俗文化产业的创新性发展要求,必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张士闪  
20世纪的中国民俗文化,经过矫枉过正的"移风易俗"与现代经济大潮的淘洗后,近年来在乡土社会中不断发生重构与再造。这主要表现为,以群体参与为特征的乡土公共领域重新焕发生机,并以民间精英为核心,与乡村政治权力系统之间形成了一定的磋商关系。民俗文化是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适应现代社会发展、不断自我更新的能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研究其运动规律,因势利导,适应社会的发展有序地开发民俗文化产业,有益于中国现有文化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促进城乡互动,这在当今新农村建设中具有治根治本的意义。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章旺  
出口商品的消费对象是处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文化环境之中,消费者的思想意识必定受到该国家政治、经济、民俗、文化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形成了不同的消费习惯和爱好。在我国入世后出口商品的包装设计中,“入国问禁”、“入乡随俗”使设计人员多了解一些世界民俗文化以便对出口商品包装进行针对性设计是国际贸易中参与竞争立于不败之地的保证之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峻  
"磨喝乐"源于古印度佛教中的"大黑天神",唐代前后随着佛教在中国大面积流布而渗入中原,并与中国的民俗文化相融合,逐渐演化成具有浓厚民俗色彩的文化模式和独特风格的民间美术样式。随着信仰观念的多元化,偶像崇拜的游戏化,"磨喝乐"的商品化等因素的产生,两宋时期非常兴盛,并且一直持续到元代晚期。其形象通常是用土、木、玉,石等材料制作的儿童模样的偶人。最初用于"七夕"节的供奉崇拜,宋以后成为玩偶和饰品。因其具有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及鲜明的艺术造型与审美属性,使它在民俗学、社会学、美术史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中有着重要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雪容  陈群元  
改造与重构民俗文化街巷空间是有别于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旧城空间肌理保护模式。文章首先对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总体设计思路和空间设计策略进行了理论探讨,进而,在分析长沙市沙坪湘绣民俗文化老街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从街道整体布局、街道交通组织、沿街建筑改造、街道路面改造、环境小品布置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湘绣民俗文化老街改造的具体城市设计手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