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25)
2023(5303)
2022(4149)
2021(3824)
2020(2666)
2019(5881)
2018(5501)
2017(9863)
2016(5309)
2015(5535)
2014(5500)
2013(5462)
2012(5129)
2011(4890)
2010(5147)
2009(4927)
2008(4608)
2007(4599)
2006(4133)
2005(3345)
作者
(16336)
(14293)
(13686)
(13099)
(8364)
(6599)
(6053)
(5369)
(5337)
(4973)
(4900)
(4643)
(4446)
(4281)
(4215)
(4207)
(4160)
(4082)
(3885)
(3808)
(3441)
(3386)
(3344)
(3271)
(3157)
(3112)
(3049)
(2972)
(2872)
(2865)
学科
(22223)
(20725)
经济(20706)
农业(15051)
(14979)
管理(11602)
业经(9465)
农业经济(6802)
中国(6601)
(6494)
(6434)
企业(6434)
地方(6203)
(6105)
土地(5487)
发展(5305)
(5292)
(4767)
农村(4748)
(4603)
建设(4566)
方法(4195)
收入(4085)
(3983)
环境(3946)
及其(3909)
工作(3780)
(3761)
(3731)
银行(3718)
机构
学院(79159)
大学(74093)
研究(28549)
(28131)
经济(27211)
管理(26697)
(22513)
中国(22336)
理学(22271)
理学院(22011)
管理学(21614)
管理学院(21487)
科学(18241)
农业(16553)
(15969)
业大(15143)
(14522)
中心(13915)
研究所(13185)
(13160)
(12765)
(11801)
(11797)
师范(11701)
(10828)
农业大学(10784)
(10307)
北京(9872)
财经(9664)
科学院(9481)
基金
项目(53700)
研究(41463)
科学(41226)
基金(36605)
(32479)
国家(32104)
科学基金(26259)
社会(26191)
社会科(24434)
社会科学(24427)
(22737)
基金项目(19210)
(18581)
编号(18555)
教育(17773)
自然(15239)
成果(14988)
自然科(14722)
自然科学(14712)
自然科学基金(14391)
(13596)
(13515)
资助(13197)
课题(13012)
重点(12231)
(11107)
(11015)
(10916)
(10895)
发展(10741)
期刊
(41918)
经济(41918)
(28131)
研究(20829)
中国(20483)
农业(18447)
学报(14900)
科学(13842)
大学(11290)
业经(11074)
学学(10866)
教育(9177)
(9137)
金融(9137)
(8672)
农业经济(7798)
管理(7431)
农村(7042)
(7042)
(6780)
(6329)
资源(5689)
问题(5654)
技术(5464)
业大(5100)
社会(4972)
农村经济(4712)
社会科(4609)
社会科学(4609)
经济研究(4468)
共检索到1234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彬  王巧玲  
传统村落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保护传统村落对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浙江省义乌市推进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面临的现实困境与诉求,探索了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实施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用地对策与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翀炜  覃丽赢  
一、村落不再采取何种聚居方式是与人们采取何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村落聚居方式是与农耕活动相适应的。在长期再生产过程中,村落不仅形成了一套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从而能够通过劳动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结构,并不断创造出文化并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翀炜  覃丽赢  
一、村落不再采取何种聚居方式是与人们采取何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村落聚居方式是与农耕活动相适应的。在长期再生产过程中,村落不仅形成了一套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从而能够通过劳动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结构,并不断创造出文化并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马翀炜  覃丽赢  
一、村落不再采取何种聚居方式是与人们采取何种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紧密相关的。一般而言,村落聚居方式是与农耕活动相适应的。在长期再生产过程中,村落不仅形成了一套与特定的自然环境相适应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经验,从而能够通过劳动从自然中获取所需要的生产生活资料,而且也在此过程中形成了特定的社会结构,并不断创造出文化并凝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林静芬   胡娟   唐荣   崔家兴  
传统村落是我国农耕文明的重要积淀和乡村社会的关键组成.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工作的启动标志着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范畴从单体走向群体.该文以鄂东地区89个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地脉、人脉、文脉三个维度构建社会记忆指标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使用实地调研数据和空间坐标数据度量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和空间格局,提出传统村落簇团(若干簇团的聚集成为簇群)的概念及识别方法.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具有丰富的地脉、人脉、文脉社会关联,集聚分布在孝感、武汉、黄冈的北部以及咸宁东部、黄石南部;2)综合考虑传统村落社会关联和空间格局,研究识别出7个簇团、2个簇群;3)根据网络密度,研究将传统村落簇团分为高协同性、中协同性、低协同性三类,并提出分类发展的建议.研究对于识别传统村落簇团与簇群、划定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区具有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白淑军   张雅迪  
传统村落是自然与文化遗产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发力点,近几年片区式保护利用成为传统村落振兴与保护利用的重要指引和有效方法,冀中南国家级传统村落数量大、空间集聚性高,具有开展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地域优势。立足于乡村振兴目标和对冀中南传统村落进行片区式保护利用的基本判断,从内生动力与外部驱动力两个维度深入分析其现实困境,针对性地提出冀中南传统村落乡村振兴与片区式保护利用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鑫宇  
传统村落建筑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探究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对传承乡村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新时代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也存在问题,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探析传统村落建筑文化保护的现实路径,要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主体切入,互相促进、互相配合,以求更好地实现传统村落建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火陈晨   李广斌   嵇淋   王勇  
单一的政府保护模式力有不逮,且易忽视多元利益主体的诉求与作用,使得建筑遗产保护行动市场参与不足。文章引入产权强度理论,从制度强度、行为强度、关系强度三维度建立分析框架,并以苏州市传统村落为例,提出“以股强保”“以换求保”“以租维保”3种不同的市场化保护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程叶青  
<正>系统探索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理论认知、政策机制、实践经验和实现路径,对于推动中国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与乡村振兴研究的纵深结合,受《自然资源学报》编辑部委托,在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支持下,海南师范大学程叶青教授、安徽建筑大学陈晓华教授、西南林业大学唐雪琼教授和华南师范大学陶伟教授共同策划组织了“新时期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专辑。专辑的组稿得到了国内地理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和城乡规划学等相关学科专家的积极响应与参与。经专家评审,本专辑精选15篇论文,包括专家访谈、景观基因与景观修复、有机更新与活态化、多功能性与价值实现、旅游发展与地方营造5个栏目。
关键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伯华   龙翔宇   窦银娣   杨馥端  
文章立足于韧性理论的科学内涵及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特征,从景观秩序稳定、地域功能多元、营建主体适应3个方面,构建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评价指标体系及综合评价函数,并据此对湖南省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4个典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体检结果整体发展状态较好,且内部差异明显。(2)3项准则层中,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延续发展基础的景观秩序稳定层评价结果较好,而表征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自身优势属性、促进系统转型适应的地域功能多元层和营建主体适应层评价结果差异较大。(3)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系统问题集中在多元主体权力失衡和文化基因传承无路2个方面。最后,依据体检评价结果,从加强社区增权和实施文化补偿2个方面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差异化修复路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窦银娣   刘悦滢   李伯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的功能属性与结构特征面临着诸多不确定性,探索其更新演进的行动逻辑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行动科学理论视角,分析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与行动逻辑表达式的耦合关系,构建了有机更新的行动逻辑框架和实践路径。研究表明:(1)行动逻辑表达式的三个要素“主体、场合、行动”与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行动主体、行动领域、行动本身”之间存在明显的要素耦合关系。(2)以多元主体视角为研究起点,借鉴马克思主义理论,从需求、系统、时间、空间四个维度构建行动逻辑框架,梳理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内在逻辑规律。(3)将需求协调逻辑、系统互促逻辑、时间控制逻辑、空间支撑逻辑作为基点,形成了“主体需求协调与主体治理协同、主体系统升级与主体关系重构、更新时序控制与更新节律平衡、空间更新优化与场域资本互动”的优化路径。本文以探究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行动逻辑的未来演变趋向,形成具有客观性、能动性与规律性特征的行动路径,为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有机更新的理论框架和创新路径提供了经验借鉴与决策依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吴媛姣  蒙艳华  
以分层次管理理论为基础,本文从地理空间、组织形式、教育程度、贫困等级四大方面剖析传统村落经济发展的层次差异,根据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大总体要求,认为振兴少数民族村落,需要立足传统村落发展的优劣势,从人才、产业、文化振兴三大方面制定层次适配的传统村落振兴战略,系统实施、全面落实,努力实现各层次村落发展升级以及美丽乡村建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张浩  窦银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生态环境恶化,且社会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现实矛盾下,向社会提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质生态产品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依据传统人居生态产品类型和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传统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生态产品分为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生态产品、竞争性和排他性都有限的准公共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生态产品;2)依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特性和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私人生态产品的市场主导模式、准公共生态产品的公私合作模式、公共生态产品的政府主导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