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10)
2023(3309)
2022(2524)
2021(2313)
2020(1677)
2019(3636)
2018(3532)
2017(6254)
2016(3358)
2015(3523)
2014(3791)
2013(3783)
2012(3619)
2011(3364)
2010(3437)
2009(3439)
2008(3429)
2007(3305)
2006(2930)
2005(2281)
作者
(9424)
(8169)
(7719)
(7523)
(4810)
(3757)
(3587)
(3029)
(3020)
(2845)
(2719)
(2652)
(2597)
(2367)
(2361)
(2285)
(2246)
(2208)
(2108)
(2066)
(1951)
(1937)
(1902)
(1835)
(1797)
(1797)
(1765)
(1675)
(1635)
(1632)
学科
(19164)
(14127)
经济(14113)
农业(12913)
(10033)
业经(8440)
农业经济(6134)
中国(5097)
(4728)
管理(4566)
发展(4462)
(4449)
地方(4388)
(4208)
农村(4188)
(4104)
企业(4104)
(4001)
建设(3871)
教育(3824)
文化(3771)
方法(3736)
理论(3431)
收入(3389)
工作(3347)
(3260)
分配(3180)
经济建设(3170)
土地(3130)
方针(3014)
机构
学院(51191)
大学(48345)
管理(17328)
(17237)
研究(16754)
经济(16644)
理学(14671)
理学院(14449)
管理学(14150)
管理学院(14037)
(13153)
中国(12730)
(9964)
(9714)
师范(9676)
科学(9675)
农业(8873)
中心(8490)
(8465)
业大(8069)
(7824)
(7654)
师范大学(7507)
(7021)
研究所(6814)
(6189)
北京(6114)
财经(5984)
农业大学(5828)
教育(5638)
基金
项目(32557)
研究(27786)
科学(25683)
基金(22193)
社会(18429)
(18320)
国家(18004)
社会科(17042)
社会科学(17041)
科学基金(15335)
(14077)
编号(13039)
教育(12330)
基金项目(11677)
成果(11518)
(10927)
(9439)
课题(8966)
(8855)
(8263)
(7900)
资助(7661)
自然(7505)
(7491)
自然科(7299)
自然科学(7299)
国家社会(7221)
重点(7182)
自然科学基金(7155)
规划(7053)
期刊
(28353)
经济(28353)
(19549)
研究(15061)
中国(13629)
农业(12420)
教育(9427)
业经(8624)
学报(8154)
科学(8132)
大学(7245)
学学(6729)
农业经济(6674)
农村(6123)
(6123)
(6042)
金融(6042)
(5112)
(4846)
管理(4731)
社会(4576)
社会科(4273)
社会科学(4273)
农村经济(4071)
问题(3772)
(3540)
技术(3276)
图书(3254)
经济问题(3087)
业大(2942)
共检索到804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胡燕  陈晟  曹玮  曹昌智  
保护发展传统村落是新时期我国的一项重要举措。落实这一举措的基本前提,是对传统村落的概念和文化内涵的清晰认识和正确把握。深入解析了传统村落的特质,对其概念界定、文化内涵、构成要素、与其他村落异同、特殊空间结构与空间形态、固有属性特征等,做了详细分析和阐述,以期在实践中确定科学合理的思路,采取针对性保护方法和保护措施,实现传承农耕文明和经济社会发展并举兼得。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孙九霞  
一、我国传统村落面临严峻的存续危机伴随着现代化与城镇化进程,农村地区的传统村落陷入了一系列的发展困境。一方面,传统村落大多年代久远,位居相对偏僻、落后地区,长期以来的人口外流和空间荒废导致大量村落出现"空心化"与"自然衰退",村落发展主体缺失,造成村落的"文化失落"。另一方面,不科学的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以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开发导致"建设性破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萍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对留住乡愁、留存根系文化意义重大,数字技术给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带来新机遇。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在政策、文化、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多方面问题,包括文化资源碎片化、数字技术单极化、村民主体边缘化等内部问题和法律法规缺位、监管乏力,顶层设计缺乏、协调不畅,规范标准滞后、共享困难等外部障碍。因而,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有待加快立法、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标准先行、吸纳村民参与、平衡技术文化,从而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播提供数字资源基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严伟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农村落后其根本原因在于文化的落后,由于文化的落后导致农民整体素质低下,农村发展遭遇了素质"瓶颈"。通过探讨新农村建设文化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借鉴对新农村文化力建设的规律,对新农村文化力的内涵进行解读和分析,研究文化力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并初步构建新农村建设文化力评价体系。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易韵  窦银娣  
旅游作为当前传统村落开发的重要方式,直接给当地农户的生计和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探讨农户生计转型与文化适应,对于旅游驱动型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该文以湖南省江永县兰溪村为例,从可持续生计框架的角度出发,利用问卷调查测量农户的生计资本指数和生计多样化指数,将农户分为均衡经营型、其他商贸型、旅游主导型、务工主导型、规模种植型和传统纯农型等6大类型,分析了每一类型农户的生计转型,并以半结构式访谈的方法从日常生活、传统规则、民族认同和民族节庆等角度进行了文化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生计多样化指数和生计资本指数越高,农户的生计转型情况越好,生计结果也越可观。2)生计转型程度越高,农户的文化适应能力越强。根据研究结果,后续的相关研究应深入探讨传统村落旅游的可持续性、农户失权现象的影响以及文化适应的反作用等问题。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徐欣云  刘霄霞  
本文目的在梳理古村落档案的内涵,通过古村落建档运动与农村档案工作的溯源及其研究综述,比较二者在背景、性质、征集、作用等方面的异同,从而确定古村落档案的内涵。最终得出结论,为实现古村落保护和有机更新,古村落档案与农村档案应融合发展。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国顺  张煊  
消费安全文化是保障消费安全的重要力量。基于对安全文化、消费安全等相关概念的梳理,认为消费安全文化是人们在消费实践领域内所建立起的具有稳定性的安全价值观和安全行为规范的总和,它通过影响经营者、监管者、消费者等消费领域参与主体的行为,最终实现消费安全,在本质上体现了以人为本。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任越  
文章以分析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社会动因与已开展的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实践为出发点,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的范围与内容,并结合黑龙江省少数民族传统村落文化保护实践工作的考察,提出了传统村落文化建档工作在收集、整理与分类、后期利用方面的管理策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之枫  韩刘伟  米文悦  
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乡村遗产与城市中的个体文物相比,单体文物价值不突出、同质且分散,但因历史文化环境的综合呈现,而独具价值。以传统村落为基点,以山—水—林—田—村—镇—城的关联为视角,分析乡村遗产的内涵。揭示乡村遗产的三个突出特征,即联系城乡人地的区域关联性、跨越千年文明的时空层积性,以及整体大于个体的群体丰富性。提出乡村遗产具有的反映农耕文明连贯持续性的社会关系、城乡关系、人地关系价值体系,以推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遗产保护理论方法和话语体系,增强文化自信,促进乡村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史玉丁  
作为传统村落的重要标志,传统村落文化在促进传统村落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中,政策文本和产业支撑等均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也存在法理困境与政策缺失、物质保护与文化缺失、外来关注与内生缺失的问题。从发展人类学的视角审视传统村落文化保护,改善、参与、赋权和可持续,这4个核心理念对中国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可通过保护传统村落文化的生存载体、构建传统村落文化的参与机制、厘清传统村落文化参与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促进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活化的持续性,实现对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与活化,最终达到传统村落文化与乡村系统发展之间的协同与共荣。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崔景朋  
传统村落的建筑作为文化遗存,其包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以及文化景观,是该地区历史文化的载体。故在遵循保护文化遗产、挖掘文化资源、恢复文化遗产原真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把传统村落打造成保护"乡村记忆"、传承"乡村记忆"、宣传"乡村记忆"、展示"乡村记忆"的体验中心和生态博物馆,不仅是完整保护、展示当地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的需求,也是促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林祖锐  仝凤先  周维楠  
从"文化线路"宏观视野探索传统村落的历史演进,可改变以往"就村论村"的"点"状研究方式,有利于深入挖掘村落的多维文化价值。本文在对山西省阳泉市岩崖古道进行文化线路辨识的基础上,从军防、商贸、移民三种文化属性对古道上6个传统村落的社会文化、产业经济、空间形态等进行系统挖掘梳理,剖析岩崖古道传统村落发展演进规律,丰富了"文化线路"的理论内涵,同时为线路上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提供新视角和新方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杨志民  
乡村振兴不仅关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还事关攻坚扶贫工作是否真正落实,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是否真正实现,以及全面小康社会是否真正建成。乡村振兴,首先要产业兴、文化兴,围绕传统古村落文化保护,通过整合一些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典型性的传统古村落,挖掘其文化价值,将其打造成特色小镇,推动城乡一体建设,实现区域均衡发展,并以此作为一条探求乡村振兴的可行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