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99)
2023(12246)
2022(10493)
2021(9975)
2020(8236)
2019(19343)
2018(19542)
2017(37922)
2016(20391)
2015(23221)
2014(23436)
2013(22953)
2012(20786)
2011(18837)
2010(18980)
2009(17368)
2008(16812)
2007(14756)
2006(12828)
2005(10810)
作者
(58980)
(48924)
(48408)
(46277)
(31049)
(23382)
(21986)
(19271)
(18505)
(17370)
(16770)
(16287)
(15434)
(15283)
(15022)
(14687)
(14652)
(14411)
(13825)
(13732)
(12135)
(11924)
(11800)
(11236)
(10927)
(10824)
(10743)
(10726)
(9826)
(9626)
学科
(83168)
经济(83074)
(56650)
管理(55438)
(44410)
企业(44410)
方法(41261)
数学(36271)
数学方法(35584)
(31723)
农业(20912)
业经(20592)
中国(20263)
(18184)
(18067)
地方(16683)
理论(14961)
(14245)
(13702)
贸易(13695)
(13299)
(13018)
技术(12378)
环境(11820)
教育(11501)
(11306)
银行(11268)
(11191)
财务(11118)
财务管理(11096)
机构
学院(291203)
大学(291157)
管理(119179)
(110174)
经济(107591)
理学(104536)
理学院(103435)
管理学(101317)
管理学院(100817)
研究(92093)
中国(67443)
(61476)
科学(58962)
(49286)
(48131)
业大(45630)
(45354)
中心(42501)
研究所(41675)
(40888)
(39486)
财经(39429)
师范(39146)
北京(38643)
农业(37547)
(35812)
(33958)
(33265)
经济学(31863)
师范大学(31493)
基金
项目(204468)
科学(160379)
研究(150246)
基金(147316)
(127665)
国家(126560)
科学基金(109198)
社会(93017)
社会科(87890)
社会科学(87865)
(80750)
基金项目(78296)
自然(71641)
自然科(69996)
自然科学(69984)
教育(69426)
自然科学基金(68673)
(67411)
编号(62877)
资助(61559)
成果(50672)
重点(45049)
(44522)
(43008)
课题(42675)
(42075)
创新(39120)
科研(38923)
教育部(38193)
项目编号(38091)
期刊
(119751)
经济(119751)
研究(81251)
中国(51828)
(49096)
学报(46152)
科学(43153)
管理(41357)
大学(35618)
教育(34571)
(34171)
农业(33625)
学学(33528)
技术(26136)
业经(22737)
(22375)
金融(22375)
经济研究(17909)
财经(17813)
图书(16129)
问题(15527)
(15033)
(14995)
(14790)
科技(14670)
理论(14325)
技术经济(14101)
统计(13530)
实践(13385)
(13385)
共检索到408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王萍  满艺  
本文采用比较研究法和案例分析法,对当下三种主要的传统村落档案建构模式:权力主控模式、精英主导模式、村民自治模式,从建档主体、建档范围、档案材料分类、著录标准、建档成果及利用五个方面对已有建档实践的基本情况、优势、不足做出研判,并对各建档模式的自我优化、深度融合策略以及如何充分发挥档案专业人员在该工作中的"建档规范制定者""建档技术输出者""建档质量把关人"等角色作用问题提出建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张浩  窦银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生态环境恶化,且社会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现实矛盾下,向社会提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质生态产品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依据传统人居生态产品类型和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传统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生态产品分为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生态产品、竞争性和排他性都有限的准公共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生态产品;2)依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特性和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私人生态产品的市场主导模式、准公共生态产品的公私合作模式、公共生态产品的政府主导模式。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伯华  张浩  窦银娣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中国传统村落人居生态环境恶化,且社会对优质生态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在这现实矛盾下,向社会提供传统村落人居环境优质生态产品尤为重要。因此,通过产权理论划分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依据传统人居生态产品类型和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传统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系统的生态产品分为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生态产品、竞争性和排他性都有限的准公共生态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生态产品;2)依据传统村落人居环境生态产品特性和产品价值实现所面临的问题,探索了传统村落人居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私人生态产品的市场主导模式、准公共生态产品的公私合作模式、公共生态产品的政府主导模式。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刘佳慧  王云庆  
传统村落档案工作是我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工作的重要内容,我国各级档案部门和传统村落作为其两大行为主体需要建构合作关系,实现传统村落档案的共建共享。文章从我国传统村落内涵及专业档案管理在我国传统村落调查建档类工作中的缺失两方面分析了建构合作关系的必要性,并探析了档案部门协助传统村落自治档案、将传统村落档案接收进馆和推动传统村落记忆数字化几种合作关系的建构,强调传统村落档案资源与权利的配置,呼吁专业档案工作者的角色从行政官员型向辅导员型转变,从档案实体保管者向数字保管者转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熊超  夏健  
村民是古村落保护的主体,研究认为村民的组织动员及意愿表达机制是村民参与保护的关键。通过"村民本位"的社会网络建构将原子化的村民组织起来,通过村民参与的自上而下的保护和村民自下而上的日常性保护措施健全村民参与的意愿表达机制,最终建构村民参与的古村落保护模式。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王萍  卢林涛  
传统村落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最大遗产。传统村落数量在近几年呈现加速锐减之势,对其的保护和开发刻不容缓。传统村落档案是对传统村落进行保护和开发的信息资源基础,更是见证传统村落历史和发展、留存社会记忆、促进社会认同的重要载体。传统村落档案的建立、管理与利用亟顺理论指导,但当前我国传统村落档案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面临诸多基础性、关键性问题,需要在研究视野、研究范式、研究方法上勇于创新,大胆探索。本文分析总结当下传统村落档案研究的现状和困境并从特色研究、问题研究、方法研究等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层次提升的展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君  朱倩  刘沛林  
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从"内损性—暴露性"两个维度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影响因子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所构建出的16个因子进行分析,绘制出多级递阶有向图。依据解释结构模型图显示的分层结果得出各脆弱性影响因子间的层次结构关系。结果显示:(1)拆旧建新、传统技艺逐渐失传、旅游开发增加古村落保护资金、洪涝和火灾等威胁古村落的长期保护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影响因子。(2)建筑材料抗损性弱、村落人口空心化、村落人口结构改变、旅游开发对传统建筑的破坏以及旅游开发弱化村落气息和氛围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间接影响因子。(3)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不太认同、旅游开发导致村落环境压力增大和商业气息变浓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决定性影响因子。(4)当地政府对古村落的重视不够、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以及快速城镇化对古村落带来的冲击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深层次影响因子。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陶慧  麻国庆  冉非小  乔婧  
随着工业与科技时代的到来,作为数千年农业社会基本单位的传统村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对于数量众多的乡村遗产来讲,静态的、冻结式的文物资源观不仅会增加财政负担,更会加剧村落的自然衰落,不利于充分发挥遗产的真正价值,因此在保护文化遗产多样性的基础上,对不同类型的传统村落展开转型发展研究迫在眉睫。文章首次关注村落主体(H)、产业(I)以及空间(S)的要素内涵与职能变迁,通过对H-I-S三者动态特征的探索,总结出它们虽存在着地理分异但却都有着多元化、复杂化与结构调整的演化趋势,以及三者在村落变迁过程中呈现出的多元互动关系。基于H-I-S三要素不同状态的组合,文章划分出空心村(H1I1S1)、内卷型(H2I1S1)、融合型(H2I2S2)、外延型(H2I1S2)与绅士化(H1I2S2)5种村落类型,归纳出整合发展、社区营造、生态博物馆、空间联动与文化再造这5类对应的发展模式。文章结合邯郸市的村落调研,讨论现代化进程中的传统村落类型、特征与发展路径,推动关注点由传统遗产式的保护向动态的以人为本的活化利用研究转移,以期实现传统村落的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军  夏健  
传统村落作为一种最为原始的人类聚落,积淀了农耕时代的生活方式、民风习俗,融含了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其监控工作影响着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建立传统村落动态监控体系对其长期保护、规划和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探讨了我国传统村落保护过程中面临的问题,结合当前我国有关工作现状,提出了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控理念,建构了传统村落保护动态监控体系,希望能够对当前传统村落保护与建设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蔡碧凡  陶卓民  郎富平  
有效、公平的社区参与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本研究运用比较分析法、实地考察和文献分析等相结合的方法,从社区参与的角度选择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七里乡黄土岭村、临安市太湖源镇白沙村、富阳市东洲街道黄公望村三个典型案例进行比较研究,提炼出基层组织引导、企业(景区)带动、社区主导三种典型社区参与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共性、特点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三种模式的参与主体多元化;社区参与内容较为单一,参与层次浅;社区参与的程度依发展阶段而有所不同;社区受益主要源自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就业和自主创业机会的获得和培训教育机会的提供等。总体而言,社区参与的有效性、公平性与旅游业所处的发展阶...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伯华  郑始年  窦银娣  刘沛林  曾灿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血脉和基因,乡村转型背景下,如何留住这份"乡愁"显得尤为重要。论文以湖南岳阳张谷英村和通道皇都村为例,从景观基因修补和文化基因修复的视角,探讨自组织和他组织模式下人居环境转型发展的演变路径和空间特征。研究显示:①自组织模式下,传统村落人居环境转型机制较为灵活,实效性强,但短期稳定性差;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机制短期稳定性较强,但缺乏一定的实效性。②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内生力量自下而上推动,"双修"理念下沉发展较好,创新与适应能力强,但"双修"效果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整体性;他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由外部力量自上而下推动,"双修"效果具有较强的规范性和秩序性,整体呈环状格局,但内生力量较弱,理念下沉较差,主动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低。③自组织模式下的转型发展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即文化基因修复为先,景观基因修补在后,整体呈波状起伏路径;他组织模式下的发展逻辑与自组织相反,整体呈阶梯式路径。④自组织模式在传统村落未来发展中能够稳固延续;他组织模式下,虽短期内可以延续,但随着内外主体的强弱转化,最终将被自组织模式取代。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洪昌  舒伯阳  
制度在旅游发展模式演进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界目前对旅游发展模式现状及横向优劣比较的研究较多,而对模式是如何演进以及如何解释制度对模式的作用机理缺乏相应的研究。文章基于新经济社会学中制度嵌入性的分析框架,结合郎德苗寨的实践案例,对旅游发展模式的演进逻辑进行考察和阐释。内生文化诉求、资本利益博弈与制度嵌入调试共同推动村落旅游发展模式的动态演进和多元共存。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共生演化,分别借助科层制、项目制和制度赋权的路径嵌入于民族传统村落,通过制度创新重构村落旅游发展模式。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冯淑华  
本文重点研究了古村落旅游吸引力、旅游客源的特点 ,以及客源地与旅游地之间的关联度 ,为古村落旅游客源市场的定位与开发提供了依据。并通过对旅游者行为模式的研究 ,揭示了相同条件下 ,不同旅游者的行为特点 ,为古村落旅游产品设计开发提供借鉴。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科  屈小爽  
古村落传承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生产生活智慧及文化地域特色,有着较大的旅游开发潜力。而目前河北省古村落旅游资源无论是现实保护程度还是研究关注度都略显滞后。河北省古村落有特色民居型、独特格局型、特色文化型、红色革命型四种村落类型,文化体验"原生态"开发模式、民俗文化"博物馆"开发模式、文化创意型"村落产业"发展模式和山水生态"休闲度假"开发模式可针对村落类型及开发现状进一步实现河北太行古村落的合理利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萍  
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对留住乡愁、留存根系文化意义重大,数字技术给传统村落文化资源建设带来新机遇。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在政策、文化、技术方面有一定优势,同时也面临多方面问题,包括文化资源碎片化、数字技术单极化、村民主体边缘化等内部问题和法律法规缺位、监管乏力,顶层设计缺乏、协调不畅,规范标准滞后、共享困难等外部障碍。因而,传统村落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有待加快立法、做好顶层设计、规范标准先行、吸纳村民参与、平衡技术文化,从而为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播提供数字资源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