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29)
- 2023(14446)
- 2022(12662)
- 2021(11950)
- 2020(9949)
- 2019(22850)
- 2018(22764)
- 2017(43654)
- 2016(24009)
- 2015(26814)
- 2014(26940)
- 2013(26702)
- 2012(24799)
- 2011(22319)
- 2010(22117)
- 2009(20354)
- 2008(19705)
- 2007(17440)
- 2006(15257)
- 2005(12967)
- 学科
- 济(94509)
- 经济(94402)
- 管理(65315)
- 业(64768)
- 企(50074)
- 企业(50074)
- 方法(42604)
- 数学(36902)
- 数学方法(36437)
- 农(35642)
- 地方(23864)
- 农业(23778)
- 中国(23653)
- 学(22947)
- 财(22844)
- 业经(22767)
- 环境(18277)
- 制(17048)
- 和(15258)
- 理论(15245)
- 贸(15178)
- 贸易(15170)
- 易(14659)
- 技术(14399)
- 划(14248)
- 务(14184)
- 财务(14121)
- 财务管理(14094)
- 企业财务(13333)
- 银(13160)
- 机构
- 大学(336461)
- 学院(336119)
- 管理(132896)
- 济(126677)
- 经济(123593)
- 理学(115595)
- 理学院(114243)
- 研究(113137)
- 管理学(112167)
- 管理学院(111584)
- 中国(82416)
- 科学(74117)
- 京(72005)
- 农(62307)
- 所(57269)
- 财(56964)
- 业大(54870)
- 研究所(52743)
- 中心(52468)
- 江(49456)
- 农业(47953)
- 范(47301)
- 师范(46863)
- 财经(45799)
- 北京(45106)
- 经(41595)
- 院(41111)
- 州(40932)
- 师范大学(37900)
- 经济学(36757)
- 基金
- 项目(238078)
- 科学(185645)
- 研究(172470)
- 基金(170523)
- 家(149084)
- 国家(147778)
- 科学基金(126219)
- 社会(107063)
- 社会科(101013)
- 社会科学(100981)
- 省(95519)
- 基金项目(91902)
- 自然(83173)
- 自然科(81147)
- 自然科学(81124)
- 自然科学基金(79618)
- 划(79281)
- 教育(78103)
- 编号(71125)
- 资助(69537)
- 成果(57051)
- 重点(53157)
- 部(51454)
- 发(51145)
- 课题(48753)
- 创(48668)
- 科研(45594)
- 创新(45387)
- 计划(43440)
- 大学(43382)
- 期刊
- 济(140911)
- 经济(140911)
- 研究(94627)
- 中国(64475)
- 农(60101)
- 学报(57918)
- 科学(52540)
- 管理(44075)
- 大学(43505)
- 财(42278)
- 农业(41057)
- 学学(40843)
- 教育(37695)
- 技术(27970)
- 融(27361)
- 金融(27361)
- 业经(25780)
- 财经(20935)
- 经济研究(20242)
- 业(19301)
- 图书(19105)
- 问题(18795)
- 资源(18102)
- 版(18052)
- 经(17708)
- 科技(17431)
- 理论(16108)
- 业大(15603)
- 技术经济(15518)
- 实践(15031)
共检索到4848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艳冰 马云 郭艳花 祁剑青 贾豫霖
将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客观评估与村民主观感知有机结合,有利于打通传统村落保护从政府供给端到民意反馈端的逻辑脉络,双向联动建立传统村落长效保护机制。基于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历史街巷、传统格局、村域自然环境等维度构建传统村落历史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运用CRITIC法、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法对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进行评价,并探明两者之间的适配性和差异性。研究表明:(1)传统村落历史环境客观脆弱性均值为0.51,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53.85%、30.77%和15.38%,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传统建筑>村域自然环境。(2)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主观脆弱性均值为0.55,高度、中度、低度脆弱性村落分别占比46.15%、23.08%和30.77%,分维度脆弱性为传统格局>传统建筑>历史街巷>历史环境要素>村域自然环境。(3)历史环境主客观脆弱性的适配性存在尺度差异:从整体来看,76.92%的传统村落在主客观脆弱性上保持匹配,表明村民对历史环境脆弱性的客观事实具有一定的感知和判断能力,但分维度上主客观脆弱性失配问题严重,并在不同维度表现迥异。政府“见物不见人”的单一性保护供给与村民多元化诉求之间的错配失衡,是造成传统村落历史环境保护困境的根源所在,亟需以村民诉求为导向调整政府保护供给模式,以形成上下联动的保护合力,降低传统村落历史环境脆弱性。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何艳冰 乔旭宁 王同文 樊良新
文章将脆弱性理论引入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研究中,以河南省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构建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法和综合指数法对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进行测度,并引入贡献度模型划分其脆弱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传统村落文化景观面临的压力极不均衡,旅游开发对文化景观的胁迫效应更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状态存在结构性差异,非物质文化景观较物质文化景观更为脆弱;政府在文化景观保护过程中缺乏对村民利益诉求的尊重及其文化自觉意识的激发,是导致传统村落响应能力低下的主要原因。(2)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位于低、中、高3个脆弱等级的传统村落数量分别占33.33%、52.38%和14.29%,空间上呈现豫东地区和豫北地区高、豫西地区和豫南地区低的格局。(3)将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分为压力主导脆弱、状态主导脆弱、响应主导脆弱、压力-状态复合脆弱、状态-响应复合脆弱和压力-响应复合脆弱6种类型,复合脆弱型传统村落的数量明显多于单一脆弱型,且脆弱程度更深,反映出传统村落文化景观脆弱性主要受复合因素驱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士伟 万三敏 李小建
在对国内外城市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将其设定为四个目标层,即资源脆弱性、生态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各目标层的脆弱性则设定为敏感性、适应性、应对力三个因子的综合函数,使评价模型能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的脆弱性,同时,又能反映出各城市脆弱性的主要症结,为风险控制提供思路。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脆弱度进行测量,发现总体脆弱性呈降低趋势,与区位密切相关,同时也找出了各城市的脆弱性风险主导因子,据此,提出河南不同省辖市降低城市脆弱性的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紧凑城市、生态城市、双创城市、海绵城市,慎建城市新区等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安士伟 万三敏 李小建
在对国内外城市脆弱性及其评价体系的研究脉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已有研究的不足之处,提出城市脆弱性综合评价模型,将其设定为四个目标层,即资源脆弱性、生态脆弱性、经济脆弱性、社会脆弱性,各目标层的脆弱性则设定为敏感性、适应性、应对力三个因子的综合函数,使评价模型能更全面地评价城市的脆弱性,同时,又能反映出各城市脆弱性的主要症结,为风险控制提供思路。通过对河南省18个省辖市脆弱度进行测量,发现总体脆弱性呈降低趋势,与区位密切相关,同时也找出了各城市的脆弱性风险主导因子,据此,提出河南不同省辖市降低城市脆弱性的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武洪涛 郭佳伟 郑朋涛
以河南省冬小麦为研究对象,从影响冬小麦产量的干旱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性入手,利用熵权法确定反映其暴露程度、敏感性和适应性的指标的权重,构建干旱脆弱性评价模型,计算冬小麦的干旱脆弱性,分析2001—2015年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脆弱性特征。结果表明:河南省冬小麦干旱脆弱性分为5个等级,东北部的干旱脆弱性最高,山区、平原区零星分布有重度脆弱区域,北部、西部山区和信阳所辖市县有中度脆弱区,豫东平原的大部分区域及豫西部和北部山区的部分地区属于一般脆弱区,河南中部和南部的大部分地区属于轻度脆弱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何艳冰 周明晖 贾豫霖 杜宇晴 马云
文章在厘清旅游类传统村落韧性与高质量发展关联逻辑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经济、社会、生态、制度、文化5个子系统的韧性评价指标体系,以河南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定量测度传统村落韧性及其子系统协调发展程度,据此探究不同韧性水平传统村落旅游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表明:(1)河南省旅游类传统村落韧性总体处于中高水平,空间上呈现南部和北部较高、中部和东部较低的分异特征。(2)子系统评价结果为制度韧性>经济韧性>社会韧性>文化韧性>生态韧性,表明旅游开发在完善村落治理体系、促进村民就业增收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及社会文化造成了深层次干扰。(3)传统村落韧性子系统处于中低协调状态,反映出其韧性建构主要依赖于个别子系统的偏向型增长,子系统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突出。(4)依据传统村落韧性水平将其分为品牌示范型、集约开发型、保护修复型三种类型,对应高质量发展路径为:品牌示范型村落宜整体开发,以“老家乡村”为主题进行旅游品牌推广,建立政策协同、产业互补、交通互联、设施共享的联动机制;集约开发型村落应促进内部要素重构、结构优化与功能互补,建立旅游风险防范机制,严格监控村落韧性水平的变化;保护修复型村落应藉由外源性要素的引领实现村落内源性要素的激活与自我修复能力的提升,尽快跨越发展困境。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张志 刘耀林 龚健
以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的传统土地估价理论与方法,对耕地价值缺乏完整认识,造成了耕地价格与转用建设用地价格的不连续性,论文在土地资源总价值理论基础上,通过对耕地价值的重建、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增值空间分析以及权益归属的研究,重新构建了城乡交错带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价格评估体系,提出耕地价格是经过外部性内在化以后的耕地资源权利的价值体现,它包括耕地实际生产收益价格、社会保障价格、社会稳定价格、生态安全价格和发展权价格5部分。同时以河南省南阳市为例,对该方法进行了实际应用,得出南阳市水田单位面积价值总量价格测算结果为139.81元/m2,该评估较好地反映了耕地的转用价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家君 张羽佳
以实地调查的南阳市83个农业型专业村70多个属性数据为依据,利用ArcGIS软件予以空间可视化,可得如下结论:在农业型专业村属性方面,产值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类型以蔬菜种植、养殖为主,销售市场主要集中于省域内部,国内市场也占有一定比重;在专业村发展的时间演化方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特征,产业结构也发生相应变化;在专业村分布的空间变化方面,由最初的最适宜农业区向山区、城区方向转移,并具有行政边缘化的特征,可以用空间界面理论予以诠释。
关键词:
专业村 时空演化 农业 南阳市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琳
保税区作为开放程度相对较高的特殊监管区域,是我国面向国际的重要桥梁。在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下,我国保税区的形态随着国家开放型战略逐渐发生变化。文章以南阳市卧龙综合保税区为例,通过描述性统计的分析方式来对其2015年至2017年的带动效应进行分析,对综合保税区对地区经济的带动效应进行研究。
关键词:
保税区 地区经济 带动效应 问题 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何云玲 张一平
通过建立云南省生态环境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利用德尔菲调查方法确定评价因子权重,构建了综合评价模型。研究表明:云南省生态环境处于轻度脆弱的类型区面积仅占该省总面积的19.62%,主要分布在中部、南部自然地理环境条件优越,以及人类活动向有利于生态恢复方向发展的地区;中度脆弱性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32.02%;强度和极强脆弱的类型区面积占了总面积的53.63%,主要分布在北部高寒山区,以及植被破坏严重、相对贫困、生态系统处于退化的地区。因此,对强脆弱性地区要加大生态环境建设力度,防止生态环境的进一步退化,降低对外界干扰的脆弱性。
关键词:
生态环境 脆弱性 评价 云南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时树菁
本文以全国农业大市河南省南阳市为例,通过大量调查和走访,对南阳市农村女性参政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南阳市农村女性政治参与意识强,但当选村干部的比例很低,在村庄政治中明显处于配角地位,其参政议政的综合素质还不适应基层民主政治的要求。调查显示,传统观念、女性在家庭中的经济地位、女性的参政意识、女性的受教育程度和妇女组织的作用都是影响南阳市农村女性参政的因素。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参政 村“两委会”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博
2000年以来人民银行主导建立或倡导开展的支付结算创新对我国当代支付环境质量的改善和提升起着积极的甚至是基石性的作用,但有些系统的开发及应用达不到当初设想的效果,央行应该针对社会的评价来了解相关创新业务的社会功效,在今后的支付业务创新中规避误区,从而有效推动支付业务创新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人民银行 支付业务 业务创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邹君 朱倩 刘沛林
以张谷英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获得相关数据,从"内损性—暴露性"两个维度构建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影响因子集,运用解释结构模型对所构建出的16个因子进行分析,绘制出多级递阶有向图。依据解释结构模型图显示的分层结果得出各脆弱性影响因子间的层次结构关系。结果显示:(1)拆旧建新、传统技艺逐渐失传、旅游开发增加古村落保护资金、洪涝和火灾等威胁古村落的长期保护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表层直接影响因子。(2)建筑材料抗损性弱、村落人口空心化、村落人口结构改变、旅游开发对传统建筑的破坏以及旅游开发弱化村落气息和氛围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间接影响因子。(3)当地居民对传统文化不太认同、旅游开发导致村落环境压力增大和商业气息变浓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决定性影响因子。(4)当地政府对古村落的重视不够、当地居民的保护意识不强以及快速城镇化对古村落带来的冲击是旅游型传统村落脆弱性的深层次影响因子。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颜梅艳 余斌 郭新伟 卓蓉蓉
乡村人居环境是农户日常生产生活据以展开的设施及条件,基于主客观比较视角的乡村人居环境适配性评价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统筹推进乡村振兴的客观要求。论文立足江汉平原公安县乡村抽样调查和访谈数据,以乡村生活空间可及性解析环境供给水平,以居民生活条件满意度解译农户需求意愿,以乡村人居环境适配性解构供需差异,据此提出乡村人居环境优化方向及路径。结果显示:2017年案例区乡村生活空间可及性聚集分布最大值为44.75%,隶属"中类",以就业空间与休闲空间可及性最为薄弱;乡村居民生活条件满意度聚集分布最大值为0.467,隶属"中类",其中农村自然环境与经济运行环境的满意度评价最低。主观需求与客观供给适配性在县域尺度和农户个体尺度均呈"中—中"类型适配模式,但在不同尺度的不同维度表现出差异性。研究结果可为案例地区及相似地域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与乡村振兴提供科学依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焦士兴 陈林芳 王安周 尹义星 张建伟 李中轩 赵荣钦
从自然脆弱性、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3个层面构建农业水资源脆弱性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线性加权综合法测算了2001—2016年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并利用障碍度模型分析了影响脆弱性的主要障碍因子。结果表明:2001—2016年河南省郑州等9市农业水资源脆弱性呈减小态势,开封等9市呈增大态势,脆弱性增速差异显著;脆弱性演变趋势可分为先升后降、先降后升、波动上升和波动下降4种类型;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空间分布集聚特征明显,脆弱度排序为豫北>豫东>豫南>豫中>豫西;河南省农业水资源脆弱性主要受到人为脆弱性和承载力脆弱性的影响,且主要障碍因子存在差异。因此,应积极加强对水资源系统人为干预,通过加大农业资金投入、优化农田水利建设水平、提高农业用水效率等,以实现河南省农业生产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实选择——对南阳市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社的调查河南省南阳市委政研室
借鉴国外经验 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安全生产水平——以河南省南阳市农业机械安全生产为例
村落公共空间的农户认知与支付意愿——以河南省双沟村为例的经验研究
基于句法分析的传统村落空间旅游规划研究——以河南省林州市西乡坪村为例
对我国农村医疗保险模式创新的探索——基于对河南省南阳市潦河镇大陈营村的考察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户住房投资行为分析——基于河南省南阳市600农户的调查
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及实证研究——以湖南省郴州市4个典型传统村落为例
豫南传统村落景观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河南新县丁李湾村为例
黄河三角洲环境脆弱性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基于结构与功能脆弱性的黄石市生态脆弱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