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49)
- 2023(9379)
- 2022(8027)
- 2021(7466)
- 2020(6364)
- 2019(14886)
- 2018(14553)
- 2017(27711)
- 2016(15165)
- 2015(17168)
- 2014(17112)
- 2013(17119)
- 2012(16259)
- 2011(14692)
- 2010(14953)
- 2009(13908)
- 2008(13808)
- 2007(12735)
- 2006(11095)
- 2005(9396)
- 学科
- 济(65004)
- 经济(64934)
- 业(39193)
- 管理(34699)
- 农(30583)
- 方法(27199)
- 企(26422)
- 企业(26422)
- 数学(24234)
- 数学方法(24018)
- 农业(20277)
- 中国(17066)
- 地方(17052)
- 业经(15737)
- 财(14229)
- 学(13332)
- 制(12145)
- 贸(11575)
- 贸易(11571)
- 易(11136)
- 发(9689)
- 融(9314)
- 金融(9311)
- 银(9248)
- 银行(9225)
- 和(9190)
- 环境(9062)
- 行(8775)
- 理论(8208)
- 农业经济(8103)
- 机构
- 学院(216775)
- 大学(215864)
- 济(86365)
- 经济(84250)
- 管理(79993)
- 研究(74719)
- 理学(68615)
- 理学院(67693)
- 管理学(66483)
- 管理学院(66051)
- 中国(56085)
- 科学(47050)
- 京(46070)
- 农(43945)
- 财(38855)
- 所(37912)
- 中心(36136)
- 业大(34693)
- 研究所(34566)
- 江(34341)
- 农业(33598)
- 范(31972)
- 师范(31716)
- 财经(30793)
- 州(29329)
- 北京(28629)
- 经(27708)
- 经济学(26447)
- 院(26396)
- 师范大学(25533)
- 基金
- 项目(144878)
- 科学(112847)
- 研究(107266)
- 基金(103198)
- 家(90196)
- 国家(89010)
- 科学基金(75027)
- 社会(67406)
- 社会科(63447)
- 社会科学(63425)
- 省(58394)
- 基金项目(56036)
- 划(48396)
- 教育(48346)
- 自然(47390)
- 自然科(46173)
- 自然科学(46158)
- 自然科学基金(45306)
- 编号(45139)
- 资助(40642)
- 成果(36965)
- 发(32646)
- 重点(32416)
- 部(31628)
- 课题(30993)
- 创(29513)
- 科研(27807)
- 创新(27516)
- 国家社会(27331)
- 大学(26832)
共检索到3227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莹 肖大威 王玉顺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在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几何结构与发生其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之关联性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借鉴Bill和Julienne提出的空间图论的分析方法,对梅州客家传统村落进行拓扑空间划分,建立空间结构模型。以梅县南口镇侨乡村为例,通过空间领域、社会结构、活动与公共空间三方面的拓扑空间结构图论分析,以更直观、全面的方式发掘和解释空间建构的社会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孙莹 王玉顺 肖大威 张圻彬
以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主体,梅州地区为研究范围,构建梅州客家传统村落空间分布数据库。借助GIS的空间分析方法,以唐代及以前、宋元时期和明清时期为时间节点,分析了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演变格局与特征,探讨了其内的影响机制与演变规律。研究发现:1梅州客家传统村落在各时期的空间分布格局均呈明显的集聚模式;2同时存在"轴向延伸、圈层扩展,依地形带状延伸,沿梅江溯江而上"的分布演变特征;3究其影响机制主要体现在梅州自然地理环境和客家自组织社会特性两个方面,并存在由地域性、需求性到选择性、认同性转变的自发到自觉的时空择址分布规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楠 姜秀娟 黄金川 刘慧
基于空间句法整合度与标准穿行度2个形态变量,以国家级传统村落河南省林州市西乡坪村为研究对象,运用前景网络和背景网络量化数据,结合现场调研,分析传统村落旅游线路和不同层次公共空间的现状及成因。结果表明:(1)穿行度和整合度具有很强的正相关性。(2)当R取值2 000 m时,利用前景网络空间可获取游客浅层次旅游线路空间和公共空间;当R取值250 m时,利用前景网络空间可获取游客适度层次旅游线路空间和公共空间。(3)背景网络空间应尽量保持其原生态性,为游客提供惊喜空间。从村落旅游线路构建和不同层级空间开发层面提出传统村落旅游保护与开发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静文 韦伟 毛义立
结合空间句法从物理维度、形态维度及文化维度等对桂北传统聚落公共空间建构机制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提炼出其空间结构与组织特征及其隐含的社会文化规范。其中句法所表述的公共空间反映出一般空间平面图所不能直接观察到的种种特征与属性,为传统聚落公共空间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与切入点。文中的探讨对于了解传统聚落公共空间构建机制及深层次的社会文化性,对于如何在城镇化语境下保护、传承与发展传统聚落以及城镇公共空间的设计与营造,具有较好的借鉴与参考意义。
关键词:
传统聚落 公共空间 空间句法 桂北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步青 肖大威 陶金 冀晶娟 卓晓岚 黄翼
以赣州客家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地图分析,确定村落位置,结合历史文献与历史地图,提取村落建设年代信息,研判村落传统属性;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构建了"赣州客家传统村落地理信息时空数据库"。采用最邻近指数法、核密度分析法、叠置分析法等方法,从空间和时间两大维度对赣州客家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历史演化过程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显示:在空间分布上,山体与耕地是影响村落空间分布的关键因素,为了留出耕地,村落多顺应山体呈线性展开,相对水体而言,与山体依附关系更强;在时间演进上,村落在宋、元、明、清四个历史时期均表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状态,但集聚中心持续转移扩散,在此过程中,经济技术发展以及政治军事格局对村落的历史空间演进产生了重大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驰 李伯华 袁佳利 余雯
传统村落是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历史沉淀,具有独特的空间特征。利用空间句法和认知意象理论,结合实地调研资料,解读了芹川村空间形态特征与空间认知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1)芹川村空间整合度与空间认知意象呈正相关;(2)芹川村内部空间可理解度较低,很难快速通过局部空间形态理解整体空间布局;(3)村落公共空间认知程度较高,且均布局在芹川溪两侧整合度值偏高的轴线上。针对芹川村空间形态问题和空间认知偏差,从优化村落空间肌理、保持公共空间活性、提取文化景观基因以及完善对外交通网络等角度提出了优化对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文燕
近代以来,在海外华侨的影响下,中国侨乡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侨乡民居变迁是其中重要方面。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本文在占有大量地方文献和实地调查材料的基础上,以全国著名侨乡——客都梅州为例,考察客家围屋的"洋化",探讨华侨影响下的侨乡民居变迁以及华侨在这一变迁中的作用,并分析其原因。
关键词:
华侨 侨乡 民居 客家 围龙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罗碧文
从分析客家文献与客家文化的内在联系入手,介绍梅州客家文献的概貌,论述客家文献对"文化梅州"建设的重要作用,以及客家地区图书馆做好客家文献工作的举措,从而又好、又快地推动"文化梅州"建设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客家文献 客家文化 文化梅州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会 赵和生 刘峰
引入空间句法理论和方法,以南京市固城镇蒋山何家-吴家村为例,科学理性地解析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特征,探寻村民活动与空间形态的关系,为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系统保护和健康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句法 空间形态 保护与发展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李建伟
文章阐述全面收集梅州地区传统客家山歌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建设,构建数据库、利用多媒体文化平台进行特色艺术资源共享利用的实践过程。基于数据库平台构建和信息资源组织视角,探索依托特色数据库开展特色信息服务、进行地区传统民俗艺术文化保护传承的举措。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斌 郭冰玉 岳士俊
以陕西省礼泉县袁家村为例,基于Google Earth高精度遥感图像,运用参与式乡村评估、ArcGIS空间分析、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乡村旅游发展中村庄用地功能及村庄空间格局的演变,探讨旅游干预对村庄空间格局的影响。结果表明:(1)2002—2022年袁家村空间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表现为土地利用类型由村民生活生产主导转变为旅游发展所需,致使村庄空间结构由村民居住空间为中心的单核心放射状转向旅游空间为主的多核心密集型;(2)乡村旅游促使空间关系网络趋向复杂化,同时在土地功能细碎化过程中村庄交通空间的稳定性和空间结构主导性凸显;(3)袁家村空间格局演变受市场需求和政府调控等多方面因素推动,村民的积极响应和空间功能的理性更新是其中关键作用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忠训 杨庆媛 王立 苏康传 匡成铭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特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交通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播。本文运用空间句法与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100个被住建部认定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交通可达性的特征与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铜仁市交通路网的连接值等级差异显著,拓扑连接呈"点-轴"放射状结构,高速公路多为高集成度轴线核心,路网拓扑连接等级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市域内传统村落全局可达性较高的为环梵净山区域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以及石阡县,局部可达性高的村落具有极为便利的高等级公路通达,感知可达性高的区域集中在环梵净山区域。(2)铜仁市传统村落在环梵净山松桃片区形成一个高密度分布区,在环梵净山印江片区、石阡片区和思南与德江交界片区则形成次高密度分布区,这些区域的路网全局通达度和村落的全局可达性也相对较高,表明全局可达性与传统村落分布成正比。(3)封闭的地形、道路等级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交通可达性。铜仁市作为武陵山区域的核心区域,虽然传统村落集中,但是可达性总体水平较差,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形成挑战,亟待提升。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山区 空间句法 可达性 铜仁市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强 王爱 储金龙 黄超伟 余浩然 Chan EME
[目的]全面评估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的基础及阶段性特征,是有效引导农旅融合、农民创收和农居焕新的重要路径。[方法]以古徽州四批次124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从五个维度构建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法和EVM法对旅游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村落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可视化模拟,全面探讨不同视角、不同方向下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的空间差异性特征。[结果]基于非参数空间统计方法,既能较好地刻画旅游竞争力整体分布的规律性和局部空间异质性,又能优化样点数据的评估误差。[结论]总体上看古徽州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其旅游市场环境、相关配套设施、文化物质环境较好;传统村落旅游竞争力呈现出圈层化的分布格局,北部以徽州区为主、南部以婺源东部地区为主的两大核心区已然形成;各侧视图的空间形态以及典型方向的剖切线,均呈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的空间梯度分布态势,同时也表现出空间上的跳跃和突变。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清鋆 余压芳
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多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行,以政策、行政管理、技术等为支撑,传统村落的发展则多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以市场、资金、项目等来推动,保护往往滞后于发展,而具体实施工作却要将两者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达到普遍认同,在欠发达、资源密集地区难度非常大。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大量调研和实践总结,提出了传统村落大保护观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大保护观 发展 平衡 贵州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文剑钢 戴嘉瑜
传统村落中的公共空间是一种独具特色的空间类型,既是村民活动交往的重要场所,又是传承、展现本土文化的重要载体。然而在过去快速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功能和形态却显得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无法满足现代生活的多样化需求。研究基于有机更新理论与特色建设方法,以湖州和孚镇荻港村为面板,解析传统村落在公共空间中的更新实践,探讨村落公共空间特色营造的有效途径,活化村落人文资源,保持村落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有机更新 传统村落 公共空间 特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