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61)
2023(10019)
2022(8305)
2021(7780)
2020(6366)
2019(13771)
2018(13547)
2017(24435)
2016(12909)
2015(14252)
2014(13456)
2013(12916)
2012(11298)
2011(10046)
2010(10206)
2009(9784)
2008(9500)
2007(8805)
2006(7662)
2005(6799)
作者
(33757)
(28100)
(27975)
(26248)
(17765)
(13243)
(12584)
(10656)
(10519)
(9909)
(9460)
(9442)
(8886)
(8729)
(8544)
(8383)
(8359)
(8240)
(8174)
(7884)
(6850)
(6804)
(6606)
(6416)
(6393)
(6264)
(6205)
(5985)
(5528)
(5504)
学科
管理(50607)
(44869)
经济(44831)
(43817)
(41289)
企业(41289)
方法(15890)
技术(15847)
(13984)
中国(13980)
业经(13400)
地方(13353)
技术管理(11927)
(11415)
数学(11307)
数学方法(11155)
理论(10775)
(10087)
(9601)
财务(9571)
财务管理(9552)
(9422)
(9228)
(9063)
企业财务(9005)
(8780)
银行(8773)
教育(8656)
(8352)
(8293)
机构
学院(169811)
大学(166485)
管理(69293)
(62978)
经济(61333)
理学(57827)
理学院(57155)
管理学(56287)
管理学院(55909)
研究(52002)
中国(42061)
(34927)
科学(31672)
(31647)
(27888)
中心(25193)
(24484)
(24188)
师范(23983)
财经(23667)
(22901)
研究所(21952)
北京(21570)
(21313)
业大(20767)
(20684)
技术(19682)
(19514)
师范大学(18798)
商学(18499)
基金
项目(112084)
科学(90148)
研究(86899)
基金(79166)
(67686)
国家(67039)
科学基金(59274)
社会(55570)
社会科(52653)
社会科学(52642)
(47085)
基金项目(41959)
教育(40352)
(38389)
自然(36587)
编号(36198)
自然科(35795)
自然科学(35789)
自然科学基金(35147)
(29721)
资助(29565)
成果(29281)
创新(26588)
课题(25636)
重点(25355)
(25220)
(23151)
项目编号(22853)
国家社会(22291)
(22086)
期刊
(77948)
经济(77948)
研究(50636)
中国(40515)
管理(32127)
(27347)
教育(26665)
科学(22793)
学报(21902)
(18909)
大学(17315)
技术(17218)
(16078)
金融(16078)
学学(15842)
业经(13980)
农业(12843)
财经(11830)
经济研究(11771)
科技(10853)
图书(10527)
(10417)
(9102)
(9076)
论坛(9076)
技术经济(9045)
商业(8651)
现代(8577)
问题(8347)
职业(8294)
共检索到2666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诗和  
理想的管理应是一个不断修己以安人成仁的人性提升历程;重视德行的感化与精神制导作用;得"道"的管理应该尊重与致力于实现人的主体性,坚持自我管理与服务型管理理念。对《论语》所蕴涵的道本管理思想的阐释,实质上赓续传统文化"接着讲下去"的思路,是对"传统儒家文化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因子"论断的具体诠释,说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与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完全能够对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诗和  
理想的管理应是一个不断修己以安人成仁的人性提升历程;重视德行的感化与精神制导作用;得"道"的管理应该尊重与致力于实现人的主体性,坚持自我管理与服务型管理理念。对《论语》所蕴涵的道本管理思想的阐释,实质上赓续传统文化"接着讲下去"的思路,是对"传统儒家文化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因子"论断的具体诠释,说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与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完全能够对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洁  
文化自觉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增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以队伍培养为关键,有效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陶志琼  黄鑫  
"受教育"就一般意义上讲就是"接受教育",从两个极端意义上讲就是"忍受教育"和"享受教育",但需要说明的是,"忍受教育"对人的一生来说并非完全是坏事。"接受教育"有顺其自然的平淡意味,"忍受教育"有忍受教育之枯苦酷的负面意味,"享受教育"可谓"真""善""美"的统一。"真"追求正确地认知人与世界,使人走向真实远离虚假;"善"追求对行为意义的高远阐释,使人走向高尚远离平庸;"美"追求对审美意象之气韵、神韵的领悟,使人走向高雅远离低俗。一句话,"受教育"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实现人的智慧存在,让人能早日过上"真""善""美"的精神生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鹏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作为一种最宝贵的资源,其作用越来越突出。企业更加重视“以人为本”的管理,其涵义不仅是以员工为本的管理,而且还是以市场中的顾客为本的管理。本文将针对顾客的心理需要,运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对“以人为本”的新涵义——以顾客为本进行阐释。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晓荷  郝志军  
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思想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内核,主张通过教育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本性的高度统一,形成了理与气合、心物一体、知行合一、体用一致的基本向度。从中华传统文化融合思想中汲取课程改革的价值滋养,重点在于以关怀人性的课程目的观养成完善之人,以动态生成的课程结构观臻达和合之境,以兼济通达的课程知识观博通百家之学,以知行相资的课程实践观彰显经世之用。构建综合融通的整体课程体系,需从彰显整全性的课程育人价值,建立关联协同的课程结构,开发广纳兼容的课程知识内容,推动以知立行的课程实施等方面着力,形成“五育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打好中国底色。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高曼曼  吴艳梅  
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基础,是中华民族发展的持久力量,更是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这一国家文化建设方略生成的价值基因。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文化自信是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价值引领。应加强文化认知与文化认同,深度挖掘与阐发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时代价值,更好地生成文化自信。应坚持辩证分析的方法,科学认识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与文化自信的关系,树立保护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科学理念。建构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路径,一是加强政府支持,为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夯实基础;二是贯穿国民教育始终,实现中华传统音乐文化在教育领域的传承与发展;三是融入生产生活,激发中华优秀传统音乐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四是利用科技赋能,推动优秀传统音乐文化实现全方位、多领域、多层次传承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静  刘勤  
农地抛荒是个存在已久的现象。抛荒农地的原因不是税赋沉重,也非比较收益低下,而是总收益不足。农村人口数量、非农就业和食品结构变化的三大契机交汇为从根本上提高农地总收益提供了可能。现阶段,可探索通过建立农地承包经营的退出机制,依托职业农民实施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地改变种植结构等层面提高农地总收益,从而遏制农地抛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单锋  
本文以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为指引,以企业和谐管理为切入点,阐释了传统文化和谐视域下的和谐管理理论内涵和机制,探讨了传统文化和谐管理理论运用于企业管理实践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阚兴辉  王刚  
优秀传统文化对创业教育具有重要价值,"爱国"文化增强主体认同、创业自信,丰富创业文化内涵;"和"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夯实创业文化基础;"信"文化崇尚诚信守信、合法经营,构建创业文化核心。面对大学生创业教育中大学生对创业的认同感不高、教育目的和价值取向产生偏差的问题,可通过转变就业观念,孕育创业氛围;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传递正能量完善创业教育体系,培养知行合一等举措促进大学生创业教育。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基于教师发展的视角来诠释,教师信念是教师人生的精神支柱、教师职业的奉守信条、教师文化的核心要素、教师行为的隐性向导和教师发展的内在动力。教师信念的构建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非常具体的实践问题。教师信念建构之实践策略包括:在学习共同体愿景的塑造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培育;在反思性实践中,促进教师信念的确立;在合作性交流中,促进教师信念的提升;在行为更新中,促进教师信念的变革。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跃红  常锡光  
"三生教育",即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三生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的力量,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的主体认知和行为过程。"三生教育"有助于推进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整合性是实施"三生教育"的基本原则。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哲汇  
本文拟引入认知科学理论与情报认知观,描述和阐释知识管理的一些基本问题,旨在以尚不成熟的一己之见,为学界知识管理研究引入一种新的理论视角。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建华  俞晓群  
传统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实现文化典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也是文化典籍永葆生命活力的可靠保证。典籍的"两创"可从文化价值观、话语载体、交流方式、呈现手段等方面展开。本文讨论后三者的实践转化,包括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和外国语言、直接引用和创意叙述方式转换、呈现手段创新等内容。典籍的"两创"文化创意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可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资源。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元涛   陈港  
话语创新是构建中国教育学话语体系的关键。中国传统“功夫”积淀了丰富的修身智慧和教育意蕴,是推动中国教育学话语创新的标识性概念“。功夫”围绕修身而展开,是古人实现“内圣外王”的修己之道。其包含着基于自觉意志、身心交互和事上磨炼的三重修身进路,蕴含着生成与转化的主体论导向、身心协调的生命论导向、知行合一的实践论导向等内向超越的教育智慧。但由于“功夫”内含精英主义倾向、过于强调个体层面的“自我技术”,以及西方教育的全面移植、现代教育的效率取向等内外原因,“功夫”失落于教育的现代性工程中“。功夫”是一个随着时代而发展变化的概念,蕴藏着化解教育现代性危机的中国智慧。以中国传统“功夫”的回归与转化为生发点,实现传统与现代的融通,是中国教育学实现话语创新、推进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一种可能取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