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43)
2023(14953)
2022(12847)
2021(12188)
2020(10101)
2019(23179)
2018(23434)
2017(45111)
2016(24417)
2015(27672)
2014(27471)
2013(27033)
2012(24270)
2011(21788)
2010(21936)
2009(20384)
2008(19512)
2007(17161)
2006(14961)
2005(12927)
作者
(68742)
(57184)
(56621)
(53913)
(35972)
(27388)
(25616)
(22483)
(21521)
(20248)
(19345)
(19027)
(17771)
(17769)
(17360)
(17252)
(17170)
(16791)
(16143)
(16114)
(14204)
(13919)
(13801)
(13245)
(12891)
(12761)
(12656)
(12529)
(11507)
(11220)
学科
(98256)
经济(98149)
(70987)
管理(63716)
(51100)
(50395)
企业(50395)
方法(44823)
数学(38616)
数学方法(37903)
农业(33987)
业经(27040)
中国(24841)
(20849)
地方(19916)
(19849)
(17766)
理论(17689)
(16631)
贸易(16623)
(16161)
(15021)
技术(14847)
(14223)
(14105)
教育(14093)
环境(13850)
(13404)
银行(13369)
(12741)
机构
学院(341603)
大学(336978)
管理(137364)
(130936)
经济(127958)
理学(120097)
理学院(118851)
管理学(116414)
管理学院(115827)
研究(108400)
中国(81699)
(70949)
(70186)
科学(69017)
业大(56796)
(56338)
农业(53661)
(53632)
中心(50942)
(49570)
研究所(48941)
(46156)
师范(45794)
财经(45454)
北京(44140)
(41382)
(40569)
(38551)
经济管理(37321)
经济学(36978)
基金
项目(236111)
科学(185399)
研究(175750)
基金(169279)
(146367)
国家(145032)
科学基金(125168)
社会(109268)
社会科(103072)
社会科学(103043)
(94358)
基金项目(89835)
自然(81052)
教育(80810)
自然科(79157)
自然科学(79142)
(77920)
自然科学基金(77681)
编号(75108)
资助(69621)
成果(60103)
重点(52153)
(51313)
(50553)
课题(50360)
(48845)
创新(45337)
科研(44631)
项目编号(44209)
大学(43979)
期刊
(146964)
经济(146964)
研究(95128)
(72120)
中国(65464)
学报(53932)
科学(50346)
农业(49273)
管理(46668)
大学(42020)
教育(41609)
(40438)
学学(39702)
技术(30794)
业经(30665)
(28437)
金融(28437)
(23382)
经济研究(21083)
财经(20544)
问题(19918)
(18737)
图书(18511)
(17438)
科技(16909)
技术经济(16589)
理论(15623)
业大(15576)
现代(15535)
农业经济(15227)
共检索到4899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田丽霞  宫承涛  
随着老龄化进程加剧和对生命质量的高追求,临终关怀需求大大增加。但是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还没有得到政策和资金的扶持,临终关怀理念尚未被国人广泛接受,尤其是农村地区,适宜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本土临终关怀模式尚在探索中。本文选择山东省农村留守老人这一特殊群体,了解老年人对临终关怀服务的需求情况以及中国传统文化对农村留守老年人临终关怀现状的影响,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模式,为政府有关部门制定农村老人临终关怀相关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为更好地关爱和照护留守老人群体创造条件。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严德全  
“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将使全体人民都获得基本的卫生保健服务。目前,我们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还在“温饱”水平上徘徊。对某些疾病的诊治医疗、尤其是对临终病人的关怀,不得不有一个经济上的限度。笔者认为主要有三大因素。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月霞  
所谓临终关怀是指一种照护方案,与医生或社区中巡回医护协会互相配合,为垂死的病人及家属提供缓和性和支持性照顾。最早的较健全的临终关怀组织是1967年英国伦敦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其创始人是桑德斯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华帅  刘亮  许明  
文章基于2008~2014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中死亡老人数据,将死亡老人微观调查数据与所在县(区)层面的社会经济因素结合起来,实证检验地区差异对中国老年人临终医疗与照料费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东部地区老人临终前的医疗与照料费用绝对值及其占家庭收入比重均高于中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相差不大。此外,老人临终费用与地区人均GDP之间呈现"U"型变化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使更多老年人带病存活,经济发达地区老年人临终前的整体健康水平低于落后地区老年人,进而导致老年人的临终医疗和护理开支加速增长,这是中国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目标中需要着力解决的一大难题。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尼  
临终关怀对于减轻身心痛苦和死亡恐惧的显著作用已经得到国内外数十年研究成果的充分证明。据世界卫生组织及国内外专业期刊统计数据,中国临终关怀现状堪忧,中国社会老龄化及城市化加速发展使临终关怀事业遭遇日益严峻的挑战,体现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平等、法律法规缺位、职业培训不足和程序化措施不力。研究基于国内过去30年来临终护理经验教训的现实,以充分数据资料分析中国临终关怀体系建构在观念层面、财政保险资金层面、法律法规层面、教育培训层面和医护制度层面所面临的挑战,指出问题的核心是医护观念陈旧和政府投入严重不足,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临终关怀法律法规体系的构建,具体为临终关怀法规与医保管理的制度性优化、拓宽慈善资源和培育临终医护资源。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任际  王晓琳  曹荠  
新时代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事业,因而重视其最基本内容和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对农村居住和生活的“留守”老年人的保障。客观而言,农村作为我国目前农业人口的主要居住地区,老龄化问题已经日益突出并与城镇的老龄化有着严重差异化表现,而由于农村“留守老年人”的特殊性,其养老存在诸多具体问题亟待解决。其中,最重要的是应当重视和纾解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养老保险、养老服务以及财政保障这三大难题。并且,应当尽快加以系统分析研究,进而发展农村老龄事业和产业,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新战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范国斌  于翠婷  鲁万波  
本文利用2013年CHARLS数据库,重点分析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及其不平等程度对于农村60岁及以上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的正向促进作用,具体表现在,相比社会养老对健康的边际效应,家庭养老的边际效应更强。相比二者对躯体健康的影响,对精神健康的影响更为显著;无论是基于基尼系数还是泰尔指数测算的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不平等指标均对老年人健康有明显地负向影响。随着新农保政策的推进,社会养老保护老年人健康的地位日益凸显,但其附加的老年人养老金收入不平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关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田馨滦  张晓娟  
本文基于全国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1个村庄的观察数据,针对中国农村老年人群体,实证探究了收入、文化服务与其幸福感之间的影响关系。结果表明:在现阶段,收入状况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正向影响依然存在;文化服务满意度对农村老年人的幸福指数具有比收入更显著的影响;不同文化服务的满意度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不一,其中文化活动室与图书阅览室对老年人幸福感影响最为显著。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郑晓冬  方向明  
老年人居住模式与主观福利的关系是家庭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基于2013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以代际居住距离为切入点,考察"亲子同住"、"分而不离"以及"既分又离"等居住模式对农村老年人主观福利的影响差异,同时进行影响异质性及影响路径的讨论与检验。研究发现:代际居住距离与农村老年人抑郁程度呈正"U"型关系,与生活满意度呈倒"U"型关系,"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对老年人主观福利状况更具优势,尤其是女性、年龄相对较低和有一定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从影响途径看,"分而不离"的居住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子女的经济支持、改善代际关系以及提高老年人的社会活动参与水平,从而促进老年人的主观福利。其中,代际关系的改善是"分而不离"居住模式提升老年人主观福利水平的主要原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尚伟  孙振良  
中国传统的"孝"文化体现在物质上的赡养、人格上的尊敬、心理精神上的抚慰、身体上的爱护等四个方面,为我们推进老年教育和重构老年教育模式提供了重要借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琳  
当前,中西部地区农村留守老人普遍陷入价值边缘化困境,家庭地位和社区地位的边缘化导致留守老人遭遇自我认同危机。基于中部S县的田野调查发现,县级政府引导的农村互助养老实践通过内外联动,形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是社区层面缓解留守老人精神生活困境的重要方式。通过关系重建、空间重构和认知重塑,留守老人在参与社会生活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重新建立对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摆脱边缘化的价值体验。在县域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要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应重视发展农村互助养老模式,将村庄社区重新建设为留守老人的精神家园。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范庆祝  吴宇凤  刘淑彦  
我国农村留守中老年人的健康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利用CHARLS数据和Tobit模型分析发现,新农合对农村留守中老年人的保健消费具有显著影响,但是这一影响存在健康异质性。健康状况较差的农村留守中老年人的保健消费远大于健康状况较好的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并且具有较好的稳健性。这一结论还能说明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尚未建立起“治未病”的保健消费观。内生性的讨论和检验进一步巩固了该结论的稳健性。最后,利用逐步因果法探讨了新农合影响保健消费的中介渠道。研究发现代际支持是重要的中介渠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农村留守中老年人健康管理意识、提高新农合报销比例、在物质支持的基础上鼓励子女给予更多的货币支持等具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宏伟  李延宇  
农村老年失能照护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点内容。文章使用人口预测年龄移算模型、马尔科夫链多状态转移矩阵模型等方法,评估和预测中国农村常住失能老年人口规模、结构,同时预测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的照护人员需求、照护成本和相应压力。结果发现,农村常住重度失能老年人照护人员需求和照护成本快速上涨。在中方案下,照护成本将从2020年的5 088.73亿元上升至2035年12 907.46亿元;在农村居民自筹资金模拟方案设定下,人均相对照护成本压力将从2020年的7.76%攀升至2035年的14.37%。文章认为,农村失能照护应被视为新时期的重大挑战与政策创新重点,相应政策创新应综合考量个人、家庭的各类显性、隐性成本,短期内通过自筹式保险方案应对农村失能照护风险难度较大,应当做好照护救助和长护保险在短期、长期的协同设计。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肖金萍  
2009年9月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对于解决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中国亿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