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00)
2023(9767)
2022(7894)
2021(7666)
2020(6019)
2019(13337)
2018(12932)
2017(22461)
2016(12683)
2015(14347)
2014(14016)
2013(12471)
2012(11423)
2011(10188)
2010(10817)
2009(10038)
2008(8834)
2007(8291)
2006(7243)
2005(6745)
作者
(29083)
(23822)
(23527)
(22611)
(15103)
(11345)
(10993)
(9351)
(8988)
(8671)
(8119)
(7965)
(7505)
(7492)
(7431)
(7092)
(6998)
(6972)
(6952)
(6710)
(6186)
(5655)
(5648)
(5561)
(5548)
(5404)
(5354)
(5288)
(4837)
(4767)
学科
(34650)
管理(33920)
(32422)
企业(32422)
(31922)
经济(31897)
中国(26593)
(24833)
金融(24832)
教育(23732)
(22031)
银行(22025)
(21494)
技术(16428)
理论(14419)
(11577)
技术管理(11567)
方法(11285)
业经(11190)
中国金融(10961)
(10565)
教学(10296)
地方(9436)
(9005)
数学(8073)
(8042)
数学方法(7879)
(7820)
财务(7805)
财务管理(7796)
机构
大学(159843)
学院(152898)
(54606)
经济(53094)
管理(52486)
研究(51946)
理学(44718)
理学院(44091)
管理学(43174)
管理学院(42835)
中国(39183)
教育(34491)
(34354)
(32982)
师范(32845)
(27846)
师范大学(26959)
科学(26933)
(25232)
中心(24996)
(23043)
北京(22827)
财经(21668)
(20844)
研究所(20647)
技术(20019)
职业(19797)
(19727)
(18882)
经济学(17564)
基金
项目(95786)
研究(84503)
科学(78834)
基金(64512)
(52527)
社会(52494)
国家(51764)
社会科(49507)
社会科学(49498)
教育(48234)
科学基金(45745)
(41084)
编号(37166)
(35427)
成果(34294)
基金项目(33062)
课题(30180)
(26974)
(26193)
自然(24492)
规划(24091)
自然科(24048)
自然科学(24046)
资助(23880)
创新(23820)
项目编号(23717)
自然科学基金(23669)
重点(23148)
(22680)
(22558)
期刊
教育(64464)
研究(63342)
(60829)
经济(60829)
中国(47524)
(28332)
金融(28332)
管理(23014)
(21943)
技术(17887)
学报(16713)
大学(16336)
科学(16211)
职业(15322)
(13518)
学学(12134)
财经(11304)
(10632)
论坛(10632)
(9935)
高等(9831)
图书(9619)
经济研究(9587)
技术教育(9456)
职业技术(9456)
职业技术教育(9456)
业经(9325)
科技(9175)
高等教育(8525)
农业(8476)
共检索到2580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初益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丰娴静  
新时期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实践中充分结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以创新的模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瑰宝,在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学中体现传统文化的内涵,可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学生也能够自觉自愿的接受并领会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本文以教学实践为基础,通过对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的探索,以期希望可以为高等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些参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巩固意识形态、增强思想引领和培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者的重要路径,在内容选择和课程设置过程中,既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也需考察和顺应中国当下的具体国情,更要充分认识和有效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性质和凝聚作用。既要紧跟现代时事发展,又要不忘过去,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共通,加大创新学习力度,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下简称“传统文化”)是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结晶,蕴含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对于新时期思政教育发展具有良好的应用意义与推动作用,能够引导青年学生规范自身思想言行,实现健全人格的塑造养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静  
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的地域文化,体现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其中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注重实干、艰苦奋斗、勤勉朴实、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文章分析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意义,并从强化认识、优化方法、营造氛围、网络育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践创新途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柴艳萍  
现今,国家对高校学生德育教育的关注度与重视度与日俱增,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德育教育工作内容中最为关键的一大元素在实践育人过程中占据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相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应致力于对优秀传统思想文化的弘扬与传承,不断延展传统文化在高校教育尤其是德育、思政教育中的融合度,促使我国大学生建立更加积极、健康的思想,提升高校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度与认可度。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燕妮  
红色文化具有非常高的教育价值,将其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有利于弘扬红色文化,更能深化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进而取得更好的思政教育效果。在认真分析大学生思政教育中红色文化教育的现状和不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红色文化传承对于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取得更大突破的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丛楠楠  王久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石璐   陆威   林静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思维不张,国乃灭亡”的治世之道,从古至今不缺应和者,该书起于救时之弊,是当时治国的纲纪准则,具有救世之用。而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四维论作为社会主义品性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引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将礼义廉耻这一种内化于人并外放于物的价值观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成为现代社会的新要求。文章从如何将四维论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弘扬四维的当代意义入手,探索大学生思政教育新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梁晓健  
新时期志愿服务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息息相关。文章从志愿服务精神与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关系出发,探究了将志愿服务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提出了一系列创新路径,并阐述了保障融入质量的举措,从而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培养新时代大学生成为具有家国情怀、奉献精神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吴蔚   李一凡  
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鲜活素材,将新时代雷锋精神与在沈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相融合,对丰富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形式与内容,提升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亲和力、感染力,坚定沈阳大学生理想信念,涵养沈阳大学生道德情操及培养优秀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新时代雷锋精神融入沈阳大学生思政教育需要分析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契合点并从社会层面、高校层面及个人层面提出推进路径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培涛  
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伟大革命与实践历程中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与独特育人功能的红色文化,它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统一,是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大量的革命文献、革命战争遗址以及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工匠精神等激励着亿万中华儿女奋勇向前。大力弘扬与传承红色文化,充分发挥其思政价值,创造性激发其教育作用,是新时代社会各界必须正视的重点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晓鹏  
<正>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较大受众群体,其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习惯养成等或多或少受到了新媒体的影响,如部分大学生将新媒体作为展现自我、张扬个性的重要媒介,部分大学生将新媒体作为接受前沿信息的主渠道。但这种影响有利有弊,即海量且传播便捷的信息有利于丰富学生的生活、扩展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等,良莠不齐的信息不利于大学正确三观的树立、高尚人品的塑造等。在这一背景下,如何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推动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机融合,以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建设、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关键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