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2)
2023(13433)
2022(11500)
2021(11139)
2020(9193)
2019(21371)
2018(21299)
2017(39802)
2016(22279)
2015(25371)
2014(25656)
2013(24666)
2012(22864)
2011(20390)
2010(20770)
2009(19073)
2008(17881)
2007(15910)
2006(14035)
2005(12435)
作者
(61500)
(50540)
(50251)
(47906)
(32253)
(24372)
(23160)
(19802)
(19512)
(18312)
(17610)
(16813)
(16001)
(15771)
(15752)
(15449)
(15318)
(15076)
(14497)
(14383)
(12726)
(12445)
(12168)
(11535)
(11437)
(11317)
(11268)
(11223)
(10135)
(10121)
学科
(77634)
经济(77543)
管理(60535)
(57189)
(50201)
企业(50201)
方法(36838)
中国(32147)
数学(30487)
数学方法(30041)
(26771)
金融(26769)
(24900)
银行(24864)
(24014)
教育(23629)
(21531)
(20344)
(20191)
理论(19745)
业经(19220)
地方(17791)
(17097)
技术(14748)
(14682)
财务(14614)
财务管理(14588)
(14061)
贸易(14048)
企业财务(13906)
机构
大学(307721)
学院(301845)
管理(116176)
(109104)
经济(106208)
研究(100427)
理学(100320)
理学院(99142)
管理学(97230)
管理学院(96678)
中国(75662)
(67105)
科学(62052)
(51502)
(49759)
(49200)
师范(48849)
中心(47168)
研究所(45407)
(44783)
(43520)
北京(43150)
业大(42578)
财经(41512)
师范大学(39938)
教育(38827)
(37612)
(37459)
(36092)
技术(35059)
基金
项目(203229)
科学(160245)
研究(155669)
基金(144082)
(123587)
国家(122370)
科学基金(104959)
社会(94715)
社会科(89540)
社会科学(89516)
(80591)
教育(77342)
基金项目(76365)
(68918)
自然(66917)
编号(66500)
自然科(65372)
自然科学(65359)
自然科学基金(64159)
资助(59218)
成果(57025)
课题(47572)
重点(46041)
(45632)
(43649)
(42612)
项目编号(41785)
教育部(39918)
创新(39330)
(39158)
期刊
(118027)
经济(118027)
研究(97177)
中国(65117)
教育(63458)
学报(46581)
科学(42296)
管理(41928)
(39575)
(38477)
(36716)
金融(36716)
大学(36433)
学学(32689)
技术(29185)
农业(27252)
财经(20168)
图书(19459)
业经(18637)
经济研究(17746)
(17150)
理论(15891)
职业(15234)
实践(14815)
(14815)
问题(14747)
科技(14151)
(14029)
论坛(14029)
(13679)
共检索到4546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侯鹏生  李庭洲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岑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凝聚国魂、振奋人心的深沉的力量。高校要推进传统文化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传统文化教育要落实到"行",通过实践固化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是凝聚国魂、振奋民心的深沉的力量。传承中华文明、复兴和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责任和使命。深度挖掘、辨析和研究传统文化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璐  尤铮  
英国人崇尚传统,珍爱自己的文化遗产,将学校教育视为文化复制、保护、传承、创新或更新的重要途径,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道德、文化和身体方面的发展是英国国家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英国在中小学主要通过语文、历史、地理、艺术与设计等正规课程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并通过宗教教育、行为规范的养成进行道德熏陶和绅士风范的培养,同时注重以多种形式、充分利用社会文化资源充实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邓静  
湖湘文化是湖南地区的地域文化,体现着深沉的忧患意识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坚定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其中的爱国主义、敢为人先、注重实干、艰苦奋斗、勤勉朴实、经世致用、自强不息的精神时至今日依然有着重要的教育价值。文章分析了湖湘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生活的实践意义,并从强化认识、优化方法、营造氛围、网络育人四个方面探讨了具体的实践创新途径。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徐洪军  
传承中华优秀的文化遗产,能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道德信念,培养民族精神。将传统文化的内容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是具有挑战性的。"讨论式"教学对学生主体性思维、语言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才能的培养优位于传统学习方式。利用高校大类招生培养的有利契机,充分运用课堂的理解、导入、问答技能,把握兴趣、语言、情绪等感性调控机制,融传统文化于当下知识体系中,并辅以设施与考评,可有效提高教育质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状  
立德树人是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共生的精神根基和理论基础。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牢牢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内涵、充实立德树人教育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道德品质和塑造健全人格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忠勇报国的爱国精神、革故鼎新的创新精神、诚实守信的诚信精神、厚德载物的包容精神、业精于勤的学习精神和仁者爱人的大爱精神等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因此,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畅通课堂教学主渠道、改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社会实践有效载体和打造网络媒体主阵地,以立德树人为导向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富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思想政治教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彬  
随着全球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世界各国无论是在经济还是政治、文化方面,彼此之间有了更多密切的交流与合作,西方思想也开始进入我国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大学阶段的学生思想尚未发育成熟,没有完整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应加大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力度,让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增强他们对先进思想文化的判断能力,特别是对于外来思想文化要有效甄别。因此,本文深入研究高校外语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的融入路径,为中华文化传播奠定基础。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费菲  孙立锐  王猛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生力量。当前,大学生普遍具备较高的综合科学素养和鲜明的个性化自我意识,但仍有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扭曲、社会责任感淡薄、道德信仰不健全。从历史经验来看,大力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非常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水平。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将成为历史必然。马敬编著的《高校思想政治教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婉莹  
思政课程作为当下高校教育阶段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样也是弘扬传统文化最好的媒介,正如《思政课教学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及应用》一书所写的那样,两者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该书共分为三大部分,书中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在当下时代中,传统文化的存在价值及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素芳  
进入网络时代,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持续性冲击,以爱国教育和完善人格发展为核心的中华经典文化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文化支撑。将中华经典文化与我国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由王爽所著的《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国纺织出版社,2018年8月版)一书,以新时期高校为场域,对中华经典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总览全书,呈现出三个方面特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伟  熊坚  岳洪  
十八大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常态,漫溯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实践探索,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校园的教育进路在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接下来亟须在培育工匠精神、造就德技双馨技能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得到回应。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逻辑向度及现实困境,可以明确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的路径:与专业内涵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专业课程中;与师资队伍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教学活动中;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全面融入到学生活动中;与人文素养相结合,全面融入到社会实践中。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初益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多年的发展,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教育价值,它是彰显民族精神的一面旗帜,更是引领中华儿女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文章分析了阻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因素,指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路径,认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不仅可以打开思政教育的新思路,还可以充实思政教育内容、创新思政教育途径,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实效性具有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雪   王传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静  
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由于相关课程的体系化设计欠缺,课程学习时间较短等问题,使得传统文化教育的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文章旨在探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的新途径,将"多元课堂"模式与传统文化教育紧密结合,从有利因素、存在问题和相关对策等方面来研究"多元课堂"模式在高校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适应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