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20)
2023(6182)
2022(5148)
2021(4541)
2020(3727)
2019(7915)
2018(7552)
2017(13152)
2016(7136)
2015(7714)
2014(7024)
2013(6482)
2012(6043)
2011(5117)
2010(5140)
2009(4723)
2008(4673)
2007(4342)
2006(3503)
2005(2940)
作者
(19740)
(16476)
(16228)
(15269)
(10503)
(7730)
(7293)
(6242)
(5937)
(5873)
(5522)
(5386)
(5366)
(5102)
(5054)
(4927)
(4906)
(4897)
(4738)
(4619)
(4112)
(3920)
(3819)
(3747)
(3708)
(3689)
(3675)
(3554)
(3430)
(3278)
学科
(26622)
管理(26376)
(25448)
企业(25448)
(20862)
经济(20850)
技术(13944)
技术管理(11284)
中国(8250)
业经(8075)
方法(7968)
(6485)
理论(6307)
(5715)
产业(5462)
(5397)
数学(5078)
教育(5027)
数学方法(5001)
地方(4981)
(4724)
(4595)
财务(4589)
财务管理(4584)
(4547)
企业财务(4439)
(4351)
(4228)
银行(4213)
农业(4166)
机构
学院(93269)
大学(92017)
管理(36496)
(33691)
经济(32996)
理学(31758)
理学院(31385)
管理学(30917)
管理学院(30726)
研究(30414)
中国(21574)
科学(19818)
(18737)
(16117)
(15627)
(14979)
(14634)
业大(14316)
中心(14083)
研究所(13409)
农业(12844)
(12514)
技术(12450)
师范(12327)
财经(12267)
(11963)
(11298)
北京(11286)
(11109)
商学(10707)
基金
项目(66570)
科学(54203)
研究(49214)
基金(47692)
(42086)
国家(41683)
科学基金(36726)
社会(31597)
社会科(30037)
社会科学(30031)
(29375)
基金项目(25446)
自然(23782)
(23729)
自然科(23339)
自然科学(23335)
教育(23037)
自然科学基金(22954)
(21452)
创新(18782)
编号(18639)
资助(16613)
重点(15415)
成果(15162)
(15020)
(14996)
课题(14249)
(13464)
(13401)
国家社会(12945)
期刊
(37650)
经济(37650)
研究(27152)
中国(24102)
管理(17247)
学报(16303)
教育(16290)
(15350)
科学(14996)
(12659)
大学(12000)
学学(11174)
农业(10193)
技术(9139)
科技(8348)
(6860)
金融(6860)
业经(6837)
(6620)
经济研究(6040)
财经(6038)
技术经济(5478)
(5336)
(5323)
论坛(5323)
(5016)
图书(4983)
(4576)
职业(4474)
商业(4207)
共检索到139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李大庆  魏大鹏  
在感性质量创新中融入了传统文化基因与工业化扩张因素,为创造感性价值需以实证和解释的方法界定感性需求的范围和趋势,形成质量的感性概念,为此,构建了再现传统文化特征的感性向心力模型,提炼出感性元素,表明了文化基因与感性质量的关系是存在着自由与理性的相互作用,感性质量的本质是满足需求的价值判断的伦理与道德标准,说明了在市场约束环境中感性质量是创造世界品牌与质量等级的一种力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伟光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是建成科技强国、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也是物质文明及精神文明协同发展的粘合剂、催化剂、润滑剂,更是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文化保障。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多样化的技术创新深度融合,有助于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更有助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加速创新型国家建设步伐。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黄晓勇  
我们理解的传统文化,是指相对于近现代的乃至当代的文化而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保留在每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中最具有稳定形态的精神意蕴和具象的符号形式。我们在这里谈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和韩国的传统文化以及中韩传统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关联,是因为无论哪个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都是在某些主流中不断注入支流,经长期的、多元的和历史的发展
关键词: 中韩两国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建坤  
文化对一个国家的企业家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构建了文化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的钻石模型,并通过比较中西方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不同含义,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企业家创新精神的作用机理,最后,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提出了提升我国企业家创新精神的文化策略。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雷宏振  韩娜娜  
中国传统文化表现出注重伦理约束、强调和谐统一与稳定、以人为本以及刚健有为等明显的官僚性和支撑性文化特征,这些特征有利于中国企业的守成与合作创新活动,有利于渐进式创新,但不利于突变式创新和个体创新能力的激发,因此,需要进行文化创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郭国庆   王紫依  
<正>随着这建立我国自主的市场营销知识体系、开展新时代营销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地位不容忽视。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发展及文化自信增强,“国潮”作为一种新兴消费现象已成为引领市场潮流的焦点。自2011年至2021年的十年间,“国潮”相关搜索量已增长逾五倍,中国顶尖品牌在海外市场的知名度也随之逐年攀升。值得注意的是,当前的国潮消费主体主要由90后与00后人群构成。他们拥有强烈的民族自尊与文化认同,这使他们更易接纳“国潮”品牌。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肖华业  
大学生思政教育如何开展是社会热议焦点之一,一方面大学生作为国家高素质人才的后备力量,其思想素质水平必然会得到社会大力关注;另一方面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背景下,大学生群体良莠不齐现象更为凸显,加之近年来大学生失德、自杀等现象屡有发生,社会对于如何提升大学生思政教育质量十分关切。传统文化精神中蕴含宝藏,可以为思政教育提供养分,如古之智慧、传统美德等有利于熏染大学生思想品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王建华  俞晓群  
传统文化典籍是中华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实现文化典籍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社会的现实需求,也是文化典籍永葆生命活力的可靠保证。典籍的"两创"可从文化价值观、话语载体、交流方式、呈现手段等方面展开。本文讨论后三者的实践转化,包括文言文转化为现代汉语和外国语言、直接引用和创意叙述方式转换、呈现手段创新等内容。典籍的"两创"文化创意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并可为文化产业提供新的资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国刚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立意高远,构思恢弘,运作睿智,其中贯彻着一系列基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国际经济理念创新。在经济活动起点、经济机制、运作方式、运作规则和运作结果等方面,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国际经济学都存在明显的理念差异。60多年来,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习近平提出的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等新理念都贯彻着中华传统文化理念。从中国角度看,"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构想实现了三大突破。要落实这一战略构想,应重视五个方面举措的付之于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诗和  
理想的管理应是一个不断修己以安人成仁的人性提升历程;重视德行的感化与精神制导作用;得"道"的管理应该尊重与致力于实现人的主体性,坚持自我管理与服务型管理理念。对《论语》所蕴涵的道本管理思想的阐释,实质上赓续传统文化"接着讲下去"的思路,是对"传统儒家文化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因子"论断的具体诠释,说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与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完全能够对接。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诗和  
理想的管理应是一个不断修己以安人成仁的人性提升历程;重视德行的感化与精神制导作用;得"道"的管理应该尊重与致力于实现人的主体性,坚持自我管理与服务型管理理念。对《论语》所蕴涵的道本管理思想的阐释,实质上赓续传统文化"接着讲下去"的思路,是对"传统儒家文化具有先进的管理思想因子"论断的具体诠释,说明传统优秀文化思想与现代先进的管理思想理念完全能够对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媛媛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应进一步传播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民族文化自信,从中汲取发展动力和智慧。随着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兴起与发展,文化传播媒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新渠道、新模式,当前应抓住新机遇,积极改进传统文化的传播策略,提升其传播效率。为顺应这一现实需求,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于2021年出版了李丹丹所编《传统文化创新传播与文化软实力建设》一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春玲  
<正>公共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文化传播及开展全民教育的重要场所。进入新时代,随着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如何充分挖掘公共图书馆职能、合理利用公共图书馆资源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成为当前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一个重要课题。《公共图书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角色与定位》一书是关于公共图书馆如何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术专著,该书立足于公共图书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洁  
文化自觉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态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是文化自觉的应有之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积极增进传统文化的教育内容;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努力营造传统文化学习的良好氛围;以队伍培养为关键,有效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素养是实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有效路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九龙  贺秉花  尹莉  
轩辕黄帝荆山铸鼎,标志“肇立华夏”。荆山原在秦汉时期称中华原,北周时期置中华郡,由此也被喻为中华民族的“破晓之地”。建于荆山原的中华郡文化旅游景区创新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通过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保护传承等,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了实践支撑,而“三大融合”“三让情怀”“三学并举”的创新实践是新时期文旅融合发展的独特探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