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26)
- 2023(4947)
- 2022(3798)
- 2021(3286)
- 2020(2663)
- 2019(5688)
- 2018(5546)
- 2017(10611)
- 2016(5507)
- 2015(6440)
- 2014(6657)
- 2013(6461)
- 2012(6391)
- 2011(5934)
- 2010(6155)
- 2009(5871)
- 2008(5685)
- 2007(5211)
- 2006(4888)
- 2005(4691)
- 学科
- 济(50349)
- 经济(50324)
- 地方(15428)
- 管理(13271)
- 方法(12768)
- 地方经济(11509)
- 学(10722)
- 中国(10387)
- 数学(10066)
- 数学方法(10019)
- 业(9915)
- 业经(9546)
- 企(8263)
- 企业(8263)
- 农(7242)
- 产业(6357)
- 理论(6341)
- 和(6236)
- 经济学(6104)
- 发(5469)
- 环境(5404)
- 农业(5375)
- 制(5050)
- 体(5018)
- 融(4905)
- 金融(4904)
- 教育(4671)
- 财(4388)
- 及其(4228)
- 策(4189)
- 机构
- 大学(92011)
- 学院(91827)
- 济(47905)
- 经济(47054)
- 研究(36191)
- 管理(29972)
- 中国(25617)
- 理学(24593)
- 理学院(24234)
- 管理学(23905)
- 管理学院(23697)
- 科学(19719)
- 财(19617)
- 京(19121)
- 所(18206)
- 经济学(16521)
- 研究所(16265)
- 财经(15463)
- 中心(14791)
- 江(14589)
- 经济学院(14448)
- 范(14291)
- 师范(14212)
- 经(13834)
- 北京(12380)
- 院(12290)
- 师范大学(11526)
- 州(11412)
- 财经大学(11128)
- 科学院(11124)
- 基金
- 项目(52424)
- 科学(41238)
- 研究(41044)
- 基金(37101)
- 家(31139)
- 国家(30852)
- 社会(28732)
- 社会科(27221)
- 社会科学(27214)
- 科学基金(25994)
- 省(20505)
- 基金项目(18466)
- 教育(18387)
- 划(16302)
- 编号(16160)
- 资助(15015)
- 成果(14177)
- 发(13409)
- 自然(13303)
- 自然科(12932)
- 自然科学(12929)
- 自然科学基金(12679)
- 国家社会(12210)
- 重点(12207)
- 济(12036)
- 课题(12006)
- 经济(11927)
- 发展(11698)
- 展(11539)
- 部(11453)
共检索到15427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金成武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成长发展的深厚基础。关于社会经济活动,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虽然未构成严密体系但是仍然相当丰富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不仅反映了古人对自己所处现实经济活动的考察与思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代经济活动的样貌。一些思想相比于人们熟知的西方同类思想,提出的时间甚至更早。许多思想由于普遍扎根于社会经济活动现实,提出者普遍又是社会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管理者或观察者,从而具有很强的现实操作性,而不流于抽象的讨论。回顾与分析这些思想的具体内容与其产生的现实基础,对于当代经济学者而言,仍可以有很强的启发意义,从而完善自己的研究。这也是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应行之路。
关键词: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 中华传统文化 思想启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马蔚华
任何一场重大的社会经济变革,必将震荡某一特定的文化价值体系,要求文化作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当前,我国正在经历着一场以市场为导向的社会变革,植根于最古老的文明基础上的中国传统文化正经受着最严重的挑战。如何认识传统文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作用,成为当前理论界争论的焦点之一。深入研究市场经济与传统文化的关系,批判地吸收、改造我国传统文化中一切合理的因素,对于建设具有时代性的文化价值体系,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熊金武
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是“第二个结合”的应有之义,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内容和方法。“以民为本”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以民生为特质的经济思想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丰富的思想资源和稳固的伦理基础。民生思想是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硬核”,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的“民生奇迹”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的实践基础,建构以民生为特质中国自主的经济学知识体系具有文化根基和实践逻辑。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谢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将促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同样,也引起了文化反思。社会灿烂的传统文化与现实的市场经济之间有无共性?二者能否结合?它们在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中怎样互补,相辅相成,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特有功能?本人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些看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丕让
传统文化与当代经济伦理张丕让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积淀下来的物质文明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的总和。任何一个重大历史变革,其背后必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精神力量在导引着事变的演进,而这种精神力量又必然与一定的文化传统存在着历史渊源...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马瑞婧
我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其中许多内容对现代市场营销活动有指导意义 ,因此 ,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营销的关系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探讨了儒家文化对营销道德和营销观念的指导意义以及《孙子兵法》对营销策略的启迪。
关键词:
传统文化 营销道德 营销观念 营销思想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翁光明 黄铭
传统文化与现代经营思想翁光明,黄铭(浙江医科大学教授)(浙江医科大学)战后日本的崛起,亚洲四小龙的腾飞,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在经济上的巨大发展,虽然显示出欧美的先进技术的长处和优点,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达也脱离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概括和总结传统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慧林
我并不从事经济学方面的研究,所以今天我只能从自己的角度去检索西方的文化,思考西方学科跟经济学之间的对话,分享我从思考中得到的启发。从根本上说,我做宗教学、比较文学方面的研究,实际上都是在做比较研究。做宗教学、比较文学一定要找一个参照。我觉得西方经济学中这种参照的例子非常之多,但中国经济学家比较少讨论经济活动与人类精神活动之间可能的关联。我觉得经济学背后有一种更复杂的原因、更复杂的深层语境,包含着更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从宗教学角度来看宗教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关联,人类学家可以从现代的契约追溯到传统的圣约。我觉得契约从形成过程中就有神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杨帆
提出“非主流”的目的,就是为了打破新自由主义在中国经济学界的垄断,防止其对于中国改革开放的误导。非主流经济学的基本点是反对市场教条,资本运动万能,主张在全球化和市场化条件下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强化政府职能;主张以动态比较利益为出发点,以国家力量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发展独立自主的战略产业;主张以国家安全为核心进行战略调整,以低成本反对腐败;主张可持续发展,反对两极分化。这与新自由主义所谓“理性人”即资本利益为基本出发点是完全不同的。“非主流经济学家”在90年代的主要贡献不在于理论创造和决策支持,而在于打破学术垄断,维持“均衡”和思想学术自由。这在理论上本来应该是“自由主义”的任务。但是“新自由主义...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闻媛
由于新古典主流经济学对科学和理性的执着追求,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文化因素丧失了其作为现代经济科学研究课题的合理地位。20世纪中期以来,后工业社会的经济转型所带来的经济与文化的相互融合不可避免地给经济学带来了冲击和挑战。经济学的自我调整和完善可归纳为三个不同的努力方向:研究主题的拓展、研究方法的改进和研究理念的回归。这些努力相互交织、相互启发,或明显、或隐晦地以不同的方式将文化因素纳入经济学的研究视野,反映了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演进的背景中经济思想的自我历练和成长,呈现出经济学为更精准地理解和把握现实所作出的努力。
关键词:
文化 经济 现代西方经济学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程恩富 伍山林
西方制度经济学:传统与现代理论程恩富伍山林制度经济理论在本世纪西方经济学研究领域中一直不占支配地位,但却具有相当的现实解释力和学术生命力,又可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相沟通,因而存在广泛的发展前景。本文拟就新旧制度经济理论作些分析和比较。一、制度主义的一般...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詹小美
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创建和传承的物质精神成果,是我们无法回避的"先在前提"。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从继承入手将其发扬光大;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必须充分认识传统文化的糟粕,在批判的基础上实现其负面价值的现代转换。传统文化的意蕴和精髓在扬与弃的过程中必将得到充实与锤炼,传统文化的理念和思想必将因为社会主义新文化的建设和发展获得新的生机与力量。
关键词:
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新文化 现代转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