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573)
- 2023(5350)
- 2022(4458)
- 2021(4025)
- 2020(3227)
- 2019(7327)
- 2018(7073)
- 2017(13535)
- 2016(7175)
- 2015(8075)
- 2014(8105)
- 2013(8125)
- 2012(7987)
- 2011(7189)
- 2010(7272)
- 2009(6953)
- 2008(6692)
- 2007(6227)
- 2006(5571)
- 2005(4550)
- 学科
- 济(33899)
- 经济(33755)
- 农(25293)
- 业(18788)
- 农业(17267)
- 地方(14016)
- 业经(13424)
- 管理(12974)
- 方法(11550)
- 企(11077)
- 企业(11077)
- 中国(10571)
- 农业经济(7773)
- 数学(7369)
- 数学方法(7306)
- 财(7101)
- 制(6826)
- 和(6796)
- 发(6765)
- 理论(6509)
- 学(6419)
- 收入(6061)
- 发展(5829)
- 展(5819)
- 地方经济(5449)
- 村(5333)
- 农村(5311)
- 土地(5086)
- 社会(5046)
- 教育(4939)
- 机构
- 学院(102867)
- 大学(98887)
- 济(39926)
- 经济(38835)
- 管理(37716)
- 研究(36693)
- 理学(32310)
- 理学院(31821)
- 管理学(31221)
- 管理学院(30999)
- 中国(26907)
- 农(24449)
- 科学(22690)
- 江(22195)
- 京(20379)
- 财(18142)
- 中心(18055)
- 所(18030)
- 范(17589)
- 农业(17552)
- 师范(17468)
- 业大(16871)
- 省(16795)
- 研究所(16241)
- 州(14264)
- 师范大学(13778)
- 财经(13582)
- 院(12486)
- 经(12072)
- 农业大学(11619)
- 基金
- 项目(69903)
- 科学(55538)
- 研究(54715)
- 基金(49100)
- 家(41326)
- 国家(40777)
- 社会(37785)
- 科学基金(35235)
- 社会科(34209)
- 社会科学(34194)
- 省(32460)
- 基金项目(26886)
- 教育(23656)
- 编号(23595)
- 划(23539)
- 自然(20337)
- 自然科(19799)
- 自然科学(19791)
- 成果(19570)
- 自然科学基金(19407)
- 资助(18159)
- 发(16939)
- 课题(16658)
- 农(15898)
- 重点(15680)
- 部(14992)
- 国家社会(14121)
- 发展(14073)
- 性(14004)
- 展(13837)
共检索到164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邱新有
本文以江西境内具有浓厚传统文化背景的铁村为个案 ,对当地的传统文化活动过程 及其组织化程度进行深入考察 ,文章认为 ,在当地农村长期开展文化活动对提高农民组织 化程度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如果引导得好 ,它将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村集体可 以借此来组织发展乡村生产 ,农民则可以借此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如果引导得不 好 ,它也有可能成为乡村社会发展的阻力 ,甚至成为乡村社会不稳定的严重隐患。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超 刘明
基于陕西D村的个案研究表明:以自然村为单位的传统文化活动,包括庙事、社火、红白事等活动。这些活动不仅能培养村庄集体认同和行动能力,凝聚村庄社会资本,充实村庄治理资源,而且能构建乡村精英生产机制,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有效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治理结构优化。D村传统文化活动及其治理功能具有以下重要启示:乡村文化建设必须适应当地的社会结构;乡村文化的持续发展需要一定的民间组织和本土人才保障;现代乡村文化的培育必须根植于当地历史文化传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谢乾丰 朱艳琳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是新时代进一步解决好“三农”问题、发展好“三农”工作、推进“三农”工作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加强乡村文化建设,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的重要方面。江西省一直致力于“文化强省”建设,作为“文化强省”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工作领域,近年来,江西省乡村文化建设步伐加快,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为“文化强省”目标的顺利实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一项特殊工程,乡村文化建设需要在充分厘清概念、消解瓶颈、科学规划、融合发展、统筹协调等多种综合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久久为功,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汪霖
[目的]通过江西省乡村聚落发展及演变现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从乡村聚落发展优化的角度提出具体建议,对江西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方法]运用GIS10.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乡村聚落空间分布情况以乡村聚落密度、乡村规模以及人口密度进行空间等级划分,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地理联系率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江西省市域和县域内的乡村聚落在乡村规模、人口密度以及聚落分布密度上存在较大差异,分布呈现不均衡的特点,且与经济发展和人口密度在空间上的均衡、配合程度较高。[结论](1)江西省乡村聚落分布密度在空间上存在较大差异,形成以南昌市为中心,包含宜春市、萍乡市和上饶市大部分县域的北部密集区,主要为北部赣江流域下游平原和鄱阳湖平原地区,抚州市南部和赣州市大部分区域乡村聚落分布密度较小;(2)江西省乡村聚落在空间上整体呈集聚型分布且分布不均衡的特点;(3)其乡村规模较大的聚落多分布在上饶、赣州、九江和宜春等地,反映出江西省丘陵区和山地区的乡村聚落规模较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圣中 艾春菲
江西省村落社区建设取得了众所周知的成就,已经在全国产生重要的影响。透视江西村落社区的变革,结合中国村落变迁历史可以看出村落在共同体和社会之间的变迁轨迹:从传统共同体到革命后的村落社会,从改革开放时代的经济社会到村落社区建设中的共同体回归。这一历史变迁中的核心变量是村落信任的变化,传统时代建立在宗族关系上的信任随着革命后的制度变迁被国家信仰替代,自由经济时代的物质崇拜也进一步替换了国家信仰,因此信任变得越来越淡薄。村落社区回归恰恰找回了村民之间的信任,因此积累了一定的社会资本,推动了乡村社区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
村落社区 信任 社会资本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江西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2005年,江西省经济延续了“十五”以来良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经济结构继续优化,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需求持续升温,物价指数温和增长,经济活力进一步增强。经济的发展为金融稳定奠定了基础。全省金融机构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加大对经济支持力度,不断创新业务,努力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切实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各项业务发展状况良好,金融机构规模与效益同步增长,促进了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此同时,影响全省金融稳定的因素仍然存在。一方面,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仍然过大,粗放型经营模式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农业增长的政策依赖性较强,农民增收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就全省...
关键词:
金融稳定 报告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杰 闫利娜
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高级模式,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出路。本文引入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这种新的旅游业态,探索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两者间的耦合度评价模型,以确定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内部结构排序。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南昌和九江2个市,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214、0.7362,处于中级协调阶段;赣州、吉安、上饶和景德镇4个市,耦合协调度都处于0.6-0.69之间,属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余5个市,耦合协调度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卢杰 闫利娜
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是乡村旅游转型升级的高级模式,是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相结合的产物,也是探索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一条新出路。本文引入乡村文化旅游综合体这种新的旅游业态,探索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两者间的耦合度评价模型,以确定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并分析其内部结构排序。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级市进行实证研究表明,南昌和九江2个市,耦合协调度分别为0.7214、0.7362,处于中级协调阶段;赣州、吉安、上饶和景德镇4个市,耦合协调度都处于0.6-0.69之间,属于初级协调阶段;其余5个市,耦合协调度都处于0.5-0.59之间,属于勉强协调阶段。因此,政府应以旅游业为抓手,推进产业联动发展,进行差异化开发,实现旅游扶贫和就地城镇化,构建有效的利益驱动机制,从而进一步加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辉 沈中印
乡村旅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与手段。和谐社会的构建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了和谐社会的建设。文章以江西发展乡村旅游为例,分析了乡村旅游对构建和谐江西的推动作用,针对江西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在和谐社会的要求下,为实现和谐江西,找出适合江西乡村旅游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关键词:
和谐社会 乡村旅游 和谐旅游 江西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小军
乡村师范作为民国时期江西省的一种重要教育类型,为当时江西省乡村师资的培养和乡村建设都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跟其他省份相比,江西省的乡村师范建设模式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其主要表现在:办学主体上以省立为主地方联立为辅;办学目标上既注重培养乡村教育师资又注重推广乡村建设;建校形式上采用创建与改建并举;办学层次上既涵盖乡村师范又包含简易师范;教学内容上注重知识教育和农技培训的平衡。
关键词:
乡村师范 江西省 建设模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刘旭辉
江西生态环境优美,乡村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近期的休假制度调整必然会改变我国城市居民对旅游产品的需求偏好,引致我国旅游消费形式的转变,主导旅游消费形式将由传统景点观光旅游转为短期休闲度假旅游。这将为江西省乡村旅游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乡村旅游有望成为拉动江西省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又好又快发展江西省乡村旅游要做好政府引导、科学规划、强化服务、塑造品牌、市场开拓、综合开发、人才培训、创新模式、开展合作、组建协会等。
关键词:
江西省乡村旅游 旅游资源 又好又快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慧 罗明丽
[目的]通过对个性化的江西省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对个性化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以期对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考路径,建立具有个性化的乡村旅游体系。[方法]运用GIS10. 2操作平台对江西省119个红色乡村旅游区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研究,通过计算最临近点指数、地理集中指数和核密度计算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以资源要素价值、开发价值和社会效益组成评价层,下分14个指标,对江西省红色旅游资源进行评价研究。[结果](1)江西省红色旅游区分布类型为集聚型,分布不均衡;(2)在评价准则层中,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大,为0. 647 9,其次为社会效应,权重为0. 229 9,开发条件权重最低,为0. 122 2;(3)指标层权重排名前三位的依次为资源完整性、教育性和组织管理,权重值分别为0. 162 0,0. 116 5和0. 111 7。[结论]江西省乡村红色旅游区数量较多,但整体呈集聚型分布特点;旅游资源要素价值权重最高,且整体资源禀赋较强,社会带动效应明显,具有极强的开发价值。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李孜沫
【目的】探讨国家森林乡村的空间格局及其影响机制,助力乡村绿化、美化、优化。【方法】以江西430个国家森林乡村为对象,构建“评价、解析、指标、数据”四维体系,综合运用GIS空间分析、地理探测器、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探讨其空间格局及形成的影响机制。【结果】(1)江西国家森林乡村呈低地指向性的地形格局、密迩省界边缘的地缘格局、偏重少数地区的行政格局、偏离经济中心的经济格局。(2)自然环境因素中的森林植被、生态环境对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形成的解释力显著优于地理环境指标;社会环境因素中,旅游资源具有更强的解释力。(3)从空间格局看,主要因素的影响优势区基本分布在省界边缘地带,特别是赣北—赣东北或赣南—赣西南地区;从回归系数看,主要因素对国家森林乡村空间格局的形成兼具正负关系,显现出综合影响效应。【结论】生物丰度、植被指数等环境因素与国家森林乡村分布具有空间耦合性,但影响差异显著,体现了不同空间尺度共性与个性并存,并兼具一定的“纠偏”价值。图4表2参19
关键词:
国家森林乡村 空间格局 影响机制 江西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洪远
如何扶持商品粮大县的稳定发展──江西省泰和县农村蹲点调查报告宋洪远去年9月初至10月末,我们在江西省泰和具蹲点调查期间,对如何扶持商品粮大县稳定发展粮食经济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泰和县是江西省主要的产粮大县,又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县。本报告是...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伍乐平 肖美娟 苏颖
日本的乡村旅游对国内外游客有着特殊的吸引力,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独特的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带动了日本地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地方文化认同,是对传统文化的重构和再创造。不过,一些乡村地区的旅游开发也带来了自然资源的破坏,并使传统文化发生了异化。
关键词:
日本 乡村旅游 传统文化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