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65)
2023(2746)
2022(2230)
2021(2354)
2020(1668)
2019(3971)
2018(4087)
2017(5718)
2016(4500)
2015(5123)
2014(5384)
2013(4358)
2012(3989)
2011(3840)
2010(4004)
2009(3319)
2008(3171)
2007(2908)
2006(2635)
2005(2450)
作者
(9971)
(8421)
(8259)
(8037)
(5232)
(4074)
(3878)
(3437)
(3163)
(3119)
(2866)
(2825)
(2738)
(2719)
(2680)
(2670)
(2610)
(2564)
(2498)
(2374)
(2256)
(2222)
(2129)
(2057)
(1995)
(1889)
(1865)
(1831)
(1830)
(1802)
学科
教育(18261)
中国(8800)
理论(5838)
教学(5591)
(4770)
经济(4765)
(4734)
管理(4316)
研究(3420)
(3336)
发展(3217)
(3194)
(3174)
改革(3119)
思想(3113)
(3095)
高等(3018)
政治(2981)
思想政治(2848)
政治教育(2848)
治教(2848)
德育(2824)
教育改革(2764)
学法(2580)
教学法(2580)
学校(2494)
(2411)
企业(2411)
学理(2300)
学理论(2300)
机构
大学(53510)
学院(49168)
教育(25526)
研究(21902)
(18427)
师范(18362)
师范大学(15342)
(13395)
科学(13377)
(11236)
职业(10712)
技术(10522)
研究所(10381)
管理(9846)
教育学(9810)
北京(9450)
(9177)
(9106)
中国(8802)
经济(8566)
理学(8335)
中心(8216)
理学院(8107)
(7973)
管理学(7685)
管理学院(7574)
职业技术(7301)
教育学院(7192)
(7168)
(7131)
基金
项目(29778)
研究(28228)
科学(24122)
教育(22341)
基金(17064)
(14632)
成果(14546)
社会(14474)
国家(14309)
编号(14192)
(13980)
课题(13827)
(13758)
社会科(13360)
社会科学(13356)
(12127)
科学基金(10902)
规划(9841)
(8691)
重点(8489)
(8369)
项目编号(8345)
(8211)
基金项目(8028)
研究成果(7976)
年度(7835)
教育部(7692)
(7643)
(7289)
(7261)
期刊
教育(43759)
研究(25318)
中国(20591)
职业(10501)
(10474)
经济(10474)
学报(8281)
技术(8091)
大学(7092)
技术教育(6874)
职业技术(6874)
职业技术教育(6874)
(6362)
科学(6312)
高等(4982)
学学(4896)
成人(4663)
成人教育(4663)
农业(4430)
高等教育(4418)
(4367)
论坛(4367)
(4127)
发展(3707)
(3707)
(3679)
职教(3597)
比较(3276)
管理(3156)
教研(2812)
共检索到85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白杨  卿斐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形式上的多样性,是民族文化丰富资源的密集表达,当代大学生要以非物质传统文化的保护为己任,而高校应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与发展的重要阵地。本文分析了高校引进非物质文化遗产课程资源的重要举措以及高校在传统手工艺教育中的成功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发展传统手工艺的优势与价值进行系统分析,探讨高校艺术教育的生存与发展现状。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博  
文章以苏南地区为例,探讨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的4种模式:家族师徒传承、政府倡导下的非遗传承人培训、“大师工作室”非遗传承人培育、“两馆一所一基地”体验传承。这些模式存在社会传承教育方式相对脆弱、学校传承教育体系不够完善、学者大师传承人后继乏人等问题。文章提出多元社会力量整合培育、地方高校“双向传承”培育、地方文化精英式培育的多渠道培育方式,希望以此来构建手工艺类非遗传承人培育体系,实现非遗传承的良性发展。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胡继艳  
我国传统手工艺是承载着农耕社会民众赖以生存的经济诉求与审美理想的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文化产业资源。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由于传统手工艺赖以维系的文化生态环境不断遭到侵蚀,使得进一步传承、发展传统手工艺面临着诸多困难。为了能够有效传承和发展优秀的传统手工艺,应该着重从完善相关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解决传承人危机、拓展生产应用以及加强文化认同感培育等方面入手强化理论探索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的研究力度,切实解决实现传统手工艺科学、有效传承、发展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邓雅方  
传统手工艺是我国广大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发展及弘扬我国传统手工艺,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再创造。然而报告显示,我国传统手工艺中有86%的从业者来自农村,且呈现手工艺人老龄化、手工艺资源稀缺化的现象,反映我国传统手工艺面临后继乏人、后继乏力的危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吴秀梅  
随着工业革命和科技的发展,民间传统手工技艺的发展面临着挑战,如何使传统手工艺品在现代生活和市场经济中得以传承和发展,是事关民族传统手工艺和产品存亡的重大课题。"王星记"扇是杭州传统工艺的品牌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以"王星记"扇工艺的传承、保护及其市场开拓等为视阈,阐述了"王星记"扇制作技艺的基本工艺规律、文化意蕴与市场价值,并就"王星记"扇的传承保护与市场开拓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晓  徐珍珍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是一个民族在历经风雨沉浮后的深厚积淀,以口传身授的形式沿袭,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和"民族记忆的背影"。但在现代化进程中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日渐式微,正面临着失传和断代等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因而,厘清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载体的个体性、传承时空的情境性、传承过程的实践性特点,梳理其内在生成机理,尝试探析现代学徒制传承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兼顾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技能习得、基于情境的技能生成、基于实践共同体的技能内化特点,以及培养主体多元参与、培养目标多层融通、培养过程教学做一体的价值优势,以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亚平  谢良才  张维佳  郑晶  
对学徒制技艺传承模式在当代手工艺行业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细致研究,分析了其特点及其对促进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杨勇  任宇  
置身于工业化时代,传统手工艺的艺术化、情感化和个性化特征可以说是对于批量生产的工业化产品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文章试以巴渝家居木雕为例,对巴渝家居木雕的雕刻题材、美学特征、装饰构件、工艺过程等进行了整体梳理与归纳,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巴渝家居木雕艺术中图案纹饰、材料选择、加工工艺的"再设计",以现代设计创意的视角拓展了巴渝家居木雕在现代建筑装饰,现代家居产品中和现代配饰中的使用范围,以此完成了传统手工艺的文化传承与创新的同时也迎合了人们身处工业化时代崇尚个性化的需求,优化了人们的生活品质,这种可持续的生态设计理念对其他传统手工艺如何通过再设计进行创新同样也不失具有参考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蔼  
书名:《中华优秀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与创新实务》作者:陈思琦出版社: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ISBN:978-7-5643-8221-6出版时间:2021年9月定价:68元传统手工艺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由古至今发展中所产生的智慧结晶,不仅是充分展现我国优秀、珍贵文化基因的有效形式,也是将我国精神信仰物化的重要体现。科技与文化紧密融合发展的时代情境下,“工匠精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静松  
现阶段我国多项"非遗"工艺的传承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严峻局面,如若想要打破这个困境,并将珍贵的"非遗"工艺长久传承下去,不仅需要社会以及国家的力量来支持,还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快培养传承人,其中将之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有机结合,利用高职院"应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优势进行非遗工艺的传承,以及培养优秀的传承人才是一个很适合也非常有价值的途径之一。有针对性对高职院校艺术专业开展"非遗"工艺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及其优势进行探究,并探讨系列人才培养策略,这不仅对提升高职院校艺术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价值,同时对我国"非遗"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佳钰   苏明明   窦浩涵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核心载体,从业者在非遗传承与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众多非遗中,传统手工艺依赖于从业者对于特定材料的手工制作而独具特色,在体现自然造物规律的同时也是考察人、自然与社会三者关系的重要范本。为了解手工艺非遗的传承困境与可持续发展路径,本文依托文化生态学理论框架,以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为例,通过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和图片分析等多种方式展开实证研究。研究表明:(1)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迁共同影响着非遗的传承;(2)从自然角度看,自然环境的变化、自然资源耗竭以及地理异质性是造成非遗传承困难的主要因素;(3)从社会文化角度看,市场需求变化、代际价值观差异、经济因素和技术冲击阻碍着非遗传承;(4)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互交织构筑了系统的完整性和平衡性,文化系统失衡制约着手工艺非遗传承。鉴于此,本文从资源管理、非遗价值解说和从业者生计保障的角度提出了解决手工艺非遗传承困境的建议,为调和非遗发展中的人地关系和促进非遗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珍珍  刘晓  
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绕不开传承者的技能学习过程。《指尖上的传承》讲述了不同非遗传统手工技艺及传承者的成长故事,结合工作场所学习和动作技能学习等相关理论,构建非遗传统手工技艺传承者技能学习的分析框架,有利于探究学习阶段、学习内容和技能水平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为促进传承者从"学徒"到"师傅"主体身份的建构,需完善学习内容体系,提升传承者理论素养;激发内在学习动机,培育传承者工匠精神;搭建学习交流载体,深化传承者交互学习。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军  
一、做法以"大师工作室"为平台,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建有陶艺、纤维艺术、琉璃、雕刻等7个方向的专项实训室,引入"单秀梅民族布偶工作室"、"马学武玉文化工作室"、"马江红葫芦雕刻工作室"、"张国靖旅游工艺品开发工作室"、"轩龙特色礼品包装设计工作室"5个新疆工艺美术原创大师工作室,积极搭建新疆工艺美术创意与制作中心,为新疆工艺美术的传承与发展搭建平台。其中引入的"龟兹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梁琳  高涵  
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手工艺人纯手工或者利用一定工具手工制作的,具有实用性、创造性和观赏性且被人们视为文化遗产的技艺以及制作出来的产品。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困境:传承观念陈旧、传承内容零散、传承队伍薄弱、传承环境欠缺;传统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职业院校传承路径:转变传承观念、构建传承课程、加强传承师资、营造传承环境。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肖芸  
不管是历尽沧桑的古代社会,还是朝气蓬勃的当今世界,教育一直是贯穿古今的永恒主题。教育内容从先秦的礼、乐、射、御、书、数到西汉的《诗》《书》《礼》《易》《春秋》,从宋明理学到清末民初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从"新文化、新思想"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都是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底蕴和基础进行传承、创新和发展。传统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我国教育发展创新的重要基础。以传统文化遗产为视域进行高校艺术教育改革,不仅是我国传统文化保持时代活力的重要手段,而且是我国当代艺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