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713)
2023(5692)
2022(4584)
2021(4103)
2020(3162)
2019(6990)
2018(6332)
2017(12519)
2016(6298)
2015(6941)
2014(6883)
2013(6771)
2012(6267)
2011(5411)
2010(5787)
2009(5849)
2008(4734)
2007(4287)
2006(3831)
2005(3576)
作者
(16617)
(13489)
(13112)
(12772)
(8604)
(6369)
(6290)
(5391)
(5039)
(4813)
(4602)
(4540)
(4327)
(4079)
(4048)
(4007)
(3920)
(3844)
(3840)
(3690)
(3216)
(3203)
(3142)
(3113)
(3057)
(3032)
(2872)
(2845)
(2728)
(2642)
学科
(25943)
经济(25921)
(24227)
金融(24225)
(21085)
银行(21084)
(20587)
中国(19763)
管理(15970)
(15552)
(14124)
企业(14124)
中国金融(10837)
地方(10382)
方法(8773)
(8037)
(7773)
业经(7191)
数学(6689)
理论(6660)
数学方法(6636)
城市(6127)
(5786)
财务(5773)
财务管理(5767)
企业财务(5598)
事业(5565)
产业(5544)
(5263)
(4866)
机构
学院(85663)
大学(85098)
(35983)
经济(34839)
管理(30625)
中国(28228)
研究(27851)
理学(25499)
理学院(25152)
管理学(24778)
管理学院(24614)
(17984)
(17849)
中心(15314)
科学(14706)
(14645)
财经(14401)
银行(14177)
(14045)
金融(13779)
(13324)
(13073)
经济学(12505)
(12445)
(12419)
(12344)
师范(12271)
人民(11775)
(11467)
经济学院(11349)
基金
项目(54404)
科学(43466)
研究(41648)
基金(39768)
(33001)
国家(32675)
科学基金(29185)
社会(28602)
社会科(27329)
社会科学(27323)
基金项目(21419)
(21053)
教育(17917)
(17425)
自然(17059)
自然科(16722)
自然科学(16721)
编号(16529)
自然科学基金(16401)
资助(15281)
成果(13660)
(12754)
重点(12110)
国家社会(11902)
(11701)
(11477)
课题(11459)
创新(10858)
发展(10818)
(10665)
期刊
(41869)
经济(41869)
研究(30849)
(25399)
金融(25399)
中国(15882)
(13741)
管理(11717)
科学(9434)
学报(9266)
教育(8267)
(7922)
大学(7855)
财经(7630)
学学(7388)
城市(6912)
问题(6691)
(6662)
(6558)
经济研究(5991)
技术(5472)
业经(5386)
现代(4940)
发展(4739)
(4739)
中国金融(4563)
理论(4546)
农业(4226)
实践(4050)
(4050)
共检索到1381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师连伟   温伟超  
<正>当现代城市的天际线被玻璃和钢铁组成的高楼包围时,传统建筑文化的踪影似乎愈加珍贵而稀有。然而,随着人们对文化认同和历史连续性重视程度的加深,传统建筑元素与现代城市美学的融合成为城市发展的一种新趋势。这种融合不仅丰富了城市建筑的文化,也为城市建筑美学带来了新的审美维度。谭元亨编著的《城市建筑美学》一书,是一部以城市建筑为主题探讨建筑与美学之间关系的文集,作者结合多个建筑案例就城市建筑的艺术性、社会性等特征进行解析,展示了建筑师独特的创作思维和审美追求。本文参考书中的城市建筑美学观点,就传统建筑文化与城市建筑美学的共融展开探讨。
关键词: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石孟良  高盛  
美是客观审美对象所具有的审美价值满足审美主体(人)的审美需要时,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所获得的愉悦感受;秩序是最具审美价值的审美对象,秩序的形式蕴含审美对象的客观美,秩序的嬗变体现审美主体(人类)不断探索的智慧美;在经历了现代建筑美学秩序从简单到变化的探索之后,当代建筑美学的追求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开始探索一种富有非线性特征的,更能体现人类智慧的深层美学秩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邵振琦  曹荣林  宰娟  
对城市文化缺失造成城市特色消失、发展日益趋同的现象进行了研究 ;从城市与城市文化的关系入手 ,分析了城市文化的概念 ,城市文化对城市的意义 ,并以城市建筑文化为例 ,分析了建筑对城市的意义 ,城市建筑文化存在的误区 ;探讨了在建筑中如何体现城市文化 ;最后以南京市为例 ,构想了南京建筑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实施措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晓燕  
新中式建筑在整体风格上充分保留了中式建筑的神韵与精髓,广泛的融合了现代科技及多元文化的精华,成为传统建筑现代化的一种积极尝试。从传统的空间意识、空间审美等方面考量,认为新中式建筑具有以下特点:新中式建筑特别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以"天人合一"作为其思想根源;与传统的造园和建筑实践相一致,新中式建筑把对意境的创造作为其设计的核心,传统的虚实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新中式建筑具备了独特的韵味之美。此外,在传统的"时空和体"思想的影响下,新中式建筑还要考虑到现代空间功能的时间不确定性和未知性,创造和实现弹性空间与空间的模糊性。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朱丽娜  
<正>在现代城市快速发展、城市间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城市美学形象作为城市文化样貌的一种体现,已成为衡量城市综合实力和展现城市文化底蕴的关键指标。塑造独特的城市美学形象,成为推动城市长远发展的重要环节。传统艺术作为文化的核心内容,可为城市美学形象塑造提供无限灵感。本文结合《城市美学》一书,探讨在传统艺术视域下如何塑造城市美学形象。
关键词: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周进良  
图书馆建筑是构成图书馆的重要物质条件,图书馆建筑艺术要体现美的本质,符合建筑艺术的一般规律,图书馆建筑的美体现在环境、造型、装饰等方面。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畅  
在当前全球旅游业的迅猛发展中,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正逐渐成为国家软实力和文化传播的关键平台。随着消费者对于旅游体验要求的不断提高,文旅产业融合了文化、历史与美学要素,以期满足游客的多元化需求。在此背景下,建筑美学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和审美资源,其在塑造旅游目的地吸引力和深度体验中的作用日益凸显。然而,建筑美学如何有效融入文旅产业发展,提升旅游体验质量并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聚焦于建筑风格、空间布局、材料使用等建筑美学维度,以及这些维度如何与地方文化和历史背景相融合,进而创造出独特的旅游吸引力。通过对多个成功的文旅项目进行深入分析,发现建筑美学不仅能够增强旅游目的地的视觉冲击力和情感共鸣,还能有效地传达地方文化特色和历史故事。这种融合不仅提升了游客的参与度和满意度,也为当地社区带来了经济和社会上的利益。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马艺萌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代城市建筑的科学设计已成为城市开展公共服务与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对于提高城市系统运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围绕当代城市建筑的功能与形态设计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出良好的城市建筑开发模式,促进城市建筑的良性可持续发展。由唐斌著、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建筑城市:城市建筑设计实务》一书,立足当代城市发展形态,围绕城市建筑的空间布局,深入分析了城市建筑与城市系统的内在联系,探讨了城市建筑形态的设计,为更好促进城市系统的高质量运行以及城市规划设计的合理发展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一叶  
幸运的现代人,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在短时间内走遍四面八方。这是现代人最大的幸福和乐趣。自然界是最有魅力的去处,但已不存在纯正的自然,太多的足迹和太多因为利益驱使而添加的人为痕迹,使自然界不再魅力无限。相反,完全人造的城市,成为人们趋之若鹜的目标。这其中,有对繁华世界的向往和迷恋,毕竟,城市才是繁华的象征;有创造价值,实现理想和抱负的期待;有享受生活,享受人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常丹  
我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建筑形态也别具一格。形态造型、视觉艺术、空间结构中都蕴含着我国文化的历史底蕴和对不同设计风格的诠释。从直观可见的庭院、阁楼、庙宇,到精神层面的民俗、文化,这些都是建筑元素演变的源泉。传统建筑元素与视觉艺术设计的交叉融合,能够呈现出建筑空间三维结构的新形式,两者的融合对建筑造型设计有新的启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翟宝辉  王如松  陈亮  
全面分析了生态建筑发展的动因、生态学理念引入建筑学的意义、生态建筑学和生态建筑的发展历史和概念的界定、生态建筑学的内涵等方面的内容,旨在阐明生态建筑学是传统的建筑学思想同生态学理念有机融合的结晶,推动生态建筑理论与环境规划的讨论,最终达到指导生态建筑规划设计实践的目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曹晖  
认为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要求缜密、完善、系统化的城市美学理论作为规划建设实践的指导;对城市美学的研究对象、特征、学科性质和意义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我国城市的建设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定轩  牟春梅  
针对中国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共生关系研究的不足,在构建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共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理论提出了二者共生特征实证分析方法,在收集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与传统建筑项目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建筑处于产业成长期,传统建筑处于产业成熟期,二者之间共生关系属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绿色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影响大于传统建筑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定轩  牟春梅  
针对中国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共生关系研究的不足,在构建绿色建筑与传统建筑共生演化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系统动力理论提出了二者共生特征实证分析方法,在收集中国绿色建筑项目与传统建筑项目数据的基础上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绿色建筑处于产业成长期,传统建筑处于产业成熟期,二者之间共生关系属于非对称互惠共生模式,绿色建筑对传统建筑的影响大于传统建筑对绿色建筑的影响。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赵茜  
伟大的建筑师们充分利用"人化自然"与"人工自然"的特殊矛盾与紧密联系,从中抽丝剥茧最终发现能从本质上终结这两种矛盾纷争的重要道路。那就是使建筑理论走上两种截然不同的道路:建筑理论的科学化、建筑理论的理性化。一个是在本体论范畴内的本体性回归,重新回到建筑学经典传统,按照传统方法对当代建筑进行评价。另一个是跳出本体论范畴,弥合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鸿沟,用存在论范畴解释建筑美学。以自然辩证法为依据思考建筑设计的方案及其思想发展的方向,使人与自然协调得更加紧密,科技与文化更加统一发展,更大大支持稳固了生态建筑美学原则的确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