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406)
- 2023(5073)
- 2022(4090)
- 2021(3858)
- 2020(2986)
- 2019(6900)
- 2018(6720)
- 2017(12254)
- 2016(6559)
- 2015(7363)
- 2014(7130)
- 2013(7211)
- 2012(6946)
- 2011(6387)
- 2010(6431)
- 2009(6083)
- 2008(5675)
- 2007(5106)
- 2006(4656)
- 2005(3813)
- 学科
- 济(28000)
- 经济(27969)
- 农(22795)
- 业(16423)
- 农业(15502)
- 管理(13734)
- 地方(10305)
- 业经(9523)
- 中国(7560)
- 企(7435)
- 企业(7435)
- 农业经济(6962)
- 方法(6745)
- 制(6319)
- 发(6066)
- 数学(5823)
- 数学方法(5763)
- 学(5671)
- 土地(5205)
- 发展(5048)
- 展(5045)
- 村(4752)
- 农村(4729)
- 财(4555)
- 收入(4492)
- 环境(4427)
- 建设(4392)
- 融(4390)
- 金融(4388)
- 及其(4384)
- 机构
- 学院(90467)
- 大学(87187)
- 济(33525)
- 经济(32530)
- 研究(31825)
- 管理(31688)
- 理学(26722)
- 理学院(26285)
- 管理学(25835)
- 管理学院(25641)
- 中国(25211)
- 农(21027)
- 科学(19583)
- 京(18857)
- 中心(16273)
- 江(15192)
- 所(15151)
- 范(15129)
- 财(15094)
- 农业(15053)
- 师范(15049)
- 业大(15006)
- 州(14948)
- 研究所(13661)
- 师范大学(11938)
- 北京(11646)
- 省(11594)
- 院(11462)
- 财经(11449)
- 经(10180)
- 基金
- 项目(61239)
- 研究(48336)
- 科学(47639)
- 基金(42448)
- 家(36089)
- 国家(35638)
- 社会(30649)
- 科学基金(30356)
- 社会科(28483)
- 社会科学(28475)
- 省(25896)
- 基金项目(23229)
- 编号(21278)
- 教育(20783)
- 划(20471)
- 自然(18036)
- 自然科(17452)
- 自然科学(17447)
- 成果(17441)
- 自然科学基金(17105)
- 资助(15802)
- 课题(14684)
- 发(14655)
- 农(13354)
- 重点(13294)
- 部(12739)
- 年(12496)
- 性(12240)
- 创(12138)
- 国家社会(12119)
共检索到143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清鋆 余压芳
目前传统村落的保护多自上而下、由外到内进行,以政策、行政管理、技术等为支撑,传统村落的发展则多为自下而上、由内向外,以市场、资金、项目等来推动,保护往往滞后于发展,而具体实施工作却要将两者在聚光灯和放大镜下达到普遍认同,在欠发达、资源密集地区难度非常大。针对这一现象,通过对贵州省传统村落的大量调研和实践总结,提出了传统村落大保护观的思路和建议。
关键词:
中国传统村落 大保护观 发展 平衡 贵州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何韶颖 杨钰琪 汤众 陈佳琪
随着乡村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型传统村落风貌的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预防性保护理念的发展和数字化技术的成熟,为传统村落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潮州市狮峰村为例,结合乡村低成本、低技术门槛的需求,从基于地理和文化特征的风险识别,到村落整体风貌和建筑遗产的风险评估与日常维护,探索一套适用于传统村落的预防性保护工作方案。
关键词:
预防性保护 传统村落 旅游型 潮州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凯 闵庆文 许新亚
分布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传统侗族村落,蕴含着独特的生存理念、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中黔东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已经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单。在长期的农业生活中,这些侗族村落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表现出明显的农业文化特征。侗族村落的选址与侗族先民的生产习惯有着某种联系;侗族村落以鼓楼为核心的结构形式是传统侗族社会组织形式的反映;村落的布局、营造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民族建筑的造型、装饰以及建造过程都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侗族村落也面临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要将村落看...
关键词:
传统侗族村落 农业文化涵义 保护 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忠训 杨庆媛 王立 苏康传 匡成铭
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是特定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其交通可达性水平直接影响着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保护与传播。本文运用空间句法与GIS分析方法,以贵州省铜仁市100个被住建部认定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为研究对象,对其交通可达性的特征与影响要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铜仁市交通路网的连接值等级差异显著,拓扑连接呈"点-轴"放射状结构,高速公路多为高集成度轴线核心,路网拓扑连接等级分布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密切。市域内传统村落全局可达性较高的为环梵净山区域的江口、印江、松桃三县以及石阡县,局部可达性高的村落具有极为便利的高等级公路通达,感知可达性高的区域集中在环梵净山区域。(2)铜仁市传统村落在环梵净山松桃片区形成一个高密度分布区,在环梵净山印江片区、石阡片区和思南与德江交界片区则形成次高密度分布区,这些区域的路网全局通达度和村落的全局可达性也相对较高,表明全局可达性与传统村落分布成正比。(3)封闭的地形、道路等级及整体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了传统村落的交通可达性。铜仁市作为武陵山区域的核心区域,虽然传统村落集中,但是可达性总体水平较差,对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村落文化传承与保护形成挑战,亟待提升。
关键词:
民族地区 山区 空间句法 可达性 铜仁市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高阳 陈东田 刘丽昀 曹庆义 张永超
以大汶口镇山西街村为例,以相对完整的传统村落格局及建筑风貌为基础,通过现场调研实证、资料信息搜集、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其传统村落文化保护现状进行评价,剖析其文化价值。在文化保护视野下明确点、线、面相结合的传统村落建筑保护与更新策略,以实现文化保护与传统建筑建设的共赢。
关键词:
文化保护 传统村落 保护与更新 山西街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磊
传统村落是一种极为敏感和特殊的遗存资源类型。一方面,地域开发需要借助其优秀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来提升形象内涵;另一方面,开发过程需要时刻秉持和监控保护与开发的优先级。对于中原地区而言,如何在历史地位突出、遗存破损严重、史证信息缺乏、干扰因素众多的复杂背景下,精准提炼出最富代表性的风貌特质,重要而紧迫。研究围绕原型辨识的概念,通过对原型基本属性、发散模式、要素关联等细节的分析和案例的实证,系统阐述益于检验既有开发准适度及后续调整深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
原型 传统村落 文化 保护 开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磊
传统村落是一种极为敏感和特殊的遗存资源类型。一方面,地域开发需要借助其优秀的文化和历史价值来提升形象内涵;另一方面,开发过程需要时刻秉持和监控保护与开发的优先级。对于中原地区而言,如何在历史地位突出、遗存破损严重、史证信息缺乏、干扰因素众多的复杂背景下,精准提炼出最富代表性的风貌特质,重要而紧迫。研究围绕原型辨识的概念,通过对原型基本属性、发散模式、要素关联等细节的分析和案例的实证,系统阐述益于检验既有开发准适度及后续调整深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关键词:
原型 传统村落 文化 保护 开发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卢道典 蔡喆
重大项目是推动城市发展的重要载体,具有投资数额大、建设强度高、工程时间短等特点,而近年来大量传统村落则在快速的城乡规划建设中消亡,许多特色鲜明的乡土文化濒临遗失。本文以广州小谷围岛练溪村为研究案例,总结其在村落选址与区域格局、空间布局与肌理、历史建筑以及民俗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特征,梳理了在广州大学城选址小谷围岛实施建设中对文化景观特色保护与传承的做法,包括开展历史建筑调查研究、纳入文保体系、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探索兼顾村落文化保护与功能置换的共赢模式、引入民营资本与运营机制等,最后文章从项目背景、运营体制、物质景观保护、文化传承等角度进行了反思。
关键词:
重大项目 传统村落 保护 转型 练溪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佟玉权 龙花楼
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受制于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以贵州省292个传统村落为实证对象,以Arc GIS10.2和Geo Da为技术平台,综合多种数据来源,阐释贵州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特征,从地形地貌、坡向、海拔高程等自然因素,民族构成、中心城市、人口、经济发展等人文条件上探索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异因素及其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传统村落整体性、系统性保护的几点建议。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瑜 贾艳飞 何依
太原盆地传统平原村落的"堡"式遗存是传统村落极具代表性的空间形态,在依托农耕文明兴起的同时保留着一种封闭式"类里坊"肌理形式,具有村堡、家堡和院堡三个层次。通过深入解析平遥周边多个堡寨村落的组构特质,对其形成的动力机制、遗存形式、内部组织进行分析,确定保护重点,建构一种多层次整体性保护方法。所涉及的多层次整体性保护是基于传统空间特征组成的、有别于文物导向保护方法的探索。
关键词:
平遥 堡寨 里坊制 整体保护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2012年11月25日,《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组织了"中国古村落住区环境研究--以贵州安顺鲍家屯为例"的学术沙龙。结合前期的调查和保护工作,通过对家谱等文献的挖掘,对鲍家屯的选址和规划进行了文献和影像资料的分析,从多角度探索了研究了研究中国古村落保护的方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立国 胡雅丽 吴旭峰 胡佳
传统村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保护的重要场域,文化景观基因作为地方文脉延续和区域特色呈现的核心载体,在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更新过程中不断得到生产。以皇都村侗族大歌为例,采取参与式观察和深度访谈的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构建“景观基因—空间生产”的分析框架开展传统村落文化景观基因生产的过程与机制研究。研究发现:(1)皇都村侗族大歌的生产可分为原型生成、结构重组和意义修复三个阶段,文化景观基因呈现出从遵循原真价值认知到满足旅游消费转型,最后顺应文化身份认同的变化过程。(2)文化景观基因生产呈现出“外壳—中介—内核”的结构机制,政府和市场在时空尺度的资本循环作为外壳推动空间表征,精英群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权力行为作为中介支撑表征空间,本地村民作为村落主体承载着生产的内核实现文化原真实践的表达。(3)资本在生产中通过资源资本化、资本空间化和空间资本化,实现其三重循环;权力在精英群体作用下,通过话语表征、技能规训和身份认同完成行为逻辑的建构;村民主体通过内生行动的实践表达,从最初代际传承下的简单参与到旅游消费下的抵制抗议,最终在遗产保护号召下发挥协作作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莹 肖大威 王玉顺
空间句法(Space Syntax)在研究传统村落空间几何结构与发生其上的社会文化活动之关联性方面存在一定优势。借鉴Bill和Julienne提出的空间图论的分析方法,对梅州客家传统村落进行拓扑空间划分,建立空间结构模型。以梅县南口镇侨乡村为例,通过空间领域、社会结构、活动与公共空间三方面的拓扑空间结构图论分析,以更直观、全面的方式发掘和解释空间建构的社会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徐震 吴金辉
对于水系发达的徽州而言,堪舆学“观水”理论在村落选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在堪舆学的视角下,对“观水”活动的主要观测对象“水口”与“水势”进行研究:从“藏风聚气”“形势说”理论出发探究“水口”对村落基址选择的影响;从“五星”理论出发探究“水势”与村域选址之间的联系。最终发现“水口”能够影响村落大布局(整体布局)的界定以及小布局(建筑布局)的面积,“水势”影响村落小布局(建筑布局)的选址界定以及面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项慧燕 何峰 周国华 邹明霞
从系统性和综合性视角来分析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不仅可以为农户可持续生计构建和减缓贫困提供决策支撑,而且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空心化和衰落的内在原因,并为激发传统村落内生发展动力提供科学决策。论文基于英国国际发展署提出的可持续生计框架,并结合传统村落作为活态遗产的特殊属性,从脆弱性背景、生计资本、生计策略、结构与过程转变、生计结果5个方面构建了旅游开发背景下传统村落农户可持续生计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湖南省郴州市汝城县沙洲村、永兴县板梁村、苏仙区坳上村和桂阳县阳山村4个典型传统村落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总体处于中等水平,不同传统村落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沙洲村处于较高水平,其余3个处于中等水平;(2)传统村落中参与旅游的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明显高于未参与旅游农户,参与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农户可持续生计水平,而且还有助于农户理解有关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政策制度,增加农户文物保护、文化传承和环境保护意识,增强农户的文化自信;(3)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较匮乏,农户生计策略多样性不足,农户参与旅游意愿不高,政府和旅游企业旅游带动作用较弱等是阻碍郴州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关键因素,应通过优化农户自然资本和人力资本质量与结构,鼓励农户积极参与旅游,加强政府和企业引领带动作用等来提升传统村落旅游地农户的可持续生计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