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85)
2023(4806)
2022(3894)
2021(3746)
2020(2931)
2019(6722)
2018(6674)
2017(10874)
2016(6848)
2015(7725)
2014(7849)
2013(6724)
2012(6220)
2011(5582)
2010(5831)
2009(5068)
2008(5085)
2007(4727)
2006(4078)
2005(3834)
作者
(15425)
(12708)
(12513)
(11964)
(8190)
(6017)
(5966)
(5034)
(4731)
(4664)
(4412)
(4210)
(4034)
(3983)
(3967)
(3945)
(3898)
(3769)
(3767)
(3545)
(3330)
(3196)
(2998)
(2997)
(2982)
(2893)
(2811)
(2714)
(2649)
(2613)
学科
教育(20006)
(14958)
经济(14932)
中国(12189)
(11984)
管理(11799)
(11330)
企业(11330)
理论(8825)
(6178)
教学(5999)
方法(5803)
业经(4907)
(4894)
(4854)
(4479)
发展(4378)
思想(4351)
研究(4311)
政治(4290)
(4256)
(4006)
思想政治(3964)
政治教育(3964)
治教(3964)
技术(3934)
德育(3906)
文化(3794)
(3515)
数学(3422)
机构
大学(87352)
学院(82480)
研究(31694)
教育(28051)
管理(24289)
(23838)
(23823)
师范(23755)
经济(23046)
理学(20734)
(20498)
理学院(20332)
管理学(19847)
师范大学(19772)
管理学院(19639)
科学(17361)
中国(15996)
(14857)
北京(13961)
(13910)
研究所(13530)
职业(13353)
技术(12954)
中心(12814)
(12047)
(11404)
教育学(10925)
(10779)
财经(9555)
研究院(9356)
基金
项目(51351)
研究(47515)
科学(42249)
基金(33527)
教育(30322)
(28676)
社会(28102)
国家(27805)
社会科(26150)
社会科学(26142)
科学基金(22731)
编号(22381)
成果(21684)
(21156)
(20104)
课题(18806)
(16761)
基金项目(16446)
规划(14337)
项目编号(13696)
重点(13315)
(13212)
(13178)
资助(12467)
(12460)
教育部(12312)
(12174)
自然(11704)
研究成果(11619)
(11484)
期刊
教育(48491)
研究(36031)
(28217)
经济(28217)
中国(27198)
职业(11746)
学报(10647)
技术(10435)
(9980)
大学(9814)
科学(9811)
管理(9234)
技术教育(7641)
职业技术(7641)
职业技术教育(7641)
学学(7316)
(7302)
(6646)
论坛(6646)
高等(5914)
图书(5718)
(5454)
农业(5278)
高等教育(5239)
财经(5125)
成人(5087)
成人教育(5087)
书馆(4577)
图书馆(4577)
(4539)
共检索到136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瑞华  
中华传统家风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典型表征,通常以家训、家规、家教方式呈现出来,其深邃的文化意涵体现为:以修身为第一要务的家庭学风;以齐家为目的的家庭美德;以报国为主要内容的家庭仕风。启迪我们,在家风建设中:建立以家庭德育为核心的社会道德教育体系,以家风带动民风;树立优良的家庭学风,建设学习型家庭;研修高效的家教方法,涵育教育家型家长;引领人们的精神家园,增强其文化自信和获得感;滋养国人的家国情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峻杉  张敏  武枫智  
我国古代思想语境下的"文—化"与当代汉语中使用的"文化"既有联系也有差别。追溯先秦时期"化"的思想,有助于"唤醒记忆"式地激活其本源力量并启发当代本土"文化"的教育意涵。先秦典籍中对"化"的使用主要可以归纳为天道化生万物以及万事万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这两类,这是《说文》所谓教行之"化"的形上学观念背景。而先秦时期教行之"化"的思想则以《易传》中的顺天应人之"化成"、儒家经典中的仁义礼乐之"教化"、道家经典中的道德无为之"自化"等为代表。与当代"文化"之教育意涵相联系,这项先秦"化"思想的梳理和挖掘,展现了早期"化"的创造性动态所拓展的"文化"意义空间,以及"化"的深刻性效果所内蕴的深度教学的旨趣。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苏珍  
社区是价值观教育不可忽视的阵地,以红色家风资源融入社区价值观教育是加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途径。红色家风蕴含的文化育人思想与社区价值观教育在目标、内容、方法上能够实现交融互通。当前,面对家风文化建设缺位、学校红色基因传承式微、社会心态复杂多样等现实境况,以红色家风建构着眼于传承红色基因的"主旋律",巩固日常服务的"主阵地",增强生活关注的"感召力"等价值观教育路径,有助于提升社区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一、公共治理与大学治理治理问题首先由世界银行针对国际援助中的有效性问题而提出,然后,它被广泛地用于讨论公共部门的效率问题。与此同时,作为公共领域组成部分的公立高等教育系统,也把治理作为解决自身效率问题的一个内容加以看待。因此,不难理解,公共治理与高等教育治理问题的起初讨论多与市场化和私有化等话题联系在一起,是新自由主义思潮的新近反映。我在纽约州立大学奥伯尼分校访学时的合作导师丹尼尔·利维(Daniel Levy)教授是一位研究私立高等教育的专家,他应邀于2001年来北大参加我们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刘芳芳  
高职院校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从细节抓起,拓展教育的渠道和载体。良好的家风教育能够促进高职学生的成长和成才,有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高职院校在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要深入挖掘当地名人家风资源、当地寻常百姓家风资源、当地优良的家族史资源。营造浓厚的家风教育文化氛围、大力开展家风实践教学活动、注重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互动是优良家风融入高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中的有效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苏珍  
家风承载着家庭教育的文化命脉。在文化发展的历史视野下,从传统家风的消解,到近代家风的转型,尤其是革命时期红色家风的兴起,家风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演变。新时代传承中国千年思想文化脉络的家风形态并未随着传统社会的消亡而走进历史的教科书,仍然以强大的文化生命力活跃在现代家庭中。家风本身即具有情感化育、价值观涵养、伦理规约等功能,当前我们仍然以时代发展的需求为出发点,力求实现家风文化在建构育人场域、开发育人资源和凝聚育人共同体等方面的协同育人价值。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程良宏  
教师的理论自觉即教师对自我作为理论主体存在的自觉,是对其教育教学生活予以理性反思与审查和对教学方法及其体系背后的理论基础、核心构成与教学对象等各种复杂关系的自觉。它是教师在其复杂的教育教学生活中,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教育教学事件有意识地进行"是否如此"和"为何如此"的追问与反思;是对其日常专业生活场域中"最一般的""、最熟知的"教育现象、问题寻求澄清与解蔽。教师理论自觉的培育与养成,有助于变革时代下教师专业发展、教育理论自身发展和课程改革在实践层面真正发生和有效推进的达成与实现。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丙利  
人类社会进入ChatGPT时代,省思与重塑对话教育,是教育变革的时代使命。本文在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提出ChatGPT对话教育是以语言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介增进沟通交互、促进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教育新形态;将ChatGPT对话教育理解为教育理念、师生关系与教育存在,并具有微观层面深化人—机关系、中观层面弥合技术—教育分立、宏观层面密切技术—世界勾连等功用。在分析ChatGPT对话教育被窄化为方法技术、僵化为人机问答、退化为知识捡取、异化为风险对话等风险挑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采取高扬对话教育精神、优化对话教育结构、提升对话教育素养、完善对话教育治理等实践进路,以优化ChatGPT对话教育,助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丙利  
人类社会进入ChatGPT时代,省思与重塑对话教育,是教育变革的时代使命。本文在建设数字中国、推进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提出ChatGPT对话教育是以语言与人工智能技术为媒介增进沟通交互、促进个体成长与社会发展的教育新形态;将ChatGPT对话教育理解为教育理念、师生关系与教育存在,并具有微观层面深化人—机关系、中观层面弥合技术—教育分立、宏观层面密切技术—世界勾连等功用。在分析ChatGPT对话教育被窄化为方法技术、僵化为人机问答、退化为知识捡取、异化为风险对话等风险挑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应采取高扬对话教育精神、优化对话教育结构、提升对话教育素养、完善对话教育治理等实践进路,以优化ChatGPT对话教育,助推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进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学  
现场工程师作为一种复合型、高素质、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是我国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人才支撑。在价值意涵上,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类型性、创新性、高质量的体现与外显,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能级进阶和制造业数字化对接进阶。然而,当前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还存在规模性困境、结构性困境、功能性困境、保障性困境等,需要职业教育持续加大现场工程师培养总量以满足产业人才增量要求,通过结构调整优化培养效能,提升功能促进培养质量,强化保障以增强人才培养支持。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自 2 0世纪 90年代“脑的十年”计划以来 ,脑科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本文试图 :(1)说明脑的总体工作原理 ;(2 )依据认知神经科学的最新研究分析所谓“右脑开发”之不可能性 ;(3)结合多元智能理论 ,提出一些激发脑神经生长的建议 ;(4 )总结脑科学或认知神经科学的十项成果 ,包括早期经验建构的重要性、大脑与年龄的关系、内隐记忆、语言获取、多种工作记忆的存在、演绎推理的心理模型的存在、意识、思维模式、人脑加工的独特性、智力等 ,分析其对教育活动产生的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建文  许蕊  
叙事不仅是人们的生存方式、艺术方式和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教育形式。叙事的教育意涵表现在于,叙事教育在传统的"言传身教"教育过程中发挥基本的教育功能,也在现代教育实践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叙事发挥教育功能具有明确的认知、动机和记忆等心理学理论基础,叙事教育功能的有效实现有赖于对深入人心的叙事加工心理机制的把握和对叙事传输影响因素的控制。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云生  
教育尺度既不是教育的眼光、视角和一般意义上的参照系,也不完全等同于教育标尺。概括地讲,教育尺度是教育质与量的规定性。发展尺度与教育尺度具有交叉关系,二者既有重叠部分,也有各自独特的部分。教育尺度把能否通过教育这一途径促进并实现人的生命发展和幸福生存作为基本标准,主要看是否让所有人都接受公平的教育,满足每个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为每一个人提供终身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所提供的教育是否在人的健康发展和幸福生活中充分发挥作用。教育学尺度围绕并指导教育尺度的实践和研究,又接受教育尺度的检验和挑战。在社会多尺度中,教育尺度是人类总体社会实践的内生性尺度、基础性尺度、泛在性尺度,是与所有人一生相伴的尺度,个体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德玉  许露  
儒家的"比德"是艺术性地师法自然,它以具体事物的某些特点描绘人类抽象的精神品格,使人从天地万物中获得启迪、受到熏陶,其实质就是寄情万物,皆以养德,发现人生的意义。先秦儒家"比德"思想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教育意涵相当深远:既奠定了先秦儒家厚德的文化基础,又增加了对自然的审美情趣,更凸显了全面完善的君子人格之美。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欢  周德刚  
传统文化是民族命脉,习近平传统文化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以新时代文化自信和中国精神为动力,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