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13)
- 2023(3047)
- 2022(2406)
- 2021(2574)
- 2020(2006)
- 2019(4631)
- 2018(4731)
- 2017(6616)
- 2016(5214)
- 2015(6227)
- 2014(6561)
- 2013(5258)
- 2012(4843)
- 2011(4464)
- 2010(4659)
- 2009(3848)
- 2008(3718)
- 2007(3564)
- 2006(3159)
- 2005(2976)
- 学科
- 教育(21475)
- 中国(10980)
- 理论(8246)
- 教学(7434)
- 济(4880)
- 经济(4874)
- 研究(4818)
- 思想(4683)
- 政治(4595)
- 管理(4497)
- 思想政治(4380)
- 政治教育(4380)
- 治教(4380)
- 德育(4344)
- 学(4073)
- 学校(3997)
- 高等(3997)
- 文化(3730)
- 革(3656)
- 改革(3508)
- 发(3490)
- 学法(3473)
- 教学法(3473)
- 发展(3379)
- 展(3256)
- 教育改革(2848)
- 学理(2742)
- 学理论(2742)
- 生(2636)
- 企(2613)
- 机构
- 大学(62620)
- 学院(53255)
- 教育(30047)
- 研究(22330)
- 范(22251)
- 师范(22209)
- 师范大学(18502)
- 京(15555)
- 科学(12258)
- 职业(12002)
- 教育学(11454)
- 北京(11038)
- 管理(11023)
- 技术(10678)
- 江(10356)
- 所(10202)
- 研究所(9267)
- 理学(9180)
- 理学院(8853)
- 济(8653)
- 教育学院(8519)
- 中心(8387)
- 管理学(8329)
- 职业技术(8228)
- 院(8178)
- 管理学院(8175)
- 州(8015)
- 经济(8002)
- 中国(7853)
- 技术学院(7138)
共检索到985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王永强
当代由于社会制度变迁、家庭结构转型、价值取向变化等原因,传统孝文化正逐渐弱化,并由此引发了许多社会问题,导致大学生孝意识缺失。当前,应充分挖掘传统孝文化的教育意蕴,采取有效途径,发挥孝文化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人格完善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孝文化 大学 教育意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杨秀治
大学建筑文化作为大学文化的重要构成,以其潜在而独特的文化表达方式塑造着大学的性格并影响着大学人的思想与行动。西方大学建筑文化是西方文明与大学发展史的有力见证者,在不断传承、扬弃与创新的过程中展现着西方大学的精神品质、文化底蕴与时代特质。其所包含的教育意蕴包括吸纳社会资源、抵御世俗侵扰并彰显身份属性的涉外意蕴,以及传达办校理念、革新组织形态、引导人际模式并增进人文培育的涉内意蕴。
关键词:
大学 建筑文化 教育意蕴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磊
中国传统农业基本是在天、地、人之间的自然循环中展开的,因此,建立在这种生产方式基础上的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必然具有原始生态性特征,其中蕴含着系统的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观、生态科技观、生态美学观等生态文化意蕴和取向。这些生态观念为当代生态文化的建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想雏形和理论参照,当代生态文化是对传统农业文化中生态思想的扬弃和创新。
关键词:
农业文化 生态文化 传统农业 文化创新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荣梅 杨亚丽
《诗经》女性审美视角主要包括外在的容貌、形体,内在的品德、性情,这四方面均可对应于意象:花、水、玉、月来表现。后世文学不断吸收这些丰富营养,并继承和发展,形成女性审美传统即女性与花水玉月文化割舍不断的民族血缘情结,也造就中国古代整体审美典范,更多崇尚的是与女性审美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自然、中和、阴柔虚静、玄远飘逸的气质。
关键词:
《诗经》 女性形象 审美传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冯永刚
教育具有促进个体身心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双重功效,以满足民众文化需求与共享社会公共利益为旨归,葆有显著的公共性品格。公共性是教育的内在属性与本质特征,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过程的始终。公益、平等、共享是教育公共性的内在意蕴。在当今时代培植、护卫与拓展教育的公共性,需做到以下几方面,即提升意识:大力倡导与培育公民的公共精神以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强化责任:健全与完善教育公共财政制度以提升教育的平等性;统筹协调:统整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共同治理以延拓教育的共享性,从而有效促进教育公共性的延伸与扩展。
关键词:
教育的公共性 公共品格 公共服务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周廷勇
与晦涩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明确界定了说话、思想、存在和真实的本质关联,认为思想是心灵就某个关注对象自己跟自己的谈话。与演说式口语传统的对话,苏格拉底批评智者的演说术消解了说话的求真本质,破坏了说者和听者之间的伦理和自由关系,败坏了年轻人的灵魂。他认为说话与伦理、正义和德性关系重大。苏格拉底在对话式的哲学生活中向人们表明什么是好的对话,何以通过对话省察自己内在心灵,引导他人,进而走上追寻真实、理性和德性的思之道路。苏格拉底对话式口语传统与教育是同构耦合的,是本真教育的显现和在场,为教育准备了求真向善的基底。对置身于媒介丛林中的教育来说,苏格拉底对话的启示是,在寻求媒介与说话和对话的深度融合之中将学校营造为精神世界的学习共同体。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任其平
文化意蕴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属性。缺少文化意蕴,心理健康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生命活力。目前,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出现了忽视文化意蕴的文化迟钝现象,从而使我国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显得没有特色,实效性也较差。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敏感性,我们应该树立生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建立本土化的心理健康标准、建构专业化的心理辅导机制、探索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弼成 陈小伟
由于对话和理解是人类把握自身的两种基本方式,人类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对话,也无时无刻不在寻求理解。始于对话的教育,作为一种尊重主体性、体现创造性和追求人性化而趋向理解的教学,是大学教育的本真意蕴。在大学构建起从对话至理解的教育活动中,教师应当起着引向理解的前导作用,学生应成为积极走向理解的实践者,藉此形成一种平等和谐的师生间的对话,从而促进师生之间、知识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理解而达成教育目的。
关键词:
理解 对话 大学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通识教育其实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如何超越有限,追寻普遍与永恒的教育。大学通识教育的根本意义乃在于其承载了大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也就是以通识培育通人,即培养完整的人,而非通才。大学通识教育需要超越专门知识训练而达至整全意识,以向着经典、自由求知为取向的阅读与交往乃是大学通识教育的基本路径。通识教育不仅关涉大学教育的目标与内涵,同样关涉中小学教育品质。
关键词:
通识教育 存在二重性 整全意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揭芳 陈丽鸿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它的提出既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入把握,也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其中,创新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日新”思想深入而全面的传承与弘扬;协调发展理念是对传统“贵和”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科学发展与升华;开放发展理念是对传统“重交”观念的弘扬与丰富;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现代阐释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传统文化 意蕴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胡丽婷
<正>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传统文化可以通过细节和元素的运用来传承和体现。装饰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包括传统图案、传统手工艺品和传统家具等,这些元素赋予室内空间文化韵味和历史感。中式绘画装饰的设计手法运用于室内空间,在室内装饰设计中传承传统文化空间意蕴。如文化意蕴空间设计效果图所示,中式绘画装饰将传统文化的意蕴融入到室内空间中。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揭芳 陈丽鸿
新发展理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创新。它的提出既源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当前国内外发展大势的深入把握,也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意蕴。其中,创新发展理念是对传统“日新”思想深入而全面的传承与弘扬;协调发展理念是对传统“贵和”思想的继承与超越;绿色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天人合一”思想的科学发展与升华;开放发展理念是对传统“重交”观念的弘扬与丰富;共享发展理念是对传统“大同”理想的现代阐释与创新发展。
关键词:
新发展理念 传统文化 意蕴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香兰
施特劳斯的自由教育是培育人类优异的心灵,赠予人以美好经历的教育,它以古典政治哲学为基础,以引导人追求善的生活为目标,以创建真正的民主社会为政治诉求。其教育思想对我国的当今教育有着诸多的启示。
关键词:
施特劳斯 自由教育 古典政治哲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栗林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推崇的高等教育思想以实用主义为哲学基础,其核心思想为生活教育理论,高等教育作用在于"大学之道,在明大德,在亲民,在止于人民之幸福"。陶行知提出高等教育体制下的人才培养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相连,对目前中国教学型高等院校的人才定位具有很大影响,并且,"学做真人"及"教人求真"体现的精神对现代高等院校的教学工作能力评估起到警示作用。
关键词:
陶行知 教育思想 生活教育 高等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肖正德
通过对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进行溯源性追寻,我们可以发现其发展历程经过萌芽、形成、发展和多元变革四个基本阶段。考察西方和谐教育思想的发展脉络,于当今我国构建和谐社会所需的和谐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促使学生的基本素质和谐地发展,设置全面和谐的课程;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创设安全自由的和谐课堂,构建民主、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
西方 和谐教育 和谐社会 和谐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