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796)
2023(14391)
2022(12683)
2021(12077)
2020(9971)
2019(23071)
2018(22877)
2017(44217)
2016(24216)
2015(27144)
2014(27312)
2013(26798)
2012(24978)
2011(22069)
2010(21900)
2009(20052)
2008(19737)
2007(17289)
2006(15026)
2005(13106)
作者
(70058)
(58266)
(57457)
(55141)
(37133)
(28204)
(26332)
(22751)
(22096)
(20818)
(20089)
(19630)
(18533)
(18246)
(17864)
(17737)
(17625)
(17274)
(16645)
(16563)
(14502)
(14145)
(13926)
(13311)
(13007)
(12946)
(12866)
(12841)
(11705)
(11582)
学科
(92897)
经济(92789)
管理(68154)
(62618)
(53018)
企业(53018)
方法(42851)
数学(35842)
数学方法(35307)
中国(26129)
(24191)
(23696)
(23450)
业经(21429)
地方(21081)
理论(18343)
农业(16294)
(16000)
(15980)
(15656)
财务(15587)
财务管理(15557)
(15203)
贸易(15192)
企业财务(14786)
环境(14708)
(14659)
技术(14317)
教育(13504)
(13052)
机构
大学(341537)
学院(337636)
管理(132645)
(123648)
经济(120493)
理学(114769)
理学院(113329)
研究(112598)
管理学(111138)
管理学院(110518)
中国(82319)
(74252)
科学(74108)
(57293)
(56653)
(55733)
业大(52537)
中心(52054)
研究所(51899)
(49381)
(48416)
师范(47971)
北京(46501)
财经(46490)
农业(43872)
(42168)
(41266)
(41049)
师范大学(39059)
经济学(36102)
基金
项目(235987)
科学(184886)
基金(170737)
研究(169911)
(149699)
国家(148451)
科学基金(127195)
社会(105680)
社会科(99921)
社会科学(99893)
基金项目(92003)
(91740)
自然(84618)
自然科(82669)
自然科学(82649)
自然科学基金(81130)
(78006)
教育(77652)
编号(69933)
资助(69370)
成果(57099)
重点(52272)
(50897)
(49339)
(48048)
课题(47587)
科研(45037)
创新(44796)
大学(43814)
教育部(43303)
期刊
(134671)
经济(134671)
研究(96772)
中国(64020)
学报(58611)
科学(52517)
(50082)
管理(46343)
(43892)
大学(43397)
学学(40305)
教育(40227)
农业(34724)
技术(27950)
(25466)
金融(25466)
图书(23814)
财经(22051)
业经(21730)
经济研究(20210)
问题(18895)
(18789)
(18304)
(17143)
理论(16814)
科技(16734)
资源(16401)
书馆(16286)
图书馆(16286)
实践(15666)
共检索到4888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欣鹏  李锦生  
中国古人在城市空间的营造过程中,往往会依凭自然山水环境,构建城市空间的文化关联性,这种设计思想和人居意识体现于城市空间的方方面面。其中,古人设置于传统城市空间匾额中的语言信息亦体现了这一点。以晋中盆地历史城市为例,选取典型城市空间,分析其匾额中的语言信息的类型、内容形式、思想内涵。发现这些语言信息在提释城市空间与自然山水要素空间关系的同时,往往会通过文化愿景的表述,进一步阐释其中的文化关联性,进而建构人、自然山水环境、城市空间的区域文化整体性。其所表现出的地区意识和整体意识,放之今日亦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和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文炯  张昱  
以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66个社区726份居民日常行为调查数据为基础,从生命历程视角,研究了中小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时空间行为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居民在时间利用和活动空间上表现出较大差异。在时间利用上,工作日随居民年龄的增加,工作/学习"双峰"特征逐渐消失,休闲活动比例呈上升趋势,购物活动由分散转向集中并有向上午延伸的趋势;休息日主要以休闲、购物活动为主。在活动空间上,居民对不同空间的依赖性存在显著差异,但街道、社区仍然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相比于大城市,中小城市居民在时间节奏和时间分配上有明显差异性,但在空间范围变化上表现出一致性。推进街道、社区两级社区生活圈建设,特别是公共空间和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对促进居民行为需求与城市公共资源供给的有效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容。研究成果为充分利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来整合城市现有通风廊道和建设潜在通风廊道规划提供了科学指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云路  李雄  
雾霾和热岛效应已经成为当今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困扰我国城市的典型环境问题之一。而构建城市通风廊道则是提升城市空气流通能力和缓解城市环境问题的有效措施,近年来已经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议题。作为风景园林师,在城市绿地系统空间布局的研究视角下研究城市通风廊道构建,将充分发挥绿地作为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多重功能,进一步提升绿地作为通风廊道的实际效益。采用气象数据、地理信息技术与空间模型相结合的定量分析手段,以山西省晋中市为例,在分析研究城市通风潜力格局的基础上,探索了基于城市绿地系统空间优化的通风廊道布局选线方法和建设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杨永春  杨晓娟  
讨论了从计划经济到转型期中国河谷盆地型城市空间扩展与土地利用发展趋势及理论设想,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在GIS技术支持下,以不同年份兰州市建成区土地利用现状图以及2004年卫星遥感图为基础,在总结城市空间扩张特征、用地结构转变等整体特征的基础上,利用弹性指数、转移矩阵和动态模型等若干方法,分析了1949~2005年城市土地利用扩张、结构特征和动态变化,得出了城市新增用地扩展经济弹性指数由4.29上升到5.02,1976~2001年道路广场开发度高达19.30%,耗减度仅为1.37%,2001~2004年建成区内公共设施用地开发度跃至19.39%,农业用地耗减度高达13.66%,用地扩展弹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欧惠  戴文远  黄万里  黄康  徐乙文  
盆地型城市建设用地扩展与空间形态演变受地形地貌制约明显,具有特殊的发展特征。基于2000年、2009年和2015年RS解译数据和GIS平台,对盆地型城市福州市2000—201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的规模和方向进行分析,并对其紧凑度和分形维数进行测算。结果表明:(1) 2000—2015年,福州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扩展面积较大,主要扩展方向为城市的西北部和东南部,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符;(2)研究前期建设用地紧凑度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分形维数相应下降,城市空间形态复杂,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受盆地地形与闽江穿越而过的限制;(3)研究后期建设用地增长速度减缓,紧凑度和分形维数同时下降,形态更加复杂,原因是西南方向大量破碎农村建设用地增加;(4)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发展、政策与规划的导向作用以及交通的发展是影响建设用地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理华  骆高远  
通过对金华、衢州两市大灾发生情况的统计分析,揭示城市火灾发生与当地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关系,试图通过了解空气湿度、水汽压、降水量、蒸发量等气象因子的变化,对城市未来火灾发生情况作出预报,以便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慧  
山西省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旅游业被列为支柱产业之一。山西省是文物资源大省,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将提到一个重要日程上。晋中市晋商文化底蕴深厚,资源集中,是晋商文化旅游的热点城市。通过指出晋中市晋商文化旅游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晋商文化旅游未来发展的战略举措。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冉钊  周国华  张鸿辉  唐承丽  陈伟杨  
基于长沙市中心城区空间点数据、遥感影像面数据和统计年鉴数据,主要运用Ripley’k函数、协同区位商和两步移动搜索法等定量方法,从集聚性、邻近性和可达性3个方面研究长沙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的空间关联特征。结果表明:①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整体上均表现出集聚特征,但多尺度下集聚规模和强度差异明显,间接反映出二者在空间布局协调性上有待提高。②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之间的邻近性较差,相互之间呈现出非邻近特征,表明二者在空间分布上趋向于远离对方,联系紧密程度较低,但不同类型健康资源与人口之间邻近程度也各不相同。③城市健康资源可达性在空间布局上属于中心-外围结构,然而城市健康资源可达性与人口密度分布在县区和街道尺度上均出现一定程度的不匹配状况,说明城市健康资源在供给和需求空间配置上存在错位问题。最后针对城市健康资源与人口分布之间存在的问题,从"协调布局、邻近规划、精准配置"等方面提出具体的优化调控路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虹   李超骕   曾献君  
文章以粤闽浙三省204个市县为例,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空气质量指数(AQI)时空分布特征,应用空间计量模型探讨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城市形态等因素对空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粤闽浙三省年空气质量指数在空间上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空气污染热点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北部、中部及东部沿海地区,空气质量较好的冷点主要在福建省东北部。(2)季节尺度上,AQI呈现“春冬高、夏秋低”的季节变化特征。(3)回归模型显示:城市用地结构越均衡越能显著改善空气质量;城市绿化覆盖率对空气质量改善作用不明显;城市化水平越高的市、县,空气质量越容易得到改善,且城市空气质量改善效应优于县城地区;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占比、交通因子、建成区用地规模对空气质量产生消极影响;夏季高温将加剧空气污染;年最高温平均值、年降水总量、植被覆盖指数对空气质量有改善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班松涛  常庆瑞  赵业婷  姜悦  
【目的】研究汉中盆地耕地土壤有机质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变异特征以及空间分布规律。【方法】根据地貌特征,以位于汉中盆地中部的平坝区作为研究区,于2010-2011年共采集土样3 568个,测定土样有机质含量,对获得的有机质含量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后,综合运用传统统计、地统计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究汉中盆地耕地土壤有机质空间特征。【结果】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为7.20~38.00g/kg,平均值为21.53g/kg,变异系数为24.48%,属中等强度变异;研究区耕地土壤有机质为空间聚集式分布,呈显著的正空间自相关,空间自相关尺度为4.70km;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块金系数为0.55,表现为中等强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松霞  
文章基于城市流模型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对北部湾城市群的空间关联特征进行了研究,发现该城市群综合实力较弱,对外服务水平较低,且高度集中在海口和南宁两个中心城市;城市群内部各城市间空间联系强度不足,辐射带动能力较弱,具有城市群初级发展阶段的一般特征;城市群空间结构形态呈现三种空间集聚模式,以玉林、湛江和茂名为核心的H-H型,海南五县市的L-L型,海口市单独形成L-H型,H-L尚未形成。反映出整个城市群中省会中心城市没有起到与其功能相匹配的辐射带动能力,使得热点区域分布在次核心区域的空间形成高聚集形态。因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申婷  李飞雪  陈振杰  
城市活力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基于人口格网、夜间灯光、兴趣点和土地利用等数据,利用熵值法、空间句法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开展常州市城市活力研究。研究发现:常州城市活力空间差异明显,活力总体上“中心高、外围低”并呈现沿规划发展轴向外延伸的趋势;全局来看,完善功能设施配置、提高局部可达性有助于吸引人的聚集活动、提升活力水平,提高全局可达性则可能会降低活力水平;局部来看,人的分布活动与空间功能设施存在一定的不匹配,部分城中村及老旧街区人口密集、活动强度大但功能设施配置不足,城区外围的小型商业、产业及居住活动中心的功能设施密度较大但服务的人口和范围有限。研究初步揭示了常州市不同维度活力的空间分布特征和相关关系,识别了人的分布活动与承载空间的匹配情况,可为常州市城市活力营造、资源配置和规划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帅  
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学校(简称"指标到校"政策)是普通高中招生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引导初中在校生源的均衡配置,改善教育均衡和扩大教育公平。山西晋中经过多年探索,为优质高中"指标到校"政策提供了有价值的实践样本。这项政策使原本涌入县城的择校生向农村初中回流,缓解了城区优质初中的"择校热",恢复了农村薄弱初中的生机活力。农村学生上优质高中的机会明显扩大,初中素质教育水平也得到一定提升。但同时也引发了中考"同分不同命"现象,以及与初高中教育质量、高考升学率和城镇化发展相关的争议。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方茜  
21世纪以来,全球城市在发展进程中实现了三个突破,即突破单体运营、突破地缘关系和突破合作领域。城市之间的强纽带关系使得关联性分析成为制定城市规划的必不可少的依据。本文以环成都经济圈为研究对象,从经济总量、旅游、开放和第二产业四个方面,对中心城市成都与周边7个城市的关联度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根据关联度可以把7个城市划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资阳、眉山和雅安;第二层是德阳;第三层是绵阳、遂宁和乐山。结合工业化进程和产业结构分层特点,环成都经济圈7个城市应优先发展关联度强的城市(如资阳、眉山、雅安),提升环区城市的能级而非层级,同步加减法促进中心城市高配,强化中心城市成都与环区城市的分工与协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