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382)
2023(19996)
2022(16837)
2021(15585)
2020(13127)
2019(29509)
2018(29189)
2017(56303)
2016(30194)
2015(33663)
2014(33083)
2013(32651)
2012(29633)
2011(26464)
2010(26736)
2009(25400)
2008(24507)
2007(21981)
2006(19580)
2005(17794)
作者
(84229)
(69875)
(69505)
(66047)
(44413)
(33319)
(31611)
(26923)
(26537)
(25031)
(23776)
(23698)
(22300)
(22129)
(21643)
(21450)
(20785)
(20291)
(20001)
(19970)
(17290)
(16967)
(16805)
(16040)
(15656)
(15606)
(15520)
(15493)
(13942)
(13693)
学科
(122169)
经济(122001)
(106315)
管理(100717)
(94590)
企业(94590)
方法(50659)
数学(40173)
数学方法(39685)
(38073)
业经(37707)
(36271)
中国(35944)
(30190)
(29282)
金融(29279)
(28608)
银行(28562)
(27474)
地方(26526)
(26285)
财务(26212)
财务管理(26168)
农业(25301)
企业财务(24830)
技术(24366)
理论(24000)
(21787)
(21166)
(21036)
机构
学院(422512)
大学(419282)
(172584)
管理(169161)
经济(168907)
理学(144955)
理学院(143447)
管理学(141265)
管理学院(140467)
研究(136736)
中国(110316)
(89184)
(84028)
科学(80561)
(66877)
财经(65814)
(65082)
(64076)
中心(63553)
研究所(60038)
(59674)
业大(59149)
北京(56282)
(52865)
师范(52396)
经济学(52102)
(51596)
农业(50499)
(49902)
财经大学(48716)
基金
项目(278613)
科学(220717)
研究(209378)
基金(201863)
(173512)
国家(171981)
科学基金(149845)
社会(133514)
社会科(126657)
社会科学(126627)
(109998)
基金项目(106793)
教育(95056)
自然(94837)
自然科(92648)
自然科学(92628)
自然科学基金(90998)
(90403)
编号(85051)
资助(81751)
成果(69115)
重点(61759)
(61592)
(61116)
(60025)
课题(58721)
创新(56872)
国家社会(54955)
(54852)
教育部(53182)
期刊
(197499)
经济(197499)
研究(128642)
中国(86330)
管理(69213)
(68016)
(60909)
学报(59646)
科学(56724)
(49448)
金融(49448)
大学(46961)
教育(46464)
学学(44226)
农业(41476)
技术(38980)
业经(34098)
财经(33012)
经济研究(30597)
(28440)
问题(25081)
(23595)
技术经济(21972)
现代(20838)
科技(20790)
理论(20105)
商业(19558)
图书(18995)
财会(18942)
(18769)
共检索到6415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裴承晨  
在发达国家高端制造回流与中低收入国家争夺低端制造转移的"双向挤压"下,制造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中国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在产业融合度测算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探索技术创新对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直接驱动作用,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索技术创新驱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显著直接驱动作用;产业融合是技术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基本路径。中国制造业与信息业融合度低且存在波动下降趋势,制约了制造业转型升级。因此,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既要激励技术创新,又要促进产业融合,更要强化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的相互作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伯旭  李辉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伯旭  李辉  
在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越发深入,并展示出巨大的创新潜力。本文通过把握"互联网+"的主要内涵和特征,试图揭示"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机制,从而明确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的突破和应用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生产运营、组织结构和竞争绩效的影响。结合国外利用"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模式和经验分析,探索"互联网+"改造制造业的结合点和发展路径。最后,针对当前影响制造业企业实施"互联网+"创新的制度性、技术性、认知性障碍,提出推动互联网与中国制造业深度融合的相关政策与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牛晓叶   石影   韩冰   王媛媛  
当前,面临着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任务,二者不是对立矛盾关系,而是融合共赢的关系。通过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借助其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传统制造业可以实现技术升级式、结构调整式、模式创新式等转型升级,转型升级效果受到融合程度、企业自身特征与配套政策环境的影响。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祥民  张子煜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似乎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企业究竟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而选择与数字经济融合?决定融合后又该采取何种措施顺利完成融合?文章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贵州茅台、三一重能和中国商飞为研究对象,从价值生成过程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受到技术(T)、组织(O)和环境(E)的组合因素诱导而选择进行数字化融合,传统制造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过程可分为“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三个阶段,基于诱导组合因素识别价值,通过整合资源和开发产品或市场创造价值,最终实现价值获取,形成TO驱动模式、TE驱动模式和TOE驱动模式。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唐德淼  
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由分工走向互补和创新融合,形成以供需循环、创新循环和协同发展为特征的内在联动关系,本质上可以促进我国的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要构建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提高制造业与服务业的融合度;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大力发展制造业和服务业产业链的高端部分;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等重点领域的综合竞争力,培育新兴服务业的成长力,进一步增强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提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创新力,进一步拓展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柳毅  赵轩  杨伟  
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文从产业基础、创新生态和经济效益等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缓解资本错配、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生产要素升级;(2)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产生非线性的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陈田  
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边界越来越模糊,而更多地表现出一种互相融合的趋势。利用WIOD数据库中我国1995-2011年的投入产出表,从服务业与制造业双向融合的角度分别计算出我国服务业整体以及三大生产性服务业(商务服务业、运输业、邮政通讯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度与反向融合度。然后以14个分行业制造业为截面构造面板数据,从服务业整体与分行业两个方面,探究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反向融合对于制造业产业绩效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正向融合和反向融合均对制造业产业绩效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慧  崔祥民  裴颖慧  
与数字经济融合是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内生动能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基于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172家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传统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的多重并发和非对称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新战略、获取补贴、降低人工成本、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人才集聚、数字基础设施均不是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必要条件;(2)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高融合动力存在政府补贴驱动型和外生因素齐备条件下创新引领型两个有效组态;(3)非高融合动力组态的数量、案例覆盖度都远远高于高融合动力组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斐  肖宇  
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和OECD国家2000—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程度,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方法,重点就中美之间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融合度指标对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美国融合度指标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明显偏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同样明显,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度指数要显著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融合度指数;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明显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据此,笔者提出了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蔡旺春  李光明  
前人的研究主要是从技术创新的视角来探讨产业升级,却忽视产业升级应该是多种路径的综合运用。文章认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在坚持技术创新传统路径的基础上,还可以开辟文化产业与制造业融合的新路径。通过文化产业与制造业的延伸融合、交叉融合以及关联融合,充分发挥文化产业既是消费服务业,又是生产服务业的作用,提升制造业的文化附加值,促进制造业升级。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产业融合已成为当今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将是未来装备制造业突破自主创新瓶颈、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可通过创新效应、制度效应、配置效应和协同效应等四大机制提升装备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对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具有显著作用,并且这种提升作用在空间上主要通过直接效应表现出来。邻近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对本地区装备制造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负向溢出效应,且负向溢出效应的绝对值大于正向的直接效应,这主要与高技术服务业的产业特性及发展阶段有关。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晓红  王传荣  
基于现阶段存在的对二业融合发展认识不够、二业融合的互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根据发达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进程设计出我国二业融合的路线,进而提出促进我国二业融合发展应从扩大需求与供给层面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的发展模式、组织模式创新,把发展高端服务业作为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关键支撑,加大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扶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制定为高端服务业提供智力资源的人才战略,推动生产性服务业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建立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融合发展机制等七方面着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莹  程广斌  
文章基于2012—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耦联评价法、随机前沿分析法测算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制造业创新效率,实证检验产业融合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研究期内全国和东、中、西三大地区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区域间呈现东—中—西的梯级差异,东北地区产业融合度呈下降趋势;研究期内制造业创新效率稳步提升,区域间呈现东—中—西—东北的阶梯分布;制造业与数字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持续的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在区域间存在差异,东—中—西部呈现依次减弱的正向影响,东北地区呈现负向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