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05)
2023(20098)
2022(16581)
2021(15154)
2020(12799)
2019(29175)
2018(28840)
2017(56013)
2016(29757)
2015(33576)
2014(33533)
2013(33189)
2012(30226)
2011(27391)
2010(27994)
2009(26764)
2008(25720)
2007(23237)
2006(20850)
2005(19175)
作者
(86660)
(71870)
(71483)
(68251)
(45909)
(34246)
(32539)
(27928)
(27353)
(25846)
(24546)
(24315)
(23065)
(22970)
(22241)
(22072)
(21361)
(20749)
(20549)
(20538)
(18047)
(17573)
(17406)
(16537)
(16202)
(16097)
(16026)
(15825)
(14499)
(13993)
学科
(141968)
经济(141794)
(104289)
管理(101019)
(92628)
企业(92628)
方法(57612)
数学(47427)
数学方法(46687)
业经(38435)
(38351)
(36731)
中国(36408)
(30382)
(29692)
金融(29688)
地方(29556)
(28491)
银行(28452)
(27350)
(26218)
财务(26131)
财务管理(26091)
农业(25651)
(24795)
企业财务(24770)
理论(24443)
(22139)
技术(22129)
(21993)
机构
学院(436191)
大学(434193)
(184936)
经济(181086)
管理(173787)
理学(148905)
理学院(147355)
管理学(144818)
管理学院(144020)
研究(142938)
中国(114871)
(92220)
(88378)
科学(84176)
(71099)
财经(69503)
(66682)
(65656)
中心(65620)
研究所(63808)
(62898)
业大(60361)
北京(58616)
经济学(56500)
(53606)
师范(53158)
(52916)
农业(51711)
(51483)
财经大学(51294)
基金
项目(283016)
科学(223869)
研究(209827)
基金(206233)
(177430)
国家(175918)
科学基金(153192)
社会(134630)
社会科(127802)
社会科学(127765)
(110619)
基金项目(107990)
自然(97653)
教育(95606)
自然科(95410)
自然科学(95391)
自然科学基金(93688)
(91205)
资助(85807)
编号(85343)
成果(69402)
重点(62714)
(62224)
(60275)
(60146)
课题(58598)
创新(55668)
国家社会(55639)
(54300)
教育部(54146)
期刊
(214243)
经济(214243)
研究(134218)
中国(85437)
(70984)
管理(70473)
(62098)
学报(61693)
科学(58686)
(50271)
金融(50271)
大学(48458)
学学(45821)
教育(43544)
农业(42031)
技术(40494)
财经(35534)
业经(34228)
经济研究(34133)
(30527)
问题(26814)
技术经济(24270)
(23240)
统计(21392)
现代(20967)
理论(20910)
商业(19820)
图书(19802)
(19727)
(19484)
共检索到6652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崔祥民  张子煜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似乎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企业究竟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而选择与数字经济融合?决定融合后又该采取何种措施顺利完成融合?文章运用案例研究方法,选取贵州茅台、三一重能和中国商飞为研究对象,从价值生成过程角度对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企业受到技术(T)、组织(O)和环境(E)的组合因素诱导而选择进行数字化融合,传统制造企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过程可分为“价值识别-价值创造-价值获取”三个阶段,基于诱导组合因素识别价值,通过整合资源和开发产品或市场创造价值,最终实现价值获取,形成TO驱动模式、TE驱动模式和TOE驱动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慧  崔祥民  裴颖慧  
与数字经济融合是传统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如何激发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内生动能日益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关注。基于组态视角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以172家机械制造类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传统制造业和数字经济融合的多重并发和非对称复杂因果关系。结果发现:(1)新战略、获取补贴、降低人工成本、数字普惠金融、数字人才集聚、数字基础设施均不是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融合的必要条件;(2)传统制造业与数字经济高融合动力存在政府补贴驱动型和外生因素齐备条件下创新引领型两个有效组态;(3)非高融合动力组态的数量、案例覆盖度都远远高于高融合动力组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柳毅  赵轩  杨伟  
传统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石。本文从产业基础、创新生态和经济效益等维度构建数字经济促进我国传统制造业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并综合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计量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分析数字经济促进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的作用机制与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经济通过缓解资本错配、促进科技人才集聚和金融发展推动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有利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创新生产要素升级;(2)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的融合产生非线性的促进作用;(3)数字经济对传统制造业产业链和创新链融合发展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宾厚  姚秋茹  李娇  王欢芳  
随着我国环境规制力度的进一步加强,从环境规制视角探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对碳排放效率的影响亟待深入。为此,基于环境规制视角,利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0—2020年面板数据,分别运用超效率SBM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区域碳排放效率及传统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水平,并采用中介效应、调节效应模型分析环境规制对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1个省市的平均碳排放效率由2000年的0.811下降至2020年的0.511,整体下降幅度较大,其中上海市的碳排放效率始终处于领先地位;两业融合水平增长速度较快,其中东部地区的融合水平较高,与中西部地区有明显分化;两业融合水平对碳排放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环境规制在其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同时是有效的调节变量,负向调节两业融合与碳排放效率的关系。基于此,提出长江经济带各地区要因地制宜推动两业融合,打造高端绿色化产业园,并合理制定环境规制政策。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赖红波  
如何实现发展中国家传统制造企业可持续发展是理论界和实践界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发展,智能化、网络化促使价值创造过程逐步发生改变。产业链分工重组、产业跨界融合创新将突破传统行业界限,产生新的活动领域和合作形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此提出工业设计、互联网与传统制造业"三业"融合创新的概念,进一步从创新理论演化角度出发,阐述"三业"融合创新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利用三者互动演化规律,构筑协同新兴制造平台,促进设计、互联网和传统制造业"三业"深度融合,推动制造转型升级,找到传统制造业向新兴制造转型升级的突破口,进而为发展中国家后发企业实现赶超及高端突破提供指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斐  肖宇  
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世界投入产出表测算了中国和OECD国家2000—2014年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融合程度,采用工具变量和GMM估计方法,重点就中美之间的指标进行了比较,并根据跨国面板数据测算了融合度指标对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与美国融合度指标相比,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程度明显偏低;在生产性服务业的细分领域,中国与美国的差距同样明显,美国生产性服务业对中国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度指数要显著高于中国对美国的融合度指数;生产性服务业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明显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改善。据此,笔者提出了支持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壮大,促进与传统制造业融合发展等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罗序斌  
通过对美国、德国和中国推进互联网与制造业融合的发展战略和实践模式进行分析,总结提炼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理论模型。研究表明:实现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根本目的,而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并进是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特征,大数据资源、工厂物联网、智能机器人是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新要素,可以从产品、企业、产业等层面选择传统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推进路径。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保平   贺海峰  
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制造业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水平,同时制造业也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具体支撑和应用空间。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融合阶段的理论模型和融合机理进行分析,建立了数字经济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中运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灰色关联模型分析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与制造业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是漫长复杂的过程,因此在对数字经济与制造业进行科学测度的同时,也需要通过加强驱动要素的投入以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周路  
首先分析了制造业和物流业融合的背景,然后从内外驱动力、演化过程和理想载体几个方面阐述了二者的融合机理和融合模式,最后提出融合措施,以期为制造业和物流业的融合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齐平   宋威辉   高源伯  
数字经济对促进制造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简称“四链”)融合,进而推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并基于2011—2021年中国制造业省级数据进行实证检验,探析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四链”融合的具体影响。首先,分别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测度制造业“四链”融合程度与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其次,运用双向固定效应、作用机制、空间计量、分组估计模型,全面考察数字经济对制造业“四链”融合的直接影响效果、间接作用机制、空间溢出效应、异质性特征。基准回归检验表明,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结论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缓解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是数字经济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的重要机制。空间计量检验表明,数字经济对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分组估计检验说明,在沿海地区与“一带一路”沿线地区,数字经济对促进制造业“四链”融合更具推动力。各地区应遵循“四链”融合内在逻辑,夯实制造业“四链”融合基础;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数字经济赋能渠道;以政策为导向,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推进数字经济赋能制造业“四链”融合进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成征宇   徐承红  
数字经济颠覆了传统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和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数字赋能意向和赋能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两业融合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呈现“四周高于中心、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特征;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两业融合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赋能意向和赋能行动对两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和城市存在异质性;从机制检验来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政府治理能效两条路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两业融合在不同分位数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这一结论丰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融合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成征宇   徐承红  
数字经济颠覆了传统生产方式和组织结构,成为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城市和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从数字赋能意向和赋能行动两个维度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两业融合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水平显著提升,呈现“四周高于中心、沿海高于内陆”的空间特征;数字经济显著推动了两业融合发展,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数字赋能意向和赋能行动对两业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不同区域和城市存在异质性;从机制检验来看,数字经济主要通过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和政府治理能效两条路径促进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两业融合在不同分位数存在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这一结论丰富了数字经济与产业融合领域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产业融合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艾庆庆  
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局限与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从生产方式、销售渠道、客户关系、信息沟通、成本、品牌等方面,对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互联网+"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互联网+"下,传统制造业商业模式的创新主要有个性化定制、云制造、电子商务、协同平台等路径,创新策略要以用户为中心、系统思考、发展先进智能技术、培养新型互联网人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招治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步入快车道,传统制造业以供给为导向的商业模式受到了挑战,亟须创新以适应时代要求。在此背景下采用单案例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选取家电行业中的代表企业G公司进行深度探索。研究发现,移动互联网的介入对传统制造业的价值"主张—创造—传递—捕获"的演绎逻辑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移动互联网驱动下,传统制造业以用户价值主张满足为创新出发点,从企业内部价值链和外部产业链、关系网来寻求价值创造和传递的创新点,在成本结构和盈利模式上进行价值捕获的重新定义。由此构建制造业商业模式创新模型,探索移动互联网情境下商业模式创新路径,以期为迈向《中国制造2025》的制造企业提供借鉴和参考。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王懿  
本文对国内外产业融合研究现状及融合度测算方法进行了梳理,运用投入产出法,对浙江省及全国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正反融合度进行了测度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制造业各行业与数字经济基础产业已呈现融合发展趋势,但其各年正反向融合度大多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差距比较明显,说明浙江省数字经济基础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水平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据此,本文认为应从政策环境、高能级平台建设及凸显“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的主线等方面促进数字经济与制造业的双向融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