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486)
2023(19481)
2022(16366)
2021(15405)
2020(12567)
2019(28903)
2018(28337)
2017(54083)
2016(29159)
2015(32722)
2014(32493)
2013(32364)
2012(29952)
2011(27594)
2010(27544)
2009(25506)
2008(24809)
2007(22015)
2006(19810)
2005(17738)
作者
(86310)
(72365)
(71400)
(68280)
(45833)
(34693)
(32243)
(28270)
(27319)
(25676)
(24911)
(24231)
(22935)
(22910)
(22500)
(22105)
(21242)
(21090)
(20627)
(20514)
(18050)
(17947)
(17499)
(16593)
(16274)
(16176)
(15996)
(15715)
(14728)
(14383)
学科
(135263)
经济(135120)
(82537)
管理(77170)
(58849)
企业(58849)
(53518)
方法(51858)
数学(45122)
数学方法(44650)
中国(35994)
农业(35922)
业经(31686)
地方(29254)
(28513)
(28147)
(24308)
(22759)
贸易(22746)
(22125)
(19575)
银行(19517)
(18842)
金融(18840)
(18786)
环境(18780)
理论(18459)
(18231)
技术(18083)
(18009)
机构
大学(423673)
学院(423448)
(180493)
经济(176950)
管理(160975)
研究(153685)
理学(139163)
理学院(137589)
管理学(135253)
管理学院(134515)
中国(115411)
科学(94190)
(90546)
(86080)
(78669)
(78528)
研究所(71710)
中心(68327)
业大(67866)
农业(66536)
财经(62774)
(62150)
北京(57398)
(57338)
(56068)
师范(55485)
经济学(55122)
(54826)
(49521)
经济学院(49382)
基金
项目(286849)
科学(225133)
研究(209350)
基金(208403)
(183451)
国家(181879)
科学基金(154122)
社会(134096)
社会科(126731)
社会科学(126693)
(110874)
基金项目(109573)
自然(98394)
自然科(96046)
自然科学(96020)
教育(94506)
自然科学基金(94331)
(93596)
资助(85413)
编号(84198)
成果(69204)
重点(64696)
(64011)
(63258)
(59244)
课题(58617)
国家社会(56030)
创新(55344)
科研(54458)
教育部(54355)
期刊
(206965)
经济(206965)
研究(128960)
(85197)
中国(85013)
学报(72195)
科学(66610)
农业(57888)
管理(57842)
(57125)
大学(54992)
学学(52221)
教育(44957)
(40481)
金融(40481)
业经(35214)
技术(35079)
经济研究(32786)
财经(31545)
(28463)
问题(27599)
(27216)
(22064)
世界(22056)
技术经济(21493)
(20276)
科技(20045)
业大(19371)
现代(18922)
图书(18732)
共检索到6366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邹薇  
改造传统农业经济,促进传统经济向现代经济增长轨道转型是经济发展的主题之一。本文研究认为,传统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提高人的经济价值,增强人力资本投资,在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形成良好的匹配。传统经济转型可以沿着多种路径展开,中国农业经济整体上正处在经济起飞前夕,而农村发展的不平衡性决定了各地区农业经济转型路径的差异。农村贫困的根源不是收入或消费的匮乏,而是由于教育、社会保障、健康和机会等方面的贫困而导致的“能力贫困”。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传俭  
当经济资源潜力相对充分时,经济资源错配造成生产效率损失引发的社会产品总量不足,是造成贫困问题的根本原因,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和社会产品分配方式,决定着谁将以"贫困者"的人口特征来承担社会产品不足缺口和不公平分配的后果。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生产资料全民所有制,从根本上解决了生产资料占有者的剥削问题,但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不仅阻碍了劳动要素与经济资源的合理匹配,也造成社会总产品难以在城乡之间进行公平地分配,使大量的贫困人口集中在农村地区。消除农村贫困不仅要全面深化改革经济资源匹配的阻碍,还要将更多发展成果更加公平地分配给农村居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蒋蓉华  胡中峰  
本文以广西为例,分析西部农村地区人力资本投资与反贫困效果的长期动态关系,发现教育投资的反贫困效果最为显著,且对其它人力资本投资要素有明显的正效应;基本健康水平得到满足后,健康投资的反贫困效果逐渐降低;迁移投资短期内的反贫困效果为负,但长期效果为正;短期内健康投资比迁移投资对教育的效应大,但长期内迁移投资对教育更具有促进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马香品  肖飞  
农村经济社会转型滞后问题已成为中国发展的症结所在,制约着中国经济的整体性发展转型。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农村在人口、经济、教育、文化、治理机制等环节出现了脱节现象,影响着农村现代化进程。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有发展战略的选择、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发展模式滞后等,而"三农"问题本身的复杂性更增加了治理的难度。基于此,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布局,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解决人口失衡问题,加强教育与文化建设,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尽快实现农业与农村现代化。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军亮  吴春梅  
农村贫困治理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随着国家治理范式的演进,农村贫困治理将实现政府主导范式经由市场主导范式向公共治理范式转型。当前,主流的政府主导范式和市场主导范式在理论上遭遇到解释力不足问题,在实践中产生了精准扶贫不精准、久扶不脱贫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原因在形式上表现为过度依赖市场主导范式所产生的"开发"与"扶贫"之间的张力,在实质上表现为贫困治理过程中基于市场逻辑的效率、基于扶贫逻辑的公平、基于公共治理的参与等多元价值冲突。因此,推动农村贫困治理范式转型和产业精准扶贫目标实现,有效整合多元逻辑和多元价值是关键。具体路径应以公共价值为目标,实现对多元价值的整合;以平台构建为支持,促进多元主体协同;以公共能力建设为条件,支撑多元行为逻辑整合。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姚云云  刘金良  东波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国社会建设和民生问题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我国农村贫困虽然表现为物质贫困,但更深层的本质却是人文贫困。在反人文贫困策略方面,从优势视角建构中国本土特色反人文贫困的路径,能够充分发挥反贫困主体自身优势,激发其抗逆力,实现反贫困主体能力提升,从而解决我国农村人文贫困问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岳映平  
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农村反贫困历史,大致经历计划经济反贫、反贫摸索、反贫探索、扶贫攻坚、巩固温饱成果、全面提升发展能力六个时期;围绕救济式反贫到开发式反贫再到能力扶贫这一主线进行演变;同时遵循从输血到外部造血再到内部造血的动态演变过程。在这一演变过程中,反贫目标更加明确,反贫对象更加精准,反贫模式更加科学,反贫措施更加系统。新时期,要以全面提升贫困地区发展能力为反贫目标,采取救济式反贫、开发式反贫、能力扶贫相结合的综合反贫模式,采取收入贫困和能力贫困相结合的多维识别标准,精准识别出具体贫困农户,并根据贫困农户的不同状况和特点,采取差别化的反贫措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廖桂蓉  
目前人们主要从经济、能力和权利三方面来定义和衡量贫困。在人们对贫困成因的阐释中,个人、社会和自然因素是各有侧重。本文从文化视角,遵循文化——制度——经济的思路,尝试用整合的方法来探究转型期中国农村区域贫困发生的机理,从而为反贫困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嘉妮   周永明   蒋满霖  
共享经济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动能的智慧工具,也是壮大做好农业产业的新手段。利用共享经济推进农业经济规模化,面临支持体系相对不完善、缺少合理的经营模式和治理策略等困境,影响了“共享富农”目标的有效达成。基于此,应以共享经济优势为基础,以科技赋能为动力,通过完善金融支持,深化农业产业协同,优化利益共享机制,助力农业经济实现规模增量、产业增值与数字增能。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京京  
构建农业经济-农业职业教育-农村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得出2009-2018年陕西农业经济和农业职业教育整体都呈上升趋势,但农村社会发展状态处于波动状态;三子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提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衔接阶段,建立农村社会网络化服务与数字治理体系,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建立乡村产业数字化动态评价体系等促进农业经济-农业职业教育-农村社会发展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闵达律  梁必文  王振  
根据我国农村信贷扶贫现状,改善贫困农村地区信贷供给状况有三种可选择路径:一是贫困农村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都应以合作制为重点;二是无论选择何种路径都应加强各类金融机构之间的相互融合。不仅包括正规金融与非正规金融的合作,还包括正规金融机构之间商业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合作性金融的合作;三是贫困农村地区金融机构开展信贷业务应坚持市场化原则。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晓全  郭苏媚  殷崔红  
中国已全面摆脱绝对贫困,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实现共同富裕成为下一阶段的重要目标。统筹考虑相对贫困与多维贫困,构建多维相对贫困指标,能够为巩固脱贫成果、缩小城乡差距提供更具多样化的思路。作为能够有效兼顾二者的途径,网络扶贫在贫困治理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CFPS(2018年)数据,用Probit模型证实了互联网使用对改善农村家庭相对贫困及多维相对贫困状况有显著作用,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发现“促进电商参与,降低金融排斥”以及“促进非农就业,丰富收入来源”是互联网参与相对贫困治理的有效路径。异质性分析表明这一作用与网络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等因素有关。本文建议国家应进一步加强、细分、专业化脱贫地区的互联网基础建设,拓宽互联网知识普及与应用的广度并挖掘其深度,使互联网在农村地区发挥更大效用。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才志  陈琳  赵良仕  邹玮  
构建适于中国农村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评价体系,经过主客观综合权重法赋权后,对1995-2011年间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地区的水贫困与经济贫困水平进行评价。通过非线性回归拟合,验证了31省(自治区、直辖市)农村水贫困与经济贫困之间存在共生关系。通过构建农村水贫困与农村经济贫困的耦合度模型,测算出两者的历年耦合程度;在此基础上,分4个时间阶段观察与分析17年间农村水贫困和农村经济贫困时空耦合关系。计算结果表明,全国范围内各阶段水贫困与经济贫困处于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占一半以上;呈极度耦合的农村地区在增加,低度耦合的地区数在减少;各地区的耦合状态波动幅度和波动趋势多样性显著。据此,提出治理农村经...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王丽华  蒋辉  黄晓梅  
文章基于农村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空间变化,描述了地缘性贫困特征的显现和显著化问题;从贫困聚居、贫困生成及返贫等方面分析了地缘性贫困的表现特征;从生计资源状况、市场机会与利益、具有可替代性的人力资源和政策手段等方面论证了自然环境条件阻抗所造成的贫困因素累积问题和治贫路径障碍,探讨了治理地缘性贫困的现实路径及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雨林,黄祖辉  
文章利用统计年鉴的分组数据拟合出洛伦兹曲线,计算贫困率指标,再将其变动分解为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作用。最后得出结论:中国农村贫困状况逐渐缓解,其变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经济增长使农村居民收入增加,贫困率下降,其贡献随经济波动出现周期性;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大,收入不平等加剧农村贫困;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变动尚在"库兹涅茨倒U曲线"的前半段,呈收敛趋势向拐点逐渐靠拢。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