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82)
- 2023(15772)
- 2022(13013)
- 2021(12084)
- 2020(10363)
- 2019(23723)
- 2018(23415)
- 2017(45279)
- 2016(24311)
- 2015(27238)
- 2014(27181)
- 2013(27106)
- 2012(24971)
- 2011(22242)
- 2010(22289)
- 2009(21065)
- 2008(20863)
- 2007(19039)
- 2006(16676)
- 2005(14771)
- 学科
- 济(110485)
- 经济(110360)
- 业(98671)
- 企(79923)
- 企业(79923)
- 管理(78843)
- 农(51629)
- 方法(50781)
- 数学(41991)
- 数学方法(41531)
- 业经(34398)
- 农业(34214)
- 财(32616)
- 中国(25438)
- 务(22443)
- 财务(22400)
- 财务管理(22364)
- 地方(22210)
- 制(21391)
- 企业财务(21176)
- 技术(19612)
- 贸(19177)
- 贸易(19169)
- 易(18610)
- 和(17628)
- 策(17412)
- 学(16984)
- 理论(16693)
- 划(16512)
- 体(15571)
- 机构
- 学院(355705)
- 大学(346492)
- 济(150636)
- 经济(147663)
- 管理(144859)
- 理学(125146)
- 理学院(123946)
- 管理学(122005)
- 管理学院(121351)
- 研究(109993)
- 中国(87425)
- 农(71787)
- 京(71165)
- 财(67804)
- 科学(66834)
- 业大(56190)
- 江(55581)
- 农业(55143)
- 所(54691)
- 中心(54184)
- 财经(54134)
- 研究所(49303)
- 经(49087)
- 经济学(45222)
- 州(43537)
- 北京(43433)
- 范(42881)
- 师范(42486)
- 经济学院(41153)
- 经济管理(41053)
- 基金
- 项目(237370)
- 科学(188819)
- 研究(174096)
- 基金(173585)
- 家(149428)
- 国家(148012)
- 科学基金(129735)
- 社会(113369)
- 社会科(107235)
- 社会科学(107202)
- 省(96395)
- 基金项目(92865)
- 自然(83536)
- 自然科(81650)
- 自然科学(81627)
- 自然科学基金(80209)
- 教育(78641)
- 划(77830)
- 编号(70994)
- 资助(69795)
- 成果(54669)
- 部(52476)
- 重点(52241)
- 发(51971)
- 创(51481)
- 创新(47537)
- 课题(47464)
- 业(47094)
- 国家社会(46591)
- 科研(45717)
- 期刊
- 济(172551)
- 经济(172551)
- 研究(96839)
- 农(72523)
- 中国(65709)
- 财(55407)
- 管理(53191)
- 学报(51549)
- 科学(50216)
- 农业(49303)
- 大学(40486)
- 学学(38849)
- 业经(35442)
- 融(33330)
- 金融(33330)
- 技术(33232)
- 教育(27570)
- 财经(26517)
- 业(25736)
- 经济研究(24906)
- 问题(23765)
- 经(22809)
- 技术经济(20383)
- 版(18614)
- 统计(18248)
- 世界(17320)
- 商业(17228)
- 策(17003)
- 现代(16941)
- 资源(16558)
共检索到5213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董德坤 谷树忠 沈飞
研究目的:探寻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规模逐渐下降,农村居民点总规模却呈现扩张态势的原因。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户规模及数量、农村公共基础设施、人口变动、人均农地变动等对农村居民点规模有显著影响;农民土地产权观、宅基地制度不完善是导致"一户多宅"、土地闲置的重要原因。研究结论:在科学规划引导下,通过建立退出补偿机制、市场调节机制、开发激励机制,促进农村宅基地合理有效利用。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农村居民点 宅基地 扩张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田贵全 曲凯
以2000年LandsatTM图像和2004年中巴资源2号卫星(CBERS-2)图像为基本数据源,利用遥感与GIS技术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动态变化进行了监测,建立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遥感监测数据库,分析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2004年间,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增加了14278.38hm2,年平均扩展速率为3569.60hm2/a,扩展强度指数为0.091%,用地比重为8.05%。农村居民点斑块数量增加了906个,斑块平均密度为33.27个/100km2,斑块平均面积为24.20hm2。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隋虹均 张慧 刘浩然 乔广印 邱凯玉 栾思雨 姜佩林 汲春雨 韩晶 章桂芳
为探寻黑龙江省现代农业区即垦区与传统农业区即农区农村居民点格局的差异及农业发展状态对居民点格局的影响,基于抚远市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农村居民点的布局现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与景观格局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类农村居民点即聚居居民点与田间散居住宅进行定量化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农业区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标准差椭圆的长短轴差值、形状指数以及居民点规模全局聚类值与显著性检验分别为:8 743.39与13 426.64 m、10.98与15.18、0.107 478与0.000 015、2.26与0.67,田间散居住宅的数量依次为1 742与487个现代农业区散居住宅核密度远高于传统农业区,表明二者的农村居民点格局存在显著的差异,现代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规模呈现出全局高值的集聚特征,空间分布较为均匀,形状较为简单,其田间散居住宅密度较高分布较为密集,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随机,形状相对复杂,其零星分布散居住宅;现代农业区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较大耕作强度较高耕种期内农民选择在田块间建立散居住宅以提高耕作效率,即水田种植比例与耕作半径是导致现代与传统农业区田间散居住宅分布差异的主要因素;传统农业区的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尚不完善,而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布局对农业生产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即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特征是造成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聚居态主要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差异的关键因素。未来黑龙江省在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应对现代与传统农业区进行分区整治,现代农业区应充分考虑耕地结构与耕作半径,传统农业区应注重农田基础设施与田块的特征,以实现黑龙江省现代与传统农业区土地的高效与集约利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娟锋 刘洪玉 虞晓芬
研究目的:研究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方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类分析法和GIS方法。研究结果:(1)最新数据表明北京市农村居民点总计有3803个行政村,总用地面积1141 km2,空间特征差异显著;(2)依照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边界和规划控制范围边界,可以将居民点区分为圈内居民点、环内居民点和环外居民点;(3)三类农村居民点存在显著的不同特点,整理方向不同。研究结论: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偏大,需要按照农村居民点的区位分布与特征采取差异化的整理模式,提升北京市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效率。
关键词:
土地利用 整理 特征 北京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卢凯国
去年以来,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我国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扩张性消费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对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产生了显著影响,基本达到了刺激农村消费的目的,本文以襄樊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关键词:
居民收支 消费政策 效应分析 乡村经济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涂诗意 孟庆跃 李慧 王维夫 孙晓筠
目的:描述山东省农村自报高血压患者调查前一年治疗高血压病的费用,分析其影响因素,并为降低农村高血压患者治疗费用提供建议。方法:通过入户调查和现场体检收集资料。运用描述性统计方法描述高血压患者调查前一年治疗费用,并运用对数正态变换、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治疗费用的因素。结果:农村高血压患者调查前一年人均治疗费用为787.7元,是否患有并发症、是否按医嘱服药、调查前一年是否曾住院、患者对病情的知晓程度和患者病程的长短是影响高血压治疗费用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高血压患者疾病经济负担沉重,并发症和住院治疗是导致费用增加的主要原因,选择治疗方案时应考虑经济因素。健康知识和治疗依从性对治疗费用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
高血压 治疗费用 疾病经济负担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黎孔清 陈银蓉 余雪振
农村居民点整治是土地整治规划的核心问题。研究采用实地调查法和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在统筹国家政策、农户意愿和建立自然-经济-社会-生态-规划综合修正指标体系的基础上,科学测算了随县各乡镇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并提出适宜整治策略。研究结果:①随县18个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5.15%~9.84%之间,表明理论潜力转变为现实潜力的可能性具有较大地域差异;②2011—2020年随县农村居民点整治现实潜力为2 035.23 hm2,占理论潜力的17.80%,占现状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的10.01%;③可优先在潜力大的乡镇建立整治示范区,创新土地整治模式,有序推进农村居民点整治。该研究测算方法及整治策略具有一...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朱长连,常桂梅,冯红旗,邱华豪,袁东河,王宇明,高向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给广大农村带来了勃勃生机,基本上解决了温饱问题。但随着物价的上涨,农民的医疗费用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些农民因病致贫,成为当前农民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问题之一。为了解农民对医疗费用的实际承受能力,由河南省卫生厅和河南医科大学共同对本省农村居民的年收入及医疗费用进行了调查,为进一步制定农村卫生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朱红恒
本文通过协整分析和Granger因果检验证明增加农业生产不能有效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加速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才是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的有效途径。要想加速农村居民的非农就业,就必须充分发挥公共财政职能,进一步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品的财政投入,改变公共资源城乡配置的不合理状态。
关键词:
农业生产 非农就业 农民收入 协整分析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高燕 叶艳妹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近几年兴起的土地集约利用工程。本文根据全国各地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实践经验 ,在界定了村庄类型 ,分析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 ,从资金筹集、组织领导、具体操作等方面总结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模式 ,并对不同农村地区适宜的不同模式进行了初步归类。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 用地整理 模式 类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赵若曦 冯长春 刘效龙
本文从"节约集约用地内涵"出发,建立了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13.0和stata9.0软件,采用相关系数检验、逐步回归,并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分析每个指标对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程度,从而更全面地把握和揭示农村居民点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秀玲 田国英 潘云 张振 张文丽
运用Atkinson(1987)单维贫困测量与Alkire和Foster(2008)多维贫困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山西农村居民贫困情况进行了测度。实证结果表明:从单维视角看,山西农村贫困主要体现在饮用水、消费、收入三个方面,全省三个主要贫困区存在差异;从多维视角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存在多维贫困现象,考虑的贫困维度越多,贫困程度越严重。东部太行山区与北部高寒冷凉区的饮用水问题也比较严重,北部高寒冷凉区相比其他两个地区其教育问题较为突出,北部高寒冷凉区与西部吕梁山区的住房问题也需要关注。因此,山西今后要从多维度识别和瞄准贫困,针对地区贫困特点予以扶持。
关键词:
单维贫困 多维贫困 贫困测量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玮莹 李仕冀 邵长秀 杨婷 胡华浪 邓祥征 孙志刚
【目的】“合村并居”作为农村发展与城乡融合的一种典型的地理空间形式,但是目前缺少定量刻画与评估“合村并居”地理空间演变的科学方法,因此本文旨在提出一套基于卫星遥感与地理景观理论的定量刻画农村居民点地理景观格局的方法,并以山东省德州市为例分析农村居民点自2007年以来的地理景观格局演变规律。【方法】以山东省德州市为研究区,通过2007、2015、2020年Landsat遥感数据刻画农村居民点演变特征;筛选景观格局指数,并基于熵权法定量分析县域农村居民点演变进程。【结果】①市域尺度上,相比于2007—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加快,原自然村居民点斑块面积和斑块数量减少趋势明显;②斑块尺度上,较小面积的农村居民点数量减少幅度大,现存农村居民点形状的不规则程度与复杂程度降低;③县域尺度上,各县之间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存在一定差距,其中德城区农村居民点变化进程最快,夏津县进程最为缓慢。【结论】本研究提出的方法有效刻画了农村居民点地理景观格局及其演变特征,可为“合村并居”科学评估、规划设计与政策推进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广泳 王数 安萍莉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不同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集中分布区域的地质条件,找出影响整理模式选取的各种地质环境。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归纳法。研究结论:地质条件是矿区选取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根本依据。近年来,中国农村居民点整理范围不断扩大,但对复杂地质环境区域,尤其是地质环境复杂的矿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研究还比较少,应加大对特殊地质条件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
关键词:
农村居民点整理 整理模式 地质条件 矿区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韩武波 殷海善 安祥生
研究目的:通过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影响因素分析,探索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可行性。研究方法: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研究结果:(1)从房屋的结构和利用来看,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为6.2%—8.0%;(2)从当前农村人口迁移的角度看,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很大,全省总体水平应该在20%以上;(3)从农村人口迁移前后农村居民点条件差异的角度,土地整理后增加耕地、建设用地数量要打折扣;(4)整村搬迁和拆旧平空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两种方式,适合不同情况;(5)农村居民点整理需要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大力支持;(6)向小项目倾斜、向基层倾斜是分散、小型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管理模式。研究结论:山西省农村居民点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