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36)
- 2023(13465)
- 2022(10811)
- 2021(9784)
- 2020(8362)
- 2019(18349)
- 2018(18459)
- 2017(35572)
- 2016(19457)
- 2015(21936)
- 2014(22151)
- 2013(21680)
- 2012(19568)
- 2011(17435)
- 2010(17930)
- 2009(17458)
- 2008(17681)
- 2007(16424)
- 2006(15082)
- 2005(14293)
- 学科
- 业(92532)
- 济(83473)
- 经济(83322)
- 企(75369)
- 企业(75369)
- 管理(73552)
- 农(46881)
- 业经(31868)
- 农业(31090)
- 财(29975)
- 方法(29376)
- 制(24180)
- 中国(23889)
- 数学(21003)
- 数学方法(20785)
- 务(20784)
- 财务(20747)
- 财务管理(20716)
- 企业财务(19631)
- 体(18409)
- 技术(18259)
- 策(16776)
- 划(15210)
- 理论(15140)
- 地方(14767)
- 体制(14450)
- 和(14380)
- 银(14247)
- 银行(14234)
- 学(14056)
- 机构
- 学院(284756)
- 大学(278020)
- 济(121158)
- 经济(118673)
- 管理(113473)
- 理学(96051)
- 理学院(95176)
- 管理学(93903)
- 管理学院(93396)
- 研究(90697)
- 中国(75939)
- 财(60957)
- 京(58838)
- 农(58026)
- 科学(51219)
- 江(48002)
- 财经(46380)
- 所(45068)
- 农业(43982)
- 中心(43573)
- 业大(43079)
- 经(41798)
- 研究所(39561)
- 州(36921)
- 北京(36487)
- 经济学(35684)
- 范(34267)
- 师范(33990)
- 财经大学(33391)
- 经济学院(32056)
- 基金
- 项目(176643)
- 科学(141422)
- 研究(135221)
- 基金(128995)
- 家(109849)
- 国家(108663)
- 科学基金(95416)
- 社会(89081)
- 社会科(84055)
- 社会科学(84035)
- 省(70755)
- 基金项目(68312)
- 教育(60694)
- 自然(58692)
- 自然科(57314)
- 自然科学(57300)
- 划(56911)
- 自然科学基金(56326)
- 编号(56246)
- 资助(50560)
- 成果(45685)
- 部(39789)
- 制(39748)
- 创(39174)
- 业(38814)
- 重点(38768)
- 发(38568)
- 课题(38065)
- 国家社会(36766)
- 创新(35845)
- 期刊
- 济(152307)
- 经济(152307)
- 研究(87597)
- 中国(65960)
- 农(60925)
- 财(51448)
- 管理(45821)
- 农业(40396)
- 科学(39565)
- 学报(38421)
- 融(32982)
- 金融(32982)
- 大学(31429)
- 业经(30981)
- 学学(29690)
- 教育(28515)
- 技术(25941)
- 财经(23880)
- 经济研究(21345)
- 业(21072)
- 问题(20726)
- 经(20582)
- 农村(15822)
- 村(15822)
- 技术经济(15755)
- 世界(15507)
- 版(14992)
- 农业经济(14680)
- 现代(14474)
- 财会(14031)
共检索到4541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文化 钱友山 王超铁 袁士畴
本文论述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应优先考虑土地产出率,同时具有高产出、高效益,高效率,持续、稳定及协调,资源节约,农村经济结构多元,模式种类丰富等特点。并提出:①产出与投入均具有三维结构和品种的三元结构,及其高产出、高投入的含义。②农业综合发展反馈环是农业持续发展的机制,它由六个子环组成,现代化生产要素是其枢纽。③“接口工程”的概念,它既是系统的组成又是系统的调节器。最后,对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中一
苏南农业现代化初期的土地制度试验 ──苏锡试验区的经验蒋中一(北京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100032)1985年,苏州和无锡两县市的农村工业产值占农村工农业总产值的91.9%,农外就业者占农村总劳力的57.4%,新型劳力就业结构的出现,提出了农村...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姚金海
在农村土地所有权仍然归集体所有,但农民享有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等权利的制度框架下,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收益分配机制,能够合理提高农民个人收益。以此为契机,政府可以整合土地保障和新农保的相关功能,引入市场化投资、管理、运营机制,建构新型土地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本文通过构建养老保险制度精算模型,并对相关参数进行合理设定,在此基础上对养老金替代率进行测算。结果表明,缴费档次、缴费年限、投资收益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农民养老金替代率的有效提升。当缴费年龄从16岁时开始,按设定的最高缴费档次和最高收益率计算,选择性缴费金额模式和选择性缴费比例模式下农民养老金替代率将分别达到64.10%和75...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海钦
农业资源紧缺、农户经营分散、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业发展不平衡等构成了农业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围绕中国农业实际,创新土地经营制度,本文通过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农村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的永久分离、改"承包制"为"永包制"、积极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农庄经营形式的分析,阐述了中国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创新的最新指向,特别是改革"普惠制"惠农政策的建议,对目前国家制定农业政策的指导意义更为明显。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中国特色 土地经营制度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明 王克林 谢炳庚 章春华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孙文基
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全面现代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论述了财政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的理论基础,分析了我国财政促进农业实现现代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农业实现现代化的财政政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财政政策 必要性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高布权
本文在界定我国西部农业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西部农业发展的“制度缺陷”,提出通过管理制度创新、产业制度创新以及科技制度创新,推动和促进具有我国西部特色的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对策。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制度创新 西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锋
当前,实现农业现代化面临着农业占GDP的份额下降、从业人数减少及人地矛盾凸显等严峻挑战,而单纯依靠化肥、农药、农业机构等农业技术进步对土地单产的增长十分有限,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推进农业生产关系的创新。以提高我国农业劳动生产率为重心、实现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力培育专业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并构建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土地制度是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关键。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制度变迁 世界经验 中国道路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郑良芳
论文结合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在分析我国推进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财政与金融协同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政策建议,包括完善国家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强化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等,以期为实践部门提供借鉴。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中国土地问题》课题组 张曙光
本项研究梳理了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政策演变,概括了土地规模流转的阶段特征和地域差异,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对北京通州、山东宁阳、成都郫县和崇州市等地6个案例的分析,说明了土地规模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揭示了其在农村所引起的巨大变化,对现有流转方式进行了比较分析,揭示了指标交易与土地流转的本质差别,并讨论了政府行为和农村金融在土地流转中的作用,进而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流转 组织变迁 农业现代化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黄晶 王敬源
土地流转是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条件之一,土地流转工作开展的快慢直接影响到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国土地流转进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包括土地流转的时机、土地流转的制度设计、土地流转与农民权益维护等。通过探讨美国、日本、法国土地流转制度为中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工作的顺利开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顺利进行建言献策。
关键词:
国外农业现代化 土地流转 制度 启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魏文静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中资源配置的核心,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功能和地位。当前我国处在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农业的现代化水平直接影响着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为了有效地推动农业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农村金融制度创新。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农村金融 制度创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振潜
从现在起到本世纪末,是我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至关重要的时期,把农业搞上去,加速推进农业的现代化,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一、依靠科技进步是我区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正如马克思所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解放四十年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区农业对人民生活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科
中国农业现代化不可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 ,必须从实际出发 ,吸收欧美等国先进科学技术和经验及教训 ,合理利用自然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还要利用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技术和国外的高新技术 ,建设符合国情的非传统农业现代化 ,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此背景下 ,文章分析了农业现代化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 ,提出了发展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