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348)
2023(14290)
2022(11880)
2021(10797)
2020(9154)
2019(20452)
2018(20196)
2017(38280)
2016(20934)
2015(23273)
2014(22949)
2013(22899)
2012(21161)
2011(18977)
2010(19167)
2009(18121)
2008(18346)
2007(16626)
2006(15086)
2005(13680)
作者
(61030)
(51916)
(51181)
(48611)
(33195)
(25099)
(22846)
(19815)
(19784)
(18581)
(17929)
(17578)
(16858)
(16576)
(16262)
(15545)
(15124)
(15047)
(15020)
(14812)
(12966)
(12781)
(12646)
(12017)
(11725)
(11564)
(11513)
(11494)
(10500)
(10371)
学科
(92883)
(90261)
经济(90121)
管理(74853)
(74672)
企业(74672)
(48814)
农业(32584)
方法(32444)
业经(31877)
(30317)
数学(24300)
数学方法(24132)
地方(23789)
(23208)
中国(21367)
(20760)
财务(20742)
财务管理(20718)
企业财务(19607)
技术(17945)
(17547)
环境(17093)
(17062)
(16070)
(15652)
(15231)
(15034)
贸易(15021)
(14528)
机构
学院(303413)
大学(292720)
(125520)
经济(122961)
管理(118386)
理学(101157)
研究(100887)
理学院(100065)
管理学(98687)
管理学院(98123)
中国(79825)
(69915)
科学(62296)
(61102)
(60581)
农业(53700)
(53380)
(51628)
业大(51502)
中心(47908)
财经(46551)
研究所(46364)
(41907)
(41007)
(39608)
经济学(36792)
北京(36680)
(36521)
师范(36151)
(35774)
基金
项目(202196)
科学(160077)
研究(148296)
基金(146561)
(127490)
国家(126249)
科学基金(109368)
社会(96355)
社会科(90910)
社会科学(90885)
(84564)
基金项目(79136)
自然(70395)
自然科(68562)
自然科学(68542)
自然科学基金(67315)
(66993)
教育(64738)
编号(59645)
资助(57067)
成果(46059)
重点(45432)
(45364)
(44651)
(43895)
(43317)
(42541)
课题(41156)
创新(41110)
国家社会(39545)
期刊
(156203)
经济(156203)
研究(86215)
(71445)
中国(63835)
(50107)
农业(48788)
学报(48250)
科学(45907)
管理(45428)
大学(37216)
学学(35955)
业经(32543)
(31693)
金融(31693)
(26390)
技术(25669)
财经(23063)
教育(22864)
问题(21170)
经济研究(20862)
(19814)
(17038)
资源(16961)
技术经济(15880)
农村(15643)
(15643)
现代(15554)
世界(15169)
农业经济(14803)
共检索到4664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  成升魁  杨海龙  何露  焦雯珺  刘珊  闵庆文  
本文运用半试验与调查相结合的方法,以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地区的糯稻和杂交稻为例,研究了传统品种和现代品种在水稻单作(R)、稻-鱼(R-F)和稻-鱼-鸭(R-F-D)3种不同稻作方式下,稻田多个物种共存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害及蜘蛛的影响。结果表明,就水稻品种而言,糯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抑制杂草能力均优于杂交稻,糯稻田与杂交稻田的稻飞虱虫量、稻纵卷叶螟虫量以及蜘蛛量差异不显著,杂交稻在3种稻作方式下的抗稻瘟病能力显著高于糯稻。就稻作方式而言,R-F-D显著降低了田间杂草的发生密度,对稻田杂草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节节菜(Rotala indica)等的抑制效果达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  闵庆文  成升魁  刘某承  肖玉  张彪  孙业红  朱芳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历史等原因,贵州省从江县至今还保持着比较完好的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丰富的少数民族文化。这种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生态优越性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吸引了众多的关注,FAO考虑将其列为浙江省青田县的协作点。为了更好的说明传统生产方式保护的必要性,本文采用物质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使用市场价值法、影子工程法、生产成本法、机会成本法等定量方法,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经济价值,试图为传统农业区保护提供科学而量化的依据。结果表明: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现有生态经济价值为48.96×10~8元,其间接生态价值是直接经济价值的8倍多。土壤保持功能是...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露  闵庆文  张丹  焦雯珺  杨海龙  刘珊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出现了如有机农业、绿色农业等农业发展模式。传统农业地区一般处于经济落后的地方,往往还保持着传统农业生产方式,有着较好的农业生态环境。这些地区的农业发展不能再重复传统农业到现代农业再到有机农业的过程,但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也无法直接开发有机农业。贵州省从江县是一个典型的传统农业地区,生物资源、劳动力资源及生态环境有一定的潜在优势,但受耕地资源、经济资源及技术条件制约,从总体看,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低。在这种情况下,从江县农业发展应根据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引入有机农业思想,生产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丹  刘某承  闵庆文  成升魁  孙业红  焦雯  
石油农业导致生态系统退化与环境受损。人们在寻找新的农业途径时,将目光转向传统农业,开始对传统农耕模式的价值进行挖掘。稻鱼共生是最为典型的中国传统生态农业模式之一,因其历史悠久、景观独特和效益显著而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首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之一。在数千年的农耕文化演变过程中,同宗的青田县和从江县的传统农业系统,由于受到不同的自然、经济和文化的影响,分别形成了以养鱼为主和以种稻为主的稻鱼共生系统。本文采用市场价值法、造林成本法、替代价格法、大气污染治理成本法和水库工程费用法等,分别对青田县和从江县传统农业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经济进行评估。结果表明,以养鱼为主的青田县直接经济价值比以种稻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丹  成升魁  何露  闵庆文  焦文珺  
农业生物多样性是人类当前和未来产业发展、资源开发、战略性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生物安全等的重要物质基础。然而,随着人口的增长,高产品种的推广,化肥、农药的过度施用以及政策变革和经济建设等原因,农业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或丧失,对其保护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农业研究中的焦点。农业生物多样性的评价是有效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合理利用其资源,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本文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等级多样性测度为基础,对农业等级多样性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引入信息增益的概念,对农业生物多样性信息增益的测度指标进行了研究,并用农业等级多样性、信息增益及其他多样性指标分析评价了贵州省从江县的农业生物...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凯  闵庆文  许新亚  
分布于湘、黔、桂三省交界地区的传统侗族村落,蕴含着独特的生存理念、文化传统、科学技术,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其中黔东南侗族村寨(六洞、九洞侗族村寨——贵州省黎平县、从江县、榕江县)已经在2006年被列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后备名单。在长期的农业生活中,这些侗族村落受到农业文化的影响,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文化内涵,表现出明显的农业文化特征。侗族村落的选址与侗族先民的生产习惯有着某种联系;侗族村落以鼓楼为核心的结构形式是传统侗族社会组织形式的反映;村落的布局、营造受到农业活动的影响;民族建筑的造型、装饰以及建造过程都与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侗族村落也面临保护与发展的问题。要将村落看...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闵庆文  张丹  焦文珺  何露  刘珊  孙业红  
为了从能量流动的角度揭示稻鱼共生系统和水稻单作系统在资源利用效率及环境压力上的差异,应用能值分析方法对贵州省从江县小黄村糯禾—鱼、糯未单作、杂交稻—鱼、杂交稻单作两个系统、4个处理的农业资源投入的能值流及构建的能值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稻鱼共生系统与水稻单作系统农业资源投入结构相似,均以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资源投入为主,可更新资源投入不足,不利于系统的长期稳定。但与水稻单作系统相比,稻鱼共生系统的优势表现为:①太阳能转化效率较高;②转化单位自然资源投入购买能值较少;③受市场影响较小;④能值投资回报率较高;⑤对环境压力较小;⑥系统富有活力和发展潜力。可见,稻田养鱼的确是我国传统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珊  闵庆文  徐远涛  张灿强  程传周  石有权  吴老成  
本文选择了贵州省从江县侗族村落小黄村为案例点,在实践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社会学研究方法,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Participatory Rural Appraisal,PRA),利用林业部门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并结合实地观察数据,绘制了该村60年来不同时期的村落森林分布图,从林地面积、林种构成、林龄结构等三方面追溯了过去60年来该村森林资源的变化。同时,通过查阅文献、实地问卷调查、关键人物访谈、现场调查和加权平均指数分析法对林地变化的驱动因素进行了筛选和排序。研究表明,侗族习惯法、宗教和传统护林习俗等传统知识仅次于政府政策因素,占据第二重要的地位。小黄村对森林资源的有节制利用,曾在历史上有效保证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海龙  吕耀  焦雯珺  闵庆文  
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不仅节约耕地,而且能有效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但其投入的劳动力成本较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农业劳动力机会成本升高,农业生产比较效益降低,传统的稻鱼复合土地利用方式正逐渐向水稻单一种植模式转变。农户作为土地利用的微观主体,其行为方式直接决定着土地的利用方式。本文从农户行为角度研究了农户行为对土地利用方式变化的影响,并得出如下结论:①经济收益是诱导农民改变土地利用方式最重要驱动因子,农户家庭年收入每增长1万元,其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增长32.7%;②劳动力素质和劳动力投入也是重要的驱动因子,劳动力素质高意味着其机会成本高,农户选择单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偏好亦随之增强,农户选择水...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业红  闵庆文  成升魁  张丹  焦雯珺  何露  杨海龙  刘姗  
科学认定和评价资源是旅游开发利用的前提,其中资源旅游开发的时段选取和空间选定问题尤为重要。本研究以贵州从江"稻田养鱼"农业文化遗产资源为例,立足"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两方面、"时间—空间"双维度构建指标体系,对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时空适宜性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①夏初(6月)和秋季(9月~10月)是从江县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的最佳季节(月份);②东北部的"斗里-西山-雍里-丙妹-高增-贯洞-洛香-庆云"是目前进行旅游开发的最佳区域;受旅游可进入性差的影响,西南部各乡镇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适宜度较低;③提高下江镇遗产资源的景观优势度和完整度可贯通东北—西北部适宜区构筑旅游大区,提升全县的旅游吸引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琳杰  李峰  崔海洋  
现代农业在带来粮食高产的同时也造成难以治理的农业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因而现代农业发展开始转向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农业形式,同时人们开始重新发现和思考传统农业文化的功能和价值。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与现代生态农业发展中有机农业的生产理念和技术规程天然耦合,蕴含着现代农业所倡导的生态环保、循环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思路,具有重要的环境、经济和社会价值。从稻鱼鸭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出发,分析了传统农业地区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以及稻鱼鸭传统农业生态系统在农业面源污染中的预防和治理作用。以期通过对稻鱼鸭共生模式的价值挖掘和动态保护,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提供新的启示和思路,同时也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甄若宏  王强盛  张卫建  卞新民  李元喜  沈晓昆  
通过鸭子在稻田食物链的增加,研究了稻鸭共作对稻田生态系统主要病、虫、草发生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稻鸭共作对杂草的防除效应达到96.1%,降低了稻田杂草的发生种类,Pielou均匀度指数显著提高;稻鸭共作对稻飞虱具有明显的生物控制效应,综合防效达到65.49%;稻鸭共作因鸭子对蜘蛛的捕食,虽然降低了稻田蜘蛛的数量,但由于稻飞虱数量明显减少,因此显著提高了稻田蜘蛛与稻飞虱的比例;鸭子对稻纵卷叶螟和二化螟有一定的控制效应,但控制能力随着水稻株高的增加而逐渐下降;稻鸭共作虽不能因鸭子的活动而控制纹枯病的发生,但能减轻纹枯病的发病程度;稻鸭共作对稻瘟病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综合防效达到57.02%。此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生阳  李忠鞠  张超  胡瑞法  
病虫草害防治是水稻生产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科学正确的技术信息在提高农户病虫草害防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3个省的963户水稻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病虫草害发生和农户防治行为的现状,探讨不同技术信息来源对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病虫草害层面,农户累计面临病虫草害发生种次10 003次,其中被农户防治的病虫草害种次占比仅为34.29%;在农户层面,平均每户的病虫草害防治率仅为35.20%。中国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除个人经验外,农技员和农药零售店是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相比于农药零售店提供的技术信息,农技员提供的技术信息对农户病虫草害防治概率和病虫草害防治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技员的技术服务效果并未在不同类型的病虫草害防治中形成一致性结论。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制度、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对农药零售店的技术指导与培训、鼓励统防统治等病虫草害防治商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孙生阳  李忠鞠  张超  胡瑞法  
病虫草害防治是水稻生产最关键的环节之一,科学正确的技术信息在提高农户病虫草害防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长江中下游流域3个省的963户水稻农户调查数据,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分析病虫草害发生和农户防治行为的现状,探讨不同技术信息来源对农户病虫草害防治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病虫草害层面,农户累计面临病虫草害发生种次10 003次,其中被农户防治的病虫草害种次占比仅为34.29%;在农户层面,平均每户的病虫草害防治率仅为35.20%。中国多元化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已经形成,除个人经验外,农技员和农药零售店是农户获取技术信息的主要来源。相比于农药零售店提供的技术信息,农技员提供的技术信息对农户病虫草害防治概率和病虫草害防治率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但农技员的技术服务效果并未在不同类型的病虫草害防治中形成一致性结论。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建立农作物病虫草害监测制度、深化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加强对农药零售店的技术指导与培训、鼓励统防统治等病虫草害防治商业服务体系的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林孝丽  周应恒  
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生态环境效应明显,其主要体现在节肥、节药、抑草、改善土壤和水体等方面上。本文根据对南方稻区的入户调查数据和2001-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中国农业统计年鉴相关统计数据及化肥农药使用量的技术标准,实证分析了稻田种养结合循环农业模式的节肥、节药的生态环境效应。调查分析显示,稻-鱼模式下农户化肥使用量比常规水稻种植模式的使用量要减少15.21%,农药使用量要减少40.17%;相关性分析表明南方稻区稻-鱼种养结合模式的稻田面积占水稻生产总面积的百分比与化肥、农药使用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407 2和-0.979 9。可以看出,在稻-鱼的稻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