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38.151.162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00)
2023(1797)
2022(1175)
2021(1126)
2020(754)
2019(1707)
2018(1715)
2017(2979)
2016(1461)
2015(1711)
2014(1700)
2013(1384)
2012(1134)
2011(979)
2010(1021)
2009(941)
2008(1020)
2007(935)
2006(845)
2005(866)
作者
(3743)
(3206)
(3095)
(2923)
(2000)
(1456)
(1342)
(1198)
(1139)
(1111)
(1100)
(1029)
(1000)
(984)
(962)
(927)
(908)
(894)
(872)
(791)
(784)
(764)
(757)
(744)
(721)
(703)
(700)
(655)
(623)
(619)
学科
(5470)
(5344)
经济(5336)
管理(4706)
(4413)
企业(4413)
(3136)
(2758)
贸易(2758)
中国(2691)
(2683)
业经(2568)
电子(2297)
网上(2264)
网上贸易(2264)
农业(2219)
教育(1881)
理论(1712)
供销(1688)
(1688)
方法(1479)
地方(1398)
农业经济(1315)
(1245)
(1226)
(1211)
(1157)
建设(1096)
(1096)
(1086)
机构
学院(21101)
大学(19911)
管理(6987)
(6955)
经济(6767)
研究(6516)
理学(5895)
理学院(5831)
管理学(5737)
管理学院(5705)
中国(4359)
(4179)
(3872)
师范(3856)
科学(3693)
(3585)
(3533)
职业(3207)
教育(3119)
师范大学(3083)
(2954)
技术(2942)
(2842)
财经(2686)
中心(2669)
北京(2649)
研究所(2632)
(2562)
(2405)
(2376)
基金
项目(12864)
研究(10948)
科学(10342)
基金(8503)
社会(7095)
(7034)
国家(6893)
社会科(6646)
社会科学(6644)
科学基金(6121)
(5648)
教育(5603)
编号(5033)
(4457)
基金项目(4072)
课题(3890)
成果(3834)
(3605)
自然(3229)
资助(3191)
自然科(3162)
自然科学(3162)
自然科学基金(3106)
规划(3030)
(2976)
项目编号(2975)
重点(2893)
(2749)
(2747)
(2653)
期刊
(10570)
经济(10570)
研究(7888)
教育(5624)
中国(5463)
管理(3569)
(3056)
业经(2984)
学报(2860)
技术(2761)
(2721)
科学(2704)
大学(2398)
农业(2306)
经济研究(2238)
商业(2131)
学学(2106)
职业(1812)
商业经济(1608)
(1400)
财经(1388)
社会(1361)
图书(1324)
现代(1315)
(1256)
技术教育(1252)
职业技术(1252)
职业技术教育(1252)
(1237)
(1204)
共检索到33878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唐凯麟  
企业家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健康的发展,有赖于中国现代企业家的商业精神的自觉建构。传统儒商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构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源头活水,认清传统儒商精神的现代重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探讨其重构的现代价值和基本路径,对于当代中国企业家精神的建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周生春  杨缨  
文章从"儒将"、"儒医"这两个名词的起源说起,探寻了"儒商"这一名词的起源及其含义的变化,并分析了"儒商"的前身——"儒贾"、"贾儒"这两个名词的褒贬色彩和内在根据。还从大量的历史资料中首次总结出了"儒商精神"的含义,以及"儒商精神"在当代的新的变化和意义。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黎红雷  
儒商自古有之。“富而好礼”的孔子大弟子子贡与“富而好德”的陶朱公范蠡,被后人尊为“儒商鼻祖”;“经商不损陶朱义,货殖何妨子贡仁”成为后世儒商的座右铭。明清时期,先后涌现出被时人称为“儒贾”“儒商”的社会阶层。浙江大学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原执行主任周生春教授认为:“传统儒商是具有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华文化底蕴,关爱亲友、孤弱,热心乡里和社会公益之事,能做到儒行与贾业的统一和良性互动,具有厚重文化底蕴的工商业者。”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公绥  
传统的儒家思想强调“以仁为本”,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恭敬、宽容、诚信、勤慧、慈爱,那就算是“仁”。儒家经典《大学》中说:“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意思是:生产财富有正确的途径。生产的人多,消费的人少;生产的人勤奋,消费的人节省,如此财富才会保持充足。仁爱的人仗义疏财以修养自身德行,不仁的人不惜以生命为代价敛钱发财。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李平生  
儒商在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当下,把握新时代儒商精神应该抓住其核心要素。一是讲求仁爱。仁的本质是爱,利他是儒家的最高境界。孔子曰“仁者爱人”。儒商始祖子贡、商圣范蠡经商受人赞誉是因为他们有仁爱之心。二是家国情怀。清末状元张謇践行实业救国,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张謇的事迹很有教育意义,要把这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艳  王瑞辉  
本文分析了儒商、儒商精神及儒商文化与商业经济之间不可分割的关系,结合当下工商业界存在的诚信失范、商业伦理迷途等道德困境,提出儒商文化发展应顺应时代的要求。并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儒商文化的基本精神及其践行路径,即:重新认识儒商文化的当下价值,弘扬儒商精神;倡导新型商业伦理,推进商道重建;推动儒商"与时俱进",加快儒商文化的现代转型;增进商会与企业的交流及资源整合,改善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轩  
儒商,是在实际商业活动中践行儒家价值观的企业家和商人,他们秉承传统经济伦理思想,努力实践着"义"与"利"的均衡。工具理性的泛滥造成西方经济组织和个人对于成本与收益之间过于线性化的要求,而金融风暴无疑是西方主流经济学"理性经济人"理论假设在现实社会中的悲剧再现。全球经济不能再单独依赖于这种片面强调工具理性,而忽视道德的价值观系统,具有东方思想文化底蕴的儒商理念,亟待重视和发扬。文章通过多学科交叉的视角,将"义以生利"作为研究儒商的切入点,尝试用现代计量方法来验证儒商精神(义)与企业绩效(利)之间的关系,以及儒家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是否真的能够"经世致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甲朋  
儒商积极倡导以儒家理念去经商,大力强调以儒家宣扬的诚信仁义等伦理道德作为商业经营的基本指导理念,由此形成了具有浓厚儒家文化特色的商人精神—儒商精神。儒商精神是市场竞争法则所促成,体现着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能够有效地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保障商业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儒商精神随着儒家思想、商品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地发展演变,先后经历了孕育滥觞期、发展形成期、西化转型期和现代重塑期。在每一次转变过程中,儒商精神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完善和优化。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荆建林  
现代儒商形象分析及塑造荆建林起源于80年代末的儒商热,向当代中国企业家展示了一种理想的形象目标。本文主要围绕儒商热的产生背景、现代儒商形象内涵及塑造等三个问题进行讨论。一、现代儒商热的产生背景当代儒商热的兴起,从表面看似乎表现了中国企业家对自身形象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树彬  陶志明  
不同时代的儒商有不同的标准,但都与"儒"密不可分。儒学决定着儒商的本质特征。通过剖析儒学"三纲五常"的理论框架,能够有助于理解儒学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深远影响,有助于理解中国宗法等级制度所形成的"人治"特征,有助于理解法治和市场经济在中国的徘徊不前,从而有助于理解儒商在历史和现实中的苦涩,也才能够对症下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新的儒商。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边一民  
本文认为 ,儒商是儒家伦理文化与商业经营实践契合的产物。建构儒家化的商业伦理价值体系是儒商的精神特质。扬弃儒商的商业伦理精神 ,实现由儒商商业伦理到现代商业伦理的转型 ,使之融汇于当今商业经营活动过程之中 ,是当前商业伦理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求索  [作者] 马涛  
儒商精神根植于儒家思想,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兼济天下”的家国情怀、“变则通”“日日新”的创新精神、“天行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致良知”的经营价值观,将在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晁罡  
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充分运用中国的文化理念解释中国的社会现象,已成为国家和民族的殷殷期待。中国人包括中国企业家的行为正变得更加进取自信、勇于担当、格局广大,一些企业尝试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入企业管理之中以解决现实层面和精神层面的问题,恰是情理之中的选择;如“天人合一”“修齐治平”“家国一体”“天下大同”等精神,已经越来越多地为一些优秀企业家所坚持和运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戢斗勇  
儒商传统是中国优秀传统管理思想的精华。源远流长,影响深远。与现代企业管理理论融合,成为构成中国现代企业文化的支柱和现代企业道德的内核。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