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76)
- 2023(12325)
- 2022(9960)
- 2021(9335)
- 2020(7302)
- 2019(16286)
- 2018(16180)
- 2017(29865)
- 2016(16620)
- 2015(18832)
- 2014(18834)
- 2013(17915)
- 2012(16497)
- 2011(14992)
- 2010(15602)
- 2009(14690)
- 2008(14854)
- 2007(13722)
- 2006(12283)
- 2005(11038)
- 学科
- 济(56634)
- 经济(56524)
- 管理(51044)
- 业(49742)
- 企(39140)
- 企业(39140)
- 农(29491)
- 财(19898)
- 制(19743)
- 农业(19491)
- 业经(19412)
- 中国(18894)
- 方法(18306)
- 数学(14294)
- 体(14184)
- 数学方法(14001)
- 理论(13510)
- 学(12308)
- 教育(12122)
- 地方(11569)
- 务(11520)
- 银(11515)
- 银行(11493)
- 财务(11483)
- 财务管理(11452)
- 行(10934)
- 体制(10876)
- 企业财务(10839)
- 教学(10623)
- 融(10452)
- 机构
- 学院(234692)
- 大学(229619)
- 济(85890)
- 经济(83508)
- 管理(82651)
- 研究(76927)
- 理学(69681)
- 理学院(68921)
- 管理学(67601)
- 管理学院(67174)
- 中国(59189)
- 京(48620)
- 科学(45561)
- 财(45480)
- 农(41370)
- 江(39064)
- 所(38093)
- 中心(36327)
- 财经(34228)
- 研究所(33769)
- 范(33472)
- 业大(33362)
- 师范(33107)
- 州(31064)
- 农业(31017)
- 经(30735)
- 北京(30566)
- 技术(28429)
- 院(28071)
- 省(26619)
- 基金
- 项目(148331)
- 研究(116625)
- 科学(115113)
- 基金(102359)
- 家(87803)
- 国家(86854)
- 科学基金(73805)
- 社会(71992)
- 社会科(67511)
- 社会科学(67491)
- 省(61251)
- 教育(56430)
- 基金项目(53151)
- 编号(50559)
- 划(50075)
- 自然(43967)
- 成果(43687)
- 自然科(42870)
- 自然科学(42859)
- 自然科学基金(42045)
- 资助(40519)
- 课题(37084)
- 重点(34130)
- 制(33717)
- 部(32499)
- 发(32448)
- 创(31710)
- 年(31357)
- 性(30995)
- 项目编号(30026)
共检索到371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金秀 黄政 龙文军
以婚丧嫁娶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传统仪式不仅具有社会文化意义,还是重要的内生性治理资源。通过考察多地的婚丧嫁娶实践样态发现,传统仪式主要通过人情伦理规范社会秩序、面子机制约束个体行动、搭建公共平台促进纠纷调解与社会整合、培育互助精神强化关系纽带、培育乡村治理人才等五个维度发挥治理效能。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仪式也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发生异化,导致农民经济压力俱增和情感缺位,治理功能被削弱。行政力量所推动的移风易俗行动则着力纠偏传统仪式的非理性面向,在保留仪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推动仪式简化,减轻村民人情支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仪式更好地发挥情感联结和社会规范效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的治理功能是题中应有之义,应充分挖掘传统仪式的道德文化意涵,从传承家风家训、强化互助精神、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等方面着手,借助传统仪式激发互助传统,提高自治和德治水平,营造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并提升治理效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金秀 黄政 龙文军
以婚丧嫁娶为主要内容的乡村传统仪式不仅具有社会文化意义,还是重要的内生性治理资源。通过考察多地的婚丧嫁娶实践样态发现,传统仪式主要通过人情伦理规范社会秩序、面子机制约束个体行动、搭建公共平台促进纠纷调解与社会整合、培育互助精神强化关系纽带、培育乡村治理人才等五个维度发挥治理效能。随着乡村社会的转型,传统仪式也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发生异化,导致农民经济压力俱增和情感缺位,治理功能被削弱。行政力量所推动的移风易俗行动则着力纠偏传统仪式的非理性面向,在保留仪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推动仪式简化,减轻村民人情支出的经济负担和心理压力,从而使仪式更好地发挥情感联结和社会规范效用。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充分发挥婚丧嫁娶等传统仪式的治理功能是题中应有之义,应充分挖掘传统仪式的道德文化意涵,从传承家风家训、强化互助精神、发挥自治组织作用等方面着手,借助传统仪式激发互助传统,提高自治和德治水平,营造共建共享的治理新格局并提升治理效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邓文勇 孙婵婵
乡村工匠是乡村技艺的传承者,是美丽乡村的助力者,是乡村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职业教育作为培育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类型教育,承担着技术教育与技能发展的重要任务,是培育乡村工匠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存在培育对象离农意识强和培训意愿低、培育内容和方式不合理、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不完善等现实困境,影响着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数量和质量。为此,可从三个方面入手推进职业教育培育乡村工匠的工作:唤醒受教育者内心深处的乡土情感,提升其对乡村文化和传统的认同感,激发其参与乡村工匠培育的意愿;对培育内容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对培育方式进行充分的调整,确保培训课程与实践环节相结合,紧密贴合乡村工匠的实际需求,使培养更富有成效;完善资源保障和管理制度,确保培育乡村工匠所需的师资、设施等各种资源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建立起严密有效的管理体系,以确保培训质量和效果的持续提升。
关键词:
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乡村工匠 现实困境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武红勇
通过分析文化自信培育在传播中存在的忽视文化意义、参与过程和价值意义等问题,提出了用仪式传播来审视文化自信的培育。进一步从前提、目标追求、价值立场和实现机制分析了文化自信培育和仪式传播的共通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传播要强调共同参与、重视信仰共识、关注过程实效等可能的路径。
关键词:
仪式传播 文化自信培育 路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佳希
农业农村现代化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乡村人才的支持,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重要因素,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政策的深入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也面临着培育对象、培育主体、培育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应该通过增能突出其主体地位、创新资金投入机制、构建科学的培育体系、建立激励机制、营造良好文化氛围等路径进行优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 制约因素 优化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倪慧丽 王慧慧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是目前农村经济增速的亮点之一。基于乡村旅游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既有利于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和提高乡村旅游服务质量,又有利于留住农村人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针对当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师资队伍建设薄弱、内容滞后、方式单一和效果评价缺失等问题,应采取以下实施路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完善培育课程体系,彰显实用性;因地制宜,注重培育方式多元化;加强效果评价,提升培育质量。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新型职业农民 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姜乐军 马海燕
乡村工匠培育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以乡村工匠培育政策演进的梳理为起点,详细阐述乡村工匠培育的内在逻辑,乡村工匠扮演着中国传统技艺的守护者、和美乡村建设的引领者以及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角色。根据《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我国职业院校助力乡村工匠培育要通过确立服务乡村振兴的功能定位、夯实乡村工匠培育的专业基础以及创新乡村工匠培育的培养模式等具体路径加以推进。
关键词:
乡村工匠 职业院校 政策 逻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关晓铭
项目制不仅能够强化国家力量对市场机制的引导和规范,而且能够借助“法定”议程实现乡村的有效治理。然而,项目制亦具有多源风险。强化村民参与的制度化、完善项目实施制度和优化地方政府绩效评估是规避项目实践风险、提升项目治理能力的关键。
关键词:
乡村治理 项目制 目标替代 村民参与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卢跃生 江涛 李玲 吴南中
自MOOC兴起以来,在线学习在全世界的迅速兴起,在线学习能力成为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线学习培育机制,促进在线学习能力的培育成为必然。在线学习培育机制的建设要遵循知识动力、生活动力、教育动力的共同作用。同时需要考虑政策制度在塑造在线学习"嵌入"的心理环境,促成在线学习行动,塑造在线学习氛围上的整体价值。基于此,重庆工商职业学院形成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在线学习推进思路,进行了多机构多组织共同协调的组织机制建设,实施了定性定量结合的评价制度建设,布局了大数据体系反馈机制,加强了与实践互动的理论研究,取得了一些成就。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丽娜
在浙中农村,乡村治理体制日益向精细化转变,典型体现在村干部坐班制、职责分工、绩效考核、问责体制四个方面。制度精细化多发生在发达地区的农村,其动力来自于规范权力运作的政治目标。不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制度精细化在两个层面与乡村社会发生互动:一是面对乡土性与非程式化的乡村社会,制度精细化在实践中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理和治理真空的存在;二是制度精细化是自上而下行政动员的体现,而非自下而上农民治理诉求的反应,这使得村级组织的接点治理不再可能。制度精细化趋势的背后是基层制度建设与权力运作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应在村民自治制度的框架内进行基层组织建设,让村民自治在适合的制度条件下运转起来。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制度精细化 过度治理 农民诉求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丽娜
在浙中农村,乡村治理体制日益向精细化转变,典型体现在村干部坐班制、职责分工、绩效考核、问责体制四个方面。制度精细化多发生在发达地区的农村,其动力来自于规范权力运作的政治目标。不过,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制度精细化在两个层面与乡村社会发生互动:一是面对乡土性与非程式化的乡村社会,制度精细化在实践中可能会导致过度治理和治理真空的存在;二是制度精细化是自上而下行政动员的体现,而非自下而上农民治理诉求的反应,这使得村级组织的接点治理不再可能。制度精细化趋势的背后是基层制度建设与权力运作之间的关系问题,对此,应在村民
关键词:
乡村治理 制度精细化 过度治理 农民诉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程洁
乡村工匠是乡村工艺的承载者,也是乡村文化的传承人。乡村工匠的技艺和文化传承对推进乡村振兴具有现实价值。乡村工匠的职业化发展日渐明显,由此也使得高职院校培育乡村工匠成为可能。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培养方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三大创新来加大乡村工匠培育力度,同时各级政府要做好政策、资金、师资、就业等方面的保障,共同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开展。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会平 黄萍 周怡岑 曾思敏 刘宏亮
文章以湖南省常宁市双湾村为例,利用吉登斯二重性理论,分析乡村人才对于规则性制约和资源性制约这两个制约的基础上,分析了湖南省乡村人才存在阅历不够、创业心理承受能力不足、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创业融资难等诸多问题,进而提出了提升乡村人才创业能力培育的具体路径。
关键词:
乡村人才 创业能力 影响因素 培育路径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吴才唤 周兰羽
乡村红色文化大众化是一个理论课题,也是一个实践课题,对于全面脱贫后接续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在厘清概念内涵、简述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乡村红色文化大众化是建立"志智双扶"长效机制的理论逻辑,指出其存在推广意识不足、精神提炼不够、管理权责不清和各类人才缺乏等问题,认为要采取上下联动、联合协作、内外结合和一线下沉的实践机制。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以"红"为"媒"、文化"铸魂",提炼精神、多措并举,创新方式、动静结合和讲好故事、积聚人才等四条实现路径。
关键词:
红色文化大众化 理论 实践 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