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14)
- 2023(1442)
- 2022(859)
- 2021(835)
- 2020(624)
- 2019(1320)
- 2018(1310)
- 2017(2180)
- 2016(1227)
- 2015(1490)
- 2014(1474)
- 2013(1239)
- 2012(1122)
- 2011(964)
- 2010(998)
- 2009(920)
- 2008(1002)
- 2007(964)
- 2006(892)
- 2005(923)
- 学科
- 济(4625)
- 经济(4618)
- 业(3672)
- 管理(2784)
- 企(2684)
- 企业(2684)
- 农(2594)
- 中国(2592)
- 业经(2094)
- 农业(1978)
- 教育(1940)
- 理论(1729)
- 学(1453)
- 方法(1277)
- 地方(1247)
- 制(1127)
- 农业经济(1112)
- 和(1094)
- 财(1070)
- 发(1056)
- 体(974)
- 建设(973)
- 发展(970)
- 展(956)
- 策(923)
- 教学(900)
- 体制(787)
- 工作(730)
- 银(722)
- 银行(722)
- 机构
- 学院(17881)
- 大学(17569)
- 研究(6458)
- 济(6151)
- 经济(5968)
- 管理(5077)
- 中国(4426)
- 理学(4174)
- 理学院(4109)
- 管理学(4029)
- 京(4009)
- 管理学院(3992)
- 科学(3797)
- 范(3449)
- 师范(3433)
- 财(3321)
- 所(3136)
- 江(3065)
- 教育(2854)
- 研究所(2807)
- 师范大学(2771)
- 农(2675)
- 职业(2515)
- 中心(2504)
- 北京(2495)
- 州(2471)
- 技术(2450)
- 财经(2406)
- 院(2312)
- 经(2162)
共检索到302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凤华
传统人文精神在现代时空里遭到了质问和扬弃,本文拟立足新的文化视点文化层面就这种质问和扬弃进行再质问,并对人文精神的内涵进行再思考。
关键词:
传统人文精神 现代阐释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王碧蓉
当代知名作家张曼菱女士追忆其父亲张进德先生(字退耕)的散文集——《中国布衣》(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7月版)。该书为16开本,以麻布般的黄色作为封面,正好和书名中的布衣交相辉映,简洁的装帧中透露出一种布衣独有的质朴素雅之感。翻过扉页和版权页,展现在读者眼前的是一幅退耕先生遒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匡瑛 井文
近年来,工匠精神成为职业教育界关注的热词。在广泛且热烈的讨论之中,对于工匠精神的内涵存在三种误读,如将工匠精神理解为慢工出细活、机械地重复、工匠的精神等。新时代背景下,在对工匠精神内涵理解理性纠偏的基础上,赋予工匠精神现代性的意涵阐释,包含专注坚守的职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勇于创新的卓越精神和协同合作的团队精神,兼具历史性和时代性。为此,在创新培育职校生工匠精神路径上应借力现代学徒制,凸显工匠精神;依托专门课程及大纲,培育工匠精神;植入专业教育,渗透工匠精神;融入文化建设,熏染工匠精神;提升教师素养,助力工匠精神培育。
关键词:
工匠精神 理解偏离 时代意涵 创新培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涂又光
论人文精神涂又光①人文精神,在中国,在西方,象一轮喷薄而出的海上红日,正在高等教育中升起。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高等教育发展的三阶段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从传说五帝到清朝末年,可谓“人文”阶段;近百年来,可谓“科学”阶段;正在发展为“人文·科学”阶段...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于文秀
随着历史的文化语境的变迁和现实的社会情势的推涌,当今大学的现实功能和作用越来越得到丰富和强化,对人类文明的意义和影响可谓深远并不可或缺。但大学在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王淑贵
论述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中构建人文精神的具体做法、体会与收效。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贵禄
公共阐释论的提出,是对强势的西方文论话语的又一次深度辨析,其重要意义不仅在于"破",而且更在于"立"。公共阐释论的建构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历史维度、公共维度和可公度维度。结合中西方阐释史、理论史和文学案例,从阐释规范、文学传统和认知前见等三个方面,可以揭示建构公共阐释论之历史维度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关键词:
历史维度 阐释规范 文学传统 认知前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建伟
在人类所有的文化活动中,教育应当是最具有人文意义的活动,理应最具有人文精神。人文精神蕴含着一种全新的教育观,从中我们将在有关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内容等一系列问题上获得许多新的灵感。站在人文精神的高度,我们不仅能够清醒地看到实然的教育和应然的教育之间的偏差和距离,而且更能够清晰地看到未来教育及其改革的出路和希望。
关键词:
教育 人文精神 教育观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欣一
现代法治在中国肇始于清末民初,百年间经历了"法政""政法"两种既有联系又差异较大的类型。在学界既有的"革命范式""近代化范式"基础上,将"法治"作为分析工具揭示"法政"和"政法"的制度差异,并探讨从法政到政法的背后逻辑,可以从法理上对中国近现代法治进程进行整体性审视。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洪岳
对于既有文化和文艺作品的理解和阐释是创新文化文艺的必由之路,甚至如存在论认为的那样,理解和阐释是人的在世方式。但在后现代之后,如何理解和阐释面临着新的问题,尤其是审美阐释何以可能?元现代理论作为吸收、融合并超越了前现代、现代和后现代的一种新的话语,化约为感性、理性和灵性的三维。这三者不是水火不容的,可以通过以理性为枢纽的新的"审美三元"来建构新的审美阐释学。
关键词:
元现代 公共阐释 理性 审美直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吴刚
本文首无梳理了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的由来及中国文化中人文的涵义 ;其次 ,分析了自文艺复兴以来人文主义的主要观念 ,认为人文主义的主题是人的潜在能力和创造力 ;再次 ,本文提出我们今天的新人文精神并不排斥科学 ,它包含两个相关方面 :人文关切和科学理性 ;最后 ,文章提出 :新人文教育 ,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学校生活中的人文性 ,二是师生人文精神的建构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方中政
五四精神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代对其的阐释略有不同。第一阶段(1919~1949)对五四精神的解读饱含激情,但略显分散;第二阶段(1949~1978)对五四精神的解读中有强烈的革命色彩;第三阶段(1979~2000)在五四精神中融入较多开放、启蒙的元素;第四个阶段(2000~2019)将五四精神凝练为爱国、进步、民主、科学。无论哪个时代,爱国精神都是五四精神的核心点。新时代五四精神仍是大学生宝贵的精神财产,是增强海内外青年民族认同感、塑造青年理性爱国品格和培养青年爱国责任意识的有力武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