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07)
- 2023(2632)
- 2022(2175)
- 2021(1864)
- 2020(1582)
- 2019(3645)
- 2018(3449)
- 2017(6906)
- 2016(3415)
- 2015(3735)
- 2014(3840)
- 2013(3997)
- 2012(3682)
- 2011(3350)
- 2010(3365)
- 2009(3027)
- 2008(3171)
- 2007(2892)
- 2006(2456)
- 2005(2135)
- 学科
- 济(20100)
- 经济(20090)
- 业(12148)
- 企(9873)
- 企业(9873)
- 管理(9490)
- 产业(7983)
- 方法(6591)
- 业经(6329)
- 农(5803)
- 地方(5730)
- 数学(5147)
- 数学方法(5115)
- 结构(4908)
- 技术(4567)
- 农业(4066)
- 中国(4010)
- 地方经济(3837)
- 产业结构(3677)
- 贸(3264)
- 贸易(3264)
- 易(3145)
- 财(2681)
- 制(2655)
- 和(2623)
- 学(2493)
- 理论(2465)
- 环境(2459)
- 发(2432)
- 新技术(2359)
- 机构
- 学院(53581)
- 大学(51803)
- 济(25961)
- 经济(25583)
- 管理(22160)
- 理学(19336)
- 理学院(19177)
- 管理学(19024)
- 管理学院(18934)
- 研究(17625)
- 中国(12307)
- 财(10503)
- 京(10213)
- 科学(9313)
- 财经(8476)
- 所(8292)
- 经济学(8048)
- 江(7966)
- 中心(7878)
- 经(7483)
- 研究所(7386)
- 经济学院(7367)
- 农(6776)
- 业大(6708)
- 范(6613)
- 师范(6569)
- 州(6425)
- 院(6406)
- 北京(6403)
- 经济管理(6324)
- 基金
- 项目(36228)
- 科学(29393)
- 研究(28291)
- 基金(26049)
- 家(22082)
- 国家(21918)
- 社会(19277)
- 科学基金(19210)
- 社会科(18543)
- 社会科学(18540)
- 省(14909)
- 基金项目(13983)
- 划(11857)
- 教育(11846)
- 编号(11138)
- 自然(10924)
- 自然科(10635)
- 自然科学(10635)
- 自然科学基金(10486)
- 资助(9892)
- 发(9691)
- 成果(8641)
- 发展(8395)
- 展(8277)
- 创(8216)
- 国家社会(8153)
- 重点(8111)
- 产业(7988)
- 部(7851)
- 课题(7811)
共检索到772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帆
联盟标准是一种新型的标准形式。同为联盟标准,传统产业集群联盟标准与高新产业联盟标准在形成基础、功能属性、形成流程和形成导向上有较大差异。因此,传统产业集群的联盟标准有其独特的形成动因。文章根据实际调研,从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关系、集群与集群的竞争关系、政府政策的影响以及内在的降低交易成本和制定成本等角度分析传统产业集群联盟标准的形成动因。
关键词:
联盟标准 传统产业集群 高新技术产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帆
联盟标准与传统产业集群密切相关,传统产业集群中联盟标准大量兴起,成为重要的产业调控手段。文章从技术、规模经济、制度三个角度对联盟标准促进传统产业集群发展的机制做了理论分析,并以浙江台州仙居县木制工艺品联盟标准为例,剖析该机制的影响途径和效果,最后对此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张纯洪 刘海英
技术标准的生成过程主要包括技术路径和市场选择路径两个维度。按照产业技术标准的市场路径,企业若要尽快超越竞争对手,必须采取有效手段同时去影响技术市场和产品市场。通过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不仅能够加快自身主导技术在技术市场的普及,而且能够锁定更多的消费需求,成为产业事实技术标准,从而在技术标准竞争中获胜。
关键词:
技术标准 市场路径 战略联盟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郑健壮
当前对产业集群问题的讨论一般都界定于一定的空间之内,对于传统产业集群空间指向和空间位移的动态研究显得缺乏,至多也是个案的研究。本文在“集群最终的形成和转移是以经济的自利性为基础”的前提下,从成本(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的角度用经济学的模型分析其演变的规律。最后本文提出: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区域创新网络(信任等)的构建将对传统产业集群空间指向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群 转移 空间指向 动态研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莎莉 张纯
通过低端道路切入全球价值链,中国在规模制造能力上迅速建立了优势,成为全球最有竞争力的代工平台。然而,全球价值链治理的权利不均衡性,使中国传统产业集群陷入竞次发展、低水平创新的两难困境。要突破两难困境的束缚,必须转换发展路径,由低成本集群向创新型集群发展。文章从国内市场、基于创意资本嵌入的集群协同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文华 曾德明
技术标准专利化趋势加速了以技术标准联盟设立技术标准的趋势。从交易成本视角看,市场、科层组织和技术标准联盟在技术标准设立过程中都会产生生产成本、机会主义成本、信息成本以及协调成本,相比之下,技术标准联盟在降低交易费用、提高交易质量方面有明显优势,技术标准联盟形成有其合理性。
关键词:
技术标准联盟 专利技术 交易成本经济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利飞
技术标准联盟作为融合专利和技术标准的特定产业联盟,其开展的技术标准制修订、推广和产业化等活动如何影响产业经济效益?针对此问题,本研究运用1995—2015年闪联联盟以及3C产业相关数据,采用依次检验回归系数的因果步骤法,实证研究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影响机制。验证了技术标准联盟对产业经济效益的三种影响机制:一是通过推动技术标准化,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二是通过推动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三是作为技术标准化的重要技术载体以及产业创新的推动力,强化技术标准化与产业创新之间互为促进的关系,最终推动产业经济效益整体提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玲 杨锐
本文利用"网络—资源—能力"分析框架,从社会网络的视角分析了集群创新的功能效应,认为其主要取决于创新活动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并提出了联结能力、技术能力以及政府推动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有助于集群创新产生的假设,且通过实证分析比较了苏州IT产业集群和宁波传统产业集群的创新差异,得出了创新条件和创新过程对于不同类型产业集群的创新活动具有不同效应的结论。
关键词:
集群创新 创新差异 社会网络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泽麟 王道平 张虹 张红
借鉴进化博弈理论分析企业R&D联盟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通过引入边际技术含量的收益参数,构建了标准设定动因下企业R&D联盟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初始状态及各参量变化对联盟进化行为的影响,得出了联盟中单个企业和整体利益最大化的条件,并提出了企业R&D联盟的管理应以长远利益为目标,减小超额收益、增加联盟的净利润以及推出被市场广为接受的行业技术标准以促进联盟稳定的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亢川 吴能全
网络经济中,企业组建标准联盟,参与竞争是一种普遍的现象,企业组建这种新型组织形式的动因主要有三个方面,本文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
关键词:
网络经济 标准 联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徐小三 赵顺龙
以回顾战略联盟形成动因相关文献的形式,指出在使用知识视角来分析战略联盟形成动因时,理论界存在着分歧,在此基础上本文讨论了技术联盟形成动因问题,并在分析理论界对于技术联盟形成动因三种倾向性解释的基础上,指出技术联盟形成动因是一个三维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知识整合维度、知识获取维度、知识创造维度。
关键词:
知识视角 技术联盟 动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键 韩子燕 刘兰凯
在日益激烈的标准竞争中,掌握标准就是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产业联盟标准是标准化工作中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它不同于传统标准组织制定的标准。本文对产业联盟标准的概念、属性及类别进行了界定,并且运用竞争理论、博弈理论、生命周期理论及契约理论,对产业联盟标准的存在及效力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从而为产业联盟标准在实践中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龙剑友 张琰飞
信息产业技术标准联盟可促进标准的研发,扩大标准安装基础,加快技术标准的确立与扩散,同时技术标准联盟多为集体发起成立,结构和层次比较复杂,其发展与标准的发展同步。因此,我国技术标准联盟应吸引优秀企业加入,不断完善联盟管理,以面对国外联盟的威胁和竞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淑芬 赵魁元
文章以欠发达的山西晋城传统铸造产业集群为个案进行了案例研究。研究认为在欠发达地区形成的传统产业集群具有"内生性明显、产业发展历史悠久、家族型企业具有奠基性作用、与当地优势资源结合紧密"等特点。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晋城市 铸造业 产业集群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耀辉
本文以产业体系是企业间联系方式的定义出发,以企业竞争行为从数量竞争转向创新竞争作为传统产业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分水岭,分析了现代产业体系是保证企业创新行为为生存方式的产业体系,推断出小批量、多品种、快调整是这一阶段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信息、物流、风险投资和科技服务这四个部门服务于企业创新行为,构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设施,而企业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规模经济来保证自己的创新竞争力。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仅带来了对产品和服务品种的需求扩张,也提升了个人生命价值。政府需要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将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政策工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