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3.16.214.124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28)
2023(11469)
2022(9045)
2021(7860)
2020(6107)
2019(13262)
2018(12847)
2017(24583)
2016(12828)
2015(14326)
2014(14227)
2013(13762)
2012(12339)
2011(11215)
2010(11276)
2009(10632)
2008(10461)
2007(9346)
2006(8358)
2005(7790)
作者
(36838)
(31042)
(30542)
(29338)
(19300)
(14468)
(13914)
(11820)
(11592)
(10891)
(10358)
(10245)
(9935)
(9586)
(9577)
(9449)
(9173)
(8823)
(8768)
(8629)
(7637)
(7432)
(7304)
(6952)
(6903)
(6868)
(6807)
(6609)
(6136)
(5907)
学科
(56467)
经济(56382)
管理(47783)
(41271)
(36002)
企业(36002)
业经(19961)
方法(17828)
(16445)
(16196)
(15859)
产业(15803)
中国(14881)
数学(14192)
数学方法(14030)
环境(13454)
地方(12153)
(12024)
(10410)
技术(10401)
银行(10399)
信息(10378)
(10287)
(10249)
金融(10246)
体制(10203)
(10180)
财务(10151)
财务管理(10129)
(10106)
机构
学院(191365)
大学(190355)
(80493)
经济(78874)
管理(75273)
理学(64709)
理学院(64058)
管理学(63235)
管理学院(62863)
研究(62823)
中国(47457)
(40150)
(39428)
科学(35653)
财经(31430)
中心(29560)
(29099)
(28808)
(28375)
研究所(26057)
(25926)
经济学(25502)
业大(25351)
北京(24436)
(24141)
师范(23907)
(23541)
财经大学(23430)
(23043)
经济学院(23003)
基金
项目(131706)
科学(106145)
研究(100338)
基金(96987)
(83415)
国家(82764)
科学基金(72534)
社会(67689)
社会科(64374)
社会科学(64359)
(51622)
基金项目(50992)
教育(43788)
自然(43351)
(42551)
自然科(42235)
自然科学(42228)
自然科学基金(41468)
编号(39448)
资助(36514)
成果(32015)
(31739)
重点(29894)
(29481)
国家社会(29287)
(28722)
(28718)
课题(27328)
创新(26861)
人文(25271)
期刊
(93737)
经济(93737)
研究(56275)
中国(38598)
(32003)
管理(29834)
学报(26523)
科学(25680)
(24785)
大学(21423)
学学(20071)
教育(17674)
(17489)
金融(17489)
农业(16782)
业经(16644)
技术(16271)
财经(15886)
经济研究(14333)
(13860)
问题(12118)
科技(9536)
现代(9397)
(9214)
技术经济(8945)
图书(8794)
商业(8509)
(8335)
理论(8192)
财会(8131)
共检索到28448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伟  刘健  周青  
【目的/意义】构建数字生态系统是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必然途径。【设计/方法】从多中心治理视角出发,通过浙江桐乡化纤、慈溪家电和永嘉泵阀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多案例研究,揭示了传统产业数字生态系统的形成机制。【结论/发现】传统产业数字生态系统的形成是一个由多元主体通过政策、契约和关系机制相互协调的多中心治理过程;各类主体和治理机制的重要性会根据产业结构和转型方向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对产业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数字生态系统形成的理论和实践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傅春  王宫水  李雅蓉  
构建创新生态系统是节能环保产业整合创新资源、打造创新优势、提升产业竞争力、打破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重要手段。在分析界定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创新生态的视角明晰系统的六大创新组织、三大创新种群和内外部创新环境,构建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模型,并基于多中心治理理论分析节能环保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治理机制,包括监管机制、声誉机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需求反馈机制、协同机制和信息披露机制,为系统的优化提供参考。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韩莹   吴钰婷  
数字经济迅速崛起的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社会治理问题,亟须进行有效治理。文章运用演化博弈方法,构建“政府—平台组织—入驻企业”三方主体非对称博弈模型,推演其演化稳定策略,并运用数值仿真分析进一步验证博弈研究。研究发现:政府在平台生态系统治理中呈现“宽松监管—严格监管—宽松监管”为主导的动态监管过程;对平台组织而言,初创期以传统治理为主,真空期开始实施赋能机制并逐步完善,直至成熟期,平台生态系统在赋能机制作用下形成稳定有序的自组织形态;平台网络结构和赋能治理成本是影响平台自组织形态形成的关键因素,数字信息对其产生促进作用。研究成果拓展平台生态系统理论、平台赋能理论,为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提供启发与参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娜  
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主要经历企业资源集聚、相关产业发展、产业集群形成、集群品牌产生、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定型五个阶段,任何阶段的缺失都不能够有效地促进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形成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戈兴成  季璐  
促进数字经济产业与创新生态系统深度耦合、实现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数字经济产业和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内涵,分析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和演化阶段,研究表明: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数字经济产业聚集、数字经济产业群落、数字经济产业集群和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数字经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形成之后,按照“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更新期”的演化路径,由低级化向高级化不断演化,维持着系统的稳定。因此,应通过加强系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系统主体结构以及构建系统发展政策体系等推动数字经济创新生态系统有序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余维新  熊文明  
知识经济及开放式创新情境下,企业通过创新获取可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越来越依赖于其所处的知识生态系统。现有文献强调知识生态系统多主体开放协同与知识共享的重要意义,然而关于知识生态系统关系治理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从共生理论视角研究知识生态系统的关系治理机制,回答如何从关系治理的角度提升系统的稳定性。首先,分别从共生要素和共生关系两个方面对知识生态系统的运行机理进行探讨。然后,基于Logistic方程构建知识生态系统共生模型,分析知识生态系统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共生关系的稳定性受共生单元、共生界面和共生环境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了优化共生单元、统一共生界面和培育共生环境三大关系治理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付广华  毕新华  张健  
在综合商业生态系统、信息生态、组织治理理论的基础上,详细分析商业生态系统的信息生态的结构、治理内涵、治理构成和风险。针对信息活动中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和知识的治理及其风险,分析、论证核心组织决策机制、信息整合机制、知识获取机制;针对超组织生态发展中竞争范式转变的问题,分析、论证共生约束机制和共同演化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魏国江  
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了世界经济,也给我国经济带来一定的下行压力。我国推出4万亿元投资刺激计划使相关产业、行业企业不断扩大规模致部分行业的产能严重超过需求,目前产能过剩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健康发展的痼疾。201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治理产能过剩作为重要任务,提出"要充分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把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作为工作重点"。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由"短缺经济"转变为"过剩经济"后,出现过三次产能过剩。①针对每次产能过剩治理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敏  郑敏娜  任广乾  
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机会主义行为,严重阻碍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本文以商业生态系统内的核心企业与合作企业为博弈主体建立了两者基于价值共享活动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企业行为的因素。基于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引入商业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并运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期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玉敏  郑敏娜  任广乾  
企业在商业生态系统内进行合作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多的机会主义行为,严重阻碍了商业生态系统的发展。本文以商业生态系统内的核心企业与合作企业为博弈主体建立了两者基于价值共享活动的演化博弈模型。根据博弈模型,分析了影响企业行为的因素。基于对这些影响因素的分析,引入商业生态系统治理机制,并运用数值模拟验证了治理机制的作用机理,以期推动商业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董津津  陈关聚  
为探索平台生态系统形成、融合及治理机制,从技术创新视角切入,以海尔HOPE平台生态系统和BuiltIn平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多级编码和案例研究,分析技术创新对两个平台生态系统形成及融合过程的作用与影响,并对两个平台生态系统治理机制进行分析。结果发现:①技术互补性、技术溢出效应及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对平台生态系统形成有促进作用;②技术创新流动促进平台生态系统参与者间联系由单一方向转变为多边方向,从而强化平台生态系统融合;③平台生态系统治理包括合同治理和关系治理两个阶段,技术创新吸引及平台生态系统成员参与感的形成等,能够有效促进平台参与者关系交互和生态系统结构稳定。最后,提出平台生态系统管理启示。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耀辉  
本文以产业体系是企业间联系方式的定义出发,以企业竞争行为从数量竞争转向创新竞争作为传统产业体系与现代产业体系分水岭,分析了现代产业体系是保证企业创新行为为生存方式的产业体系,推断出小批量、多品种、快调整是这一阶段对外部环境的要求,信息、物流、风险投资和科技服务这四个部门服务于企业创新行为,构成了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设施,而企业则最大限度地利用外部规模经济来保证自己的创新竞争力。人均收入的提高不仅带来了对产品和服务品种的需求扩张,也提升了个人生命价值。政府需要从民族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将现代产业体系作为政策工具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王娜  刘志峰  
作为一个有机功能体,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具有特定的构成要素,这些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形成特定的关系结构并表现出一定的功能体系。不论是关系结构的稳定还是功能体系的表现,都需要借助相应的运作机制,这些运作机制主要包括管理机制、协调机制、创新机制、整合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和评价机制。各层面的机制之间形成有效合力,共同决定产业集群品牌生态系统的发展演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刘珂  乔钰容  
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是基于产业集群、创新理论和生态学理论提出的概念,其进化过程具有复杂性、动态性、多样性等特点,对进化机制进行研究有助于理解其进化过程,更好发挥系统各要素的功能,实现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将生态学思考引入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对概念给予界定,并从创新、生态、系统三个方面进行特征分析,探索性提出由自组织进化机制、遗传变异进化机制、竞争共生进化机制构成的内部机制和由市场选择机制与政府支持机制构成的外部机制共同作用的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进化机制。自组织进化机制是系统结构化、有序化的重要推手,遗传变异机制是系统复制优良"基因"和增加多样性的基本保障,竞争共生机制是系统健康、协同发展前提。市场选择机制是系统的优化和发展的重要引擎,政府支持机制则为系统提供了政策支持、资金支持及服务支持。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攀  耿涌  
多样性是产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对系统自身的功能完善、干扰缓冲、环境适应以及发展演变会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多方面举证阐述产业生态系统与系统多样性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概念,并深入分析其内涵。同时,从系统——产业——企业三个层面进行产业生态系统多样性发展机制和对策研究,以期为产业生态系统成熟、稳定地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