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15)
- 2023(11928)
- 2022(10178)
- 2021(8953)
- 2020(7799)
- 2019(17696)
- 2018(17202)
- 2017(33726)
- 2016(18557)
- 2015(20683)
- 2014(20473)
- 2013(20443)
- 2012(19262)
- 2011(17487)
- 2010(17349)
- 2009(16186)
- 2008(16103)
- 2007(14597)
- 2006(12462)
- 2005(10870)
- 学科
- 济(85509)
- 经济(85424)
- 业(53779)
- 管理(51847)
- 方法(42324)
- 企(41905)
- 企业(41905)
- 数学(38103)
- 数学方法(37842)
- 农(23739)
- 财(21158)
- 中国(19125)
- 地方(18334)
- 业经(18278)
- 学(16817)
- 贸(16813)
- 贸易(16812)
- 农业(16499)
- 易(16297)
- 制(13613)
- 务(13202)
- 财务(13188)
- 财务管理(13155)
- 产业(13032)
- 技术(13030)
- 企业财务(12531)
- 环境(11908)
- 融(11353)
- 金融(11349)
- 和(11161)
- 机构
- 大学(277988)
- 学院(277008)
- 济(117329)
- 经济(115246)
- 管理(106319)
- 研究(93598)
- 理学(93577)
- 理学院(92501)
- 管理学(91023)
- 管理学院(90532)
- 中国(67369)
- 科学(59957)
- 京(56891)
- 农(56553)
- 财(50613)
- 所(48774)
- 业大(47535)
- 农业(45370)
- 研究所(44905)
- 中心(43261)
- 财经(41879)
- 江(40029)
- 经(38156)
- 经济学(37247)
- 北京(34808)
- 经济学院(34302)
- 范(34272)
- 师范(33766)
- 院(32771)
- 州(31937)
- 基金
- 项目(193829)
- 科学(152040)
- 基金(142263)
- 研究(133438)
- 家(127027)
- 国家(126000)
- 科学基金(106768)
- 社会(86943)
- 社会科(82738)
- 社会科学(82709)
- 基金项目(76455)
- 省(76126)
- 自然(70876)
- 自然科(69274)
- 自然科学(69249)
- 自然科学基金(68093)
- 划(64662)
- 教育(60997)
- 资助(57697)
- 编号(51520)
- 重点(44141)
- 部(42978)
- 发(42624)
- 创(40812)
- 成果(40383)
- 创新(38214)
- 科研(38027)
- 计划(37732)
- 国家社会(36735)
- 教育部(36395)
共检索到384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伟
笔者通过对我国传统产业地区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条件进行了分析,建立产业地区转移条件的分析模型,在对模型实证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当前传统产业大规模地区转移没有出现的原因,在于中西部劳动力的优势不足以弥补东部投资效率的优。
关键词:
传统产业 地区转移 实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梁军 赵方圆
引入城市化水平、产业集聚、政府资金支持、研发经费投入等外部变量,利用中国内地省际面板数据,对影响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外部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就全国整体而言,除政府资金支持外,其他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互动关系均具有显著影响;就东、中、西部细分区域而言,各因素对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关系的影响则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
关键词:
新兴产业 传统产业 互动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成祖松 王先柱 冷娜娜
通过在泛长三角地区实地调查所获得的微观数据,运用二元选择模型中的probit模型对产业转移粘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从区位特征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转移企业需要的原材料、土地可获得性及成本优势、劳动力数量等是影响产业转移的重要因素;从集聚效应因素来看,当地是否拥有成熟的产业链、是否拥有产业集群、是否有较大的市场等对企业做出转移决策有较大的影响;从区域政策因素来看,税收优惠、财政补贴增加了地区对企业的吸引力。我们发现所有显著因素中,集聚效应中对产业粘性的边际效应最大,集聚效应在产业粘性中起主导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彭志胜
文章利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工业发展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发现我国工业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核心-边缘结构特征,且在东部核心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产业转移。针对东部核心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验证了本地市场效应、价格指数效应、拥挤效应及工资差异等聚集力和排斥力对产业转移同时存在影响,影响因素中影响最大的是本地市场效应,而价格指数效应对产业转移的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工业 空间分布 产业转移 聚集力 排斥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俞毅
本文构建了一个旨在说明GDP增长、能源消耗与传统产业省际转移相关联的非线性面板门限模型,在此基础上重点考察了GDP增长、能源消耗、废气排放量之间的非线性关系。通过对1991—2008年我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的实证,发现GDP超过门限值的省份大多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中部次之,西部最少,并且当GDP总量超过一定的门限值,能源消耗所导致的废气排放就会越高,污染就会越严重。产生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能耗的第二产业推动。笔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之前,如果要同时完成持续的经济增长及节能减排的目标,那么GDP总量超门限值的地区的第二产业向GDP尚未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玉臣 李晓桐
利用2008—2012年182家上海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企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模型测度了其技术创新效率,并分析了企业的创新开放性、技术学习努力程度、技术学习能力、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政府支持力度等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企业的技术学习能力、科技活动长期行为倾向和政府支持力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创新开放性、技术学习努力程度在2年后才有正向影响。最后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山社武 刘志勇 张德生
不少学者认为,劳动力自由流动是阻碍中国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进行区域转移的根本原因。然而,该观点是否正确,尚缺乏必要的实证检验。通过对1993—2006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27个产业的劳动力成本进行分析后发现,劳动力自由流动并未使东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得以维持:一方面,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劳动力绝对成本持续快速上涨,且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大部分传统产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劳动力相对成本优势已经丧失。这表明,劳动力自由流动并非是导致东部地区传统产业外移乏力的根本原因,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造成了产业区域转移的规模不足。
关键词:
劳动力自由流动 劳动力成本 产业转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卢艳秋 孙立宏 徐爽
文章将成功的知识转移界定为最终实证模型的因变量,将价值网络知识转移的重点集中在电信运营企业接受知识转移的过程模型。通过对知识转移模型的实证分析,得出影响价值网络内部知识成功转移的主导因素依次是知识转移环境、知识转移模式、网络环境以及知识转移能力。
关键词:
电信价值网络 知识转移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力
在产业转移与劳动力回流背景下,我国各省就业有β收敛特征。固定资产投资对中西部的就业贡献大于东部。中西部的FDI占GDP比重上升较快,对外开放度和投资环境明显改善,有效促进了就业增长。第三产业比重与就业的正相关关系仅在东部表现明显;说明东部第三产业较发达且能高效拉动就业,而中西部仍主要靠制造业扩大就业。与中西部的政府驱动特征相比,东部更加依赖私人投资拉动就业。
关键词:
就业 产业转移 劳动力 FDI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存芳 杨保华 王世进
基于产业转移的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区位选择行为不仅是一个新兴的实践问题,而且是一个理论前沿课题。本文运用组织行为学和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基于由2000-2009年我国可耗竭资源型企业实施跨区产业转移的112个项目中提炼出的9种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利用文献研究和访谈调查等方法,析取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诸种影响因素,以"风险度感知"和"满意度感知"为中介变量,构建此类企业区位选择行为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决策偏好"、"法治环境"、"资源禀赋"、"区位成本"、"经济区位"、"政策引力"、"民众素质"7个因素都是间接地对"高风险度-高满意度区位选择行为"、"低风险度-高满意度区位选择...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吴碧波 袁春力
传统产业集群的高技术化是当今产业结构发展不可逆转的大潮流,同时也是传统区域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分析传统产业集群和高技术互动与融合的关系前提下,构建了其转化的运行机理,并以产业集群为例,对传统产业区高新技术化过程进行实证分析,以对我国传统产业集群转型提供借鉴。
关键词:
传统 产业集群 高技术化 运行机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廉同辉 余菜花 李强
本文基于社会网络理论,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以安徽孙村服装产业集群为例,对承接产业转移背景下的中部地区传统产业集群的衍生发展、技术获取途径、情感和合作关系及其演化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衍生网络呈现"双核状结构",种子企业衍生能力强,企业"同宗"现象明显;技术咨询网络呈"多核状结构",外贸公司在技术咨询网络中担任重要角色,而服装生产型种子企业在技术咨询网络中的作用下降;情感网络表现为"多核状结构",服装生产型企业在情感网络中具有一定地位,同时绣花、印染等服装配套企业和外贸公司在情感网络中的地位上升;合作网络的联系较强,但服装生产型企业之间的合作则较少;产业集群经历了萌芽、成长和成熟3个阶段,...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曾军丽 刘玉萍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曾辉祥 肖序 刘爱东
生态反倾销已成为国外在环境议题上对中国设置贸易壁垒的新举措,提高企业应对低碳约束下反倾销的能力与水平成为新的挑战。运用负二次项计数模型,实证检验内嵌碳成本对中国遭遇反倾销指控的影响,发现内嵌碳成本加剧中国遭遇反倾销的风险,是诱发贸易摩擦的重要原因。这一结论拓展了应诉反倾销抗辩中会计信息的举证边界,也凸显出高能耗和高碳排放产品对出口贸易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碳转移 生态反倾销 内嵌碳成本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友根 蒋晓川
本文在时间序列数据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运用西部省(市、自治区)2004年截面数据,对2003年西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比重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农村经济结构、人力资本状况等影响因素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就户籍制度、农用土地制度等深层影响因素作了简要说明。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转移 西部 实证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