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2)
2023(19658)
2022(16972)
2021(15793)
2020(13283)
2019(30787)
2018(30684)
2017(59093)
2016(32272)
2015(36371)
2014(36574)
2013(36091)
2012(33699)
2011(30534)
2010(30763)
2009(28251)
2008(27992)
2007(25127)
2006(21784)
2005(19537)
作者
(95251)
(79685)
(78962)
(75185)
(50534)
(38313)
(36135)
(31221)
(30025)
(28574)
(26945)
(26846)
(25270)
(25234)
(24657)
(24614)
(24043)
(23651)
(22826)
(22611)
(19755)
(19656)
(19455)
(18083)
(17814)
(17746)
(17737)
(17723)
(16182)
(15906)
学科
(136318)
经济(136180)
管理(91362)
(89856)
(73675)
企业(73675)
方法(60263)
数学(52038)
数学方法(51355)
(37575)
中国(36777)
(32841)
地方(31608)
业经(30856)
(29594)
农业(25203)
(24567)
(24549)
贸易(24534)
(23749)
理论(21995)
(21291)
银行(21227)
(21050)
(21015)
技术(20946)
财务(20921)
财务管理(20872)
环境(20367)
(20320)
机构
学院(463775)
大学(463660)
(184738)
经济(180614)
管理(180260)
研究(158298)
理学(155412)
理学院(153622)
管理学(150747)
管理学院(149915)
中国(117480)
科学(99733)
(99586)
(83843)
(81057)
(80214)
研究所(73851)
中心(71923)
业大(71130)
(69478)
财经(66976)
北京(63089)
农业(62932)
(62475)
师范(61834)
(60720)
(57408)
(56518)
经济学(54983)
技术(50057)
基金
项目(312211)
科学(244086)
研究(225747)
基金(224269)
(196266)
国家(194580)
科学基金(166022)
社会(140232)
社会科(132843)
社会科学(132806)
(123257)
基金项目(118797)
自然(109210)
自然科(106634)
自然科学(106602)
自然科学基金(104659)
教育(104449)
(103783)
资助(93252)
编号(92701)
成果(75441)
重点(70236)
(68910)
(68242)
课题(64517)
(64242)
创新(59945)
科研(59824)
教育部(58000)
大学(57505)
期刊
(204464)
经济(204464)
研究(133943)
中国(89678)
学报(75815)
(73085)
科学(69266)
管理(66234)
(64316)
大学(56930)
学学(53524)
教育(52923)
农业(50199)
技术(41653)
(40579)
金融(40579)
业经(35111)
财经(32377)
经济研究(32241)
(27756)
问题(26934)
(26476)
图书(24480)
技术经济(23052)
(22216)
科技(22034)
理论(21554)
商业(21502)
统计(21323)
现代(20643)
共检索到6833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爱雪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经济摆脱依靠资源实现增长的约束,产业实现升级改造和多元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形势下,传统产业还将继续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因此,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发展不能顾此失彼,而应通过其良好互动发展共同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少林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形成的"双峰逼近效应",将倒逼产业协同规律的识别与政府功能定位。本文在评述协同发展文献的基础上,采用1998—2011年中国省际数据对产业协同度影响因素进行了空间面板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新兴产业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中,政府资金比重对协同度无显著影响;环境规制未能抑制高污染行业增长,传统产业高能耗特征依然显著;人力资本增长提升了协同水平;而市场化改革效果并不显著。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辅相承、互动发展的,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转化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又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每一种模式的典型特点;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基于间接R&D、生产要素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模型,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从投入要素来看,劳动和资本投入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小于R&D和间接R&D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满凤  李昕耀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是相辅相承、互动发展的,成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将转化为传统产业,而传统产业经过转型升级后又可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模式进行了探讨,揭示每一种模式的典型特点;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建立基于间接R&D、生产要素和技术溢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模型,并应用空间计量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从技术溢出角度来看,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较为显著,而传统产业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产业发展规律和现实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应忽视传统产业,产业结构雷同、协调发展意识不强、资本与技术问题是制约两者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文章认为,应构建和完善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政策支持体系及产业创新体系,增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竞争力和与传统产业发展的协调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萍  
文章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对于国家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形成可持续发展模式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外发达国家在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面的政策体系引领、高强度的产业研发投入、积极的商业模式创新、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和根治性的产业选择等有效做法,认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和升级、传统产业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需求驱动,二者并非简单的竞争和替代关系,而更多地呈现出融合协同发展的需求。文章最后从政策协同机制、人才协同机制、金融协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协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熊勇清  李世才  
本文分析了我国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的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耦合发展的评价模型,具体包括耦合评价指标体系、耦合关联度模型和持续发展模型;最后,运用该模型对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保产业和橡胶制造产业处于中度耦合、轻度衰退发展型状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晓永  张会平  
在演化博弈论的框架下,根据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博弈收益矩阵,本文构建了复制动态方程,揭示了两类产业的动态演化规律,并求得在不同初始条件下的进化稳定策略。研究结果表明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开放性的非线性递进关系,不一定表现为动态正向的线性关联;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的演化博弈结果依赖于初始条件的选择;新兴产业从萌芽、到与传统产业"双峰逼近"、再到两类产业协调发展、最后形成新兴产业对传统产业"良币驱逐劣币"阶段,新兴产业在经济当中占据的比重越来越大,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新兴产业快速成长的增量扩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董树功  
当前的产业升级是传统产业主导逐步转变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导的过程,但这一过程并不是残酷的淘汰和替代,而是两种产业协同发展的过程;不是单纯的竞争关系,而是两者的高度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存在协同共赢和资源互补的可能性。通过资源转移和市场共享,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两者将最终实现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范旭  徐彦申  
以仙湖实验室和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作为案例对象,通过构建“机会识别—任务部署—资源策略”的研究框架,对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和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准确的机会识别是产业发展高阶化的先导条件。新型研发机构利用多元化的信号捕捉手段,挖掘出潜藏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中“创新机会”与“套利机会”。(2)技术体制与机会识别交互作用,分化了新型研发机构服务产业发展的任务重点。(3)受产业服务的主导任务牵引,新型研发机构结合产业发展的资源禀赋特征,分别采用“资源拼凑”策略与“资源优化”策略,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快速培育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4)发达地区县域经济中,新型研发机构与中小企业的对接是实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菅青  吴骏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既是由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立足现实基础的务实选择。目前战略性新兴产业处于发展初期,它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的数据缺乏,导致对相关产业的评价与选择困难。文章以合肥市家电产业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给出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优势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黎春秋  熊勇清  
论文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外部效应进行了分析,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可以对传统产业产生溢出效应、置换效应和联动效应。基于这三类外部效应,论文提出了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的具体途径,并以C县为例进行了论述。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以文  郑江淮  
战略性新兴产业所提供的创新设计在国际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即是处于领先市场地位还是滞后市场地位,将直接影响该国或地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以及未来的发展路径。本文将从领先市场的视角,探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特征与机理,阐述在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和企业角色的定位,并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新思路。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孙军  高彦彦  
传统产业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必然选择,而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国际技术制高点已成为世界发展大趋势,这两者对我国来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的理论分析表明,传统产业升级与新兴产业发展之间应该是一个良性互动过程,这种关系可以用一个螺旋式上升模型进行刻画:传统产业升级可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新兴产业的培育可以为传统产业升级提供支撑,这两者呈现出螺旋式上升趋势。本文认为,产业结构螺旋式上升的关键在于发挥比较优势:政府应该在遵循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制定相关的保护或扶持新兴产业政策,建立在比较优势基础上的发展战略将使我国产业结构层次不断提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威  刘满凤  
当前我国面临着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改造升级传统产业的双重任务,促进两者协调发展是实现产业升级的可行之路。在分析两类产业耦合机制的基础上构建了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实证测算了2004—2013年我国大陆30个省市区(不含西藏)两类产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显示:2004—2013年我国两类产业的协调度呈上升趋势但升幅较小,地域分布保持了"东高西低"的空间格局。东部地区协调度最高,于2011年率先进入高度协调阶段;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协调度较低,处于中度协调阶段。多数省份协调度低的原因在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仍滞后于传统产业。未来我国需要通过促进传统产业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健全产业创新体系和提高区域产业关联度等措施促进两类产业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