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35)
- 2023(8095)
- 2022(6670)
- 2021(5926)
- 2020(4497)
- 2019(10146)
- 2018(9879)
- 2017(18268)
- 2016(9853)
- 2015(10988)
- 2014(11235)
- 2013(11286)
- 2012(10890)
- 2011(10381)
- 2010(10739)
- 2009(10048)
- 2008(9576)
- 2007(8935)
- 2006(8397)
- 2005(7623)
- 学科
- 济(49754)
- 经济(49698)
- 农(28136)
- 业(25717)
- 地方(21223)
- 管理(20356)
- 中国(19627)
- 农业(19145)
- 业经(14832)
- 发(13522)
- 企(13099)
- 企业(13099)
- 发展(10922)
- 展(10902)
- 地方经济(10350)
- 方法(10262)
- 制(9880)
- 学(9743)
- 融(9690)
- 金融(9689)
- 银(9402)
- 银行(9388)
- 行(9263)
- 农业经济(9082)
- 数学(8554)
- 数学方法(8485)
- 环境(8301)
- 财(8235)
- 贸(7485)
- 贸易(7474)
- 机构
- 学院(148030)
- 大学(142537)
- 济(60671)
- 研究(60056)
- 经济(59167)
- 管理(49851)
- 中国(45783)
- 理学(40930)
- 理学院(40335)
- 管理学(39695)
- 管理学院(39388)
- 科学(36653)
- 农(34885)
- 所(31798)
- 京(31725)
- 研究所(28488)
- 中心(27121)
- 财(27121)
- 农业(25833)
- 江(25171)
- 业大(23407)
- 范(23031)
- 师范(22820)
- 省(22488)
- 院(21508)
- 州(21116)
- 北京(20768)
- 财经(19996)
- 科学院(18656)
- 发(18373)
- 基金
- 项目(93204)
- 科学(71978)
- 研究(70964)
- 基金(63723)
- 家(55714)
- 国家(55073)
- 社会(45576)
- 科学基金(45461)
- 社会科(42785)
- 社会科学(42779)
- 省(39619)
- 基金项目(33448)
- 划(31993)
- 教育(30148)
- 编号(29667)
- 发(27940)
- 自然(26141)
- 自然科(25342)
- 自然科学(25334)
- 成果(24946)
- 资助(24876)
- 自然科学基金(24821)
- 发展(22865)
- 展(22444)
- 课题(22063)
- 重点(21264)
- 部(19320)
- 农(19145)
- 创(18860)
- 国家社会(18538)
共检索到2506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志伟
沙湾,是广州南部一处著名的乡镇,现在以"沙湾古镇"的标签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方政府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上做了大量的努力,相对于很多几乎荡然无存的传统乡村,沙湾的传统村落保护可以说是颇有成效的。我在20世纪80—90年代在沙湾做过长时间的田野研究,对沙湾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有较多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志伟
沙湾,是广州南部一处著名的乡镇,现在以"沙湾古镇"的标签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方政府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上做了大量的努力,相对于很多几乎荡然无存的传统乡村,沙湾的传统村落保护可以说是颇有成效的。我在20世纪80—90年代在沙湾做过长时间的田野研究,对沙湾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有较多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志伟
沙湾,是广州南部一处著名的乡镇,现在以"沙湾古镇"的标签名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地方政府在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历史文化旅游上做了大量的努力,相对于很多几乎荡然无存的传统乡村,沙湾的传统村落保护可以说是颇有成效的。我在20世纪80—90年代在沙湾做过长时间的田野研究,对沙湾的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有较多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江五七 陈豫
江南水乡古镇多集中于苏南及杭嘉湖地区 ,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光 ,且具悠久的历史 ,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古民居。为了让江南水乡古镇传统遗韵流芳百世 ,有关管理部门应采取一些保护方略 ,在挖掘民俗风情提高古镇的文化品位基础上 ,寻求传统与商业的最佳契合点 ,注重水资源保护和旅游环境容量的控制 ,培养古城可持续发展理念 ,长久维护古镇的水乡风貌。
关键词:
江南水乡 古镇旅游 传统遗韵 保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平西
认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镇实现自身文化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是基于文化基因作用下的发育过程。以"生物遗传学"为研究视角,以"文化基因"为研究切入点,从认识层面、内涵层面、功能层面对文化基因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淮南市上窑古镇为例,构建了上窑古镇的文化基因谱系,深入挖掘了文化基因的植入点,提出了一种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传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新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汪平西
认为文化底蕴深厚的历史古镇实现自身文化延续和发展的过程是基于文化基因作用下的发育过程。以"生物遗传学"为研究视角,以"文化基因"为研究切入点,从认识层面、内涵层面、功能层面对文化基因这一概念进行了阐释。在此基础上,以淮南市上窑古镇为例,构建了上窑古镇的文化基因谱系,深入挖掘了文化基因的植入点,提出了一种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传统古镇保护与更新的新途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曾永辉
通过对旧水坑村村民的深度访谈及利用意象地图和Arcgis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旧水坑村的集体记忆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空间要素更替明显;自然景观要素记忆被人们逐渐淡忘;人文景观要素中,人们对传统祠堂祭祀的空间记忆根深蒂固,对现代休闲娱乐空间的记忆持续加强;记忆空间的强度减弱,从单点集中到多点分散,整体记忆空间中心向西南偏移;记忆空间沿街道两侧呈鱼骨状排列,从传统单一的书院祠堂群逐渐转变到了传统祠堂群和现代公共设施群共存的格局。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乡村集体记忆空间是由群体关系的乡城转化和集体记忆与空间互动的结果。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集体记忆 空间演变 旧水坑村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琳 曾永辉
通过对旧水坑村村民的深度访谈及利用意象地图和Arcgis空间进行分析,发现旧水坑村的集体记忆空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记忆空间要素更替明显;自然景观要素记忆被人们逐渐淡忘;人文景观要素中,人们对传统祠堂祭祀的空间记忆根深蒂固,对现代休闲娱乐空间的记忆持续加强;记忆空间的强度减弱,从单点集中到多点分散,整体记忆空间中心向西南偏移;记忆空间沿街道两侧呈鱼骨状排列,从传统单一的书院祠堂群逐渐转变到了传统祠堂群和现代公共设施群共存的格局。基于上述分析,认为乡村集体记忆空间是由群体关系的乡城转化和集体记忆
关键词:
乡村城市化 集体记忆 空间演变 旧水坑村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顾劳
本刊1997年第4期刊发任俊为同志《复分中若干应注意的问题》一文,有读者来信指出其中的错误。在此我们刊出顾劳、蔡振华两位同志的文章,以正视听
[期刊] 档案学研究
[作者]
何思源
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传统村落日渐凋零,越来越多的传统村落面临着消失和被破坏的窘境,住建部等国家各部委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要求各地尽快建立传统村落档案。本文在对传统村落和传统村落档案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从归档范围和收集方法两个角度探讨传统村落档案的收集工作,并提出传统村落建档应当遵循突出特色、尊重联系、注重调研、辨伪存真与结构优化等基本原则。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菁 叶云 翁雯霞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构成,合理有效的开发是对传统村落资源保护的重要方式。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保护面临许多现实困境,一些传统村落资源由于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正在逐渐消失。美丽乡村建设背景下,如何将传统村落资源开发与乡村环境建设、乡村旅游有机结合,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关键词:
美丽乡村 传统村落 资源开发 乡村旅游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梁明珠 赵思佳
在城市化、工业化的浪潮席卷下,城市历史村镇成为一个城市珍贵但又脆弱的组成部分,文化导向的更新模式成为城市历史村镇保护、传承和创新特色文化的重要途径。根据参与主体、发展目标和发展途径不同,将城市历史村镇文化导向的更新模式分为古建民居导向的展示模式,创意阶层导向的体验模式以及社区居民导向的参与模式,并以广州市小洲村、黄埔古村和沙湾古镇作为案例,对其文化导向的更新模式进行分类和比较研究,以期对国内城市历史村镇选择文化导向的更新模式带来借鉴与启发。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曹靖 张文忠 刘俊杰
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有助于保护城市周边和城市内部重要生态区域和自然资源;引导城市高效、有序开发建设,防止城市低效蔓延;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本文基于经济与生态双重视角定义了一个建设适宜性指数,通过计算用地单元建设适宜性指数,并设定决定是否纳入开发边界内的适宜性指数阈值,对广州市番禺区这一典型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进行了划定,在建设用地规模保持不变、有所增加、有所减小等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得出了3种相应的划定方案。结果显示:①番禺区建设适宜性指数较高的区域与现有建成区吻合程度较高,包含了位于番禺区东北部、西部部分尚未开发建设的战略储备用地。建设适宜性指数较低区域主要包含了山林、水源保护区、生态廊道、永久基本农田等;②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中生态廊道体现明显,将番禺区建设用地分隔为若干组团,且连片的建设用地中有足够的"生态留白";③开发边界划定结果与现状建设用地存在一定差异,这有助于引导优化城市建设空间格局、提高城市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3种不同发展预期下开发边界划定方案的差异主要在于对经济价值和生态效益同时较高或较低的用地单元的取舍。大都市边缘城镇由于其自身特征,在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时应兼顾引导、保护和优化的功能。本文采用的城镇开发边界划定方法综合考虑了经济和生态两个方面,并且具备一定灵活性,适宜在大都市边缘城镇的开发边界划定中采用。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谭建光
本文在具体调查分析的基础上 ,探讨中国沿海发达地区志愿服务从城市向农村拓展 的趋势。文中着重探讨了城乡志愿服务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农村志愿服务组织的类型 ; 农村志愿服务活动的主要内容与发展趋势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稂艳玲 卢红敏
旅游业带来的负面效应该如何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从先锋游客体验的角度入手,政府、学者深入挖掘当地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尽量开发小规模社会的旅游形式,设计一些投资少、民众作为主体参与、与游客互动的旅游产品。以先锋游客带动旅游开发,凸显社区民众主体性,真正实现"富民",最终保证旅游地健康有序发展。
关键词:
先锋游客 体验 利益相关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