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23)
- 2023(10349)
- 2022(8681)
- 2021(8370)
- 2020(6655)
- 2019(15884)
- 2018(15414)
- 2017(28325)
- 2016(15411)
- 2015(17458)
- 2014(17489)
- 2013(17442)
- 2012(16521)
- 2011(15235)
- 2010(15312)
- 2009(14010)
- 2008(13564)
- 2007(11995)
- 2006(10848)
- 2005(9522)
- 学科
- 济(70022)
- 经济(69952)
- 业(36358)
- 管理(33967)
- 农(31877)
- 方法(24659)
- 中国(22976)
- 企(22747)
- 企业(22747)
- 数学(22258)
- 数学方法(22083)
- 农业(21175)
- 地方(21152)
- 业经(16539)
- 财(15339)
- 制(14585)
- 贸(13974)
- 贸易(13964)
- 易(13533)
- 学(12606)
- 发(11419)
- 融(10547)
- 金融(10543)
- 银(10432)
- 银行(10422)
- 环境(10278)
- 行(10062)
- 体(9992)
- 地方经济(9770)
- 农业经济(9118)
- 机构
- 学院(217663)
- 大学(214398)
- 济(94897)
- 经济(93009)
- 研究(80835)
- 管理(76235)
- 理学(64611)
- 理学院(63694)
- 中国(63154)
- 管理学(62658)
- 管理学院(62243)
- 科学(47762)
- 京(46804)
- 财(42047)
- 所(40410)
- 农(39496)
- 江(37702)
- 中心(37346)
- 研究所(36639)
- 财经(32824)
- 范(32184)
- 师范(31905)
- 经济学(30682)
- 业大(30522)
- 经(29762)
- 农业(29687)
- 北京(29204)
- 院(28954)
- 经济学院(27695)
- 州(27345)
- 基金
- 项目(142635)
- 科学(112060)
- 研究(109198)
- 基金(102660)
- 家(88986)
- 国家(88176)
- 科学基金(74585)
- 社会(70735)
- 社会科(66636)
- 社会科学(66619)
- 省(55989)
- 基金项目(54581)
- 教育(49011)
- 划(45693)
- 自然(44624)
- 编号(44530)
- 自然科(43468)
- 自然科学(43457)
- 自然科学基金(42676)
- 资助(41413)
- 成果(36774)
- 发(33367)
- 重点(32688)
- 部(32272)
- 课题(32046)
- 国家社会(29880)
- 创(28814)
- 中国(28461)
- 性(27984)
- 发展(27587)
- 期刊
- 济(115718)
- 经济(115718)
- 研究(69343)
- 中国(49258)
- 农(41814)
- 学报(32448)
- 科学(31933)
- 财(31749)
- 农业(28138)
- 管理(26357)
- 教育(25482)
- 大学(25280)
- 学学(23489)
- 融(22404)
- 金融(22404)
- 业经(20888)
- 技术(18202)
- 经济研究(17552)
- 财经(16224)
- 问题(16020)
- 经(14185)
- 业(13487)
- 资源(13107)
- 贸(12619)
- 世界(12414)
- 版(11593)
- 国际(10789)
- 图书(10739)
- 经济问题(10619)
- 农村(10359)
共检索到3422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传统中国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最大特色即以农为本,一年之中各项活动的时间安排均以农事节律为基本轴心展开进行,具有非精确、以个体时间为主的特点,与之紧密关联的则是俗称阴历的历法纪时体系。清末民国,随着现代工业生产的发展,阳历纪时体系、钟点时间等开始初步渗入民众之中。解放后至70年代,受集体化的影响,造成民众时间生活中农事时间的全面扩张。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乡村工业大发展,工业时间日益取代农事时间成为民众年度时间生活的轴心,相应阳历历法体系、钟点时间亦日益在民众中普及开来,使守时、时间就是金钱等观念在民众头脑中逐步建立起来。这体现出一种"从事件中的时间"向"时间中的事件"的转变历程。
关键词:
乡村民众 年度时间生活结构 嬗变 江南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加华
受自然节律及其基础之上农事节律的影响,传统乡村民众年度时间生活亦会表现出很强的节律性特点,且周而往复,具有明显的年度周期性特征,即在每一年的相同时间段内,人们总会进行大体相同的农事与其他社会活动。不过,这种周期性也并非千篇一律、毫无变化,而是会根据总体外部环境做出相应调整,从而产生对正常年度时间生活节律的偏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家涛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根据江南地区河网密布的现实交通环境设立了水驿。水驿多临河而建,借助驿路勾连,呈现出"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且与其所具有的建设交通网络、传递文报、递送公务人员与外使朝贡、调防军队、运输饷银、发展地区经济等六大功能紧密相连。从江南水驿的设置入手,梳理江南地区水驿驿路,并探析水驿分布格局,进而解读江南水驿的功能,可以再现清王朝在江南区域驿传机构的原貌。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水驿 驿传机构 清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家涛
为巩固统治,清王朝根据江南地区河网密布的现实交通环境设立了水驿。水驿多临河而建,借助驿路勾连,呈现出"三段一环"的分布格局,且与其所具有的建设交通网络、传递文报、递送公务人员与外使朝贡、调防军队、运输饷银、发展地区经济等六大功能紧密相连。从江南水驿的设置入手,梳理江南地区水驿驿路,并探析水驿分布格局,进而解读江南水驿的功能,可以再现清王朝在江南区域驿传机构的原貌。
关键词:
江南地区 水驿 驿传机构 清代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陈建勤
明清时期的江南,文人士大夫好游成风。文人专心于游事,固然是其习性所使,但事实上也与他们的人生遭际不无关联。而文人们的寻幽探胜、流连风景活动,客观上也产生了积极广泛的文化意义。
关键词:
文人 旅游 江南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武建国 张锦鹏
由于精耕细作农业的发展,宋代江南地区农村劳动力在农业内部的利用已达到了"地尽其利","不遗余力"。但因人地矛盾加剧和农业技术进步,江南地区农业内部出现了大量富裕农村劳动力,从而产生了劳动力"溢出"现象。"溢出"的农村劳动力多"转为他业",并表现为"候鸟式"、"风筝式"、"鱼跃式"三种农村劳动力流动模式。农村劳动力在非农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吸收和利用,表明宋代劳动力的空间配置和产业配置趋向于优化发展。通过宋代农村劳动力利用中所发生的这些新变化,我们可以看到唐宋大变革时代农村经济社会所发生的变迁和发展,但也不能因宋代农村劳动力有向其它产业流动的趋势而过高估计它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杨晓俊
明代江南地区文化教育繁荣,学校体系相对于其他各地更为完备,教育效果也可以从江南地区的人文荟萃窥见一斑。而学校体系的完备、学校教育的繁盛与江南各县的知县在教育方面的成功的施政实践有着重要的关系。这其中既包括知县们正确的关于教育职责的自我认知,也包括知县们在各级各类学校的办学理念、维持办学的措施、教育经费的筹措与保障等方面积极的施政实践。
关键词:
江南 知县 施政实践 学校 教育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赵岩 李彭元
抗战爆发后,日军攻占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镇江等地,以“接收”为名掠夺江南地区文献,重要文献被运到日本,而被日军视为所谓“违禁”书籍被销毁,部分文献“归还”汪伪政权。汪伪政权接收文献被“分让”给日伪机构。被掠去日本的江南文献,只有少部分战后归还中国。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日本军国主义 文献掠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江南是唐代最重要的麻布生产中心。据《新唐书·地理志》相关资料可知,唐天宝间江南地区每户实有麻田12亩;又据《通典·食货典》等资料推算得知,天宝十四载(755)江南地区课户与不课户的比例分别约占当时总户数的60%和40%,进而可计算出唐天宝间江南地区年产麻布凡27 626 745.6端。唐代江南地区对麻布的需求紧迫而多样,一是可输纳赋税,二是充着衣料,三是成为日常用品(如布囊、麻袋等)的材料,四是充当货币职能等。江南地区麻布的产量及社会需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关键词:
唐天宝间 江南地区 麻布产量 社会需求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卢华语
江南是唐代最重要的麻布生产中心。据《新唐书·地理志》相关资料可知,唐天宝间江南地区每户实有麻田12亩;又据《通典·食货典》等资料推算得知,天宝十四载(755)江南地区课户与不课户的比例分别约占当时总户数的60%和40%,进而可计算出唐天宝间江南地区年产麻布凡27 626 745.6端。唐代江南地区对麻布的需求紧迫而多样,一是可输纳赋税,二是充着衣料,三是成为日常用品(如布囊、麻袋等)的材料,四是充当货币职能等。江南地区麻布的产量及社会需求,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唐代江南地区经济的繁荣,也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提供了有力的佐证。
关键词:
唐天宝间 江南地区 麻布产量 社会需求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友缘
乡村民众的传统童年观念在现代理性二分的思维方式下沦为被改造与弃绝的非理性的童年观念,传统童年观念的多元面向隐匿。文章基于底层乡村民众的立场,以质性访谈法探究1930年代生人至1960年代生人的童年观念,尝试呈现哑然无声的底层童年观念。首先,以家为本位是乡村民众传统童年观念的主要特征。家,是人们看待童年的根本基点。童年以是否成家为边界,而产生如此边界的区隔机制即是以家为中心扩展开来的人情网络。童年的意义与价值局限于家族的框架内。其次超越理性是传统童年观念的内在精神,体现为对儿童超能与脆弱的认识以及乡村民众童年的绵延性体验。传统童年观念的内涵为反思现代童年观提供新的启示。乡村民众童年的绵延体验消解...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彭希哲,侯杨方
本文以《澄江范氏家谱》为基本研究资料,结合其它的史料,对明清时期600年间江南范氏家族的出生、死亡、增长波动等人口现象,以及影响它们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进行了时间序列的分析,初步总结出了范氏家族的人口发展规律。研究表明,中国明清时期自然生育率状态下江南地区家庭生育子女数在5~6之间,除少数特殊年份,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在长时期内保持稳定;人口变动主要受外部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影响,尤其以清初与太平天国战争影响为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海庆 郎奥博
我国乡村民间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在我国传统文化艺术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传统音乐文化中的重要部分。民间音乐复杂多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及丰富的内涵,不同地域的民间音乐具有一定的地区特色,是乡村集体文化的凝聚,能够充分展现乡村人们的生活状态,是对历史文化发展的一种传承。民间音乐可以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关键词:
民间音乐 教育探讨 文化传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彭聚先 杨荣俊 谢茹
传统农区粮田适度规模经营探讨——对江南产粮第一乡蒋巷乡的调查和分析彭聚先杨荣俊谢茹当前,在非农业欠发达、农业剩余劳动力尚未大量转移的传统农区,能否推行粮田适度规模经营,这是经济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富有江南产粮第一乡美誉的江西省南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