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625)
- 2023(6784)
- 2022(5678)
- 2021(5569)
- 2020(4582)
- 2019(10586)
- 2018(10341)
- 2017(19486)
- 2016(10391)
- 2015(12245)
- 2014(11864)
- 2013(11538)
- 2012(11146)
- 2011(10249)
- 2010(10255)
- 2009(9650)
- 2008(9872)
- 2007(8951)
- 2006(8146)
- 2005(7668)
- 学科
- 济(48020)
- 经济(47956)
- 管理(25178)
- 业(24829)
- 方法(19189)
- 企(18324)
- 企业(18324)
- 中国(17079)
- 数学(16891)
- 数学方法(16701)
- 农(14141)
- 贸(11558)
- 贸易(11550)
- 易(11314)
- 制(9742)
- 财(9630)
- 业经(9483)
- 学(9371)
- 农业(9168)
- 地方(8972)
- 银(8033)
- 银行(8025)
- 融(7882)
- 金融(7880)
- 行(7799)
- 体(6992)
- 发(6971)
- 关系(6927)
- 环境(6882)
- 策(6432)
- 机构
- 大学(156162)
- 学院(150993)
- 济(71599)
- 经济(70421)
- 研究(61346)
- 管理(52716)
- 中国(48265)
- 理学(44359)
- 理学院(43788)
- 管理学(43033)
- 管理学院(42746)
- 京(35379)
- 科学(34829)
- 所(31375)
- 财(31343)
- 研究所(28359)
- 中心(26696)
- 农(24878)
- 财经(24778)
- 经济学(24010)
- 北京(23455)
- 经(22882)
- 江(21990)
- 院(21623)
- 经济学院(21502)
- 范(21444)
- 师范(21278)
- 业大(19974)
- 农业(19365)
- 科学院(18739)
- 基金
- 项目(96125)
- 科学(76337)
- 基金(72580)
- 研究(71252)
- 家(64838)
- 国家(63915)
- 科学基金(53188)
- 社会(48236)
- 社会科(45720)
- 社会科学(45709)
- 基金项目(36835)
- 省(32862)
- 教育(32121)
- 自然(31635)
- 自然科(30911)
- 自然科学(30901)
- 资助(30467)
- 自然科学基金(30379)
- 划(29147)
- 编号(26599)
- 成果(23255)
- 部(23163)
- 中国(22218)
- 重点(22117)
- 国家社会(21739)
- 发(21442)
- 教育部(20022)
- 课题(19232)
- 创(19118)
- 大学(18695)
共检索到246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金铮
近代冀中定县家庭手工业的历史表明,手工业存续之原因,既有传统因素的惯性,也有现代因素的刺激,但以传统力量为主,现代因素是在配合传统力量中发挥作用的。最根本的原动力,自古皆然,即以手工业补农业之不足,维持农家生计。但要实现这个原动力,还需要农家自身和外部社会条件的支持:其一,历史传承、农闲时间和机会成本低一直是家庭手工业存在的传统力量,使得农闲不闲,从而缓解或解决了农业劳动力剩余问题。其二,手工业原料来源扩大,既有传统原料,又有现代原料,但以传统原料为主。现代机纱原料的供给,对手工织布是一个促进,反映出机器工业与手工业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关系。其三,手工业工具也以传统为主,但有些手工行业尤其是改...
关键词:
定县 手工业 传统 现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方行
本文探讨了清代手工业发展中 ,农民家庭手工业从副业向主业发展的趋势 ,及其经济意义。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樊果
中国手工业是学术界高度重视的一个基本课题,但抗日战争时期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研究视角方面或许有进一步扩展的余地。本文尝试在工业化、现代化理念之外考察近代手工业的地位问题。通过分析抗日战争期间国统区主要手工业的发展和生产特点的延续性,结合战前手工业状况,本文认为近代手工业在社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是基于现实约束的一种可行、有效的要素配置方式,是吸纳农闲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抗日战争 手工业 国统区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翔
长时期以来,人们认为在中国近代,随着机器工业的传入和发展,传统手工业日渐衰微,近年来的研究却表明,在近代时期,机器工业和传统手工业长期并存,而且都一直在发展。本文在此结论之上,进一步就不同区域、不同行业之间和同一行业内部近代机器工业与传统手工业生产共生并存的状态,展开了论述,并简要分析了这种局面的成因
关键词:
近代经济,手工业,机器工业,工业结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建云
在近代中国,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与近代工业之间存在多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本文主要以华北地区抗战之前的情况为依据,试从市场角度来说明近代农村手工业对近代民族工业的促进作用。由于传统社会中农村家庭手工业带有很大的自给性,由于农村手工业中最重要的纺织业主要市场在农村,人们常常认为农村手工业阻碍了近代工业开辟农村市场,对抗了机器工业的发展。这种观点,对传统的、以自给为主的农村手工业来说,也并不完全正确,对近代中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金铮
近代定县土地分配关系,为中国近代乡村土地分配的解释提供了重要例证。首先,自有田产者占绝大多数,自耕农比例居优势,中农、贫农阶层占地比例较大。不仅如此,土地分配的演变趋势也处于分散或稳定状态。可见,传统观点所谓地权日益集中、地主富农占有土地的百分之七八十以上,在此缺乏充分的依据。地权分配之所以没有如此恶化,主要是因为存在着地权分散的推动力,如分家析产、惜卖土地、土地购买力不大和家庭手工业经营等。分家析产,使土地规模的保持艰难,近代以后人口和家庭数量的增长更助长了这一趋势;惜卖土地和购买土地财力积聚的困难,使民众之间的土地交易规模极小,土地流转很难出现大规模的兼并现象;从事家庭手工业,则有利于农民...
关键词:
定县 土地分配 分散与集中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郑起东
<正>历史著作与历史学著作不同,凡是记述历史的著作皆可称为历史著作,而历史学著作则必须回答历史研究中的学术问题。《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1))正是这样一本著作。钱钟书先生说过,要吃鸡蛋不必认识母鸡。然而事不尽然。我觉得只有了解李金铮先生的学术历程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著作。我认识李金铮先生20多年,长期追踪其学术研究,多次评论其学术成就,自谓对李金铮先生的学术了解较深。然而当我看到本书时,依然对其理论之深刻、分析之精细、方法之得当叹为观止。该书引领了经济史研究的潮流。李伯重先生指出,近年来,经济史研究出现了两种方向相反的趋势,即研究领域的“由小而大”和研究区域的“由大而小”。所谓“由小而大”,是指中国经济史范围,过去主要限于经济制度,而后逐渐扩及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社会经济生活之外的许多方面,力求把社会作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来考察经济现象。所谓“由大而小”,则是指中国经济史研究,过去通常以全国为单位,而今则强调把中国从地域上划分为各种不同层次、不同特点的经济地区,作为“适当的经济单位”来进行研究。李金铮先生正是在研究中把这两种趋势结合起来,并且做到了极致。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蔡禹龙
中国发网之源流可以追溯到元代的网巾。明朝时期,佩戴网巾成为朝堂与民间流行的一种服饰礼俗。清朝,受剃发蓄辫政策之影响,网巾失去了适用空间。至宣统年间,西方的发网加工技术在中国的山东省等北方地区开始传播。丰富的原料供给,简单的生产工序,低廉的生产成本,促成中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成为世界发网手工业生产之中心,山东省又成为中国发网手工业生产的中心。中国发网远销美、英、德、法、意等欧美国家,其销路以美国为主。受漂染技术不佳、不良商家以次充好、运输不当、欧美妇女头饰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从1924年起,中国的发网手工业开始走向衰落,发网价格下跌,出口贸易额减少,工厂裁员乃至停产。中国近代发网手工业作为一种特殊的生产活动,它通过对外贸易出口的方式促进了中国华北农村手工业的发展,为农村妇女提供了谋生的途径。
关键词:
发网 手工业 山东 近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邓红
李金铮教授的专著《“底色”顽韧:近代冀中定县小农经济的延续与渐变》,2022年10月由中华书局出版。本书主从区域社会经济史视角,以1849—1936年的冀中定县为时空范围,从人地比例、土地分配、家庭规模、农业生产、租佃关系、雇佣关系、家庭手工业、集市贸易、农民借贷、赋税负担、农家消费和乡建实验等方面,进行“解剖麻雀”式的阐述和分析。本书通过研究小农经济的结构、运作形态及其变迁,揭示农民生产与农民生存的动力机制,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晓玲
抗战时期晋绥边区家庭手工纺织业的发展,延续了近代手工业,开辟了边区通往经济现代化的新方向,反映出边区经济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与前进。在战争背景下,其发展呈现区域化、传统化、市场化等特征。在近代手工纺织业发展进程中,尽管传统要素一度被抛弃,但仍构成抗战时期边区手工纺织业发展的根基。边区政府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是手工纺织业发展、传统力量延续的关键动力。历史证明,在现代化进程中,不仅市场化与工业化需同步前进,尊重传统要素、注重传统的延续性亦至关重要。
关键词:
抗战时期 晋绥 手工纺织业 工业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彭南生
本文重点探讨了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之间的互补关系。两个层次之间既有竞争,也有互补,对其竞争的一面,学术界探讨较多,而对其互补则分析不足。本文认为,在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斥和打击下,近代手工业与民族机器工业存在着四种形式的互补关系,即:结构性互补、关联性互补、水平性互补、劳动技术性互补。两者间的互补是近代手工业长期存在的重要因素之一。
关键词:
近代手工业,民族机器工业,工业互补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青
在有关清代手工业的史料中经常出现“合伙”、“股分”一类词语,从其存在来看,已不是一种偶发现象,它存在于许多行业中。这种“合伙”、“股分”式的手工业生产,不仅仅是一种筹资方式,也成为一种广泛采用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也得到官府的认可。在清代手工业的发展中,这种“合伙”、“股分”形式的企业组织也具有一定地位。史料中对此没有统一称谓,本文权且承袭传统提法,称之为“合伙制”。 有关合伙制前人已有研究,本文再作探察,或有不妥,还请方家指正。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荣杰
本文利用地方档案考察新中国初期晋西北手工业发展概况。研究认为该区手工业继续存在并得到发展。从手工业生产结构看,消费资料类手工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生产资料类手工业比重较小。为解决手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问题,党和政府明确了对手工业实行合作化的政策,以此改造手工生产的落后性,进而发展现代工业,实现工业化。在走向合作化的过程中,手工业者的心态几经翻转变化。对地方基层手工业动态的研究揭示出手工业合作化历史的复杂面相。
关键词:
新中国初期 晋西北 手工业 心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熊元彬
云贵高原近代手工业的兴起及其变动是特殊的历史和地理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从产棉甚少却需大量棉料的云贵特殊经济地理,以及洋纱与织布相互结合作为近代手工业的兴起来看,云贵近代手工业正是在工业化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以及云南"种上鸦片以之支付做衣穿的棉布""黔省出产只有烟土可供输出,以资抵偿"棉布等生活所需的合力作用下,才得以在两广等客商"改贩洋纱入黔以易鸦片"的双向贸易中得以兴
关键词:
云贵高原 双向贸易 近代手工业 鸦片政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勇
近代中国课程改革曾出现三大与国家文化复兴相关的显眼尝试:一是康有为从激进原教旨主义出发,为抵御西方基督教蔓延,发明新经学,籍此建立孔教。另一是梁启超、章太炎转从文化民族主义入手,在康氏新经学之外发展国学新课程,使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的历史文化认同。再有便是清廷为捍卫经学采取的课程改革措施。考察近代中国诸路国家文化复兴与课程改革尝试,分析其得失成败,不仅可以从视角、议题等层面深化课程史研究,还能为当下课程改革回应国家文化复兴提供近代参照与经验教训。
关键词:
近代中国 国家文化复兴 课程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共同体化”、“社会化”与“国家化”:论近代中国行业组织变迁之阶段性特征——以近代上海为中心
中国近代城府行为的特征及其对国家工业化的影响──关于近代中国制度变迁几个理论问题的思考
社会网络与京津冀家庭消费——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3)”的实证研究
中国传统家庭伦理中孝的双重效应
金融普惠和京津冀城镇居民失业——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家庭形成过程中的性别选择和生育控制
1750~1791年中国家庭成年子女数量的考察
中国“家庭”的近现代困境与解决——梁漱溟乡村建设中的家庭思考
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系统的构建——计算机辅助面访系统构建与应用
家庭建设、国家政策与幸福感——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